1932年1月28日23时,日军向闸北守军发起进攻。整个战役历时90余天,分四个阶段。最终,中国军队被迫退守嘉定、太仓一线,日军乘机进占真如、南翔。同年5月5日,中日双方在《淞沪停战协定》上签字,从此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驻守设防,日本却可无限期屯兵吴淞、闸北、江湾引翔港等地。
当时的上海,已是“东方巴黎”、国际化大都市。这样一场腥风血雨的激战,引发国际舆论巨大关注,那些旅居上海的美国记者自然更是关注、竞相报道。在“一·二八”抗战纪念日到来之前,上海美国问题研究所专门组织专家学者翻译和解读了相关报道。
1932年1月28日漆黑的午夜。
突然间,日本人用步枪、机关枪袭击虬江路。我急忙从上海北站赶到那儿,看见一个人影停住后倒了下来。远处有个中国士兵跪下身子,再爬进一家门口,开始射击。街上空空荡荡,像一条放干了的水沟;铁栅栏门都合上了,仿佛房屋里住的是河蚌。剩下最后一点灯光也熄灭了。
就在那条臭气熏人的街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激烈的”战争正在开始。
美国摄像师到“一·二八”抗战前线拍摄有声电影。
这是埃德加·斯诺对当晚战事的记录。当时,斯诺是《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记者。该刊总编约翰·本杰明·鲍威尔是他的伯乐。
鲍威尔同情中国革命,一再强调:“中国是独立国家,不是西欧或东瀛的附属品。”
1931年秋,“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举世震惊,鲍威尔亲自北上采访,接连发表了《东北是怎样变成日本殖民地的》、《日本在华北的筑路计划》等文章,认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正’爆发”,他重申:“面对日本的侵略,西方列强除了作些劳而无功的讨价还价外,一直无所事事。但是,日本却联合了德国,野心勃勃地进行着征服远东、主宰世界的计划。”
《密勒氏评论报》刊登漫画,讽刺日本军国主义妄想霸占全球。
“‘查理陈’仍在前线战斗”
“一·二八”战事爆发后,直面日本在黄浦江畔的不宣而战,《密勒氏评论报》以更加密集的报道抨击侵略者的暴行,而《纽约太阳报》记者海伦亦追随她的恋人斯诺一并上了战场,零距离采访“中国士兵第一次站起来抵抗一支现代军队,他们是违抗着蒋介石主张不抵抗的意愿奋起抗击敌人的”。
2014年12月,受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社联和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之邀,海伦的侄女谢莉尔在沪举行的“美国友好人士与中共领导的抗日战争”报告会上作专题演讲。她说,她姑母于1932年1月初抵达上海。海伦在战争爆发前一天的一封家书中写道:“我从来没有想到我会处在战争之中,特别是这样的战争,简直难以让人相信,这样的事会发生在二十世纪。中国是在悬崖边上了,满目疮痍,水灾、饥荒、疾病,加上政府的大官们在南京相互倾轧,他们滥发公债,使全国都深深地陷了进去,教师竟有六个月没有领到薪水。最悲惨的还是军队,这是什么样的军队啊!没有海军,没有空军,没有弹药!”
“一·二八”战事爆发时,美国仍是没有卷入战争的中立国。因此,美国记者可以进入作战双方的控制区进行新闻报道,这使得美国记者的报道比中国记者报道的视角更多维。打开当年的《密勒氏评论报》,美国记者不仅拍摄了日军现代化的坦克、装甲车队气势汹汹进攻江湾中国守军的画面,揭示了缺乏重武器的中国军队抗敌之艰难;还冒着危险进入日军狂轰滥炸下的闸北等战地,拍摄了“被炸毁的上海北站”、“成为废墟的上海商务印书馆”,以及“日军轰炸期间受伤的永安棉 纱厂女工”和“在闸北受到轰炸后无家可归的儿童”,真实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炮火下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
报道的客观,并不意味着没有报道的立场。《密勒氏评论报》多次以大幅版面报道中国军人顽强抗敌的故事,甚至为勇敢的中国军人创造了一个英文词组“查理陈”。该报曾以《“查理陈”仍在苏州河前 线顽强战斗》为题,以组照的方式报道了一个中国机枪手的故事。这位“查理陈”的中国名字叫丁延辉(音近),广东阳江人,战前只是第19路军60师120旅 机枪连的普通一兵,在阻止日军攻占北火车站的战斗中,他向迎面冲来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猛烈射击。《密勒氏评论报》的记者采访他本人后写道:“他一边向日兵射击,一边还放着留声机”。但他的助手不幸牺牲了,最后他不仅夺回了战友的遗体,还夺回了机枪。作为对他英勇作战的奖励,他被提拔为机枪连长。“他的英雄事迹已在驻上海的英、美军队中广为流传”。
“查理陈”正在新的阵地上准备抵御日军进攻。
处于装备劣势的中国军队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英勇行为,通过欧美记者的报道传遍世界。《密勒氏评论报》在一篇题为《为什么要容忍日本人统治上海?》的评论中说:“日军攻击下的上海‘已经变成了第二个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人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狙击手隐身在楼房的夹角里抑或街道两边的屋顶上射击敌人,日本人则用路易斯步枪进行还击”。
1932年4月30日,淞沪抗战仍在激烈进行中,《密勒氏评论报》又推出了一组报道《中国不会放弃抗争的证据》。该报记者来到激战后的吴淞炮台,10英寸口径大炮已被日军炸毁,钢筋水泥炮台已成断垣残壁,但他注意到,“尽管中国人的房屋和商铺全部被毁,但他们没有失去生活的勇气,已经搭起了简易茅棚,开始重建生活。”
另一篇文章《本地的中国军队显示出大无畏气概》写道:“不管眼前的这场中日战争结果将会如何,上海附近的战斗会成为中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日本轰炸不设防的城镇,背信弃义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日本海军妄想几个小时内搞定上海,占领所有的战略据点,完全扫平虹口,最终枉费心机,鸡飞蛋打。”
“一·二八”抗战中,被日军炸毁的商务印书馆子弟学校“尚公学校”。据《密勒氏评论报》记载,日军之所以要炸毁学校和文化机构,是因为中国学校宣传反日思想。
第19路军受到共产党影响
中国第19路军和第5军将士的英勇顽强,赢得了国际友人有目共睹的赞扬——“有一点是确实无疑的,如今他们铁了心要抵抗到底,决不屈服。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战争,世界上别的地方也在打着。尽管他们打不了什么大仗,谁要是把消灭了的敌人与还活着的比较一下,那他们所做的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但他们所干的却并非无足轻重。日复一日,他们在抵抗敌人的过程中学着活下去,这可是桩比在抵抗中死去要重要得多的事情。”
美国作家赛珍珠亦被中国人民的前仆后继、不屈不挠所打动。在美国之音、英国BBC电台,她用汉语广播时,特别动情地说:“中国人是不会投降的,日本人也征服不了他们。将来战事完结,我们必是最后的胜利者。那时我们两国,一东一西,要站在完全平等的地位。我们今天因战事的需要彼此互相合作,将来和平时,我们必然照旧合作下去,因为只有中美合作,才能形成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
第5军军长兼左翼指挥官张治中将军(右二)和采访前线的记者在一起。
“我们必是最后的胜利者”,这不仅是赛珍珠的信念,也是第19路军军长蔡廷锴的信念。《密勒氏评论报》在发表这位抗日名将的声明时特意用了《中国会抵抗日本的侵略,直至最后一刻》的标题。美国记者说,蔡将军大义凛然,每句话掷地若作金石之声:“每一寸土地上都沾有中国人的血,我们绝不会轻易放弃,白白让给日本人。我们只要还有一个人、一颗子弹,就要坚守在这里。我们为独立而战。哪怕日本攻占上海的野心一时得逞,我们退到了黄河边,仍还不是战争的结束。最后的胜利必定属于我们!”
第19路军拼死守卫江湾阵地。
其实,第19路军之所以义无反顾、英勇抗日,很重要一点,就因为他们中有共产党人。他们的上层指挥官不同程度地受到共产党枪口对外、团结抗日思想的感召。这一点,斯诺也已敏锐察觉,所以,在新闻报道中,他点明:“日本人指控第19路军中有共产党人,这倒是真的。但中国政府加以否认,说第19路军来上海以前曾在江西打过共产党。其实就是在江西的时候,许多第19路军的士兵接触到了农民出身的共产党人,他们就改变了信仰。上海战争结束时,这种因素的影响扩大不已,以致不得不对第19路军进行彻底改编,以清除军中几百个这样的革命青年。”
美国记者不仅是“一·二八”抗战的目击者,还是中国变局和世界大势的思考者。斯诺写道:“上海一·二八之战对中国人民的思想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永久影响。它使中国许许多多青年人相信,如果全国团结一致进行爱国斗争,中国就是不可战胜的。只要有正直、无私的人来领导,经过良好训练、装备充足,中国军队也同样能够很好地为自由而战。这一‘发现’振奋了人们正在消失的斗志,最终造成了一种政治气候,迫使蒋介石不得不与他的‘最凶恶的头号敌人’妥协,共同抗日。主要是这一事实,而不是这场斗争的表面结果,将使亚洲历史发生决定性的改变。”
日本飞机向一列中国货车投下重磅炸弹,一名中国士兵与另外16人被杀害,车内8匹军马亦死亡。随后,该日军飞机被中国高射机枪击落。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05-24 17:11:3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淞沪抗战中的海南将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