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军原是冯玉祥的西北军(国民军)部队。1930年中原大战冯玉祥战败后,1931年1月西北军余部经张学良整编,编为一个军,番号为东北边防军第三军,由西北军“五虎将”之一宋哲元任军长,秦德纯、刘汝明任副军长,辖两个师。同年6月又按全国统一番号改称第二十九军,部队增加1个师的编制。1933年长城抗战中,二十九军亮剑喜峰口,与日寇血战,享誉国内外。长城抗战后二十九军扩充为4个师、6万余人的一支劲旅。1935年“何梅协定”后,国民党中央军、东北军撤出河北,二十九军更是成为华北一支举足轻重的军事力量。
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二十九军已有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1个特务旅、2个保安旅,共5师23旅的兵力,另外有直属军事教导团,冀、察、天津保安队,总兵力达到了10万余众,据日方统计为近8万人。
第二十九军分驻于冀、察两省和平、津两市,军部驻南苑。第三十七师驻北平和保定地区,该师师部驻西苑,一〇九旅驻保定(一部驻任县),一一〇旅驻西苑、八宝山、卢沟桥和长辛店一带,一一一旅驻北平城内。第三十八师驻天津附近韩柳墅、小站、廊坊、马厂和大沽一带,其一一四旅驻北平南苑。第一三二师驻河北任邱、河间一带,该师一旅驻大名、广平、长垣地区。第一四三师驻察哈尔省及河北省境内平绥铁路沿线。骑兵第九师驻南苑和固安、易县。特务旅驻南苑(一团驻北平城内)。冀北保安部队和独立第三十九旅驻黄寺和北苑。
此外,在冀察一带驻防的还有东北军万福麟、冯占海部及阎锡山的晋绥军一部,这些部队大约有15万人。
据称,当时第二十九军部队,除驻卢沟桥和长辛店的第三十七师一一〇旅二一九团有战备任务,准备对付日军的挑衅外,其余各部均为平时按治安需要配置的,不是战斗部署,都无明确的战备任务。所以在军事上疏于戒备。
一九团上校团长吉星文,抗日名将吉鸿昌之侄。“七七事变”前除团部与第一、第二营位于长辛店外,第三营驻防宛平城和卢沟桥一带。第三营为加强营,配备4个步兵连,1个重迫击炮连,1个轻迫击炮连,1个重机枪连,共1400余人。第三营兵力部署:以第十一连配置于铁路桥东及以北地区,第十二连配置于宛平城以南,第九连配置于宛平城内,第十连集结于卢沟桥西首为营的预备队,重迫击炮连配置于铁路桥西首,重机枪连(1个排配属第十一连)集结于城内东北、东南两城角,轻迫击炮连(1个排配属第十二连)集结于城东门内准备支援左右邻步兵作战。1937年7月7日夜,第三营在中校营长金振中率领下,奋起抵抗日军的猖狂进攻,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日本“中国驻屯军”加上伪军兵力逾7万
“中国驻屯军”是日本根据《辛丑条约》获得的在中国境內驻屯军队特权的产物,为日本陆军最早的海外驻军之一,原称“清国驻屯军” ,大岛久直中将为第一任司令官,司令部设于天津海光寺,兵力部署于北京、天津、塘沽、秦皇岛、山海关等地。辛亥革命爆发后,1912年4月,日本将“清国驻屯军”改称“支那驻屯军”(即“中国驻屯军”。“支那”是近代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蔑称)。因该军驻扎华北,通常被人们称为“华北驻屯军”。因其司令部设于天津,又被称之为“天津驻屯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增加“中国驻屯军”兵力。到1935年,驻华北的“中国驻屯军”兵力达到12个中队,1700余人。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继续扩大“中国驻屯军”规模。1936年4月17日,日本内阁决定增强“中国驻屯军”三倍兵力,总人数由1771名增加到5774名;新设中国驻屯步兵旅团,为“中国驻屯军”主要力量;同时改一年交替制为永驻制。
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根据日方公布的数字,“中国驻屯军”为5700余人。而实际的增兵人数据称远远超过日方公布的数字。据中国军方(二十九军)调查,日军在华北各地分布的兵力:北平1564人,丰台1746人,通县850人,天津1700人,大沽、塘沽150人,唐山580人,昌黎80人,秦皇岛留守营240人,山海关820人,其他各地共约500人,总计8230人。在华北各地的日本特务机关,也归“中国驻屯军”节制。而据上海《申报》的调查,增兵后“中国驻屯军”的兵力达1.4万人。此外,北平以东,有日本卵翼下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伪军1.7万人:北面和西北面,有日本豢养的察北的伪蒙军约4万人。
“七七事变”时日军中国驻屯军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将。其兵力分布如下:
天津部队:军司令部(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将、参谋长桥本群少将),中国驻屯步兵第一联队第二大队,步兵第二联队(缺第三中队及第三大队)(联队长萱嶋高大佐),炮兵联队、战车队(队长福田峰雄大佐)、骑兵队、工兵队、通信队、宪兵队、军医院、军仓库。
北平部队:中国驻屯步兵旅团司令部(旅团长河边正三少将)、步兵第一联队、炮兵联队一部、电信所、宪兵分队、军医院分院。
分遣队:通州(步兵第一联队的一小队)、丰台(步兵第一联队的第三大队、步兵炮队)、塘沽(步兵第二联队的第三中队)、唐山(步兵第二联队的第七中队)、滦州(步兵第二联队的第八中队)、昌黎(步兵第二联队的一小队)、秦皇岛(步兵第二联队的一小队)、山海关(步兵第二联队第三大队本部、第九中队) 。
“七七事变”当夜挑起事端的,正是驻丰台的步兵第一联队第三大队(大队长一木清直少佐)第八中队(中队长清水节郎大尉)。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7-03 19:35:3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卢沟桥的记忆不能忘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