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在宋哲元犹豫不决期间,很快在华北集结了约5万人的重兵,主要是三支部队,一是原本就在平津一线的日本华北住屯军一个旅团,二是从东北调来的关东军两个精锐旅团,三是从朝鲜调来的一个精锐师团,这些全部是日军的精锐部队,其中仅仅朝鲜军的第20师团就有近3万人的兵力。
加上日本联合舰队数十艘军舰,200多架作战飞机,日军集中在河北省军队的战斗力已经远远超越平津一线的29军部队。
更重要的是,日军已经完成了对平津两市的合围,并且通过攻占廊坊切断了平津的铁路联系。北平东西北三面被日军合围,最近的日军离北平市中心不过10几公里,1,2个小时就可以打到北平城墙下。
除了以上的部队以外,还有大量日军正在源源不断的向华北开进。根据7月27日日本军部的命令,日军中战斗力最强的第5,第6,第10三个师团近10万大军正从国内乘船向华北前进。
7月26日,日军已经决定全面发起总攻,而进攻的主要目标就是拥有300万人口的北平城。
而日军此时已经从三面合围北平,只有南面尚且没有搞定。由于吉星文部在卢沟桥和宛平城的坚守,日军一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是控制了宛平附近的丰台而已。
所以,此次日军主攻的方向自然是北平城的南面!
日军一些军官提议攻打宛平和卢沟桥,但日军华北住屯军高层认为,在这个时候打不打宛平已经是次要的。
因为宛平城只是北平城外围的交通枢纽,打下宛平城后,还必须消灭在南苑驻扎的29军大批部队。
南苑有29军重兵和29军的军部,是守卫北平南边最重要的一个基地,也是29军指挥中枢。
这时候打宛平,还不如直接进攻南苑。
一旦南苑被日军攻陷,北平四面完全被围,也就是囊中之物了。
至于宛平城无论29军是否死守,已经并不重要,下面可以从容解决。
于是日军把攻打北平这个战役重心放在南苑扫荡29军军部以及主力部队,由此南苑保卫战就开始了。
相比淞沪会战的准备和进展的过程来说,平津抗战可以用一个字形容,就是乱,完全是一场混战。
但乱的并不是日军,日本方面对此次战役计划周密,经过精心准备,乱的只是29军高层。
南苑兵营位于现在的北京市丰台区南苑机场内,从清朝以来就是京畿一带训练军队的一个基地,有半个世纪的历史。
袁世凯,冯玉祥都曾经把指挥部设在南苑,现在的29军也是这样。在1937年77事变爆发之前,29军军部一直都设在南苑。
南苑此处曾经驻扎过3万多大军,占29军在河北军队的半数。
不过在77事变爆发以后,一部南苑驻军奉命开拔,一部非战斗人员则奉命后撤到保定,石家庄等地,留下来的部队并不多,总兵力仅有7000多人。
而日军为了击破南苑的29军,集中了朝鲜20师团主力和华北驻屯旅团,约1万人。
实际上攻打南苑之前,日军已经进行了几次强有力的攻击,扫清攻打南苑的外围障碍。
27日凌晨3点,日军集中部队首先攻击了通县29军部队,驻守此处仅有独立39旅一个营,自然不是日军优势兵力的对手。该部却仍然奋力抵抗,双方激战7个小时,该营伤亡过半,在营长傅鸿恩率领下拼死突围出去,通县由此被日军攻占。
27日15点,日军20师团的河边旅团一部约1000多人,突然直插入北平南郊团河一线。当时赵登禹率领的132师一个团刚刚经过,另外一个第4团则在行军途中突然和日军遭遇。
日军是有备而来准备充分,第4团却并没有作战准备,一度被打乱。双方狠狠拼了1,2个小时,期间日军动用火炮和飞机凶狠打击,第4团挡不住日军攻势,慌忙放弃团河撤退,该团伤亡过半。
面对通县,团河两声近在咫尺的巨雷,一味希望和平解决的宋哲元终于开始醒悟。他慌忙在27日15时对29军下达了全面备战命令,但此时已经太迟了。
仅仅几个小时后,也就是28日拂晓,日军第一波进攻部队已经在南苑外几百米处集结完毕。这波部队有3000多人,40门重炮和100多辆坦克,装甲车,还有40多架飞机的掩护,攻击力相当强大。
日军这第一波冲击,就让南苑兵营内炸开了锅。
当时南苑是一个什么情况,可以说,在日军没打的时候已经乱成一团。
如此重要的地方,一定要安排一个有能力的将领来防御。徐蚌会战中,当时蒋介石安排才能平庸的刘峙担任总指挥,下面李弥,邱清泉等将领发牢骚说:徐州这么重要的地方,一定要派一名虎将来守。就算不派头虎来,也至少派只狗来(擅长防御的将领),没想到却派一头猪来(刘峙一生战绩平平)!
之后蒋介石紧急派遣著名战将杜聿明去徐蚌指挥,但已经迟了。杜聿明赶到徐蚌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徐蚌这边形势严峻,如果不能出奇制胜,难免一败了!
而南苑此时也完全不比徐蚌要好多少,徐蚌虽然由刘峙负责,但至少刘峙还能指挥的动这几十万部队,也能及时作战场的一切部属。
南苑的情况更差,一是各部各自为政,没有统一指挥,二是临阵换将,犯了兵家大忌,三是任命的总指挥赵登禹对南苑情况并不了解,是所谓外行领导内行(特指对南苑附近的军事情况了解程度来说)。
在南苑战斗打响前一天,29军军部还在南苑,在南苑的29军部队自然由军部直接指挥。
但前一天,也就是27日,在发现日军进攻通县和团河以后,宋哲元估计日军就要发动全面进攻了。
南苑处于日军进攻的第一线,把29军军部设在这里太过于危险,怕是日军一个冲锋就把指挥中心击垮了。
所以宋哲元赶忙下令将29军军部马上迁到北平城内去。
于是也就在在日军进攻前不到24小时,29军军部才慌忙从南苑撤走。
军部撤走以后,南苑由谁来指挥呢?
宋哲元留下29军副军长佟麟阁,骑兵师师长郑大章两个人负责指挥!
担任过察哈尔省主席佟麟阁是个久经战阵的老军人,此时他深感南苑兵力太过于薄弱,赶忙向宋哲元请求支援。
宋也知道南苑实际有战斗力的部队只有4000人,他赶忙命令132师师长赵登禹率领1个主力旅紧急前往南苑增援。
佟麟阁是副军长,职务貌似最高。郑大章和赵登禹则分别是骑兵师和132步兵师的师长,虽然同是中将军衔,但职务上比佟要差了一些。
加上佟麟阁还兼任南苑军事训练团,军官训练团的团长,长期驻扎在南苑,对周围情况非常熟悉,理应由佟麟阁担任总指挥。
此时,宋哲元却做了一个似乎很奇怪的命令,他命令赵登禹,佟麟阁,郑大章同时负责南苑的指挥。
电影《投名状》中,在一场宣城之战中,李连杰扮演土匪大哥对刘德华扮演的土匪二当家大声吼道:你记住,军队里永远只能有一个头。
李连杰说的是正确的,军队中任何时候只能有一个最高指挥者。
由这个人负责统一指挥全局,切不能有很多人指挥。如果指挥的人多了,必然自行其是,政令不统一,部队也就陷入混乱之中,无法有效作战。
这个统一指挥可谓是血的教训,在历史上不知道重演了多少次,不知道流了多少鲜血才的出来的这个经验。
当年中国远征军入缅第一次作战为什么惨败,就是因为总指挥史迪威和杜聿明双重指挥。史迪威为了保护盟军在缅甸的利益,也为自己建功立业,他并不在乎中国军队会有多少伤亡。而杜聿明只想尽量保证中国在缅北的运输通道,不愿意帮助英国人保护这个缅甸致命地,就为英国佬牺牲。结果就是两人在几乎所有大问题上都是相反的,中国远征军一会服从史迪威一会服从杜聿明,最终完全失去战机。中国远征军10万大军伤亡了5万多,滇缅公路也没有保住,缅甸也被日军攻占,完全失败。
但此时宋哲元似乎没有吸取教训,之后的战斗中,南苑的29军官兵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是宋哲元不知道这点吗?他打了20年的仗,不可能不明白这点。
为什么这样部属?道理很简单,因为29军就是西北军,西北军是什么军队,是标准的军阀部队。
而所有军阀部队的特点就是:谁的兵谁管,别人根本指挥不动。
在军阀混战中,经常听到一句话就是:老子是***的部队,除了***以外,玉皇大帝的命令我也不听。
赵登禹的步兵只听赵登禹的,郑大章的骑兵只听郑大章的,其他的军官调动不了,相互也指挥不了。
西北军是军阀部队,所以抱有了军阀部队的很多缺点。当年热河会战,东北军蜂拥溃败到长城一线。当中央军将领要求东北军停下来继续作战。东北军中诸如张廷枢之类的将领说:你除非拿出张学良的手令,不然我们就无法奉命!
这又是为什么?这其实是军阀自保的一种办法!
军阀以枪杆子为最重要的财富,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军阀的一切都是靠武力打出来的。
那么枪杆子抓在谁手里就是最重要的。
任何军阀手下的兵必须只听命他一人,其他人的命令一概不听,甚至父亲的兵,儿子调动不了。哥哥的兵,弟弟调动不了!
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如果这些兵还听从于其他任何人,那么就有叛变投靠别人的可能。
那么自己辛苦积累来的枪杆子,就被别人夺去了。
假如:宋哲元的兵还听从蒋介石的命令,那么蒋介石现在下令这些兵转移,然后编入中央军序列,听从中央军将领命令,那么不就轻松等于把29军割据力量消灭掉了吗。
那么军阀费尽心机,用了几十年去积累部队地盘,还有什么意义?他们没有军队以后,下场又会如何?
所以这种情况绝对不允许发生。
这个军阀的特征,导致南苑作战时期,根本没有统一的指挥,各部基本各自为战,导致战斗过程极为混乱。
需要说明一点是,宋哲元下命令,名义上让赵登禹统一指挥南苑的部队。
为什么任命赵登禹负责,而不认命佟麟阁或者郑大章呢?
可能是因为郑大章只是骑兵师师长,并不懂步兵作战方式,而防御作战骑兵发挥不了什么作用,自然不能用他。而佟麟阁虽然是29军中最有名的练兵能手,对南苑情况也很熟悉,但这4,5年没有带兵打过仗,对战争有些生疏了。
1933年长城会战,赵登禹拿着大刀亲自率领800大刀队突袭的时候,佟麟阁奉命担任察哈尔省主席,在后方负责后勤等支援工作,没有去一线参战。
长城会战后,冯玉祥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中,佟麟阁虽然担任第一军军长,但也只是将部下一个师交给吉鸿昌指挥,自己没有实际指挥作战。
由此,宋哲元可能对佟麟阁是否能否应付这种规模的激战有所疑惑,任命战争经验相对丰富的赵登禹指挥。
但其实由初来乍到的赵登禹统一指挥南苑部队,实际上是极欠考虑的。
当时南苑部队番号就有七八个,非战斗部队和新兵又这么多,换成谁都无法有效指挥。
况且赵登禹那时候还不在南苑,在开战前几小时,赵率领一个团从团河紧急赶来。
赵登禹赶到南苑以后,由于离日军全线进攻只剩几个小时,根本无法做什么部属,甚至连部队具体的布防情况也无法搞清楚。
赵只是派出一些便衣在南苑附近警戒,并且要求南苑的部队做战斗准备,完全是死马当活马医了!
责任编辑:文小铃 最后更新:2018-12-20 09:58:3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平津之战(七)
下一篇:平津之战(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