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平津之战(南苑大撤退)
2018-12-21 08:37:05  来源:萨沙  点击:  复制链接

  大家都知道,南苑距离北平城不到10公里,按照普通步兵行军速度,也就是大约每小时4到5公里,约1到2个小时就可以撤退到北平。

  如果乘坐汽车的话,即使路不太好走,30分钟也足到达。

  没想到的是,这短短的几公里,却又成为南苑守军的大灾难。

  此时赵登禹命令郑大章的骑兵师残部率先撤退,如遇日军拦截,务必打通撤退路线。

  郑大章的骑兵部队剩下的不到半个团,他们第一批撤出南苑。骑兵行军速度快,这几公里的路程对他们来说算不了什么,很快就赶到北平城下。

  一路上骑兵部队并没有遇到日军拦截,但由于南苑,团河,宛平各处部队都有向北平撤退,又没有统一指挥,导致路上很混乱,人马争道,阻塞道路。

  骑兵师成功退到北平的时候,赵登禹已经率领132师等部在撤退向北平的途中。

  同时佟麟阁也率领军官教导团,军事训练团的学生兵等部随后撤退。

  当时29军通讯比较落后,没有无线电步话机这种先进的通讯工具,在有线电话被日军切断以后,各部失去了联系,仅能传令兵传达命令。

  此次撤退途中,郑大章,赵登禹,佟麟阁三人互相无法联系,各自率部撤退,互相之间也无法有效保护,这是赵佟两人光荣殉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各部撤退秩序大乱,各支部队混杂在一起,都在通往北平的一条土路上行军,中间还有大量非战斗人员和畏惧战火逃命的平民,非常的混乱。

  本来这就很乱了,在加上日军追击又很凶,一些后卫部队还同日军混在一起近战肉搏,另外日军20多架飞机沿着土路来回扫射轰炸,秩序就更乱了。一些部队处于兵败如山倒的局面,基层军官也同士兵走散了,官兵各自向北平涌去。

  显然要向在路上想拦住撤退的部队,恢复他们的组织是不可能的。

  看起来只能等他们撤退对相对安全的地方,才能重新把部队组织起来。

  132师师长赵登禹将军准备在大红门一带作为部队的收拢点,将大部分撤退的南苑部队重新组织起来,准备阻击日军的追击。

  29军副军长佟麟阁的想法也几乎是一样。他在撤退时就命令一部务必占领大红门附近一个高地,阻拦日军的追击,同时准备在大红门附近收拢退下去的南苑败军各部。

  当时南苑守军全线撤退,日军尾随追击。南苑附近都是平原,29军没有汽车,没有装甲车,本来是跑不过日军机械化部队的。

  好在南苑附近大片高粱地保护了他们,撤退的部队以高粱地作为掩护,大部成功摆脱了日军南苑攻击部队的追击。

  其实撤退是战争中最大的一门学问,是最不容易的。

  一个受过正式训练,有风雨实战经验的将军来说,在己方实力占优的情况能打得赢仗算不了不起。就如同美军在诺曼底登陆以后,盟军部队各方面都远远超过在法国的德军,接连获胜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战史研究人员经过统计,古往今来的战争中,实力优势一方获胜的占到八成多。

  己方实力稍逊能打得赢仗,算比较厉害,但并不算特别厉害。因为战争有很多偶然性,每支军队也有自己的弱点,只要把握住形势,还是有可能的。就比如三国时期曹操战胜袁绍,刘孙联军赤壁大败曹操。

  己方实力完全处于恶劣时,却能全身而退,这样的将领是相当了不起的,也是极少的。

  因为撤退,必然是敌人实力占优,我方情况不利。我方既然不利,就肯定面临着被歼灭或者重创的危险,换句话来说,这支部队里面大部分的人就很可能没命。

  处于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人都会本能的全力求生,没有人愿意去死,说通俗一点,就是拼命的跑,顾不了别人了。

  想要撤退时候从容,一是要指挥官厉害,能够统筹全局,二是部队训练有素,受过这方面的训练。

  不然,任何一支劲旅都难免全军崩溃。

  我们后来为什么说林彪厉害,不在于他那么多胜仗,而是在如四平这种极端不利的情况下,林彪头脑冷静,顶得住压力(毛泽东强令其死守四平),更能够妥善指挥部队撤退,从而保住大部分兵力,保住了本钱。

  而三大战役的辽沈战役结束,廖耀湘西进兵团所属新1军、新6军、新3军、第71军和第49军共计5个军12个师10万余人由于在撤退到营口期间被解放军50万人多方拦截,指挥部也被打掉,全军陷入混乱中。

  要知道,新1军,新6军是国军五大主力中的两个,是最有战斗力的部队。林彪都说过,如果一对一,我们没有一支部队能够对付的了新1军和新6军。

  如此之精兵,没想到只是因为撤退时候的混乱,仅仅2天2夜就被全军覆没。战后统计,仅解放军6纵两个排就抓获的2000名战俘中,更让人吃惊的是,这2000多人中竟然有5个军9个师的番号。

  全部被歼灭,兵团司令廖耀湘中将,新6军军长李涛中将,第71军军长向凤武中将,第49军军长郑庭芨中将被俘。

  连精锐的廖耀湘兵团结局都如此之惨,所以一旦撤退时候部属失当,阻挡敌军追击的部队没有防御住,或者防御有漏洞,很容易全线崩溃。

  一旦秩序乱了,这支军队实际上就失去了组织,没有组织的军队,也就不能算是军队,等同于被歼灭了。

  所有撤退想要相对顺利,就必须有个周密的计划,其中最关键的必须安排一部掩护。

  这部就是非常危险的,电影《集结号》中谷子地那个连,就是负责掩护殿后的部队,最终全军覆没了。

  有些人觉得那个团长太不讲道德,为什么不让那个连阻挡一下就撤呢?这是因为团长也没有办法!

  其实就算这个连全军覆没所阻挡敌人的时间,也不足与保证该团安全撤退,所以为了大多数人,只能牺牲这一部分人。按照残酷的战争的道德观点衡量,团长做的并没有错。

  此时南苑守军已经被打乱,部队又没有统一的指挥,更没有专门负责殿后掩护的部队,这是极为危险的。

  但即使再危险,毕竟这不是南京保卫战中的大撤退。当时南京三面被8个师团24万日军包围,一面还是被日本军舰封锁的长江,国军8万部队(其中3万新兵)力战不敌,突围又四面遇敌,遭受了很大的伤亡。

  南苑离北平近在咫尺,理论上撤退是不难的。

  更重要的是南苑四面基本都是29军的控制区,都可以撤退。实际上南苑守军有一部向北撤往北平,一部向南撤往保定。

  这几个方面都可以走,日军如何想狙击他们自然很困难,因为不容易判断他们走哪条路。如果是在日本作战,问题倒是不大,无非是四处派出军队埋伏好了,埋伏个几天,总有一路能够遭遇敌人。

  但日军又是在中国作战,无法长时间埋伏,一旦被当地的中国居民发现,肯定会通知29军,那么埋伏也就是犯傻了。

  所以,一般来说南苑这次撤退还是相对容易成功的,赵登禹下达的南苑撤退令也算是正确的。

  没有想到的事情又发生了,大汉奸潘毓桂再次把南苑守军撤退路线告知日军。

  由此日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得知了最佳的伏击点。

  本来日军至少要使用数千人四面埋伏堵截,既然得到这个情报,那就不需要用这么多兵力了。

  日军接到潘毓桂的密保后,急调东边刚在通县作战获胜,赶往南苑增援的华北驻屯军的萱岛联队1000多人赶往大红门一线,准备伏击撤退的南苑守军。

  这就是南苑守军绝对无法想到的事情,他们由此遭遇了惨重的伤亡。

  凡事都是有利有弊,高粱地掩护了撤退部队,却也便于日军伏击部队的隐藏。

  ----------------日军此次伏击的是通县来的一个联队主力1000多人,由于他们离开通县,通县兵力空虚。此处的伪军乘机反正,将当地200多日军全部歼灭,混战中还杀死了100多名日侨韩侨,也算是报应。

  日军对此次伏击准备相当充分,他们知道29军主要通过唯一的一条公路撤退。日军赶到大红门一线后,立即占领大路附近的村落,在村里面的制高点加上轻重机枪和迫击炮。同时派出大量战斗分队,以轻重机枪为火力核心,埋伏在大路两侧。。

  当时从南苑到大红门的这条公路是黄土路,并不宽。公路两边都是青纱帐,29军步兵虽然可以钻入高粱地撤退,但重武器和汽车,马匹,辎重运输都必须走这一条公路。

  当时从南苑到大红门不过几公里,本来沿着大路瞬间就可以到,实际上打头阵的骑兵部队已经顺利通过了。

  没想到日军突然在此处精心设置了伏击圈,用强大火力疯狂射击,大路上的国军几乎瞬间就伤亡惨重,阵亡者中间就包括赵登禹和佟麟阁两个将军。

  赵登禹将军率领一部乘车先撤退到大红门,随即收拢部队,准备稳住阵脚后还击。

  结果却在大红门御河桥时附近遭遇日军重机枪的猛烈扫射。由于赵的坐车在大路上非常显眼,成为日军主要攻击的目标。

  后来统计赵登禹将军的坐车中弹至少50到60发,被打成了马蜂窝状。之后,车子还发生了爆炸,赵将军当场受了伤,同车的几个副官则不幸阵亡。

  没死的卫兵将冒着日军机枪的猛烈射击将赵登禹拖出车子,发现他伤势很重,就要把他背进北平城治疗。

  当时情况非常严峻,公路上南苑守军在日军扫射下死伤惨重,幸存官兵慌忙向高粱地突围,互相拥挤。由于没有统一指挥,秩序完全混乱,除了少数官兵自发还击以外,基本没有有效的抵抗。

  赵眼见部队基本是在被单方面屠杀,就坚持留下来指挥,不肯去北平。他带着伤,满脸是血,站在原地指挥。

  赵将军一手拿着驳壳枪,一手拿着大刀,站在路边大声命令附近的部队还击。

  赵登禹身高1米90,身体强壮,非常英武。他满脸是血,手持武器在极大危险中从容指挥的这个场景 为很多29军士兵所看见,并且都被深深震撼。

  甚至直到半个世纪后,这些老兵都毫不费力的回忆起这个场面。

  就在赵登禹带伤指挥的时候,却没想到此时日军飞机又飞来轰炸。其中一发炸弹落在赵登禹身边,巨大的爆炸威力将赵将军两条腿炸断,身上也都受伤。

  他身边的卫兵们也伤亡殆尽,剩下没死的奋力为赵登禹包扎,但伤口太多,血流成河,卫兵们拿着绷带尽然无从下手。

  此时已经陷入昏迷的赵登禹将军突然睁开眼睛对卫兵们说:我不会好了,军人战死沙场是本分,没什么值得悲伤的。只是老母年高(赵登禹是知名的孝子),受不了惊吓,请你们替我安排一下,此外我也没别的心事了。

  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就断气了,第132师师长,中将军衔的赵登禹将军壮烈殉国,时年39岁!

  这是整个抗战中殉国200多名国军将军中的第一人。7月31日,国民政府颁布褒奖令,追赠赵登禹为陆军上将。

  这个赵登禹是西北军内最有名的一个将军,也是一个优秀的武术家。

  赵是山东菏泽人(当年叫做曹州府),从小由于家里贫穷无力供其上学,只能在家务农。所以赵从没有进过学堂,参军之前基本不认字,他的文化都是加入西北军以后学到的。

  赵登禹从小性格刚烈强硬,爱好武术。他13岁时候拜当地有名的洪拳宗师朱凤军为师,系统的学习中国武术。

  没有几年时间,赵登禹就学成了一身好武术,人也长成一个一米九的大汉。

  据赵登禹的战友回忆,赵精于拳术,会使很多武器,尤其善使大刀。平时练刀的时候,赵手持木刀能与十余人对阵。另外,赵登禹的臂力惊人,平时举数百斤磨盘为练习。

  赵登禹的武术并不是现在的花拳绣腿,而是用在战斗中一刀一枪的硬功夫,完全是极为实用的武术,是中华武术的精华。

  1914年,赵登禹同哥哥赵登尧和两个好友一起步行900多公里,用了20多天时间从山东老家赶到到陕西临潼冯玉祥的第16混成旅投军,时年赵17岁。

  当时西北军已经招募到足够的新兵,本来是不要赵登禹的。

  好在募兵军官看在赵登禹身体强壮,身材高大的份上(冯玉祥本人非常魁梧,对大个子的军人有很强的好感),还是将其收入部队,但不是在编的兵员,只管饭,不发饷,就安排在佟麟阁担任连长的那个连。

  其后一次阅兵的时候,冯玉祥一眼就看中这个大个子士兵。在得知赵学过功夫以后,也有些拳脚功夫的冯玉祥要求和赵下场练练。

  结果膀大腰圆,身高1米92的冯玉祥连续三次被赵登禹轻松打翻,就像成年人打小孩子一样。

  冯玉祥对赵登禹非常满意,将其调入自己的卫队,成为一名贴身卫士。

  之后赵登禹从一个普通卫兵坐起,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由于作战勇敢,又颇有头脑,在30岁时积功升至西北军的27师师长。

  赵登禹带兵很严格,非常重视军队纪律,部下任何违背纪律都会遭到重罚。

  一次部下几个兵偷吃了老百姓的几只鸡,被老百姓告到赵登禹处,赵下令将这几个士兵每人打了30军棍。

  要知道,这种问题对于军阀部队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军阀部队一般后勤都极差,所以在行军所到之处掠夺食物是必须的事情,但赵登禹的部队绝对没有这种现象。

  还有一次,赵登禹一个堂弟赵登舜请假回家后超期不归部队,也被赵登禹下令打了30军棍,很多人求情都被拒绝。

  赵登舜被这一顿军棍打伤,后来退出军队长久养伤,但他也没有记仇,后来在赵登禹讯过后照顾了他的一家人。

  六亲不认,严明的军纪让赵登禹的部队战斗力比较强,也是西北军的一支传统劲旅。

  不过他的时运不济,西北军很快被蒋介石击败,分奔离析,番号也变为了29军。

  部队规模缩小了10多倍,赵登禹也从西北军师长变为29军第37师第108旅旅长,该部随即参加了著名的长城会战!

  当时日军攻打29军防御的喜峰口,炮火非常猛烈,29军平均每天伤亡1到2个团,几乎支持不住。眼见白天挡不住日军飞机,重炮,坦克的冲击,宋哲元决定组织西北军特产大刀队夜袭。

  于是108旅旅长赵登禹亲自带领数百大刀队夜袭,要知道当时赵登禹已经是少将军衔的旅长。

  那时候西北军任何一个人都知道,大刀队也叫做敢死队,是非常危险的。一般就算大刀队袭击成功,活着回来的不会超过一半人。

  ---------------------赵登禹的坐车,可以看到已经被打的千疮百孔,上面还有殉国的赵登禹副官遗体。下图是29军高级将领,后排右起:佟麟阁、赵登禹。

  长城会战中,赵登禹率领几百大刀队经过多次,造成日军很大伤亡。夜战中枪的作用较低,一是不容易打中二是容易暴露自己。赵登禹的大刀队有些人不带步枪,背着大刀和十几枚手榴弹上阵。他们遭遇日军以后,不到50米内不攻击。一旦进攻就立即挥舞大刀冲入敌群,然后猛烈砍杀,同时向日军盘踞的房屋,阵地投掷密集的手榴弹。

  日军虽然受过严格刺杀训练,但他们陆军的训练全部是针对苏联人。苏联人就算在二战期间一般不打夜战,所以日军的夜战能力一般,往往被大刀队杀的措手不及,落花流水。

  曾经有一个大刀队员直接冲入日军营房,连续砍死十几个仓促起床的日军士兵。

  期间赵登禹手持大刀,踩着积雪同官兵们一起冲锋,被日军炮弹击中了左腿,鲜血顺着棉裤裤管往下流。赵登禹只是简单包扎了一下伤口,找来一根木棍,拄着木棍继续跟着部队急行军。

  这一仗也砍死500多日军,摧毁重炮十几门,烧毁大量日军辎重。

  之后赵登禹多次出击,几次重创日军,日军在喜峰口伤亡约有5000人,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死于刀伤。

  死于中国军人粗糙的大刀片下,对日军来说是极可耻的死亡,日本报纸也说这是日军明治建军以来最大耻辱。

  长城会战后,108旅被扩编为师,赵登禹由此也担任132师师长,被授予中将军衔,下辖4个旅,总兵力约1.5万人。

  卢沟桥打响之前,132师本来是在河间县驻防,并不在平津一线。后由于日本方面强烈要求冯治安37师必须从北平城内撤退,132师的27旅奉命赶赴北平接防!

  之后南苑空虚,佟麟阁向宋哲元紧急要求援兵,赵登禹奉命率领在团河一线的2旅紧急赶赴南苑增援,而该师1旅和28旅由于没有作战准备,还远在河间,大名一线。

  赵登禹这个第2旅在增援南苑途中,由于汉奸潘毓桂的出卖,遭遇日军伏击,最终只有一个团赶到南苑。

  没想到赶到南苑之后几个小时就遭遇日军全线进攻,不到24小时赵登禹将军就阵亡在大红门。

  赵登禹将军殉国的时候,他的母亲高龄70,妻子刚刚27岁,还怀着7个月的身孕。赵有一儿一女,儿子4岁,女儿也只有2岁。赵殉国后,他的妻子经受不住这个打击,由此精神失常,终身没有完全康复。

  赵将军死后,棺木被藏在陶然亭内龙泉寺八年之久。寺内的和尚回忆,有时候到了晚上,赵登禹将军棺木附近会传出教导士兵的说话声。和尚们认为是赵将军英灵不灭,对此十分敬畏,常年供奉香火。

  抗战结束后,1946年7月28日北平市政府在中山公园举行赵登禹的公祭,由国民政府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亲自主祭,并且将棺木厚葬于芦沟桥西1公里左右的西道口。

  国府为了纪念赵登禹将军,白塔寺东的一条街道命名为“赵登禹路”。

  中共建国以后,由于赵登禹将军不是中央军,没有和中共作战过,更是著名的抗日英雄,对其也还算不错。

  有毛泽东亲自署名,认定赵登禹是革命牺牲军人。

  但文革期间,赵登禹的陵墓被红卫兵捣毁,尸骨也被丢失,无法找回,赵登禹路被改为白塔寺东街。

  抗日英雄落到这样的下场,实在让人感慨!

  赵登禹还有个打虎将军的外号,也有张打虎将军的照片。实际上,那只老虎确实是被赵登禹打死的,但并不是像武松一样用拳头,而是用手枪,那时候赵登禹20岁,地点是在湖南的常德。

  当时由于有老虎下山伤人,赵登禹奉命和战友上山巡逻,遭遇老虎后乱枪将其打死。

  实际上,单靠人力不借助任何工具,打死一头老虎是根本不可能的。

  老虎是目前地球上陆地生物钟,最有强的野生动物之一。他前肢一次挥击力量达1000公斤(泰森最鼎盛时期直拳最大力量可以达到270公斤), 犬齿咬力达到1000公斤,爪刺入肉体深度达0.1米(可以刺穿任何角度的人体),百米跑速度是4秒43(人类世界记录是9秒69),奔跑时跳跃距离可达12米(人类世界纪录是8.95米),立定跳高3.5米(人类世界纪录1.8米),。人无论力量,速度,身体的脆弱程度,杀伤力都无法同老虎相提并论。

  人类有历史记载的这么多年,从没有一个人类空手打死过老虎,所谓武松打虎也是小说虚构。如果武松真的打死老虎,那么这只老虎也肯定是重病在身或者马上就要老死的,在断气前几分钟遇到武松。

  即使古罗马的角斗士,身穿铠甲手持短剑这类武器同老虎搏斗,最终结局也有八九成是角斗士被老虎咬死。

  当时赵登禹用手枪打死老虎之后,冯玉祥处于宣传西北军的想法,让赵将军骑在死虎身上派了几张照片,还亲自写道:打虎将军。冯玉祥题。

  由此传扬开去,以讹传讹,就变成了赵登禹赤手打死一头老虎了。

  在赵登禹殉国的同时,佟麟阁将军也指挥部队撤退到大红门附近。

  他同赵登禹一样,也在大红门附近收拢撤退的部队,只是由于通讯中断,两人并不知道对方的情况。

  当时日军伏击还是很凶狠,机枪子弹密集的射向大路。

  各部已经混乱,士兵找不到自己的排长连长,军官也找不到自己的士兵。

  佟麟阁下令凡是军官都必须指挥部队,将撤退部队组织起来,准备向南苑反攻。

  当时基层官兵还是很忠勇的,顿时收拢了上千人。一些学生兵挂着准尉实习军衔,一些士兵也立即聚拢到他们附近。

  正准备这些官兵反攻日军步兵的时候,突然遭遇日本飞机的猛烈轰炸。

  十几架日机来势凶猛,炸弹连续落在29军官兵群中,炸死炸伤了很多人。

  佟麟阁将军见状只得下令各部暂时躲往高粱地,佟自己在几个卫兵的掩护下刚进入高粱地,却没想到却遭遇了一股日军伏击。

  这股日军早已埋伏在这里,发现佟麟阁穿着高级军官的军服后,立即用重机枪猛烈向其射击。

  佟将军顿时腿部身中弹,流血不止,卫兵赶忙替他包扎伤口,要将他送到后方治疗。佟却说:情况紧急,抗敌事大,个人安危事小。随即他亲自指挥卫兵们击退了这股日军的伏击。

  就在卫兵出击的时候,却没想到另一股追击的日军突然从高粱地隐蔽处杀出,双军近在咫尺。混战中29军副军长佟麟阁将军头部,胸部接连中弹,光荣殉国,时年45岁。

  7月31日,国民政府发布褒恤令,追赠佟麟阁为陆军上将,也同样将北平南沟浴大街改名为佟麟阁路。

  佟麟阁的经历和赵登禹基本一致,唯一区别的是佟为知识分子出身。

  他是河北高阳人,虽然也是农民家庭,却受了不少教育。在他7岁时拜自己的舅父胡先生为师,熟读经史,擅长书法。

  16岁时凭书法功力考入高阳县衙做了书记员,每月可挣10两银子养家。

  20岁时,由于在老家高阳县目睹了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佟麟阁愤然投笔从戎,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

  由于知识分子出身,为人诚恳正直,业余时间除了看看书,练练字,骑骑马以外没有任何不良嗜好,跟吃喝嫖赌抽样样俱全的旧军阀将领完全不同。

  冯玉祥曾在《模范军人问答》中这样评价佟麟阁:他是一个极诚笃的基督徒。能克己,能耐苦,从来不说谎话。别人都称他为正人君子。平素敬爱长官,爱护部下,除了爱读书。没有任何嗜好。

  也是西北军中最有名的一个练兵大师,几十年来训练出很多精兵。

  他的旧部佟泽光回忆说:“佟将军在二十五混成旅任团长时,曾在野外召集各级军官亲自作各种示范动作。那一次我也参加了。他作了瞄准、投弹、射击、利用地形 地物等各种基本动作。他一面讲解要领,一面作示范。不但动作准确,而且所讲要领,深入浅出,大家都听得懂。他作完了示范动作以后,就让大家练习,然后找出 各种类型的军官加以评比,效果良好。

  佟麟阁对于抗日是非常积极的,卢沟桥打响之前宋哲元并不在北平,29军军长一职暂由副军长佟麟阁代理。

  得知日军进攻卢沟桥,佟麟阁在南苑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慷慨陈词:中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冲。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佟麟阁抱着牺牲决心,在开展之前不但留下了遗书,还将身上值钱东西全部留下。

  之后,佟麟阁果然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壮烈殉国。

  佟麟阁阵亡之后,部下冒着极大的危险将其遗体抢回北平城。佟麟阁妻子彭静智看到丈夫遗体满身是血,血肉模糊,当场就晕厥过去。

  文革期间,佟麟阁家人的遭遇和赵登禹类似。佟麟阁路被改名,留在大陆的家人也被冲击,被赶出城市押送到老家高阳县做农民,家里财物也被炒得一干二净,佟麟阁的妻子就在高阳县去世。

  --------------------上图佟麟阁将军也在南苑撤退途中殉国,下图赵登禹殉国地方也在大红门。抗战刚刚开打不到一个月,就殉国了两个中将,足可以预兆这场决定民族生存的大血战的惨烈。

  在从南苑退回北平的一路线,南苑守军伤亡达到3000人,超过了南苑保卫战的2000多人伤亡,由此南苑7000多人守军仅有2000人幸存。

  赵登禹,佟麟阁,郑大章三个在南苑负责指挥的将领中,仅有骑兵师长郑大章因为奉命先撤,侥幸突围回到北平。

  当时在北平29军军部的秦德纯回忆,28日下午北平已经失去了同南苑的联系。秦德纯,张自忠,宋哲元正在开会商讨下一步如何办,突然看到郑大章衣衫不整,神色惶恐的冲入军部办公室报告:佟麟阁副军长,赵登禹师长都已经阵亡,南苑官兵伤亡极重,我的骑兵师剩下不足一半。日军跟着追击,很快就会打到北平!

  当时宋哲元他们都吃了一惊,他们明白,北平是守不住了。

  但让宋哲元这些人没有想到的是,29军的基层官兵却不甘心失败,他们几乎是自发的全线出击,在天津,通县,廊坊,丰台等地重创了当地的日军。一场平津地区的局部反攻就这样开始了。

  这里,老萨多说一下潘毓桂的事情。

  大家可以看到,南苑此次惨败中,潘毓桂这个汉奸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其实河北汉奸众多,比如殷汝耕,王克敏,汤尔和,王揖唐,齐燮元,但潘毓桂是汉奸中相当无耻的一个。

  一般来说汉奸多少还有点遮遮掩掩,多少有点惭愧。

  但潘毓桂则是一个正气凌然的汉奸。

  他在担任伪北平公安局局长时候曾经公然对部下说:各位愿意当汉奸的,留在北平,我潘毓桂保护他,不愿当汉奸的,自己小心……

  公然承认自己是汉奸,这个勇气可是不小。

  潘毓桂早在1935就和汉奸白坚武共同筹划了搞什么华北国的伪政府,虽有日本强力支持,但河北大部分地区毕竟是29军控制没有获得成功。

  1937年前后,潘毓桂开始公然和日本合作,先后提供大量军事情报给日本人。照常理来说,这样一个人肯定会被排除出29军高层,但宋哲元对其相当信任,给予重用。

  为什么呢?因为宋哲元和潘毓桂是世交,私交非常深厚。潘父潘文楼,曾在广西做知府。宋的父亲原为潘父的幕僚,两家人两代相交,友谊深厚,因此宋对潘信任不渝,视作亲信。无论平时还是战时,潘毓桂始终可以自由出入29军军部,参与最高级别的会议,接触到最核心的机密。

  军阀往往把个人感情当做国家大事,所以潘可以获得大量核心情报,这是别的汉奸办不了的。

  77事变后,日军攻陷平津一线,作为汇报,让潘毓桂担任了担任伪北平警察局长,后来又被任命为伪天津市市长。

  可惜好景不长,潘毓桂虽然无耻,手段却比较低劣,不是新派汉奸的对手。

  在1938年他在汉奸内讧中失利,此时的日寇已经豢养了新一代的走狗,对能力平庸的潘毓桂不在看重。潘为了挽回败局,曾经命令打手贾少卿刺杀日本人安排的汉奸接班人,但没有成功,反而引起日本主子的大怒。

  潘被迫辞去市长职务,之后做了很多年各种伪职,如汪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汪伪华北垦业公司董事长,助纣为虐。

  潘毓桂在抗战胜利后被国府逮捕,上披挂写着“汉奸潘毓桂”的布条,一路从北平押解南下。

  但他丝毫不认罪,反而拿出一套曲线救国的理论,无耻的声称泄露29军机密是为了国家利益。按照潘毓桂的说法,29军只要迅速战败以后,就会投降,受日本领导。在潘毓桂看来,只有日本的殖民才是对中国有利的,日本人屠杀中国人是有利于中国利益的。

  姜文有个著名电影叫做《鬼子来了》。姜为了表达自己对中国人的蔑视之情,将原作大肆篡改,将主要情节全部改成了中国人完全低劣的形象。由此,虽然原作者愤怒的控告姜文,但该片深受西方人的欢迎,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该剧中姜文嘲笑中国人对内残忍对外宽容,放日本人回国,却处死了汉奸。

  其实就单纯这点来说,老萨觉得处死汉奸是完全没错的。

  为什么?因为中国历史上汉奸的危害绝对不比日寇要小。

  中国领土辽阔,人口众多,只要内部能够团结一心,外敌是不容易战胜我们的。

  但如果外敌通过汉奸了解中国内情,同时通过汉奸引起中国内斗和分裂,那么中国就相当危险了。

  以南苑大战为例,如果不是潘毓桂将情报告知日本人,首先赵登禹经过团河的那个团不会伤亡过半,其次南苑学生兵阵地不会成为日军主攻方向,学生不会死伤那么多人。最后,日军绝不可能在大红门伏击南苑撤退部队,赵登禹佟麟阁和其他3000人不可能战死在大红门一线。

  可以说,潘毓桂和日军联手,杀死了5000多名中国士兵和两个29军将领,这种罪行难道比日本人要轻?

  各国对于内部的叛徒,都是从不手软,连以民主宽容著称的美国也是这样。甚至连黑手党对于叛徒也是要啥之又杀,因为叛徒危害太大,也太危险了。《教父》中,迈克尔的妻子死于叛徒卫士安放的炸弹,迈克尔的哥哥桑尼死于叛徒妹夫和敌人的合作伏击,迈克尔自己两次差点死于叛徒之手,一次是自己最信任的部下,一次是自己的亲哥哥。

  这些人的结果,无疑不是被处死!

  全世界都是这样,难道中国人对待叛徒反而应该宽容?

  老萨对姜文没有什么好感,他的所有电影中基本没有什么内涵,相当的浅薄。

  《鬼子来了》这部电影中,对中国人的形象太过于丑化。诚然,现实中确实也有这样的人,但作为一个中国人,仅仅为了投外国人的喜好而拍摄丑化中国的电影,这也算是没有道德。



-----------------汉奸潘毓桂和他们义女李香兰。前排左起:参事张梅荪、参事方若、潘毓桂。对于汉奸和叛徒,中共也毫不留情,因为他们的危害实在太大了。中共早期专门创建了特科打狗队,就是专门暗杀叛徒用的。

  且不论是不是汉奸,单凭潘毓桂窃取军事情报一项就是标准的间谍罪和叛国罪,在任何一个国家都该杀了!

  至于潘毓桂被捕后的说辞倒是不令人吃惊。其实这些也没什么新意了,无数汉奸都说过。

  任何一个最无耻下流的人,总能给自己编出高贵的理由,这点早已见怪不怪了。

  实际上,潘毓桂为了不过是之后伪北平公安局局长,以及伪天津特别市市长的高位而已。为了他自己的这些官职,不惜赔进这么多年轻的生命,这种人还不该杀?

  抗战后潘毓桂被捕,由于他是一个比较有名的书画家,国府暂且没有杀他,而是关押了5年之久、之后国军战败,监狱由中共控制,好在中共也不齿他的为人,也没有放过他。在关押了15年后,潘毓桂病死在上海提篮桥监狱,也算是报应了。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潘毓桂还是著名文化战犯李香兰的义父。

  李香兰曾以潘毓桂养女潘淑华之名义在北京翊教女子中学就学,1937年毕业。

  李香兰是什么人,是个文化界的大战犯。她本人是日本人,父母都是标准的日本人,只是在他出生之前就迁居到中国的东北。

  李香兰本名山口淑子,于1920年2月12日出生于中国辽宁省奉天(今沈阳)附近的北烟台。虽然她是日本人,但是从出生到长大全部是在中国,所以说的一口非常流利的中文(北京话)。

  李香兰家庭贫穷,所以试图进入娱乐界赚钱,但当时日本娱乐界也是日本军方控制,任何演员都按照军国主义的游戏规则来玩。

  当时日本军方试图对他们的侵略和奴役做粉饰的宣传,需要一位中国演员出演他们的无耻影片,于是就看上了李香兰。

  而李香兰本人为了出名,毫不犹豫的答应军方要求。她于是从来不提自己为日本人的身份(故意隐瞒),而是谎称自己是中国人(是所谓“懂日语的中国少女影星”,直到二战结束,包括中国和日本国内,几乎没有人知道她是日本人),为著名的日本文化侵略机关"满洲电影协会"拍摄了大量的法西斯无耻影片。

  在这些影片中,李香兰完全以中国女人形象出现,在电影中都是毫无例外的爱上日本男人,然后不惜抛家弃子,出卖祖国,杀死自己同胞,甚至“牺牲”生命也要和日本人结合。而日本男人对她则是日本式的深情,也就是殴打辱骂(当年日本男人对妻子打骂为亲热的表示,但在中国这就是极大的耻辱)。

  期间赤裸裸的将日本侵略,殖民中国,屠杀中国人宣扬为中日亲善,中日友好。

  由此李香兰也成为所谓伪满洲国一号女星。

  不要小瞧李香兰的影响力,当年有无数日本国内青年就是看到李的影片被迷惑,相信所谓日满亲善,解放小东亚这类口号,加入日军屠杀中国人。

  随便举个例来说:

  《白兰之歌》是1939年“满映”协助日本东宝公司拍摄的一部宣传“日满协和”的影片。

  影片描写一名“满铁”工作的日本青年技师,爱上了中国农村姑娘雪 香,雪香的伯父是在东北战斗的抗日分子,坚决反对这桩婚事。两人的爱情经历了各种曲折,最终雪香仍爱着日本青年,不惜抛弃家庭,出卖祖国,并帮助日本青年运送子弹和抗日人士对射,战斗中,雪香和日 本青年都中弹受伤,两人最后死在一起。

  尤其让我们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的几个场面。男主人公听从其父临终遗言,来满洲发展,兄弟三人一起来满洲建设,其中有 句男青年弟弟在父亲灵前的台词:“请父亲放心,为了国家的利益,我一定成为优秀的满洲开拓者”,这是典型的殖民宣传,把满洲当成了日本自己的国 家。影片把日本青年描写成是怀着把“满洲国”建成理想国家的献身精神而努力工作的人。

  还有一个就是在影片里,自卫开拓村的人们早晨举行升国旗仪式并对皇居 遥拜,对国旗行注目礼,从这些点点细节可以看出日本当局对中国民众进行奴化和思想渗透。影片中表面上讲述的是温情的爱情故事,实际上宣传的完全是“日满亲 善”“五族协和”的国策思想与殖民主义精神。

  这个李香兰跟他义父潘毓桂正是臭味相投。

  战后,李香兰比他的义父下场要好。她在战后以汉奸罪被国民政府逮捕,此时她立即公布了自己日本人的身份,还赶忙出示了自己父母分出出生在佐贺县,福冈县的证据!由此被取消汉奸的罪名,并于1946年2月作为日本战俘被遣送回日本,免于一死。

责任编辑:文小铃 最后更新:2018-12-21 08:54:4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平津之战(十)

下一篇:平津之战(兵败平津)上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与处置管理办法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