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淞沪抗战: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和2个旅团3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75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
这两场战役是同时发生的。
我们看看这三个多月的时间排序:
1937年7月28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沦陷。
1937年8月8日南口战役打响,不久国军失败。
1937年8月13日第二次淞沪战役打响,11月12日上海沦陷。
1937年10月6日,山西娘子关战役打响,26日娘子关沦陷。
1937年10月10日,石家庄沦陷。
1937年10月17日,邯郸陷落。
1937年11月8日,山西太原沦陷,山东沦陷了一半。
就是说国民政府在这三个多月期间同时应付两个大战场:华北的南口镇及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华东的上海及周边地区;结果都是国军失败了,而且主要是中央军失败了,蒋介石辛辛苦苦用六年时间建立的中央军的精锐部队几乎损失殆尽。其后八年全面抗战中的战场上的国军,大都是杂牌军和迅速拉壮丁组织起来的战斗力比较低下的中央军在对抗日寇。八路军抗拒日寇主要使用的是游击战,一时还难以支援上正面战场的国军。
(注:平型关大捷是在国军大量溃败中的八路军的一次伏击战,消灭了日军的一个辎重大队。百团大战是在1940年7月份之后的战役)。
结果,南口战役国军失败后,日军立即就占领了张家口,刘汝明阻止中央军支援队伍前进的恶果是自己不得不逃窜;日军向山西进犯,阎锡山急了,赶紧放下以前竭力阻止两党的军队进入山西的态度,大呼救命;河北原驻守的第29军损失巨大,残部随着程潜向河南地区继续败退。山东韩复渠抛弃了山东地区逃跑。
华东战场在上海沦陷之后,紧接着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华东多地遭涂炭。
在华北和华东这两面的大战场,日寇全面的进攻步伐推进的很快。自兰封战役失败之后,战况极其危急;为了不使日军包围住并消灭在台儿庄战役之后集结的几十万国军,也为了能使得华东的各种地方部队组成的国军退往武汉,蒋介石命令掘黄河花园口大堤,阻止从华北南下从河南大平原向国军包抄的日军前进。国军的一些部队利用黄河天堑,阻止住日军向陕西进犯。此后,日军不得不暂时将由北向南的进攻军队停止下来,而沿着长江仰攻长江两岸的国军守卫的城市(这也是国民政府应战的战略意图);国军终于将两面受敌的战况暂时变为一面受敌,则日军宣扬的“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喧嚣破产,国军且战且败,从"七七事变“开始后一年多时间,半个中国沦陷;战事一直是国军不得不败退到武汉城丢失以后,抗战才发展到了第二阶段:相持阶段。
华东经过激烈的战斗后沦陷的,华北为什么沦陷的很快?这是让人深思的地方。
翻看抗战历史,其实在长城抗战之后,日军势力已经公然地进入冀北平西各地,并在冀东扶植了大汉奸殷汝耕的伪政权,北平市的东面西面北面三方的交通都被日军控制。所以,当时驻扎在平津地区的29军部队,其实已经处于三面受敌,能够和后方联系的通道,只有南边的方向。在这样的被包围的状况下,宋哲元还心存侥幸,作为一方军阀,他确实缺乏和日军决一死战的精神。七七事变爆发后,宋哲元迟迟不肯从乐陵老家的“守孝”中返回任上,只是让部下与日军委蛇。到任后他又拒绝中央军北上增援,一再向日军表示欲让步求和解,即便作战,也是“只应战,不挑战”。张克侠回忆说,当时南京方面向宋哲元要对日的作战计划,宋根本拿不出来。而与宋哲元千方百计与日军和谈不同,日军的增援部队源源不断,川岸20师团,关东军的两个旅团利用谈判期间纷纷就位,对29军形成了战略的切割包围。宋哲元置中央的军事指示不顾,总是诚惶诚恐的怕得罪了日军。
在震惊中国的“七七事变”后的两三个星期里,虽然29军与日军战斗不断,宋哲元却始终忙于“政治解决”,军事布防上毫无变化,更无主动部署。战场上和日军对抗的,仅仅是一个37师,另外三个师按兵不动。宋哲元的想法是愿意做出一定的让步妥协,但是不能交出宛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宋用心良苦,一方面和日军不断交涉,达成一个一个停火协定,又一个一个被日军用枪炮推翻。只要是牵涉到地盘的事情,军阀的本质就完全暴露出来了:国家利益排在个人利益的后面。宋哲元真正的清醒的时候,是被日军赶出平津地区的时候。
现在有不少人不相信当时的政府对军阀无奈,以为是神话传说;要知道当时有的军阀的军事力量比中央的军事力量还强大,每个大点的军阀都有和外国势力眉来眼去的相互送菠菜;军阀们只要承认还有个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还是要敷衍一下,中央就高兴的睡不着觉了,遑论指挥军阀去干什么干什么;中央想染指军阀的事情连门都没有。军阀们一不高兴就拿起枪杆子跟政府对着干,就像是石友三说的一样:“打!打!不打没饭吃”,广西军阀甚至打着“抗日救国军”的旗号跟中央政府干一场;政府跟石头窝里的鸡蛋没什么两样。现在的人可以大骂当时的政府,但当时的政府的确就是这样的政府。要不是宋子文想方设法用搞来的钱支撑着,政府早就在“蒋冯阎中原大战”时候经济崩溃了。
“七七事变”抗战之前,政府的中央军没有办法渗透到华北,山西,察哈尔,热河,平津,东北三省,这些地方几乎都是军阀们的天下。看在中央给钱的面子上,军阀们才认蒋介石是中央政府的一把手;并且军阀在自己的地盘上的资源,税收等是绝不交给政府一分钱的。民国中央内部也是帮派林立,相互攻击。由于各种内外交困的原因,蒋介石不得不两次宣布“下野”,连汪精卫都不得不辞职,可见政府在军阀面前有多么软弱。
军阀们不愿意和日本军队作战,不愿意消耗自己的实力去抗击日军的侵略;也不愿意让中央的军队驻扎在自己的地盘。蒋介石也是因为中央政府还不够强大,还没有将各地的军阀们牢牢的掌握在中央政府,所以也一味的忍让日本军队的侵略。由于东北军丢了东三省,后来的局势恶化,而蒋介石想建立的军事整编师都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只能签订“秦土协定”和“塘沽协定”及“何梅协定”,尽量的拖延全面的抗战的爆发,企图到军队比较强大的时候再对日寇进行反击。所以说,评价蒋介石消极抗战,这话也没错。只是需要注意的是:为什么消极?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而且,在华北和华东的这两次战役中,中央军因为战术指挥问题,第一次同军事力量强大的日本作战,损失了大部分精锐部队,元气大伤,也不能说是消极抗战吧?其后海军全覆,空军在武汉之战后无新为,陆军只是凭着轻武器和日军对抗,大批的士兵死亡,常德之战,衡阳之战就是鲜明的显示出“屡败屡战”的特征。
抗战前中国的局势太复杂了;抗战后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华北沦陷的责任,可以说宋哲元和蒋介石四六开吧。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05-19 09:48:2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汤恩伯与南口战役
下一篇:南口战役参战兵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