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冈村宁次的闪电战——南昌会战(上)
2019-01-05 09:47:07  来源:萨沙  点击:  复制链接

  武汉会战结束以后,中国抗战不可避免的成为了持久战。针对持久战和短期战争的不同,中日双方都做了各方面的调整。其中,日军的调整极为迅速和有针对性。日军在武汉会战结束仅仅5个月以后,就迫不及待的发动了一个局部会战南昌战役。南昌会战可以说是持久战阶段,中日两军第一次大规模交手。此次作战中,日军在指挥官冈村宁次的领导下,将以往作战方式完全改变,令人吃惊的使用了后来纳粹德军的闪电战,以装甲部队为突击力量,以空军作为空军火炮,加上在局部地区增加数倍重炮,于仅仅2周内占领了南昌。在中日大决战的22次会战中,南昌会战的规模并不大,但意义却是极为深远,此战对中国方面的冲击是极大的,就像海湾战争对解放军的冲击一样。

  冈村宁次的计划

  早在武汉会战期间,日本军部给冈村宁次11军的命令就是务必占领江西省北部,并且由此突入湖南省,切断武汉地区国军撤退路线。

  冈村宁次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调用了101师团,106师团,27师团等4个师团10万之众在赣北地区作战。

  遗憾的是,赣北地区国军早有准备,第九战区的作战部队也有30万左右。

  最终,薛岳利用庐山一带复杂的地形,重创了日军作为攻击箭头的101师团和106师团。激战中,101师团前前后后损失兵力超过7成,师团长伊东政喜腿部中弹受伤。而106师团更惨,他孤军深入到万家岭地区,被薛岳大军几乎全歼,损失8成以上,连师团长松浦淳六郎也靠躲在乱草中才得以逃生。106师团前后伤亡已经达到百分之百,等于整个师团换了一遍。

  受到这样的重创,日军残余兵力根本无力攻占南昌,占领赣北的计划也就无法实现了。

  武汉会战于1938年10月底基本结束,而会战几乎刚刚结束,冈村宁次就感到了巨大的威胁。

  当时国军虽然撤退出武汉地区,但西边李宗仁第五战区,东边陈诚第九战区(薛岳代理司令官)都同武汉近在咫尺,随时可以发动反攻和切断长江航运。

  其中李宗仁第五战区兵力雄厚,有6个集团军13个军34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和1个骑兵旅,不过他们控制的区域也很广,包括皖西、豫南、鄂南和鄂西北广大地域。

  薛岳的第九战区兵力也不少,名义包括8个集团军21个军52个步兵师,分布在湖南,江西,湖北南部广大区域。

  日军冈村宁次11军虽然在武汉地区也有约7个师团,2个独立混成旅团,约30万重兵,却被迫在上千公里的范围分散部署,这对于日军的防御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冈村宁次这个家伙相当厉害,他分析当前局势认为,如果保持现有态势,对日军极为不利。

  现在日军虽然占有军力,火力,机动力的绝对优势,却由于控制区域过宽过长,导致被迫处于战略防御的地位。

  换句话说,日军等于抱住自己的头,把肚子,肩膀,四肢都留给国军去打,等到国军打了才挥手去挡。虽然国军不见得能打疼日军,但这样总是极为不利的。

  在冈村宁次看来,日军决不能继续这样下去,必须效仿当年蜀国的诸葛亮,主动进攻,变被动为主动。

  当年三国鼎立,其实实力最弱的就是蜀国。当时蜀国控制的四川还属于边远的地方,由于交通不便,和中原基本隔离,所以经济文化都不发达,人口也很稀少。

  蜀国灭亡的时候,整个蜀国只有28万户人,总人口不过 94万,全国兵力仅有10.2万人。而刘备通过和刘璋的3年激战占领蜀国的时候,人口更少,兵力更弱,蜀军在诸葛亮的全盛时期,最高兵力不过才16万人。

  而他的主要对手魏国有人口450万,军队约60万,人口和军队都是蜀国4倍,力量对比差距明显。

  对于这样的情况,诸葛亮是极为担忧的。

  因为实力悬殊,如果魏国摸清了蜀国的虚实,主动进攻,蜀国怕是守都守不住。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和他的继任者姜维以自己的雄才伟略,采用战略进攻的方法,成功迷惑了魏国30年之久。

  诸葛亮主动进攻,六出祁山,迫使张皇失措的魏国统治者出兵防御。鉴于诸葛亮敢于主动出兵,包括大将司马懿在内的魏国高层都认为蜀国国力军力肯定十分强大,所以只敢全力防御,根本没有考虑主动出兵灭掉蜀国。

  其实当时蜀国已经很困难,由于蜀汉经济基础薄弱,经不起连年战争,浩大的军事开支,加上币材紧缺,使蜀汉不得不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所铸行的多是大面值钱币。没有相应的社会物质基础作为后盾而铸行大面值减重钱币,必然会引起物价飞涨。

  同时蜀汉国民对长期的战争也极为厌恶,千方百计逃避兵役。有资料表明,由于诸葛亮连年出兵北伐,兵员不足,遂调各郡兵补充北伐部队,然而各郡大约是以各种借口为由而拒不发兵,形成了“多不相救”的局面。众望所归的诸葛亮死后,军队中大量的士兵和职业兵户更是纷纷逃亡,做为地方长官的吕乂,数年中仅在一个蜀郡就查出了万余名逃避兵役者。至蜀汉后期姜维北伐期间,蜀汉已经出现了老百姓吃不饱,普遍面带菜色的景象。

  但诸葛亮的战略,还是很成功的,至少在他活着的时候,魏国根本不敢主动进攻蜀国。

  而他的继任者姜维也九伐中原,保证了蜀国20多年的存在。

  到诸葛亮死后,钟会,邓艾逐步摸清了蜀国的虚实,发动了进攻作战。

  结果,邓艾率领区区几万人偷渡阴平,突入蜀国内部,长驱700里,根本没有遭遇什么有力的拦截。邓艾才惊讶的发现原来蜀国就这么一点本钱,根本不堪一击。

  最终魏军逼近成都,毫无实力的刘禅赶忙投降,蜀国灭亡。

  当时的邓艾对诸葛亮的才华钦佩到了骨子里,他认为如果不是诸葛亮采用战略进攻迷惑了魏国,以蜀国的实力,恐怕在30,40年前就灭亡了。

  冈村宁次是个中国通,深知这个道理。

  目前中日陷入持久战,那么日军就要避免的就是消耗战。

  所谓消耗战就是长期作战,也就是类似于武汉会战这样,一打就是3,4个月,双方都损失巨大的作战。

  日军当时在中国已经有120万以上部队,这是兵力使用的极限,其实目前日军后方占领区大部分地区兵力已经极为空虚,到处都是国军的游击队。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日军一线作战部队,再陷入大规模长时间的作战,出现几十万部队损失的这种消耗,就长期来说,补充是相当困难的。

  如果这样几年的打下去,最终日本国内也就必然会支持不住,被拖垮,被迫要从中国撤军了。

  所以冈村宁次认为,目前日军必须以一种速战速决的方式作战,也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和战力,对国军来个闪电战。战争在短时间内必须结束,日军损失必须很小,这样无论输赢,对日军的危害不大。

  如果陷入武汉会战那种持久战,日军就极为不利。在武汉会战后期,就连号称日军第一的第六师团战斗力也大减,被迫作战一周然后休整一个月。

  总之,说一千道一万,日军要尽量避免长时间的作战。

  日军的火力,机动力,后勤补给能力,通讯能力,组织能力全部优于国军,加上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只要集中兵力,想给某一个战区国军给予重创,还是没有问题的。

  也是这样,他连续发动了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等等,都是采用战略进攻来瓦解国军的力量,保证自己的安全。

  如果冈村宁次不进攻,就坐等国军进攻,那么他就更为不利。

  不过,冈村宁次当然比诸葛亮要好得多,因为诸葛亮的实力是弱的,而冈村宁次的11军有20多万大军,战斗力相比国军具有绝对的优势,可谓可攻可守可进可退。

-------------------上图的冈村宁次是很有一套的,他是一个职业军人,很难对付的对手。后来冈村宁次成为侵华日军总司令。下图的薛岳能力很强,在抗战中也屡立战功,但南昌会战是薛岳一生的耻辱。其实薛岳和冈村宁次能力相近,只是冈村宁次手上有一手好牌,怎么打都可以,薛岳手上只有一手差牌,所以只要稍有失误,就会输了

 

  日本人的细致准备

  再回到南昌会战来,为什么冈村宁次这么急于占领南昌呢。

  南昌是国民政府的军事首都,著名的五次围剿的指挥部设在南昌,著名的庐山军团训练团总部也在南昌,南昌还是北伐中一个军事重镇,甚至中共也在南昌起义。

  地形上,南昌位于赣江下游,鄱阳湖畔三角洲上,扼湘赣浙水陆要冲。浙赣铁路与南浔铁路在此 交会,向塘公路与京湘国道相衔接,公路线在江西剿共时广泛修建,四通八达。南昌城四面环山,前依赣江,后倚抚河及锦江,河流纵错,丘陵绵延,易守而难攻。 南昌在古代是南北驿传陆运的中枢,所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卢。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直到粤汉铁路开通,其地位始由武汉 取代。

  所以,南昌对于赣北来说,他的位置相当重要。如果占领南昌,即可保证江西省北部地区的控制权。

  具体来说,主要是从两方面考虑

  第一, 南昌距离日军控制的九江基地,仅有150公里左右,而当时中日沿着修水对峙,其实南昌距离修水仅有50公里。两军近在咫尺,薛岳在赣北的第九战区兵力在4个集团军20万左右,这对于日军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同时国军在南昌有大型机场,这些飞机对于日本控制的长江航运也是有威胁,所以必须占领南昌,消除第九战区对日军的战略压迫态势。

  第二,南昌是浙赣铁路的枢纽。当时浙江和江西大部分国军控制区的物资运输,主要依靠浙赣铁路。一旦南昌被日军占领,浙赣铁路就被切断,那么国军物资运输就只能依靠公路和水运。这样一来,物资运输量大大下降,浙赣两省国军的战斗力也就会锐减,这对日军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基于这两个目的,冈村宁次认为必须占领南昌,摧毁南昌飞机场,切断浙赣铁路,再迫使国军将战线向南方撤退100公里,以保证九江地区日军的稳定。

  冈村宁次早在武汉会战后期,就开始准备未来的南昌会战。

  可以说,冈村宁次这次的准备,极为充分,体现了这个老鬼子的厉害之处。

  冈村宁次虽然是我们的敌人,但客观说一句,这个家伙的能力相当不错,是个出色的军人。

  对冈村其人,他的老对手,八路军领袖彭德怀曾特别提到说:冈村这个家伙,是很厉害的一个 人,他有许多地方也值得我们学习的。山田医生告诉我,他是日本三杰之一(合区川、东条),要注意他,这使我得了些益处。冈村有很多本事,能实事求是,细致 周密。每次进攻,他都要调查半年之久,做准备工作。没有内线发动配合‘维持’,他不进行‘蚕食’。他不出风头,不多讲话,不粗暴,你从他的讲话里看不出他 的动向来。他经常广泛的收集我们的东西,研究我们的东西。他是朝鲜、东北的参谋长,老练得很,是历来华北驻屯军6个司令官里最厉害的一 个。

  实际上,冈村宁次为了南昌会战,整整准备了5个月之久,他的准备是各个方面的。

  军阀作战,讲究知己知彼,冈村宁次首先就研究自己。

  在武汉会战中,冈村宁次的第101师团,第106师团这两个特设师团被国军打得体无完肤,106师团还几乎被全歼,冈村宁次觉得大大丢了面子。

  痛定思痛,冈村宁次也总结了经验。他认为,比如106师团这种特设师团,其实战斗力远比国军强大。因为106师团的武器装备同甲种第6师团是一致的,重武器极多,装备强过国军10倍。而就兵员素质来说,虽然106师团的官兵多是退役以后重新入伍的,但相比国军来说,仍然好的多。因为这样官兵都接受过日军正式且完整的长期训练,这些训练跟甲种第6师团官兵也是完全一样的(第106师团就是第6师团的影子师团,是第6师团的退役官兵组成的,两个师团来自同一个地方),远比草草训练3个月,甚至到战场上还不会打枪的国军新兵来说要好的太多。

  为什么106师团战斗力相比第6师团较弱,在冈村宁次看来,主要还是战斗意志上。

  因为106师团的官兵退役以后就进入社会谋生,普遍在社会上混了3到5年,甚至更长时间,很多已经娶妻生子,没成家的一般也有了女友或者未婚妻。相比第6师团从没有社会经验的18到20岁的新兵,106师团的官兵思想没那么“单纯”。

  第6师团的年轻官兵,基本没有社会经验,由于从小接受军国主义教育,所以他们多是一张白纸,愿意为所谓的天皇牺牲。

  换句话说,这些官兵根本没有自己的思维,也不知道世界的美好,他们只是用军国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的机器人而已,不能算真正的人。

  106师团这些人则不同,他们普遍有社会经验,对于自己的利益还是比较在乎的,简单来说,没有人会主动愿意去死,让老婆成为寡妇,让孩子成为孤儿。对于他们来说,天皇 虽然重要,国家虽然重要,他自己的家庭也是重要的。

  所以相比被军国主义思想浸透到骨子里的第6师团,106师团的官兵打仗时候往往不愿意太拼命,冲锋时候往往留一手,不愿意冲的太猛,不可能像第6师团的年轻兵那样玩命的冲,在国军重机枪面前一片片的倒下。防御时候,一旦四面都被突破了,他们往往就立即撤退,不会像第6师团官兵那样,明明已经被四面包围了,就是不退,最终全部被打死。

  这些成年兵有很多社会上的习气,主要都是很多考虑自己,不愿意随便为别人送命。

  另外,冈村宁次认为106师团官兵的训练也有问题。由于武汉会战极为激烈,前方急需要军队补充,106师团在日本国内仓促编组,简单训练3个多月后就立即送到武汉地区。这些退役已久的官兵尚且没有适应新的军队生活,就参加激烈的战争,伤亡巨大,战斗力不强也是可以理解的。

  针对这些情况,冈村宁次细心的做了改进。

  用冈村宁次的话来说,101师团和106师团的官兵也是日本人,日本人同日本人之间能相差多少呢?

  在武汉会战结束以后,冈村宁次立即为几乎全军覆没的106师团,101师团补充了大量新兵,让他们迅速恢复实力。

  而且,冈村宁次对这两个师团进行了长达4个多月的战前集训,强化作战能力,强化对武汉地区赣北地区的适应能力,强化官兵对武器实用的熟练程度。

  大家都知道,战前适应性训练一般2到3周,就算是特种部队也不会超过2个月,而此次训练长达4个多月,可见冈村宁次花费了多大的力气。

  这些训练对101师团和106师团还是相当有帮助的,他们的战斗力提升非常明显。这点在南昌会战中很好的体现出来。

  虽然训练上加强了,但冈村宁次对101师团和106师团的官兵素质较低,比不上甲种野战师团,还是一目了然的。

  大家都知道,日军中军官对士兵具有绝对的威信,下级军官可以随意打骂士兵,士兵绝对不能还手。在作战时候,军官对于士兵就是上帝,让你死就得死,让你活就要活。但在101师团,冈村宁次的一个同僚老将军,亲眼看来一个军官给士兵打洗脚水,讨好他。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士兵原本是浅草黑社会的头子,他的军官没参军之前是绝对不敢招惹这种人的,现在也极力讨好他,害怕退役以后被这个黑帮分子暗算。

  看到这种场景,冈村宁次认为训练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还要在其他方面想办法。

  由于官兵自身能力提升是有限的,那么想在短期内大幅度提升战斗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军队的火力。

  冈村宁次在研究武汉会战日军屡屡失利的教训,认为日军并没有完全发挥火力的优势。

  日军的重武器相对国军,在数量上至少有50倍的优势,质量上更不用说。既然有这些优势,为什么不全力发挥呢。

  之前武汉会战中,由于参战部队数量多,重武器必须配属到各个部队,所以对于单个师团来说,一般重炮也就是30门到50门左右。

  此次南昌会战,冈村宁次认为主要的突击力量应该只有不到10万人,那么他可以把20万大军的重武器全部用在这10万人身上,从而大大的增强突击部队的重火力,从而弥补师团战斗力的缺陷。

  同时,冈村宁次为了速战速决,也强调必须短时间内攻破国军修水防线,然后高速突进。所以,大量使用重武器进攻,也就成为必须的事情了。

  实际上,冈村宁次此次使用的重武器极为惊人,以重炮为例,他的数量和质量绝对是前所未有的。

  对于主要攻击部队101和106两个师团,冈村宁次特别配属了野战重炮兵第6旅团,加上两个师团自身的重炮部队,重炮总数已经高达170多门。

  具体包括:

  野战重炮兵第6旅团

  野战重炮兵第10联队,“四年式”150毫米口径榴炮24门

  野战重炮兵第13联队,“四年式”150毫米口径榴炮24门

  野战重炮兵第14联队,“四年式”150毫米口径榴炮24门

  6马牵引,最大射程为8800米

  野战重炮兵第15联队,“十四年式” 100毫米口径加农16门

  机械牵引,最大射程为15300米

  独立山炮兵第11联队,“四一式”75毫米口径12门

  攻城重炮兵第2大队,“八九式”150毫米口径口径加农4门

  野炮兵第101联队,“三八式”75毫米口径34门(属101师团)

  野炮兵第106联队,“三八式”75毫米口径32门(属106师团)

  除了以上的170多门重炮以外,每师团的4个步兵联队尚有山炮野炮56门,两个师团即达112门和配属的8个迫击炮中队(这还不算日军联队,中队,小队配备的92步兵炮等一线作战火炮)。

  这样一算,也就是101师团和106师团用于攻破修水国军防线的重炮高达300多门,日军参战炮兵的总人数几乎和进攻的步兵相等了。

  这是连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日军重炮密度强度都无法企及的可怕数量。

  至于国军方面,可怜一个第九战区居然只有一个苏制野炮营9门火炮,另有一个机动炮兵团30多门火炮,整个战区可以使用各种口径火炮只有约50门而已。

  以上的就已经够触目惊心的了,更可怕的是,冈村宁次此次还改变了以往的作战方式。

-----------此次南昌会战,日军炮兵和步兵的比例几乎是1:1,这在整个二战历史上也是极少有的。当然,大量使用炮兵让日军短时间内就突破国军坚固阵地,也大大减少了伤亡。日军重炮部队还是相当厉害的。

 

  冈村宁次的闪电战

  冈村宁次花费了4个多月时间,对赣北国军阵地做了细致的研究,尤其是国军重兵驻防的修水河阵地。

  该军的作战主任参谋宫崎周一大佐,参谋天野正一中佐,几次乘飞机至修水以南,对鄱阳湖两岸,南浔铁路,虬津、滩溪、万埠等地的公路、九岭山区北部的地形, 守军在修水以南、南昌附近的工事构筑,防御体系,兵力配备,重武器位置等战场情况进行了空中侦察;选定了渡河点和进军路线,为强渡修水提出了集中使用航空 兵和炮兵的方案。

  日军还将空中侦察的结果和照片,分发到每一个军官手中,让基层军官也了解进攻的具体路线。

  冈村宁次和幕僚们分析局势,认为国军在南昌一线部署还是比较严密的,兵力虽然相对分散,但只要战争一开始,必然会集中起来。

  江西省的地形其实对日军尚属于有利,因为江西的东南西都是山地,唯有北部属于丘陵地区,地形相对平坦,适合日军大部队移动。

  但如果采用日军传统的作战方式,也就是以步兵为主力,分路推进,最终在一点回合,恐怕无法速战速决占领南昌,有可能陷入持久战消耗战,这对于日军极为不利。

  以往日军作战完全以步兵为核心,以攻打徐州为例,三路日军分别从南边,东北面,北面三个方向进攻,最终在徐州回合。

  这种打法的优点是迫使国军分散兵力应急,这样便于日军各个击破。同时从各个方向进攻,最后来个向心包围,可以合围歼灭国军主力。

  但是这种打法也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各路日军协调一定要好,不能出现某支部队前进的过快的情况。因为一旦某支部队冲得太前,其它部队就无法有效掩护他,就容易出现孤军深入,被国军集中部队歼灭。台儿庄战役的第10师团就是一个好例子。

  由于这种情况,所以这种打法的日军推进速度不可能很快,一般来说基本就是步兵步行的速度。如果速战速决采用这种方式,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国军是靠双脚走,日军也是双脚走,就算有汽车可以帮忙运输物资和部分官兵,大部分日军还是必须走路的。所以国军日军前进速度差别不大,日军机动性的优势不大。

  冈村宁次此时分析南昌局势,认为采用传统的作战方式是不行的。

  当时国军将3个军的重兵放在修水一线阵地,后方的部队不多,但距离也不远,最远的不过100多公里。

  一旦修水防线打响,国军援军各部立即会向一线开进。日军突破修水阵地需要一段时间,等到前进到修水河南昌之间的时候,国军后援部队已经到位了,那么就是一场持久战。

  当时日军最需要避免的就是持久战,打久了日军战斗力下滑,后勤补给也供应不上,伤亡就会迅速增加,这是很悲剧的,重蹈106师团之前的覆辙。

  那么,冈村宁次认为,此战既然目的不是歼灭国军主力,而是占领南昌,就没有必要分路合击,可以以一点突破,然后迅速闪击南昌。日军必须在短时间内突破国军修水防线,然后以极高的速度推进,抢在国军后援部队到位之前攻占南昌。

  对于短时间攻破修水防线,冈村宁次认为很有把握,因为他为101师团和106师团配备了300多门重炮,这是旷古绝今的。他预计顶多1天的炮击就可以把国军防线彻底炸平。

  但对于如何高速推进,占领南昌,一时却没有好办法。因为日军步兵部队行军速度是有限的,就算全军轻装突袭,一天也走不了多远,人总不可能飞起来。

  就在冈村宁次素手无策的时候,他的作战主任参谋宫崎周一大佐建议使用装甲部队作为突击力量。

  宫崎周一大佐是个很有新思维的人,这种人在日军中是很少有的。

  他认为将11军现有的装甲部队全部集中起来使用,在日军刚刚突破修水防线以后,就立即使用装甲部队全线突袭,向南昌高速推进,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

  宫崎周一大佐认为,目前日军可以使用的坦克高达100多辆,如果集团使用,就是一股可怕的力量。

  而国军装备低劣,整个第九战区反坦克炮估计只有20门不到。就算这100多辆坦克停在原地开炮不动,国军第九战区的反坦克炮想消灭他们恐怕也要几天时间。所以实际上,缺乏反坦克武器和反坦克训练的国军,根本无法抵抗如此数量的日军坦克部队的冲击,占领南昌还是很有把握的。

  况且南昌一线距离修水防线不过50多公里,就算迂回绕路,也不过100多公里,根据坦克行军速度,如果没有遭遇激烈抵抗,短则一天半,最多三天就可以赶到。

  国军步兵增援上来则至少需要5天以上,那么日军坦克完全可以赶在国军大部队到来之前占领南昌以北大部分地区,根本不会遭受到什么强烈拦击,最终迫使国军放弃南昌。

  冈村宁次开始对这个建议没有采纳,因为这个概念太新了,当时世界各国还从没有装甲部队集中起来独立作战的先例。

  对于坦克能否独立作战,在世界军事界也尚且没有定论。

  后来德军大规模使用装甲部队进攻波兰,还是半年后1939年9月的事情,闪电战最为出色的法兰西战役,则干脆是1年后1940年6月的事情了。

  冈村宁次认为,虽然国军缺乏反坦克武器,日军坦克突击国军后方不会有什么大的威胁,但日军装甲部队从来没有这样集中起来作战过,所以是否能够作战也很难说。

  平时日军坦克其实仅仅作为自行火炮使用,也就是在日军步兵进攻时候,坦克在步兵的前面几十米到几百米掩护作战。

  其实当时除了德国以外,美国和苏联也对于是否能够独立使用坦克作战高度怀疑,英法则干脆否决了坦克可以独立作战,他们把坦克分散到步兵师里面使用,作为可以移动的火炮。

  此时,提现了冈村宁次这个老鬼子的厉害之处,他的思维远比美苏英法的高层要新颖和务实。

  他思考再三,认为如果不将坦克集中起来突击,根本无法短期内占领南昌,所以这个很值得试一试。

  冈村宁次决定,将战车第5大队的“八九式”中战车38辆、“九四式”轻战车22辆,战车第7联队“八九式”中战车38辆、“九四式。轻战车20辆;独立轻战车第9中队的“九四式”轻战车17辆,一共135辆坦克,合编为战车集团,由原第5战车大队长石井广吉 大佐统一指挥。

  因为坦克没有步兵协同无法独立作战,冈村宁次又以装甲汽车装载一个步兵大队协同作战,同时还有工兵和其它兵种一同行动。

  这种坦克独立作战配合机械化部队的模式,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第一次。

  冈村宁次这一手比纳粹德国波兰战役还早了半年之久,就军事上来说,算得上非常了不起。

  对于坦克作战可能遭遇的问题,冈村宁次也一一准备。

  他下令首先由工兵部队加强坦克架桥工作的演练,务必保证坦克部队第一时间度过修水。

  其次,空军部队第3飞行团务必加强同战车集团的协同,作为空中炮兵支援坦克作战,并且通过空投提供油料和补给。

  最后,战车集团必须自行反复演练,以适应脱离大部队单独突进100多公里的实战。

  其实,这些坦克乘员都是有实战经验的,对他们来说这些算不了什么,很快就可以掌握了。

  总之,这一切的部署都相当完备,到了1939年3月,日军准备工作已经相当完备了。

  相反,国军这边做的却不怎么好。

--------------------步兵大部队推进速度不可能很快,世界公认一般营以上步兵部队,没有遭遇敌军抵抗情况下,一天前进速度在30公里到40公里。营一下部队轻装急行军的话,一般每天前进50公里左右。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二次战役中,我志愿军38军113师强行军14小时,疾进72.5公里,穿插到三所里切断美第9军退路的战例,这就是极限了。日军步兵在赣北地形的前进速度不可能很快,这点冈村宁次心里是有数的。

 

  虚弱无力的国军

  此处防御的是薛岳的第九战区。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为陈诚,薛岳代理,实则陈诚完全是挂职,实权全部在薛岳手中。

  薛岳这个人是国军中最有名的战将,他原来是反对蒋介石的粤军改组派,后来在和蒋介石作战失败,被迫离开军界。

  当时陈诚认为薛岳是个少有的将才,人才难得,将薛岳收归麾下。

  薛岳本人能力突出,在五次围剿期间大败红军,并且在长征期间一路追着中央红军到达四川。

  当时中央红军兵力8万多人,薛岳的中央军不过9万人,这一路却始终逼着红军走,基本没有打过败仗。

  薛岳深受陈诚信任,在抗战以后给予重任。他在淞沪会战中力挽狂澜,挥兵击溃日军占领国军撤退重要枢纽安亭,保证上海地区几十万大军的顺利撤退。

  武汉会战中,薛岳几乎歼灭了106师团,也是抗战历史上空前的记录。

  此次陈诚将最为重要的第九战区交给薛岳,除了薛能力突出以外,更因为薛岳在江西剿共多年,对江西相当熟悉,是第一人选。

  薛岳任命罗卓英为前敌总司令,也是应为罗卓英在江西作战多年,剿灭多股红军,对江西也非常熟悉。

  薛岳这个人,虽然有能力,但为人比较傲慢自大。

  他名义上还归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领导,但基本不听从白崇禧的命令。

  作战的时候,白崇禧经常发电报让薛岳执行命令。薛岳往往将白崇禧的一些电报来出来取消,甚至还披上“胡说”“不理”的字样。

  对于白崇禧如此,甚至对于蒋介石也是这样。

  蒋介石在战时经常给薛岳下手令,薛岳也经常坐视不理,将电报放在一边,当做没看到。

  薛岳这样做,有这样做的好处。也就是他基本完全控制战区的部队,不会受任何的干扰。

  此时他的第九战区情况却不太好。该战区在武汉会战中伤亡巨大,以74军为例,几个主力师伤亡都超过5成,武器装备损失更大。

  在武汉会战停止以后,第九战区国军经过4个月的休整,却远远没有恢复元气。

  即使武汉会战中损失最少的部队,也补充了至少一半新兵,轻武器和弹药勉强够一个基础,其它就基本没有了。

  为什么同样的时间,日军可以恢复实力,而且还能增强实力,国军却连基本的战斗力还恢复不了,主要还是中日两军军力的差距。

  日军不要说在武汉会战之后,就算在武汉会战期间,在火线上仍然可以一次性补充数千兵力和大量武器装备。

  因为日军有完善的兵役制度,更有完善的军火制造工业,更有完善的后勤补给系统。

  大量新兵,武器和物资可以沿着日军的兵站,从几千里外的日本一路送到硝烟弥漫的武汉前线。

  而国军这些方面跟日军相差十万八千里,一线补充基本不可能,一旦部队受损严重,只能去后方休整。

  此次这4个月内,国军新兵补充了不少,但武器弹药补充极为有限。

  当时苏联许诺的20个师装备目前已经使用了大半,20个师只能装备10多万人,相比武汉会战国军损失的30多万人来说,根本是补充不了的。

  除了苏联以外,德国在1939年基本停止对国军武器的军售,英美法更是坐山观虎斗,国军补充相当困难。

  加上武汉会战以后,日军有计划的轰炸浙赣铁路,轰炸内河航运路线,导致第九战区物资补充艰难,一线作战部队士兵连子弹只有10,20发。

  在二月期间,戴笠潜伏的特工向蒋介石汇报,日军马上要对南昌发动进攻。

  蒋介石立即命令薛岳先发制人,主动攻击日军。

  但当时薛岳的部队实在补给困难,一挺机枪刚刚100发子弹,防守尚且有问题,何谈进攻呢?

  加上此时赣北普降暴雨,公路运输困难,薛岳最终没有主动发起进攻,这也是国军当时困境的最好表现。

  这边冈村宁次原定3月10日发动进攻,但赣北的暴雨破坏了路面。冈村宁次害怕坦克无法在这种道路上行军,只好向后延迟了10天之久,直到3月20日才全面进攻。

  冈村宁次是非常狡猾的,此次进攻南昌,他也是多路进攻单纯负责策应的部队就高达3路之多。

  第一路,第16师团。

  南昌作战开始前,第16师团,和第9师团分别主动进攻,迫使国军分散兵力。

  第16师团进攻方向是在湖北。它在日本海军第3舰队一部和116师团所属石原常太郎的119旅团5个步兵大队,发动全面进攻。

  16师团很快占领了汉水东岸的大片地区。由于此处是重庆东面门户,战略意义远比江西要重要,所以国军投入精锐部队给予防守。

  当时薛岳麾下本来还有精锐的汤恩伯第31集团军约7,8万部队,由于这一线吃紧,该集团的被迫抽调去湖北了。该集团军兵力雄厚,下辖第13、第18、第92、第37、第52军,此次离开江西,开放湖北和湖南交界处。一般认为,31集团军如果还留在江西,那么日军南昌会战是很难获胜的。

  。

  第二路,第9师团。

  与此同时,第9师团又在国军东面发动前置性进攻。该师团从岳阳向南佯攻新墙河地区,在安庆的第116师团则以第119旅团与海军在鄱阳湖东岸,占领了都昌。国军被迫将几个主力军东进到鄱阳湖东侧迎战。

  第三路,是浙江境内的日军。

  顾祝同在浙江的第三战区实力不强,但毕竟也有22个步兵师和2个步兵旅,可以对西边的第九战区随时支援。

  鉴于此,日军驻杭州的土桥一次第22师团,从杭州西南不远的周浦、关东沙、横山岙经东洲岛,向钱塘江南岸的灵桥、王家塘、董家桥一带国民军阵地发动进 攻。

  另以一部在杭州湾巡逻,搜索第3战区的军用船只。而山田乙三的华中派遣军指挥所,则于3月19至23日由南京前移至杭州,作出要向钱塘江以南发动大规 模进攻的姿态,以此欺骗第3战区的部队。

  顾祝同的第3战区被迫放弃对第九战区的支持,全部应付日军的进攻作战。

  这样一来,国军原属第九战区的几个军不是西进就是东进,南昌附近兵力大为削弱,大大分散了兵力。

--------------------到了南昌会战期间,国军的火炮已经很少了。早期的火炮一共只有400多门,经过1年激战,基本损失殆尽。苏联虽然提供了2百门各种口径的火炮,但国军和日军作战动辄就是几十万规模,这区区200多门火炮,又能起得了什么作用呢?

 

  在日军发动攻击的时候,国军第九战区情况大概是这样。战区在江西境内有5个集团军,在汤恩伯31集团军调走以后,仅剩4个集团军,兵力不过20万人。

  相对于进攻的10万日军,并没有什么优势!

  薛岳的构思大概是这样的,因为修水距离南昌非常的近,其实南昌会战对于国军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这是薛岳的总的观点。

  首先在天险修水河修筑坚固防线,驻守强有力的部队。修水防线的目的并不是彻底阻挡日军,因为以国军战斗力根本阻挡不住,而是大量杀伤日军。

  其次,日军一旦突破修水防线,东边靠近鄱阳湖地带都是湖沼,日军不可能从此处进军。西边则是复杂的山地,日军也不可能从此处进军。所以必然南下进入中部的永修到虬津一线,这一线地形相对平坦,但也有不少湖沼,由此处南下逼近南昌。

  所以国军将二线部队放在安义地区,利用湖沼地形和日军决战,将日军阻击。

  最后,在日军攻击修水的时候,一旦判断出日军主要进攻方向,就命令江西北部国军向这一线高速开进,集中兵力在义安以北将日军歼灭。

  可以说,薛岳的构思并没有任何问题,甚至说也颇为高明。

  只是冈村宁次后来的出奇兵,采用新式战法,是薛岳根本没有想到的。

  具体的部署为:战斗力最强的第19集团军负责防御南昌地区,总司令是罗卓英。

  该集团军下辖夏楚中第79军,刘多荃第49军,李觉第70军,宋肯堂第32军,一共4个军。

  49军是东北军,32军是晋军,70军是湘军,79军是中央军。

  其中49军战斗力最弱,32军和70军战斗力相差不大,尚且可以打硬仗,79军战斗力最强。

  其中除了32军一部防御南昌以外,另外3个军主力二分之一兵力集中在修水防线驻守,二线阵地则有二分之一的力量驻守。

  为什么集中3个军5万人放在一线和二线呢?主要是修水对岸有日军1个师团2万多人,如果放少量部队怕是守不住的。

  另外川军第30集团军,下辖4个军,则防守修水上游武宁一线,不过由于武宁一线有日军强大的第6师团存在,估计川军很难动弹,只能固守原地。

  修水河很长,国军修水兵力貌似不少,但相对于近100公里长度的防线,其实还是严重不足的。一线平均一个国军师,至少防御15公里长度,兵力实际非常空虚。

  但以国军当时的战斗力,如果不防御天险修水河,而利用后方没有地理优势的简易工事,恐怕更抵抗不住日军。

  所以,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完全是处于无奈。

  除了第19集团军以外,第九战区还有第20集团军,其实该集团军只有74军一个军,目前作为战区预备队驻守后方湖南境内,并不在江西。

  还有滇军卢汉的第1集团军,下辖3个军,这个集团军由于武汉会战伤亡很大,目前也在后方上高地区补充,同74军一样作为预备队。

  可见,国军兵力虽然不少,基本都分散在南昌50到100公里以外,部队并不集中。

  滇军则在距离南昌100公里的上高地区,川军则在修水上游地区30多公里的武宁地区,面对第6师团的强大压力,难以抽调部队东进作战。而74军更是在100多公里外的湖南境内。

  换句话说,南昌地区除了修水一线兵力较为雄厚,二线是相当空虚的,加上沿线公路又没有破坏,这正是坦克部队发挥威力的好场所。

  而且除了19集团军和74军的20集团以外,其它两个集团军战斗力不行。其中川军战斗力相当差,武器装备更是低劣,这在后来的战斗中表露无遗,几乎是一触即溃。

  为什么不集中呢?主要是赣北地区很大,需要防御的面很多,国军兵力不足,只能分散防御。

  况且根据以往经验,日军步兵突破速度有限,以日军步兵的突破速度,到时候各部急行军封堵是完全可能的。

  这个部署按照以往经验来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日军的大纵深和坦克制胜论

  3月20日,日军的第101师团,第106师团,还有第6师团三个师团,配合116师团一部,和海军陆战队共12万大军,在一部伪军的配合下(奶奶个熊的伪军),开始全线的进攻。

  而这一线国军的4个集团军总兵力不过20万人,驻守修水一线的只有约不到10万之众。

  可以看到,日军在第一波攻击中,无论兵力还是火力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这也是冈村宁次所谓集中局部优势兵力的最好表现。

  其中第一波次主攻修水防线的为101师团和106师团,还有116师团一部。

  16时30分,首先由澄田赉四郎(留学法国军校的日军炮兵天才之一)指挥的炮兵群及各部队的炮兵共300多门重炮,在修水北岸的各渡河点同时开火,南岸国军少量炮兵随之进行还击,但短时间内就被压制。

  日军这次炮兵之火力准备时间为两小时,此次日军炮击强度可谓叹为观止,极短时间内就造成国军阵地毁灭性的损伤。

  当时国军已经利用三个月时间,在修水一线修筑了完善的工事,却根本不是日军重炮的对手,阵地完全被炸成一片废墟。

  当时70军107师321旅641团连长邹继衍回忆:我们第一线主阵地,是沿着修河一字掰开直接配属到河边的,构筑有较好的野战工事,轻重武器火力点,散兵坑,交通壕,军加上坚固掩盖物,守备官兵住在阵地掩蔽部中,可随时出来应战。

  这些工事在日军重炮轰击下,全部炸得粉碎。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苏军在1943年编组的炮兵师,是所谓苏军最强有力的攻坚武器,也远不如此次日军炮兵强大。

  苏军野战炮兵师,装备有76毫米野战炮60门,122毫米榴弹炮45门,152毫米加榴炮30门,1个师仅有区区135门火炮而已。日军此次的重炮相当于3个苏军炮兵师,用来对付修水一线国军3个师可谓绰绰有余。

  当时被苏军炮兵师轰击的德军惊恐的回忆道:我在坦克下爬行,足足3分钟,如同是永恒,苏军的火箭炮倾泻而下。恐惧之下,我尿裤子了,然后一片沉寂……”有人在呜咽,像小孩那样。我提着湿裤衩站起来,看到一个男孩支离破碎的尸体,刚才我还跟他喋喋不休地吹牛。

  如果说苏军炮兵师能把这个德军士兵吓成这样,那么此次日军炮兵的轰击,比苏军还要猛烈3倍以上。

  在日军炮击的时候,国军炮二团第三营的九门榴炮也开火还击(苏制七六二野战炮六门,一一五榴弹炮三门),但是效果微不足道。东北军49军只有一个师属山炮营,编制旧型日造大正六年式七十五山炮八门,射程短而效力小,在日军炮轰中完全损失,根本没有反击的余地。


--------------------日军重炮威力巨大,毒气弹更是害人不浅。

 

  在19时,在摧毁大部分国军阵地以后,日军开始杀伤国军有生力量。澄田的炮兵群按预定计划发射毒气弹,掩护步兵渡河。

  此次日军大规模使用毒气弹,导致没有防毒面具的国军伤亡极大。

  仅19时20分至30分的最后10分钟中,日军即发射毒气弹3000余发。紧接着,日军野战毒气队又在12公里进攻正面上施放了中型毒气筒15000个,其中106师团进攻点居然就释放了1万个。

  毒气弹是炮弹,爆炸以后形成毒气。毒气筒是大号的铁桶,开打以后,毒气会大量飘散到国军阵地,比毒气炮弹更为厉害。

  之前武汉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日军也大量使用毒气,但绝对没有此次使用的数量这么多,有这么密集。

  一时间,国军一线阵地几乎都被毒气笼罩,造成严重损失。

  修水河中国守军阵地的2公里纵深内完全为毒气所笼罩。无数国军士兵在毒气笼罩的阵地痛苦的翻滚,完全失去战斗力,有的则窒息死亡。

  阵地上的官兵几乎百分之百中毒!

  普通士兵且不说,中毒的团以上军官即有第26师师长王凌云、旅长龚传文、团长唐际遇和第105师的团长于禬源等。

  重炮摧毁了国军阵地,毒气弹则造成国军士兵大量伤亡,可以说,国军步兵还没有看到日军步兵,就已经损失了大部分的战斗力。

  参加南昌会战的日军野战重炮兵第15联队联队长佐佐木孟久大佐, 在其所著《十加部队的变迁》中说:3月21日拂晓是阴天,有约3米/秒的风吹向敌方,这是使用特种弹的绝好天气。按照预定计划,从拂晓开始,进行试射、 校正射效,以后转入炮火准备后,140门大炮的炮声盖住了修水河畔,实为壮烈。最后发射特种弹(毒气弹),亲眼目睹了浓浓的红云渗透至敌阵的情景。结束炮火准备后, 前沿步兵放射特种筒,战斗进展很顺利。当炮兵按计划延伸射击后,步兵一齐进攻,突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

  当时49军105师辎重兵营长杨佐周回忆:敌人突然以猛烈炮火向我军阵地轰击。我军是参加过淞沪激战的部队,但此刻的炮火密度,比上海抗战苏州河激战的炮火,有过之而无不及。更可恨的是炮弹中还夹杂了大量毒气弹。我方由于没有火炮,根本无法还击。当时315旅的官兵回忆,修河对岸日军80多门火炮肉眼都能看到,就这样放在明处射击。我军如果能有一个营的兵力突到对岸,就可以将80多门火炮全部摧毁。但在当时,我军根本不可能渡河成功。315旅630团遭遇日军炮火猛烈轰击以后,却看不见日军步兵的影子,完全干等挨打无法还手。我49军只有几门日式山炮,由于缺乏弹药,补充困难,基本都放在后方,不能使用。

  东北军一向不能打硬仗,在这种炮火攻击下,官兵开始动摇。

  而中央军70军的邹继衍回忆也相当可怕:近拂晓的时候,听到49军阵地上枪炮齐鸣,尤其是敌人集群火炮倾斜弹雨的爆炸声,简直地动山摇,而我方后方的那些口径大,射程远的加农炮的回击无力,炮声凌乱。果然,到了上午九点多,就传来东北军49军阵地被突破的消息。

  杨佐周又回忆:630团被日军轰击了2个小时,却无法还手,阵地被摧毁一半,通讯也被破坏,守军士气极为低落。于禬源团长上任不久,非常焦躁。他对死守到什么时候,挨打到什么程度,牺牲换的什么代价,下一步该怎么办都完全不考虑。在伤亡惨重下,他居然被日军飞机重炮吓破了胆,以毒气中毒为理由把指挥权交给副团长,自己回后方要求支援。这样该团失去有效指挥,在日军进攻前伤亡一半,另有一部自发溃散,最终日军步兵攻打过来的时候,该团只剩一小半人还在坚持作战,阵地很快丢失。当时师长命令629团来增援630团,但629团到达阵地时候,630团已经伤亡殆尽,阵地被日军占领大半,629团已近无法增援,只能就地反攻。

  松浦淳六郎的第106师团,于19时30分从永修以西的艾城、虬津,在火力掩护下一齐进行强渡。

  106师团的日军官兵们带着防毒面具,在80多艘船只的运载下,向对岸冲过去。

  当时国军防线基本全部被摧毁,但幸存的守军仍然用轻武器的猛烈射击,造成日军相当的伤亡。

  106师团官兵纷纷中弹落水,只得暂时停止了突击。

  日军则用重炮大规模炮击压制,将国军火力点一个个摧毁。在日军300门重炮打击下,防守的国军伤亡惨重,经过一整夜激战,106师团主攻方向的国军阵地全部被突破。

  当日军冲入国军阵地时候,发现阵地基本全部被炸毁,到处都是炸碎的木块和石块的碎屑,连日军自己也深深惊恐这次炮击的威力。

  21日7时40分,106师团全部渡过了雨后涨 水宽约300米、流速每秒约2米的修水河。

  在这种情况下,国军夏楚忠中央军79军王凌云的76师和东北军刘多荃49军王铁汉105师并没有就此放弃阵地,他们拼死向刚刚度过修水的日军发动全面的冲击。

  两军激烈交战,其中国军用尽全力反击,一度将106师团压迫到修水河边,几乎将他们赶下河了。两军在前线展开激烈近战,一度到达互相投掷手榴弹的距离。

  但106师团随即以重炮和空军作为掩护,并且包抄两师后路。经过数小时激战,日军将这两个师的反击全部击退,并且随后发动反冲击。

  此战中,东北军和中央军也算用尽全力,此时参战部队伤亡全部超过百分之七十,却无法扭转战局。

  此时东北军刘多荃的49军由于伤亡过大,一线指挥官惊恐等原因,部队在撤退时候发生了混乱,出现了兵败如山倒的情况。

  106师团随即沿着49军放弃阵地突进,傍边的中央军79军见日军包抄后路,也随之后撤。

  这样这一线的修水防线坚持了12个小时左右。

  在106师团强渡的同时,斋藤弥平太的第101师团(原师团长伊东政喜由于腿部受伤,已经回国休养),于20时从涂家埠开始渡河。

  这一线防御的兵力比106师团突破点还弱,仅有原晋军宋肯堂32军傅立平142师1个师防御。

  众所周知,晋军战斗力不强,此次142师在日军重炮密集炮击2小时候,伤亡巨大,一线阵地全部被摧毁。

  101师团强度的时候,142师大部已经失去抵抗能力,所以该师团仅仅10分钟就强度成功。

  142师随后稍后稳住阵脚,连续做了多次反攻,但效果不明显,反而被101师团大量杀伤,最终也只得向二线阵地撤退。


-------------------国军德械师曾经有一批防毒面具,到了1939年初,德械师早已损失殆尽,防毒面具也就无从谈起。当时国军剩余的重武器很少,这类重机枪就已经是绝对的重武器了。

 

  日军坦克集团的冲击

  在101师团和106师团强渡的同时,战车集团也在强渡中。不过,坦克的渡河就难得多了,虽然该部已经在独立工兵第3联队的帮助下经过数周的渡河训练,但实战中仍然遭遇很大的麻烦。

  国军此处防御部队非常顽强,他们虽然没有重武器,仍然以轻武器向渡河的坦克猛烈射击,击毙了不少工兵,也有数辆坦克在国军猛烈射击下落入修水河。

  经过一晚上的强度,坦克集团仍然在21日上午8点全部渡过修水河。

  到了21日上午,日军两个师团和坦克集团全部渡过修水河,随即全线向南昌突进。

  防御一线的国军三个军都遭受很大损失,向后方撤退,撤退中出现很大的混乱。

  由于公路上是日军大量坦克部队和骑兵,国军被迫离开公路沿着山路撤退,这样一来还被日军进攻部队甩到了身后。

  还是70军的邹继衍回忆:由于公路上有敌军的装甲部队和骑兵,我们70军和49军只能一起经山区向安义,靖安撤退。几部人马向一个方向撤退,几条山道行进,拥挤不堪。加上雨天山路泥泞,一昼夜只能前进十几公里,甚至几公里,有时候部队汇合到一起,堵塞住道路,只能让路等待,这一等往往就是几个小时之久。撤退的拥挤,迟滞可以想见。

  其中东北军49军刘多荃部,就此溃败,一退就没有停止下来,一直退到安义城下,而安义当时已经被日军攻占。

  当时安义仅有日军一个加强大队驻守,兵力不过2000多人,49军如果集中几千人,还是有可能夺回安义的。

  但此时49军已经兵败如山倒,他们勉强向安义进攻了一下,遭遇了日军顽强抵抗,就放弃进攻撤退。

  49军其实名气很大,他原本是105师,这个师是张学良的精卫师,是装备最好的部队。

  西安事变中,105师起到极大的作用。

  但东北军的军官素质较差,都是张学良的军阀军官,士兵虽然英勇,不能代替军官的作用。

  此次武汉会战中,49军伤亡很大,补充了大量新兵,更减弱了战斗力。

  原本东北军一般打不了硬仗,此次能够坚持到这个时候已经难能可贵了。

  日军沿着49军溃败的路线,一路追击,向一个锥子一样将国军防线撕开。

  事后,蒋介石将449军军长刘多荃降为上校,但保留军长的职务,将丢失阵地的王铁汉师长撤职留用,戴罪立功。

  于此同时,战线最东面的116师团在一部伪军配合下,从鄱阳湖上强行登陆吴城。116师团由于没有101师团和106师团的重炮掩护,作战就艰难多了。

  116师团一部登陆以后,立即遭遇吴城地区宋肯堂32军一部顽强阻击。116师团用汽艇强行登陆,被国军机枪扫射,伤亡累累。突入吴城以后,又被国军用巷战阻挡,伤亡很大。

  国军官兵认为116师团没什么了不起的,士气远没有国军高涨。

  116师团苦战4天也没有得手,最后因为修水防线已经被攻破,国军被迫放弃吴城总撤退,116师团才得以占领吴城。

  由于伤亡过大,116师团占领吴城以后没有继续前进,而且原地休整,南昌会战主角仍然是101师团,106师团和第6师团。

  修水打响的时候,薛岳的前敌总司令罗卓英就立即命令后方的2个集团军立即向修水一线前进,同时命令74军火速增援。

  如果按照之前的惯例,这些部队完全可以赶在日军逼近南昌之前进入预设阵地。

  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此时日军以100多辆坦克为先导,全部脱离步兵部队向南昌突进。

  当时日军以101师团从北面向南直接突击,国军迎面拦截,宋肯堂32军和101师团发生激烈战斗。

  而101师团重炮短时间内无法运过修水河,所以攻坚能力大幅度削弱,双方陷入苦战。

  实事求是的说,日军如果没有那么多重武器,国军还是可以对付的。

  但在101师团正面进攻的同时,106师团则从西边侧翼包抄,绕过国军坚固防线。

  而坦克集团的100多辆坦克,在106师团前约2天的距离高速突进,这是以往日军从来没有使用过的战术。

  这个突进速度,远远超过日军之前若干次大战役的速度,也是罗卓英和薛岳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此时修水一线国军防线已经被攻破,日军坦克部队立即向南昌迅速推进。

  坦克部队推进速度是极快的,一般来说至少是步兵行军速度二倍到三倍。

  此时日军坦克部队如若无人之境,开始长距离的奔袭。由于国军没有想到日军会使用这么多坦克,所以沿线公路并没有来得及破坏。

  日军坦克经过一段艰苦的行军以后,就上了公路,随即他们在空军50多架飞机掩护下,高速向南昌突进。

  日军开始总攻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桂林行营主任,小诸葛白崇禧知道情况不妙,紧急于3月21日急令第九战区各部队固守阵地,务必迟滞日军推进速度。

  薛岳也在21日下令给罗卓英,让罗务必坚守前线阵地7天,等待后续部队到达以后全力反击。

  但21日日军已经全面进攻,国军一线部队已经伤亡过半,诸如49军已经崩溃,其它各部几乎支持不住。

  22日,日军出动50多架飞机轰炸罗卓英设在滩溪的指挥部,将该指挥部完全炸毁。罗卓英和部署的联系暂时中断。

  日军已经高速推进,坦克集团绕过国军防线,在22日晚上5点占领了安义。

--------------------日军坦克的作用是掩护步兵,所以轻型坦克就已经足够,完全没有必要研制重型坦克。下图是被打得千疮百孔的日军坦克,坦克车长也被击毙。但国军为此发射了至少数千发子弹,这辆坦克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可以说,安义本来是薛岳选择决战的阵地,现在居然在短短2天就丢了安义,所谓决战也就无从谈起。

  看到国军修水一线部队已经力不能支,焦急的白崇禧在23日电令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速调第102师至南昌,加强南昌守备兵力,归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指挥;另调第16师、第79师至南昌东南之东乡、进贤,警戒鄱阳湖南岸,并策应南昌方面的作战,同时电令第19集团军以有力部队约2个师的兵力分路向敌后方的马回岭、瑞昌、九江、德安等要点袭击,破坏铁路、公路,断敌后方交通,阻止敌后续部队增援。

  但这一切,却始终慢了日军一部。

  以74军为例,当时他们在湖南长沙附近,随时准备增援。在20日得知南昌打响以后,74军立即乘坐当时国军仅有的一部分卡车,向南昌激进。

  可以说,当时国军能够使用卡车运输的部队屈指可数,74军的前进速度应该是最快的了。

  但就是这样,到25日74军先锋部队推进到距离南昌70公里高安县城附近的时候,日军106师团大部队距离高安也只有几小时的路程。

  当3月26日,74军51师153旅306团开入高安后仅仅2小时,106师团的主力111旅团就已经杀到。

  当时国军仅有一个团2000多人兵力,而111旅团兵力已经超过5000人,按照一般国军部队肯定就要撤退了。

  但74军是什么部队,是抗日铁军,306团和日军优势激战数小时,战斗极为激烈,张灵甫也就是这一战中被日军机枪打断了腿骨。张灵甫由于一线战斗紧急,不顾伤情继续坚持指挥,导致伤情加重,最后成为了瘸子。

  高安一度被日军占领,但74军后续151旅开入高安附近后,再次强行击溃日军占领高安,双方由此激战到4月1日南昌彻底失陷。

  虽然74军一度成功守住高安,但毕竟他被日军阻挡,没有能够成功进入南昌地区。

  而其实3月26日,日军已经全线逼近南昌,南昌地区的国军已经被迫准备总撤退了。

  可见,国军此时机动性上,完全落了日军下风,被日军装甲部队打的措手不及。

  在法兰西战役中,德军坦克部队突破马其诺防线以后,英法两军已经张皇失措,根本无法估算出德军推进的速度。他们制定的一条条防御阵地,甚至连计划书没有发到部队,德军坦克已经突破了阵地,只得一次次修改计划。

  这种情况,也在南昌会战中发生了。

  这一路上,由于没有预想到日军推进如此之快,国军二线兵力也没有立即集中,这样日军坦克部队占了大便宜。

  日军100多辆坦克在日军空军第3飞行团几十架飞机的掩护下,沿着直接空军侦察好的路线,绕过国军坚固工事,长驱直入。

  一路击溃国军零散阻击,攻破国军较弱的工事,在短短24小时之后,就占领了距离修水河约70公里的奉新县城和安义县城,完全瓦解了国军二线所谓决战的阵地。

  这段距离,用步兵部队来进攻,至少需要整整3天时间,而日军坦克只用了1天时间,期间并没有遭遇苦战。

  由于做梦也没想到日军居然能在1天之内奔袭70,80公里杀到奉新,奉新国军兵力薄弱,更毫无准备,更没有反坦克的武器。

  日军坦克攻击到奉新城下的时候,南门外潦水上的大桥还没有装上爆破的炸药。而在奉新城集结,准备去一线助战的国军炮兵部队突然遭遇日军坦克,他们没有反坦克炮,根本无法抵抗,也无法有效撤退,损失非常惨重,被迫炸毁了一部分火炮。

  其中包括国军仅存的机动炮兵团就这样玩了,国军摧毁了100毫米口径加农炮4门、120毫米口径榴炮3门,另外山、野炮31门,一共损失了38门之多。

  由于国军炮兵机动能力不行,一般不会放在一线作战,因为一线阵地一旦被突破,炮兵撤不下来,基本就都损失掉了。

  所以炮兵放在二线的奉新准备决战用的,本以为是绝对安全的,没想到整儿第九战区的机动炮兵团,也就这样损失掉了。

  奉新距离南昌仅有50公里距离,本来日军坦克部队只要继续前进,一天时间就可以进入南昌。当时南昌附近仅有宋肯堂32军一个师驻守,自然是手到擒来。

  日军的装甲力量

  但此时日军坦克拙劣的设计,让他们被迫停止了下来。

  在二战中,日军是各列强中,坦克装甲部队比较差的一个国家。

  可以说日军对于坦克装甲的研究不可谓不早,早在一战结束以后,日军就开始研究坦克这种武器。

  当时中国根据英文的音译,把这种装甲武器叫做坦克。

  日本军事高层确认为,什么坦克,他的作用明明跟古代的战车一样吗,所以日军把坦克成为战车,一直到今天。

  研究随早,成果却不明显,这主要受制于日本的国力和科技水平。

  日军虽然是列强的后起之秀,但起步较慢,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大体完成了手工业向轻工业的转化,至于重工业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

  各种重工业最好的衡量,主要就是造舰,造飞机和造坦克。

  而坦克的制造,跟本国的汽车工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换句话说,一个国家如果造不出好的汽车,也不可能造出好的坦克。

  当时日本汽车工业不发达,这主要是日本重工业相对比较落后。

  摘录一段:

  在30、40年代,日本的汽车制造还远逊于包括意大利在内的欧美列强。大多数企业由外资经营,其产量甚至连平时的需要都不能满足,每年都必须输入大量的外国 汽车和汽车发动机、曳引机等部件。民族汽车企业起步较晚,虽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但发展缓慢。在欧美当小汽车已成为普遍交通工具时,日本所拥有的只限 于少数人的高级车和公共汽车而已。一般来说,汽车工业和坦克制造业的规模是成正比的,两者犹如母子关系,前者预示着后者可能发展的潜力。从1930年至 1945年的16年间,日本汽车总产量是398947辆,最高年份在1940年,达5万7330辆。 同样是1940年,苏联生产了14.54万辆汽车,德国约30万辆,英国也有40、50万辆,而美国竟达447.1万辆,超过日本16年总产量的10倍。

-----------------------日军坦克到了1941年就远远落后世界,但相对国军来说则是无敌的,因为国军更落后。上图是94式轻战车,这种坦克貌似玩具,但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下图是著名的49军东北军官兵打日军坦克的场面,非常悲壮,伤亡很大。

 

  而汽车工业和重工业的落后,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日军由于是岛国,海军是比陆军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海军军费一直都是超过陆军的,有时候甚至是陆军的一倍。

  所以日军有限的重工业必然向海军造舰和造飞机倾斜,留给坦克制造的就补多了。

  以钢铁工业为例,1939至1945年间,日本的钢产总量为4800万吨,苏联是它的1.9倍,英国是2.1倍,德国是3.9倍,美国甚至达到了10.6倍。

  在摘录一段:坦克工业的可用钢量受制于国家的钢产总量,日本在前者上的劣势要比后者更为明显。除去民间用钢外,它还需要制造大量的船舶舰艇,维持一支与美国相对抗的庞 大海军,这对钢产量位居后列的日本来说,负担是极重的。因此,日本陆军,特别是它坦克兵种所占的用钢比例和绝对数量势必要比列强小得多。战前,日本的钢产 量就已无法满足其军需工业及机器制造业的需求,不得不依赖进口。1931年至1934年间,日本输入钢制品共达22.75万吨,便是明证。战争爆发后,随 着军工规模不断扩大,日本更是感到钢产量严重不足,只好靠收集全国的废铁,甚而剥夺居民的一部分金属用具,拆除花园和私人领地上的铁栅,用木柱代替电车 路的金属柱子。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军虽然在列强中间属于坦克落后的国家,但相对连汽车都造不出来的中国,还是占据绝对的优势。

  日本早在一战结束后就试图仿造列强的坦克,并且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法国雷诺—F17轻型坦克。

  可惜日本国内技术力量有限,直到1927年才吃透了雷诺—F17轻型坦克的主要技术,仿造出了日军第一款轻型坦克,一号战车。

  一号战车仅仅是技术储备,没有量产。

  1929年4月,日本大阪兵工厂在一号战车基础上改进,研制出二号战车,重12吨,一门57毫米火炮,一挺 6.5毫米机枪,装甲5至17毫米,最大时速26公里,最大行程120公里。

  在当时日本国内进行了1000公里的长距离行驶试验,89式坦克故障很少,深受日军高层的赞扬。

  按照当时世界标准,二号战车性能颇为优秀,最终被定为日军第一款中型坦克,也就是89式中战车。

  89式坦克初期型号是使用87千瓦的串联式6缸水冷汽油发动机,但因为日军陆军主要假想敌是中国和苏联。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 第1、第2战车队抽出部分兵力临时组成战车第1中队(队长百武俊吉大尉),在第 14师团编成内参加了哈尔滨附近的战斗。这是日本坦克的第一次实战,由于东北军在张学良指挥下全线溃败,日军坦克没有遭到顽强的抵抗。不过中国东北严寒的气候却暴 露出日本坦克耐寒性差的弱点,引擎冷动液和炮驻退机动作液容易冻结,许多部件 因低温脆裂损坏。

  汽油发动机在中国北方和苏联作战性能较差,稳定性也不好,后期89式中战车全部换装了风冷柴油机。

  89式中战车是日军在侵华战争初期和中期使用的主力坦克。可以说,89式中战车的性能在这段时间还是不错的,他的57毫米主炮具有一定穿甲能力,该炮发射穿甲弹时可以穿透100m处的25mm垂直钢装甲,最大射程高达最大射程5700m,对于敌军工事和有生力量的打击能力则相当强大。辅助武器为2挺91式6.5mm机枪,备弹2745发,可以较长时间扫射,支援部队作战。

  89式坦克重量仅有13吨多,这样一来坦克马力较大,可以在复杂地形行军,120公里的行程也可以满足实战需要。

  89式坦克主要缺点就是防御能力薄弱,正面装甲仅有17mm,侧后装甲15mm,无法抵御反坦克火炮的打击。但在当时来说,同型号的日军T-26坦克和2型坦克的装甲厚度跟89式坦克类似,所以也不算离谱。

  89式坦克自诞生以来到南昌会战为止,所有作战都是针对中国。他先是参加了918事变,但基本没有战果。

  128事变,第1战车队编成内的独立战车第2中队派赴上海。在巷战中,日军坦克视野有限,基本没起到什么作用,还被国军重机枪打的千疮百孔。实战表明,日本坦克不善于在密布小河的江南及市街作战随后参加了。

  热河会战,战车第2中队的92式重装甲 车和89式中战车在与张学良军队的战斗中表现出一定的突击力,长驱突进数百公里。但当时防守热河的东北军再次全线崩溃,实则坦克也没有正面作战,算不了什么。

  抗战全面爆发以后,有数百辆该型号坦克在日军中服役,也是日军坦克部队的中坚力量。

  其实如果国军具备完善的反坦克武器,89式坦克并什么了不起,德制37毫米和苏制45毫米反坦克炮都可以轻易将他们击穿。遗憾的是,国军反坦克武器非常缺乏,以德制37毫米反坦克炮而言,全中国只有几十门,打坏一门少一门。

  而反坦克炮在日军优势的火炮压制下,往往不容易有效作战,甚至刚刚开炮就被定位消灭。

  所以,日军89式坦克在中国战场,几乎是无敌的。

  作为89式坦克的辅助力量,日军还研发了一款轻型坦克,也就是94式轻战车。

-----------------坦克分散使用和集中使用完全不同,法兰西战役中,德军主要的坦克1,2,3型其实也不比日军坦克先进,关键在于使用坦克的战术。

 

  94式轻战车是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在1934年研制成功的。该坦克仅有7吨多,成员2人,装备一挺机枪。

  94式轻战车长度仅有3米,高度更是只有1.2米,被称为豆战车,也就是袖珍坦克。

  虽然袖珍,不过94式轻战车装甲厚度也有6到12毫米,足以抵抗国军各种轻武器的射击,对付步兵是足够了。实战中,甚至有坦克被国军击中1200发子弹的战例,足可见该型坦克还是相当有用的。

  该坦克机动性不错,最高时速20公里,续航能力有200公里,可以满足实战需要。

  实战中,一般是89式中战车作为攻打国军坚固阵地的突击力量,94式轻战车则作为前者的辅助,主要对付接近坦克的国军反坦克步兵。

  在没有89式中战车的情况下,94式轻战车一般用于突破国军没有反坦克武器的阵地,或者用于侦察,巡逻等等。

  这两款坦克在1939年尚且算不错,但到了1941年则基本属于垃圾,无法和列强的中型坦克对抗。

  继续摘录:

  在总体性能上,日本坦克比苏、 美、英、德各国整整落后了一个时代,而仅能与意大利为伍。最好的例证是1939年 7月4日苏日诺蒙坎战役中的坦克交战,双方都投入了100辆左右的坦克和装甲车。

  苏军的T28型和T130型坦克吨位大,装甲厚,行动半径大,火炮射程远,射速快。 而相比之下,日军坦克吨位小,装甲薄,行动半径小,火炮也很落后。两军对阵, 好似庞大的牛群和一群小羊对打,日军完全不是对手。参战的89式中战车34辆、97 式中战车4辆、95式轻战车35辆,分别被击毁了17辆、1辆、11辆,以惨败告终。 (以后在太平洋战争中,当日军坦克与美军谢尔曼式坦克格斗时,也屡次重演了上 述情形。)指挥此役的苏军朱可夫将军当时就指出:“日军的坦克相当于我们的 MC—1式坦克,非常落后,武器很差,最大行程小。”(MC—1式坦克在苏军中 服役的时间主要是在20年代末。)

  但再弱的坦克,在缺乏反坦克武器的步兵面前都是无敌的,对于当时装甲力量几乎不存在的国军,日军这800多辆坦克仍然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所以在抗战中,日军坦克仍然造成国军的很大损失。

  在任何一场大会战中,日军总是以坦克掩护步兵进攻,日军坦克的攻击力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对国军的士气造成严重冲击。

  放弃南昌

  日军坦克作战虽然顺利,但仍然遭遇很多问题。

  他们在赣北泥泞的土地上急行军,必须将发动机马力开到最大,不然就无法动弹。

  最终的结果是,日军坦克的油耗量大幅度增加,远远超过战前的预计。而且发动机故障频繁,有五分之一的坦克先后出现故障掉队。

  本来日军的油料是可以到达南昌的,而且日军坦克出发之前全部在坦克上又加装了一个外设大油箱。

  但此时到了奉新,大部分坦克已经没有柴油,加上掉队坦克很多,只能被迫停止了下来。

  冈村宁次下令空军立即全力空投油料,几十架日军飞机前后向坦克部队空投了上百小桶柴油,勉强保证的日军的油料供应。

  于是日军坦克部队在苦等2天后,在搞到了最够的油料,然后放弃奉新县城继续前进,该县城在1天多后,被106师团步兵部队占领。

  幸好日军坦克部队对于补给估计不足,如果他们没有这2天的苦等,恐怕南昌的国军就要被他们合围了。

  此时修水防线已经被日军全部突破,一线3个军向后撤退,已经无法继续作战。

  而日军坦克集团100多辆坦克高速推进,将国军空虚的二线阵地几乎冲垮,101师团,106师团,第6师团随即在坦克部队后方约2天距离上高速突进,从两个方向逼近南昌。

  其中106师团和坦克集团从南昌的西边包抄,试图切断南昌地区国军4个军守军的退路。

  此战日军推进极为迅速,远远超过罗卓英和薛岳的预料。

  日军20日发动进攻,短短一周之内几乎已经占领南昌。

  当时国军各部虽然已经敌人坦克部队被冲的七零八落,却仍然奋力抵抗日军进攻,期间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情。

  邹继衍回忆,当时他们70军一部已经退到靖安以西的高湖地区,奉命驻守,不得后撤。

  邹继衍他们641团共4个营,全部防御高湖地区一个山地。

  当日日军以一个大队兵力,在重武器掩护下发动猛攻,被他们641团击溃。

  日军稍作调整,再次以炮兵,坦克掩护冲击,经过数日激战,一线国军伤亡很惨重,4个营所有官兵投入一线,伤员源源不断向后方运输,火力逐渐减弱,最后全线撤退到二线阵地。

  国军以高地优势,以重机枪阻挡日军继续冲击,两军陷入僵局。

  当时国军旅长认为,日军重武器厉害,如果国军只是防御,失败只是时间问题,必须主动进攻。

  谁都知道,此时以绝对弱势的国军去进攻占优势的日军,基本就是有去无回,胜利可能性渺茫。当时该团4个营长已经阵亡1人,其余三个营长其中两个营长颇有犹豫,没有立即说话。

  但该团陈备武营长却自高蜂拥报名,他愤然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全国抗战义无反顾。你们不去,我去!

  说吧,他就带着第五连奋勇出击,两次攻入日军阵地。日军措手不及,死伤不少人,一度溃败下去。

  但日军毕竟还是有相当的优势,兵力也很雄厚。在第二次攻击日军阵地时,陈备武营长挥舞着手枪冲在第一线。全连官兵一个比一个勇敢,一举冲入日军阵地。

  到了近处,日军重武器就完全无效了。

  日军一挺轻机枪发现陈营长冲在最前面,在大约20米外向他射击,子弹擦着身体飞过。

  陈营长勇敢的冲到日军机枪傍边,一把抓住轻机枪的脚架。日军轻机枪手被吓得屁滚尿流,转身逃跑,被陈营长一手枪击毙。

  但就在此时,傍边另一挺机枪向陈营长射击,一颗子弹击中陈营长的腹部。

  陈营长中弹倒地,滚下山坡。傍边一个班长一枪将这个日军轻机枪手击毙,缴获了这挺机枪。日军损失两挺机枪,火力大减,邹继衍连长临时代理营长,他指挥第四连冲锋上来,在迫击炮连的协助下,将日军彻底击溃。

  但此时陈营长受伤极重,他躺在担架里,浑身是血,肠子流出,脸色蜡黄,气息奄奄。邹继衍连长上去抓住他的手,连喊两声陈营长的名字,他才苏醒过来。

  陈营长断断续续的说:我不行了,你,你要坚决守住阵地!

  说罢陈营长留下两行眼泪,随后闭上眼睛,就此殉国。

  陈营长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不是给家人的,而是希望能够守住阵地。

  邹继衍代理了营长职务,但就在第二天,他在一次冲锋中腿部中弹,送到后方治疗。好在伤势不是很重,最后还是保住了左腿,没有截止。

  此战中,国军以一个旅和日军一个联队对战,以血的代价阻挡日军前进步伐。

---------------------败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败了还不吸取教训。下图是日军占领南昌。此次南昌会战中,日军前后伤亡共2万多人,也算相当沉重了。

  国军部队打的很顽强,整体局势对国军还是非常不利。

  早在23日的时候,蒋介石已经看到南昌不利的局面。他认为目前防御体系已经被日军冲乱,南昌恐怕不可守。

  蒋介石认为南昌的战略地位并不十分重要,就算日军由此切断浙赣铁路,也不可能彻底切断浙赣两省和后方的联系。况且在日军飞机的轰炸下,浙赣铁路本来也不可能保证长期的运输,丢失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蒋介石认为,没必要以巨大的代价死守,还是予敌以杀伤,然后放弃南昌的为好。

  所以,蒋特致电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和江西省主席熊式辉:此次战事不在南昌之得失,而在予敌以最大之打击。即使南昌失守,我各军亦应不顾一切,皆照指定目标进击,并照此方针,决定以后作战方案。

  可以说,蒋介石的这一纸命令帮助国军减少了伤亡。

  在得到蒋介石的命令下,早有弃守南昌打算的薛岳慎重考虑了局势。

  鉴于一线国军损失太重,根本站不住脚,二线国军被日军坦克部队冲击的七零八落,也来不及增援上来,加上106师团包抄南昌后方,如果此时仍然要固守南昌,必然会被日军切断后路而歼灭。

  这样不但南昌守不住,第九战区还会有极大损失。

  薛岳随即下令南昌以北各部立即后撤,放弃南昌城,以避免国军遭受更惨重的损失。

  担任攻占南昌任务的第101师团,以佐藤正三郎的第101旅团沿南浔铁路两侧,经白马庙、乐化、蛟桥,于26日到达了南昌的赣江对岸;

  第101师团之主力经万埠、长埠、石鼻、乔乐、璜溪,于26日绕至南昌西南的生米街并渡过了赣江。

  而坦克部队更是长驱突进180公里,在步兵到达之前2天已经逼近南昌,只是畏惧对坦克极为不利的城市战,才停下来等到步兵部队赶上。

  但在26日下午,前田孝夫率先头的坦克部队先锋,已经到达南昌市西的赣江大桥。此时国军刚刚在赣江大桥上布置了炸药,日军坦克高速向大桥突击,国军仅有的两门反坦克炮立即开火,击毁两辆坦克,但随后被众多日军坦克的火炮打的粉碎。

  日军坦克绕过被摧毁的两辆坦克,向赣江大桥突进,一度南昌危在旦夕。

  当时薛岳已经下达了弃守南昌命令,但南昌城中大批物资和非战斗人员尚且没有撤退。如果日军坦克突入南昌,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日军坦克冲到赣江大桥10米的地方,一个勇敢的国军工兵冒死冲到桥上引爆了炸药,将赣江大桥炸毁,阻挡了日军坦克的前进。,这个国军工兵则被日军坦克机枪击中殉国。

  这个士兵的英勇为南昌的国军争取了1天的时间,得以全部撤退。

  日军此战攻击虽然顺利,但在国军的顽强阻击下,伤亡也是不轻,目前已经超过1万人,坦克则损失20多辆。

  而101师团和106师团总兵力不过4万多人!

  由于一线伤亡巨大,冈村宁次仅仅将11军预备队第147联队火线增补给106师团,以增强器兵力。

  101师团于3月27日从南、北两个方向攻向南昌,守军宋肯堂32军留下一部防守南昌,大部队已经撤退。

  南昌守军兵力不多,还有部分警察队,保安队参战,却没有随便放弃南昌。

  日军突入南昌,激战12小时残酷的城市巷战,仍然无法攻下。

  28日开始,日军使用大量重炮和飞机轰击南昌,将南昌市区炸毁大半。国军守军这才放弃了南昌,全军突围。

  南昌地区各部国军奋力突围,终于抢在日军106师团包抄完成之前,全部撤退到南昌以南地区。没有被日军切断在南昌以北,国军从而避免了更大的损失。不过激战中,79军军参谋处处长王禹九少将奉命殿后,他率领特务连阻挡日军,最终力战殉国,这是又一个殉国的将军。

  在南昌失陷的同时,日军一同进攻的第6师团也攻陷了靖安县城,随后后击破川军防线,占领武宁县城,完全控制了修水防线。

  防御这条线的川军王陵基集团军本来也奉命留下一部固守,余部增援南昌。但川军战斗力很弱,在第6师团正面冲击下,上网机打。其中赵锡田师经过激战,余部仅剩2个营,几乎全军覆没。

  而武宁守军韩全朴两个新编师,在日军冲击下,刚刚交手1,2个小时就全线崩溃。但川军坚守下,日军伤亡也有3000到4000人左右,多少还是对南昌会战起到帮助。

  此战日军虽然在短短10天内占领南昌,但伤亡也相当巨大,接近2万人,相当于参战部队的五分之一。

  此次会战是日军第一次采用新的战法,而国军并没有遇到过这种战术,所以严重的不适应。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前三次战役之所以大胜,主要是采用了美军从没遇到过的战法,导致美军无法抵抗。

  但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美军调整战术以后,志愿军就没那么容易获胜了。

  南昌会战这个阶段,国军伤亡3万人,日军伤亡近2万人,国军丢掉了南昌,诚然这是一场败仗。

  期间国军官兵奋勇作战,无奈不敌日军新式战术,仍然无力挽回大局。

  但一次局部失败并不可怕,关键在于要吸取失败的教训。

  南昌会战以后,上到蒋介石,白崇禧,薛岳,下到普通官兵都开始研究日军新的战术,并找出应对手段。

  很快,聪明的国军找出了很多办法对付日军,仅仅几个月以后的随枣会战中,日军就没有实现作战目的。而半年后的第一次长沙会战中,薛岳次针对日军战术做了完美的应对,一举击溃日军,还歼灭了日军3万多人,获得了相持阶段第一次完胜。

责任编辑:文小铃 最后更新:2019-01-05 10:05:1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日军发起南昌会战的根本原因

下一篇:功败垂成的南昌反击战——南昌会战(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