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关键是这么几点:第一,到底1942年中国远征军征战缅甸失败的责任归谁?当时几万中国军人死在那片战场上,这个责任到底归谁?第二,史迪威和蒋介石关于中国军队的指挥权之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史迪威是不是基于个人私利想要中国军队的指挥权?而蒋介石先生是不是为了维护中国主权,才坚决地守住了自己对中国军队的指挥权?第三,史迪威在人格和专业素质上,到底值不值得肯定?
同古战役中日本军队最多10000人
大家习惯说,1942年戴安澜指挥的中国第200师所进行的是同古大捷。那场战役到底打死了多少日本人?无论从战役上,还是从战略上,到底有没有取得胜利?如果没有取得胜利,那么是什么原因?(注:同古,南缅平原上的小城,距仰光260公里,扼公路、铁路和水路要冲,拥有军用机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在1942年3月,也就是同古作战将要开始的时候,实际上史迪威和蒋介石在重庆有过一次比较长时间的交谈。史迪威的主张是,中国的三个师全部挺进到同古和同古附近,如果日本军队进攻,除了200师在正面迎击之外,22师和96师要从侧翼进攻日军,这样有可能击败日本进攻的55军团。后来我们的参战将领,包括杜聿明的回忆录都一直在说的是,中国的22师和96师没能参加同古战役中对日军侧翼的进攻行动,是因为当时日军56军团的增援部队已经上来了,他们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中国的3个师,而且由于英军掌控着缅甸的铁路运输,所以延误了中国军队向前线的调遣。
那么,日本55师团进攻同古时到底有多少人?我在《父亲的战场》那本书里写日本师团大约是23000人,但慢慢梳理日本防卫厅的资料,发现进攻同古的第55师团最多10000人,而且没有重武器。因为他们是从柬埔寨走到泰国,再走到缅甸边境,翻山越岭走的是只有猿猴才能通过的路,所以他们的重武器是带不来的。他们打下了缅甸南部的毛淡棉机场,一路北上全部是步行,在第55师团距离同古还有100多公里时,得到了30辆卡车的支持,变成了部分机动的军队,所以他们进攻同古时是很疲倦的。另外,第55师团为在泰国维护治安,所以他的主力作战部队只有5个步兵大队,炮兵连队是被缩编了到缅甸作战。这样计算下来,日本步兵大队满编的话是1100人,5个步兵大队是5500人,加上炮兵和师团司令部,应该不足10000人,当然准确的数字还需要有更权威的统计。另外从缅甸南部开始打,打到同古的时候,已经是有损失的,所以可以说进攻同古的部队,基本上是一支疲兵弱旅。那么,中国的200师已经在那儿构筑工事超过了10天,虽然200师所有的重型装甲、战车、重炮没有上去,但日本也是如此。如果22师和96师都在的话,中国军队人数是远远超过日本进攻部队,这是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
蒋介石扼杀了同古战役击溃日军的好机会
至于为什么没有把后面的两个师派到战场上,杜聿明将军的说法是,由于英国人作祟。实际上蒋介石日记里一开始就写了,中国军队的主力绝不能用于曼德勒以南地区,他在很早的时候就下了这个决心。(编者注:曼德勒,缅甸第二大城市,位于缅甸中部偏北的内陆。)现在几乎所有的否定史迪威将军的书里都说,1942年蒋介石是给了史迪威完整的作战指挥权的。蒋介石日记里是这样写的,任命史迪威为入缅华军总指挥,但第二天他的日记里又写,任命杜聿明为入缅华军总司令,并信告杜聿明林蔚,让他们面告史迪威整个后面的方略。实际上,蒋介石没有把指挥权让给史迪威,史迪威是总指挥,杜聿明是总司令。他对杜聿明的任命,史迪威将军并不知道。然后蒋介石在那二十几天的日记里,几乎每一天都有记载,给杜聿明写信指导缅甸作战方针,甚详。所以我们可以知道,整个战场的真正指挥权是属于蒋先生的,他从来没有放过。在这样的情况下,史迪威下达的22师和96师南下支援200师的命令是无法得到执行的。
从史迪威的日记里可以看到,当时的铁路基本上是畅通的,他们报告说所有的运兵列车已经南下。第二天史迪威日记里又写,其实预计要走的三列车里有两列没有走,然后接着报告的是这些车终于南下。3月27日他跟杜聿明开会,杜聿明说3月27日可以发动进攻,3月27日这一天非常重要。现在有些学者用杜聿明回忆录来讲同古作战,杜聿明说,那个时候日本军队的援兵来了,人数超过了中国军队。其实这是不对的,在日本防卫厅缅甸作战的一九七几年代的总结里,专门写了3月27日那一天,就是55师团的作战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因为攻击停顿下来了。我们都知道,一个军队的攻击力达到了极限,停下来了,这时候如果中国两个师的有生力量从侧翼突然进攻,三万之众去进攻不足一万人的、已经打得没有力量的55师团,我们完全有可能击溃它,甚至击败他。可惜的是,这个战役没有发动起来。因此我觉得同古作战本来可以取得很好的胜利,结果被蒋先生扼杀了。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06-06 15:28:4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同古战役是败仗不是大捷
下一篇:初期惨败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