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为如今的黎荣福,右为约70年前黎荣福戎装照。(美国《侨报》/邱晨2015年摄)
中国侨网8月31日电 据 美国《侨报》报道,今年92岁的黎荣福出生在广东台山,现居住在美国。黎荣福15岁时持一纸假身份从广东台山潮州村来到美国,19岁那年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飞虎队”C-47运输机上的报务员,曾执行驼峰运输任务38次。
战后,黎荣富从零做起,在中餐馆刷盘子,经数年打拼后才拥有了自己的餐馆。黎荣福从事中餐业30余年,直到退休。
参军机缘
1938年,当时年仅15岁的黎荣福以一纸假移民身份来到了美国。今年92岁的黎荣福回忆说,当时中国人非常穷困,父亲希望他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也希望自己的家人能够脱离贫穷,为此,家里尽了最大的努力把他送到了美国。
黎荣福本姓陈,叫健豪,来美前在广东台山潮州村的台城培英中学读书。为了能让他来美,家里花了钱,从一位黎姓美国公民那里买了一张证明陈健豪是那位黎先生亲生儿子的证明,从此陈健豪的名字就改成了黎荣福,而且陈健豪也以黎家出生在中国的儿子的身份进入了美国。
从此后,黎荣福这个名字便跟了他一生,即使后来美国政府不再追究当年使用假身份进入美国的华人了,黎荣福也未将“纸身份”上的名字改回原来的名字。
黎荣福记得,当时他身上只带了15美元,便乘船离开了家乡。他回忆说,他先抵达了西雅图,然后又去了华盛顿,后来又在芝加哥逗留了一段时间,最后他在费城居住了下来,并开始学习英文。在费城,黎荣福一边读书,一边试着找工作,可当时美国的经济环境不好,根本找不到事情做。黎荣福终于学到了些电工手艺,便在纽约的造船厂找到了一份工作,协助船厂打造战舰,时薪是1.78美元。
黎荣福到美国后一直在为生活挣扎,没有机会与财力回乡探亲,他离开家乡的一刻也是与母亲诀别的一刻。2006年,黎荣福终于回到了台山的老家,家乡变化很大,让他惊叹不已。可更令他惊讶的是,村子里居然还有一位长者记得他这位68年前离开家乡的同乡,那时这位长者已94岁。
9岁那年,黎荣福应征入伍。他回忆,那些征召他入伍的人给他提供了一次考试机会,结果他被分配到了伊利诺州的一所军校学做无线电报务员。毕业后,黎荣福便成为了美国第14航空队第三战斗物资航空中队的一名航空无线电报务员。
黎荣福说,离开军校后就与连队一起乘船向海外进发了,当时战友们谁都不知道目的地在何方,大家猜想应该是去欧洲战场。像卡萨布兰卡、开罗、卡拉奇等这些地方黎荣福与战友们都去过了,可还是没有到达目的地。最后,他们抵达了印度,这才知道是要参与中缅印战区的抗战行动。
黎荣福与战友们驾驶的是C-47型运输机,他们需要从印度起飞,越过喜马拉雅山,把战略物资运送到昆明,这在当时被称为“驼峰航线”——喜马拉雅山脉的一座座山峰被比喻为驼峰。黎荣福记得,当时有一段时间,他们往昆明运送的是骡子。
“那时的滇缅公路还未修好,前线需要武器弹药以及军需物资。这些物资都需要用骡子来驮运。” 黎荣福说,位于喜马拉雅山印度一侧的居民是很贫穷的。“我当时是飞机上的报务员,而且在整个飞行中队,我是惟一的华人。”
“我们从(当时属于)印度的吉大港(Chittagong)起飞,越过喜马拉雅山,然后再将物资运送到前线。物资运抵前线上空后就用降落伞投放下去。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将军需物资送往昆明,有时还要从桂林起飞,飞到海南岛,以及海防和南宁等所有这些地方,总之,只要前线需要,我们就飞过去。”黎荣福说。
险中求生
“我总共执行了38次飞行任务,指挥官告诉我们,只要飞行30次任务以上即可获得勋章,”因在战场上表现出色,黎荣福共获得了4枚勋章。他说,每次执行任务都很危险。“因为日本战斗机飞得太快了,而我军的运输机速度太慢。”黎荣福的任务是收发报,另外即是关注天气的变化情况。
在那些执行驼峰航运任务的运输机中,有不少飞机被击落,人员伤亡惨重。有时有些运输机被打得只剩下一只发动机在工作,或是机翼被打掉了一半,如果出现了这类紧急情况,报务员即要及时与机场联络,让地面的救护人员准备好,一旦飞机降落,赶快急救,如果运气好,也许还能保住性命。“我们很幸运,从未被打得如此狼狈过。” 黎荣福认为,这是由于菩萨特别保佑他的缘故。
黎荣福也负过伤,被日本人从飞机上发射的子弹划伤过背部,不过伤得很轻,他当时也未向上级汇报。70余年过去了,黎荣福身上还有那次负伤留下的伤疤。
黎荣福印象最深的一次飞行任务,是他在中国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那是日军宣布投降后的第二天。我们驾驶飞机飞到了朝鲜的元山(Wonsan),当时我并不知道为什么要飞这一任务。”
“我们降落了,停飞机的场地不大,飞机停放在了草地上。” 由于当时条件有限,黎荣福无法收发讯号。“可飞机一停下来,领航员以及其他机组人员全部跳上了一辆吉普车离开了,只留下我一个人看守飞机。过了一小时,他们还未回来,可这时我看到了大量的游击队员正向飞机聚拢过来,大概有250多人。我不知道他们是哪一部分的,他们都是冲着飞机来的。”
黎荣福开始担心了,如果他们登上飞机,东拉西拽,把飞机弄坏了,他和战友们可怎么飞回家?如何才能阻止这些游击队队员,让他们不要乱动飞机呢?“那时就我一个人,而他们不仅人多还每人都有枪,我真的吓坏了。”
黎容福急得实在没有办法了,可他忽然想起来,也许这些游击队员中有人认识汉字,于是他便找来了一张纸,在上面写了这样一段话递给他们看:“我是广东人,我与美国人一起在打日本人。我们到这里来是为了帮助中国人打赢这场战争。”
“突然,在现场的每个人都兴奋起来了,他们都来与我握手,我这时才真的松了口气,也高兴起来了。” 几小时后,黎容福的战友们回来了,然后大家登上飞机返回了基地。
战争结束了,黎荣福与战友们都回到了美国,又各自回到了家。从进入中缅印战区到离开中国,黎荣福做了近10个月的航空报务员。他说,那是他一生难忘的经历。
遥想当年
二战结束后,没有工作可做,所有战时当兵打仗的人都回来了,船厂那时也停止造军舰了。根据联邦的军人安置法案(GI Bill,1944),黎荣福也获得了些政府的补贴,但生活依然很艰难。
“战争是结束了,但是我自身条件不够上大学,我高中时所积累的学分不够多。那时大家都想找到份工作挣点钱。” 黎荣福当时既没钱又没有任何技能,“没办法,我就去了中餐馆,从刷盘子开始做起,我刷了三四年盘子,积攒了一点钱。我洗盘子时也学了一些中国菜,然后自己开了一家中餐馆。后来,何玉平出现了,我们结了婚。这之后,我们夫妇两人一起在餐馆做工,一干就是30年,我们就靠开餐馆养活了一家人。除了中餐馆,我几乎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情可作。”
黎荣福的中餐馆是做那种标准美式中餐的,如芙蓉蛋、杂碎等菜都是餐馆的看家菜。“早年间,中餐很盛行,我们赶上了时机,用汗水换来了些钱。我们的女儿也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小女儿博士毕业,现在在兰德智库做研究员。”
黎荣福的两个女儿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这是让他与太太何玉平最感到自豪的事情。这也是黎氏夫妇这么多年来打拼的目标。
“我们是1954年结婚的,去年我们庆贺了60年结婚纪念,纪念我们的钻石婚。”黎荣福对目前的生活很满足,除了时常想着要去昆明看看,也就没有其它奢求了。
黎荣福感叹:“自从离开昆明后,70年来我从未返回过昆明。我很想回到那里去,看看那里发生的变化,可是一直没有机会。我常常想起那段经历,想到那里的工厂、商家与民众,他们应该比以前生活得好了吧。”
黎荣福说,当时回到中国参战,没想太多,只是服从军队的命令,按照指挥官的要求做事。“在中国参战的经历让我成熟了,成了一个男人。” 然而,回到美国后,由于生活所迫,黎荣福却几乎与外界失去了联系,也从未参加过任何战后的纪念活动,以及与战友们的聚会。他现在想起来不免有些后悔。
“现在我很想回昆明,看看那里的二战博物馆。我在佛州家中还保留着我当时在中国时使用过的佩枪,以及空军颁发的勋章等等。”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08-05 15:14:4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