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戈里·阿里莫维奇·库里申科
1903-1939
抗战爆发时,中国空军飞行员和作战飞机的数量远少于日本,双方的空军力量极其悬殊。1937年8月,中国和苏联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之后,苏联开始通过出口战斗机和派遣志愿空军援助中国抗战。苏联志愿空军和中国飞行员联合作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在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帮助下,中国空军的实力大大增强。库里申科就是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的一员。
格里戈里·阿里莫维奇·库里申科(1903-1939),乌克兰人,曾任苏联空军少校、苏联空军志愿队大队长。作为援华抗日的志愿飞行员之一,库里申科将他年轻的生命与满腔的热血都献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牺牲时年仅36岁。
1903年,库里申科生于基辅州科尔苏恩斯基区的切列平村。1929年,他应征入伍参加了苏联红军。1939年6月,他受苏联空军委派,率领轰炸机大队支援中国抗日战场。
库里申科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同情心,在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实施的暴行后,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解,对翻译说道:“说实话,我像体验我祖国的灾难一样,体验着中国劳动人民正在遭受的灾难,我每当看到日本飞机炸毁的建筑和逃难的人群就难过。日本人为什么要来轰炸在大路两旁的田里安详恬静地劳作着的中国农民呢?”
怀揣着必须要打倒日本侵略者的信念,库里申科将自己的战斗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中国飞行员。每次培训,他都会亲自进入机舱示范,讲解飞机的操作方法,对于普遍存在的难点,他往往会不厌其烦地带飞三到四次。学员飞行结束后,他会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点评,告诉学生正确的飞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如何驾驶战斗机。在对中国飞行员的训练和培养上,库里申科贡献了大量的精力和智慧。他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真诚帮助中国的思想赢得了中国飞行员的尊敬和赞誉。
在华期间,库里申科与中国军民团结一心,一致抗击日本侵略者,缔结了深厚的情谊。他曾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我已经来到东方的一个地方工作了,这里的人很热情,对我很好,我就像生活在自己的家乡一般,感到无比温暖。”
1939年9月29日,库里申科带领轰炸机大队飞行员成功袭击了入侵广州的日军;10月3日,库里申科大队轰炸武汉日军,成果斐然,共计炸毁日机60余架,炸死炸伤敌飞行员400余人。在对汉口的日军最大空军基地进行的袭击中,日海军鹿屋航空队副队长小川和木更津航空队副队长石河等军官当场丧命。此次袭击打击了日本空军的作战力量,挫灭了日本空军的信心和斗志。
1939年10月14日,库里申科带领大队轰炸武汉日军,这次轰炸袭击也被日军称为是“事变开始以来最大的损失”。共计炸毁敌人轰炸机66架,战斗机37架,汽油库1座,内存汽油5万加仑,弹药库4所,共计弹药3万余箱,救火车3辆,汽车40多辆;毙敌空军少佐2名,机械师60余名,及陆海官兵300余名;至少击落敌驱逐机6架。
日军紧急调出3个飞行大队,驾驶26架战斗机,对库里申科大队进行拦截和攻击。库里申科临危不惧,指挥机群开展反攻,击落6架敌机。库里申科被三架敌机包围,胸部和左肩中弹,他强忍伤痛,驾驶战机突出重围。由于发动机受损严重,飞机只能靠右发动机进行飞行。在这样危急的关头,库里申科沉着冷静,凭借着高超的驾驶技术沿长江向成都基地返航。在途径四川万县时,机身完全失去平衡,眼看就要砸向居民区。为了不伤害居民,也为了保护飞机不受损伤,库里申科选择将飞机迫降在万县近郊的红砂碛江中。机组中除了库里申科由于身受重伤、体力不支沉江溺亡,其他机组人员都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被救上岸。
库里申科深知战斗机对于中国抗战的重要性,因此在临死之前,库里申科还叮嘱机组成员记住坠落地点两岸的景观特征,以便将来回到此地打捞飞机。他曾对学员们说:“飞机是国家财产,中国抗战需要飞机,从苏联运飞机到中国非常不容易,损坏一架就少一架,损坏一个零件,都要从万里之外来补充。”
20多天后,库里申科的遗体才在二十多里远的猫儿沱被找到并打捞上来。当地群众将他安葬在万县太白岩下的太白书院旁,数千名群众前来为他哀悼。在下葬时,人们只知道死去的是一名飞行员,并不知道他的具体姓名,因此只在墓上做了一个飞机的标志。库里申科牺牲的事迹传遍当时的中国,人们都很感激他为中国所作的贡献。
1958年国庆前夕,库里申科的妻子和女儿曾受邀来到中国,参加国庆活动并祭扫库里申科陵园,受到毛主席与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周总理在招待会上热情地握着她们的手说:“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库里申科。” 2009年9月10日,库里申科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2014年9月1日,库里申科入选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在四年的援华战斗中,有许许多多像库里申科一样的苏联战士为了保卫和平而英勇牺牲,他们坚毅、勇敢,与残暴的日本侵略者殊死搏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国际共产主义精神。
鹰隼落江,不落的是抗战到底的决心,不坠的是中国必胜的信念。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抗日战争中的外籍英雄,他们的英名将永垂青史。
责任编辑:周琳 最后更新:2024-07-22 14:50:4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