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传奇特工——叶文津。
叶文津(左一)与郭沫若等人合影
1
书香门第的神童
1914年,叶文津生于东莞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叶文津自小聪明伶俐,素有神童之誉。20岁时,叶文津从辅仁大学毕业,随后又东渡日本留学。1937年6月,叶文津从日本留学归国,在上海成为了《抗日救亡报》的一名记者。
1939年10月,经上级组织安排,叶文津被调到潘汉年的社会部服务,叶文津协助联络潘汉年等人开展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区的地下情报网。叶文津对老上司潘汉年极为崇拜,他认为潘汉年是神一样的人物,跟着他干特工是唯一正确道路。从此,叶文津成了一名特工,开始了“在刀尖上跳舞”的特工生涯。
2
“五面间谍”的兄弟
叶文津的公开身份是一个新闻记者,真实身份是地下特工。
为了方便行事,1942年他化名为叶德铭打入了《新中国报》,成为了这家报纸的主要记者。《新中国报》是一家汪伪报纸,社长袁殊是一名红色特工,被后人誉为“五面间谍”,同为潘汉年手下得力干将。叶文津打入《新中国报》就是要配合袁殊一起工作。
1942年6月,叶文津以袁殊的名义先后向日本驻上海领事馆借来军票5000元,这些钱名义上是用来办报纸,实则被叶文津悄悄转送到了苏北新四军手里,解决了新四军的粮食问题。
特工小队
3
搬空日本海军军火库
1943年初,叶文津因为工作业绩突出,被调任上海市公用局事务科科长一职。在担任伪职务期间,叶文津买东西、请吃喝四处走动,与留学时期的日本同学进行“联谊”,笼络了不少日本军官。叶文津利用这些日本军官从事物资凑集和买卖工作,说句难听的就是搞走私。
叶文津非常聪明,他利用日本人的关系帮他走私,就连运送货物的人工都请的是日本人。在叶文津的暗中操作下,大量走私物资、军火和医药源源不断地送到新四军手里。在长达2年多的时间里,叶文津先后为新四军转运去物资50多吨、金条20根、美金数千元。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军就地解除武装,大量军火和物资封存在仓库里等待中国接收。叶文津利用与日本海军军官岩井的私人关系,偷偷将5大卡车全新的机枪、手枪、子弹等藏在了一家杂货铺的地下室里。这些军火全部送去了新四军手里。几天后,叶文津又从日本海军的军火库里弄来炸药540箱子,雷管2000多支,同样交到了新四军手里。
一个星期过后,岩井为答谢叶文津这个“最忠实友好的朋友”,又将日本海军另外一处军需库的全新歪把子机枪194挺,手枪300多支,无线电器材80多部,高爆炸药500多箱,棉衣2500多件、粮食30多吨,还加上一些诸如钢盔、皮带、皮鞋、手表等杂物3卡车全部让叶文津“接收”。
4
送去万两黄金的功臣
自此,叶文津几乎将日军驻上海部队的军火库全部搬空,这些物资数量巨大,叶文津先后动用了100多个商号的力量,才将这批物资“蚂蚁搬家”似的转运出去。叶文津后来回忆,这批物资当时大概价值1万两黄金(16两制),也就是说相当于为新四军送了1万两黄金。
三个月后,新四军军部专门写信表扬叶文津,他送来的炸药威力很大非常耐用,所有物资足够新四军在江南、江北一带持续作战三四年。叶文津用另外一种方式积极抗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新四军的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9年9月,叶文津秘密赶赴香港,他利用在国军中的私人关系,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将国军上尉飞行员江富考策反,江富考最后从台湾驾驶着一架美国巨型军用运输机(C46型)来投诚,运输机上还装满了美军的新式武器。
1951年初,新中国百废待兴,需要大量资金进行生产和建设。叶文津主动将自己在香港的4套房产卖掉,所得美金10万余元全部捐给国家搞建设,而他本人也带着妻儿老小返回大陆,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回到内地后,叶文津担任了上海公私合营电影院的管理处主任一职。
当年转运物资的货铺
5
晚年的坎坷结局
1955年5月20日,叶文津在南宁近郊采访时秘密被捕。从此,叶文津被进行了长达8、9年的关押和审讯,叶文津在狱中写下多达10万字的自述,但依然找不到他有任何的叛徒嫌疑,最后只得认定他:“一辈子铁杆追随潘汉年,背叛祖国,出卖民族利益”,以此罪名判处他有期徒刑12年。
叶文津先后被关押20年,期间不断遭到审讯与责问,其精神和身体遭受了重大刺激。人人骂他是叛徒,人人骂他是汪伪的走狗。叶文津只得将打掉的牙齿咽进肚子里,不敢有半点怨言。
送去的日军武器
1975年12月,他终于被放出狱。出狱后,他多方奔走申诉,还自己清白。1980年1月,叶文津终于获得平反昭雪,国家认定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国家立下大功,是一位忍辱负重的特工英雄。然而可惜的是,在获得平反5个月后,叶文津因为突发心脏病逝世于广州家中。
叶文津是不折不扣的红色特工、传奇英雄,世人皆知潘汉年和“雾面间谍”袁殊的传奇故事,却很少有人知道叶文津。实际上,潘汉年和袁殊是战略的制定者,叶文津是忠实的执行者,没有他笼络的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和强有力地执行,这些战略也无法取得效果。
叶文津一生为国家捐献了多少财产?现在已经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一个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红色特工,他的名字同样值得后人铭记。
责任编辑:李艳萍 最后更新:2020-06-01 08:46:1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