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论抗日根据地初期的财政方针与政策-3
2017-06-28 11:44:32  来源:三亿文库  点击:  复制链接

第三节 积蓄力量,备战备荒的财政方针

  从1943年开始,随着国内国外政治、军事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抗日根据地的财政方针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即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基础上又新增了积蓄力量,备战备荒的内容。

  一、“积蓄力量,备战备荒”财政方针实施原因

  从1943年开始,一方面国际上反法西斯阵营节节胜利,法西斯阵营即将走向灭亡,中国共产党要积极作好对日本侵略军的反攻。另一方面,国民党军队进一步掀起反共高潮,企图独占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中国共产党既要对日抗战,又要积极准备打垮国民党的“围剿”运动,解放全中国。为了完成这两项重大任务,抗日根据地的财政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与这一时期的任务相适应。

  (一)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

  1943年初,苏德战争经过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急转直下,苏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德军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此年7月,英美联军在意大利登陆,使墨索里尼政权崩溃,法西斯侵略集团开始瓦解。1944年,苏联红军攻入德国本土作战,英美军队开辟的第二战场,使德军受到两面夹攻。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入柏林,希特勒畏罪自杀,德军被迫放下武器,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在亚洲战场上,日本帝国主义战争也日见失利。1944年,美军加紧了对日军的反攻,并采取越岛作战的战略,接连在马绍尔、塞班岛登陆。1945年4月,美军又在具有战略意义的日本冲绳岛登陆,日本帝国主义在太平洋的军事遭到了毁灭性的失败。8月9日,苏联出兵我国东北,解放区大举反攻,迫使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在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中,中国共产党需要做好一切准备,对日本侵略军进行全面的反攻,将其赶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二)国共关系的进一步恶化。

  自从国民党政府接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诱降以后,国民党一步步投靠日本帝国主义,掀起一次次反共高潮。在国际形势变化下,英美为了利用中国军队继续抗击日军,扩大了对国民党政府的军事援助,不仅在中国设立军官学校,为国民党训练军事人员,而且供给大批新式武器,以装备国民党军队。国民党在有利的国际形势下,一方面希望欧战早点结束,使英美的军事力量转向亚洲击败日本;另一方面企图攫取抗战胜利果实,继续维护其反动统治。因此,国民党继续发动新的反共高潮。蒋介石在发表的《中国之命运》一书中,把十年内战的责任推在共产党身上,攻击解放区是“新式割据”,八路军、新四军是“新式军阀”,暗示在两军之内一定要解决共产党。并借共产国际宣布解散之际,叫嚷“马列主义已经破产”,要求“解

  散共产党,交出边区”。同时,调兵遣将,对抗日根据地掀起了第三次围攻高潮。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不仅要积极准备对日本侵略军的攻击,而且又要准备对国民党军队的反攻,这对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的状况

  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状况进入第三阶段以后,从总的形势来看,经过第一阶段的恢复和第二阶段的发展,一步步走向好转,取得了一定的基础。从陕甘宁边区来看,1941年财政收支达到了平衡,1942年总收入是3.49亿元,总支出2.40亿元,收支盈余1.09亿元。1942年的收入与1941年总收入0.23亿元相比,增加了16倍 。收入增加的原因,除同时期物价上升因素外,主要是收入项目增加了,如盐税、粮食、贸易、食盐及特产收入。另外是原有收入增加了,如公盐1941年收入为6万驮,1942年增加到12万驮,这说明财政收入的增加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实实在在的增长,而不是靠财政透支来提高的。1943年,财政总收入为32.01亿元,总支出是31.85亿元,盈余0.16亿元 。在收入中此年虽然向银行借款1.1亿元,但其中有1亿元用于储存备战备荒的物资,这笔借款只是财政上作为周转金而已。如果将此项收入除去,再将各单位自收自支的生产收入统计在内,本年实际收入61亿元,支出为60亿元,盈余1亿元,加上上年度盈余1亿元,二年累积盈余2亿元 ,收入平衡。财政收入中税收占9%,贸易占22%,公盐1%,生产自给64%,说明财政的基础是比较牢固的。1944年收支均为5.08亿元,收支平衡 。以上统计显示,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状况是较好的,其他抗日根据地的情况由于在敌后,生产环境要差,而且还有战争任务,不见得能与此比美。但从自身的发展来衡量,都比以前有了较大的好转。

  抗日根据地财政的好转并不说明就适应了新形势的变化,仍然存在着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需要积极改进的方面。

  首先,抗日根据地的现有财力还完全担负不起备战备荒的重任。抗日根据地进入第三阶段后,面临着对日本侵略军的反攻和对国民党军队的反攻,需要储备大量的物资以保障供给。但抗日根据地的财力仅供正常的开支,能像陕甘宁边区那样达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就很不容易,何况有的抗日根据地的情况并不像陕甘宁边区好,而且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如晋绥地区,晋西北的财政不敷之数相当大,由1940年的800万元增加到1942年的3000万元 。在这种情况下,要储存大量的战备物质是很困难的,即使财政状况比较好的陕甘宁边区,1943年储存战备资金还向银行借款1亿元。所以,在财力不适应形势需要的情况下,仍需进一步开展生产自给运动,发展工业,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增加积蓄。

  其次,抗日根据地军队和干部人数不断增加,不利于战备物资的储蓄。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特别是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的围攻,各抗日根据地的人数不断增加。1937年,只有4万左右有组织的党员和千万多人的军队,“但到一九四O年,党员已发展到八十万,军队已发展到近五十万” 。抗日队伍的壮大应该说是好事,但其中也存在着“老弱残废、滥竽充数”的现象,“机关庞大,冗员充塞,浪费人力、财力等现象”。这些问题成为财政上的沉重负担,不适应积蓄力量、准备反攻的形势要求。如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42年北岳区脱产人数占总人口的4.2%,平西区高达5.5%,出现了“池小鱼多”的问题。1943年,中央书记处致电晋察冀分局,指出你们现在只有90万人的比较巩固的根据地,而连马匹折合计算尚有8万多人脱离生产,这是不能持久的,要求只留5万即可 。这也说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脱离生产的人数太多了。又如晋冀鲁豫边区中的太行区,150万人口要提供6万多脱产人员吃饭、穿衣和作战办公费用 ,这也是难以为继的。再如陕甘宁边区,毛泽东曾说:“在我们陕甘宁边区,则更是由于部队和机关的人数和边区人口比较,所占比例数太大,如果不自己生产,则势将饿死,如果取之于民太多,则人民负担不起,人民也势将饿死”。

  再次,铺张浪费现象日益严重,不利于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抗日根据地财政由于经常处于困难的状况,因此厉行节约是抗日根据地一惯的理财思想。但是,浪费现象仍然存在,特别从1943年以后,随着财政状况的好转,出现了严重的贪污和铺张浪费的现象。如陕甘宁边区1942年财政工作总结中指出:“在我们政权中贪污的事情极少,而浪费之大,无论表现在对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的不合理、不科学、不精细的现象都相当严重。今年是由半自给过渡到完全自力更生的一年,应该是艰苦的一年,但从粮食浪费上的统计,从生活工作生产建设各方面的表现,恐怕是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最多的一年(如合水县长半

  年的请客费即有六千余元之巨),若不厉行转变,长此以往,对于保证长期的抗战与革命胜利的任务是背道而驰的 。1944年,各县清仓,只部分统计,挪借、尾欠、损耗达33669石,安塞县粮食科长与商店人员集体盗卖公粮200多石 。当时,铺张浪费的种类是很多的,一是抽纸烟,如绥德分区保安处4个月吸60条纸烟。二是请客送礼,请客没海参、鱿鱼不算莱,新十旅旅长调走时,地委送边币300万元,专署送30万元。绥德分区自日本投降前这一时期光招待过往军队、干部送人情,开支边币1.2亿元。三是路费,如三边某地委书记到延安开会一年花1000万边币。陇东华池某县委书记到分区开一次会,路费就达35万元。四是要老婆,五是骑好马,六是穿,七是吃,八是住等等。除浪费外,还出现贪污,如安塞县前任五科长串通供给科长等人共贪污公粮240石,延长县二科会计贪污公粮16石,陇东分区保安分处秘书贪污法币100多万元 。铺张浪费对降低成本,积蓄力量是十分有害的。

  由于以上的原因,第三阶段的财政方针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基础上,又增添了“积蓄力量,备战备荒”的内容。

  二、“积蓄力量,备战备荒”财政方针的内容

  关于这一时期的财政方针,首先见于陕甘宁边区西北财经办事处1948年2月18日《抗战以来的陕甘宁边区财政概况》。其中讲到:“一九四四年的财政方针改为节约储蓄,克服浪费,积蓄力量,备战备荒。一九四五年的财政方针是生产节约,长期打算,积蓄物资,准备反攻”。

  陕甘宁边区财政厅长南汉宸1947年的《陕甘宁边区的财经工作》中也讲到了这一时期财政方针的转变。他讲到:“一九四四年的方针是节约储蓄,克服浪费,增加生产自给,减少财政开支,以积蓄力量,备战备荒”。“一九四五年提出生产节约,长期打算,积蓄物资,准备反攻的方针”。

  从以上两处记载来看,这一时期的财政方针概括起来有四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自给。就是通过大生产运动和发展经济达到自给自足;二是克服浪费。就是厉行勤俭节约,减少财政开支;三是积蓄物资。就是积蓄力量,准备好反攻日寇和国民党围攻的物资储备;四是备战备荒,准备反攻。即做好长期打算,做好战争和防灾的准备。

  1944年和1945年的财政方针与1942年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是一种什么关系?星光先生认为:从1943年到抗战胜利的几年中,边区政府根据“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政经济工作总方针,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每年都要制定财政工作的具体方针,以指导财政的顺利发展。1944年,全国抗日战争正在进行局部反攻,但抗日战争仍在继续,国民党顽固派仍对根据地实行封锁。同时,又要预防各种自然灾害,克服有的单位存在的浪费财力、物力等现象。因此,1944年边区财政实行“节约储蓄,增加生产自给,备战备荒的方针。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日本投降后大批干部、部队开拔到前方,经费开支大量增加。另外,边区从4月开始发生旱灾,财政带来一定困难。因此,边区财政实行“生产节约,长期打算,积蓄物资,准备反攻”的方针。“总之,这些方针都贯彻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政经济工作总方针”。这种解释是正确和深刻的。

  其实,在毛泽东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政经济总方针时,也谈到了这一时期财政方针的所包含的内容。如他在1942年陕甘宁高级干部会议报告《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中,所讲的发展公营经济,部队、学校和机关自己动手实现自给,就是生产自给的问题。所讲“节约是一切工作机关都要注意的,经济和财政工作机关尤其要注意。实行节约的结果,可以节省一大批不必要的浪费性的支出”,就是关于克服浪费的问题。所讲的“精兵简政”,就是关于节约开支的问题 。另外,毛泽东在他这一时期的不少文章如《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组织起来》中也讲到了有关这一时期财政方针的内容,说明这一时期财政方针的转变不是陕甘宁边区一家提出来的,而是中共中央的精神。 这一时期的财政方针,也反映在各个抗日根据地。如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一方面组织生产,实现自给,同时严格管理,厉行节约。当时边区提出的口号中,就有组织起来,全面开展大生产运动;为工业品的逐渐自给自足而奋斗;增加粮食,为大反攻准备物质基础;加强审计,反对贪污。在晋冀鲁豫边区,1943年“温村会议”提出敌占区人民要积蓄力量;实行彻底的精兵简政;严格财政纪律,惩治腐败。1943年6月所召开的太行经济工作会议之后,边区政府各经济部门,进一步端正业务方向,把增加生产、积蓄物质力量作为本部门中心任务。这些内容在其他抗日根据地也有所反映,这进一步证明了财政方针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总方针基础上的转变。

  三、“积蓄力量,备战备荒”财政方针的落实

  第一,继续开展自给自足运动

  这一时期抗日根据地的自给自足运动,一是进一步开展农业大生产运动,解决粮食的供给和储备;二是加强工业品的生产,保证大反攻时的物资供应。

  这一时期,各抗日根据地响应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又掀起轰轰烈烈的农业大生产运动。陕甘宁边区,不仅通过劳动互助组、变工队、伙格牛、扎工等形式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投入到农业生产中,而且发动机关、部队和学校开展农业大生产运动。机关和学校在生产和供给上,采取以劳动力入股的合作形式,单位与单位合作,机关与老百姓合作,公私合作,改进了生产关系,刺激了生产情绪,调动了大家的生产积极性。1943年,中直、军直机关原计划生产任务是6200万元,实际生产收获照市价计算达到66617万,折成粮食达44410石。中直军直耕地13144.7亩,收获1823.09石,蔬菜8092755斤。通过大生产运动,大大提高了机关学校的自给程度。中直军直杨家岭不仅达到自给,并且有余,西北局自给达到70%。

  陕甘宁边区的生产运动,有力地解决了财政困难,改善了党政军民生活。1943年,边区耕地面积扩大为13774473.5亩,1944年为15205553亩。粮食1943年为1812215石,1944年为1817221石。植棉150473亩,产棉2096995斤,可供所需的一半。牲畜牛为214683头,驴169404头,羊1923163只。其他根据地的农业大生产运动也轰轰烈烈,成绩显著。农业大生产运动,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通过大生产运动促使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的同时,针对工业品仍然短缺的问题,抗日根据地又开展了工业品自给的生产运动。为了发展工业生产,1944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办公厅职工代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须有工业。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保障,就必须工业化,我们共产党员是要努力于中国工业化的。” 陕甘宁边区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作出了《关于争取工业品全部自给决定》,西北局提出二三年内完成工业品完全自给。在发展工业生产中,陕甘宁边区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在加强企业领导方面,一是实行集中领导分散经营;二是加强工厂管理一元化,建立厂长负责制。在改善经营管理制度方面,一是对公营工厂实行报销制、营业制和制造费制三种领导形式;二是克服机关化实行企业化;三是实行经济核算制;四是纠正平均主义,改革工资制度。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同时,又大力发展生产合作社,据不完全统计,1943年全边区已有生产合作社80个,1944年增加到114个,1945年抗战前夕各种生产合作社达到235个。经过努力发展,陕甘宁边区到1944年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品自给。

  总之,自给自足运动不仅改善了抗日根据地的物资条件,而且为战争大反攻准备了大量的物资基础。

  第二,大力开展勤俭节约运动。

  为了增加储备,减少开支,抗日根据地普遍开展了勤俭节约运动。陕甘宁边区政府1944年在《陕甘宁边区简政实施纲要》中,要求各机关单位坚持勤俭节约的作风,爱惜民力,从一张纸、一片布、一根火柴作起,不急之务不举,不急之钱不用。如在节约粮食方面,注意保管,以防鼠患虫害;减少粮食搬运,以免损耗;严格执行粮票制度,以免吃双份粮;实行集体吃饭制,吃杂粮代替细粮,食用米菜混合饭;煮饭前详细统计人员,按人数下米;提高煮饭技术,避免生饭、焦饭及厚锅巴等等。在节约被服方面,缝制衣服时,就布裁衣;号码要多,以免小人大衣,浪费布料;建立交销制度,一切破烂被服呈交供给机关,作缝补旧衣或打草鞋;从事开荒、种地、背柴等重劳动时,不穿新衣,背物时,垫上背架;禁止使用绑腿捆带木柴、军服包装粮食;被服多洗多晒,既清洁卫生,又保证耐用等等。

  第359旅不但是生产的模范,而且在节约运动中也做出了显著成绩。一是吃豆杂饭。将每天应领的5斗小米除吃3斗外,另用2斗小米换取黑豆4斗磨成豆杂杂,全连一月可节省1380斤。二是吃??饭。将每天领的5斗小米全数换成黑豆、麦子、荞麦、绿豆,磨成杂面做??吃。这样5斗小米(150斤)可换得杂粮193斤,增加了43斤。三是4月至8月中每天吃3餐,其余每天吃两餐,早饭吃豆杂杂,晚饭吃??。四是吃合饭。据统计仅此一项措施在359旅推广3个月,就节省2000石细粮。在被服方面,过去每人每年开支被服费合计66725元,实行节约办法后每人每年开支数为29500元,每人每年可节省被服费37225元。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为了进一步厉行节约,边区政府重新制定了行政经费标准,普遍降低津贴,缩减办公费用,反对贪污浪费。1943年公布的《开支标准规定》,参议员、政府处局长、行署正副主任、专员、县长等每月津贴从原来的16元减到10元,一般工作人员从10元减到6元。部队的津贴费普遍比原来标准降低一半。为节省纸张开支,每张纸上两面抄写。粮食供应上军政人员改每日三餐为两餐,每人每天由2斤减为1.6斤。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节约运动,成绩也很突出。1942年,滨海战略区节约4.8亿元,胶东区为3.2亿元,清河区为0.7亿元,鲁中为3.3亿元,合计约12.2亿元 。1943年的节约运动中,鲁中某团全年节约60万元,这在当时条件下是相当不易的。淮南抗日根据地,1944年新四军第二师颁布了生产节约计划,规定津贴物品,节省者公私对半分。一切公物,凡属不注意保管爱护而破坏者,应照价赔偿。鄂豫边区从1940年以来就响应中央指示,提出节省人力、物力,反对贪污浪费。办公用纸使用印刷厂的边角料,一个信封用二三次,墨水除特殊工作外一般用自配的靛水,油灯捻子每夜一般用一根。几十人的边区党委机关至1943年四月止,共节约开支23600余元。

  第三,精兵简政,减少财政开支。

  精兵简政是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李鼎铭先生首先提出来的,得到了中共中央的重视。同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了“精兵简政”的指示,要求切实整顿党、政、军各级组织机构,精简人员,充实连队,以节约人力物力。就此,毛泽东在1942年9月为延安《解放日报》写了社论,指出这是“一条极其重要的政策”。1943年,为了减少行政性财政支出,积蓄力量,准备反攻,陕甘宁边区在原来精兵简政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三次精兵简政,进一步减少脱产人员。规定脱离生产的部队不能超过全边区总人数的2%,脱离生产的民政人员不能超过全边区人口总数的1%。经过精兵简政,脱离生产的人员由11500人减少到7500人,收到了优良的效果。

  在精兵简政中,由边区领导刘伯承、邓小平亲自领导。1943年1月份进行精兵简政动员,师部发出“关于实施精兵简政”的命令。通过这次精兵,太行区师直单位、385旅、新一旅和各军分区,共减去151个单位,20047人减少到1163人,分别减少58.6%和55.7%。在简政方面,边区政府各厅局机关实行大合并,由原来的548人精简为285人,减少了48%。同时还调整行政区划,合并县或实行联合县制。太行区由原来的39个县划为33个县,减少15%;区由原来的213个划为133个,减少37%;村由3597个划为2950个,减少25% 。1943年12月16日,毛泽东和彭德怀致电邓小平,指出:“晋冀鲁豫边区的领导同志,对这项工作抓得很紧,做出了精兵简政的模范例子”。要求“巩固精简成果,努力生产,积存力量,准备和迎接更加艰苦局势的到来”。

  精兵简政大大地减少了财政开支,减轻了人民负担,激发了人民群众大生产运动的高潮,对贯彻这一时期的财政方针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第四,积蓄物资,准备反攻。

  通过大生产运动、厉行节约和精兵简政,抗日根据地的财政日益好转,物资储备不断增加。如陕甘宁边区,在大生产运动中,各单位生产自给收入达38亿元(不包括留作生产积蓄基金部分),占财政总支出的64%。实行精兵简政和节约运动,节省17925万元,占总支出的35.7%。此年财政收入32.03亿元,支出31.84亿元,盈余1648.44万元。1944年,不仅机关和个人生产增加了1-5倍,而且财政支出大大减少,总计节约达20亿元,使财政收支持平。1945年,财政收入为16.10亿元,支出15.54亿元,结余5527万元。至日本投降时,边区财政积蓄足用一年。

  晋冀鲁豫边区这一时期的财政收入也进入了稳定的阶段,1944年达到收支平衡。八路军总部及129师到1945年抗战结束时节余4811万元,入账的还只是各部队上交部分,自筹部分还不包括在内。山东抗日根据地从1943年以后,财政收入有了明显的增长。1944年除农业外,手工业、副业、运输和贸易收入达16亿元。1945年虽稍有损失,但总的来看这一时期的财政也基本保持了平衡。

  以上既是“积蓄力量,备战备荒”财政方针的执行结果,也是这一财政方针的真实体现,这一方针为大反攻准备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物资基础。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6-28 11:45:0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论抗日根据地初期的财政方针与政策-2

下一篇:试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经济思想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