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伪在对根据地发动政治、军事进攻的同时,对根据地还实行了疯狂的经济掠夺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为了自力更生发展根据地经济,打击日伪的掠夺,河北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经济斗争,这其中首推货币战。
河北在地域上呈现敌占区、游击区、根据地“犬牙交错”状态,在市场上敌伪币、法币和边币并行,金融货币市场十分混乱。1938年3月20日,晋察冀边区银行成立,发行晋察冀边币。在76个县里设有银行代办所。边区政府规定边币为边区的本位币,独立发行。1939年10月15日,冀南银行成立,发行冀钞。冀钞于1940年7月后,扩大为冀南、太行、太岳三大战略区的本位币。人民银行的建立和边币的发行,成为对敌经济斗争的一把利剑。通过坚决打击,以及掌握大批物资同敌开展阵地斗争和比价斗争,终于将伪钞、法币挤了出去,边币占据了市场。边区的群众自觉拒绝使用伪钞,积极支持边币,他们把边币银行看成是自己的银行,有些群众还把过去埋在地下的金银起出来,换成边区银行,换成边币,边区银行的储备保证金也日渐增多起来。
与此同时,边区银行积极扶助经济,发放低息贷款,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度过灾荒,活跃了农村经济,发展了合作事业,完成了春耕运动,为巩固边区发挥了力量。据统计,冀南银行从1939年到1945年,共发放农业贷款44,986万元,占放款总额的22.3%。
经过斗争,建立了抗日根据地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和统一的货币市场,争夺了物资,发展了生产,保证了军需民用,打击了敌人,巩固了自己。
根据地的经济战线不仅有激烈的斗争,还有各项繁重的建设任务。为保障抗日军队和政府的供给,减轻人民负担,各根据地在民主政权建立后,实行了统筹统支和合理负担,并在此基础上实行了统一累进税这一崭新的税收政策。
统一累进税最早在晋察冀边区实行。1940年8月,中共北方分局制定颁布了《晋察冀边区目前施政纲领》,正式宣布边区实行有免征点和累进最高率的统一累进税,以粮、秣、钱三种形式缴纳。随后,边区政府先后制定和公布了统一累进税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并规定从1941年春起在边区北岳、冀中和平西地区正式施行。统一累进税把以往的各种税收统一为一种,并由边区政府每年征收一次。
统一累进税的施行,充分体现了有钱出钱、钱多多出、钱少少出,兼顾各阶级(阶层)人民利益的统一路线方针,受到了抗日人民的普遍拥护,就连一些逃往敌占区的地主也纷纷返回边区。1942年虽然边区的面积和人口减少了,但统一累进税的征收入库率高达95.3%,创造了边区税收史上最好水平。
晋察冀边区在统一累进税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为其他根据地实行财政税收制度的根本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晋冀鲁豫边区于1943年4月颁布了《晋冀鲁豫边区统一累进税税则》,根据地的负担政策走上了统一。经过统一累进税的实行,根据地的负担面扩大到了70-80%。
统一累进税的实行,合理调节了各阶层的负担,巩固了统一战线,为坚持抗战,度过难关,奠定了稳固的财政经济基础。当年在晋察冀生活过的国际友人林迈可和柯棣华都称这是一种公平合理和管理得很好的税制。
为了激发广大农民的抗战积极性,各抗日根据地还实行了以减租减息为中心的农村社会改革。1938年2月,晋察冀边区政府颁布《减租减息单行条例》,制定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减租减息条令。1940年2月1日,边区政府修正公布了《关于减租减息的意义与执行问题的指示信》,规定地租的最高额不得超过耕地正产物收获总额的37.5%。此后,边区减租减息运动进入高潮。1942年3月20日,边区政府颁布了第二次修正《减租减息条例》和《实施细则》。广大干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发动群众中存在的问题,使各地减租减息群众运动不断向纵深发展。
在晋冀鲁豫边区,各地在根据地创建后,也先后实行了“二五”减租、“一五”减息或半分减息及“五一”增资等规定。冀南地区,最早开展减租减息的是条件较好的邢台、赞皇等地区。1940年12月3日,冀太联办颁布了《减租减息暂行条例》。随着这些条例和决定的颁布,该区减租减息运动不断普及和深入。1942年9月后,晋冀鲁豫边区经过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减租减息试点,从1942年6月起,在太行、冀南、冀鲁豫迅速形成了大规模的减租减息群众运动。
经过减租减息,农村阶级关系发生显著变化,据北岳区35个村的统计,1942年与抗战前相比,地主占有的土地由16.4%下降为11.7%,富农占有土地由21.92%降为19.35%,中农占有土地由41.69%上升到49.14%,贫雇农占有土地由17.92%上升到19.37%。这一时期的农民,高兴地唱道:“腊月里刮北风(啊),佃户们齐斗争(啊),大家伙背上口袋找地主(啊),佃户们翻了身(啊)。”
为了进一步组织和发动广大农民群众,调动农民生产与抗战的积极性,晋察冀边区从1943年秋季开始,开展了彻底减租的群众运动。晋冀鲁豫边区进入1944年以后,也深入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减租减息群众运动的开展,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战和生产积极性,河北各地普遍掀起参军参战的热潮。
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是保证军需民食、支持长期抗战的根本措施,也是粉碎敌人经济封锁的物质基础。为渡过1941年至1943年敌祸天灾带来的严重经济困难,各级党组织和抗日政府领导边区人民积极开展生产救灾活动。党政军机关和部队节衣缩食,赈济灾民,助民劳动,开荒种地,生产自救,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太行区参加灭蝗斗争的军民达数百万人。经过一段时的生产,农副业、工业均得到大力发展,合作事业也走上成熟的发展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军需民食,抗日根据地得到恢复和发展。
冀中安平县劳动模范李杏阁(前)带领妇女纺线。
为创造物质条件迎接战略反攻,河北各根据地军民先后在1944年和1945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不仅普通群众参加,而且各根据地的部队、机关、学校也积极投入生产,从普通工作人员、战士、干部到边区党政军最高领导,都订立了个人生产计划。以太行区为例,1944年全区部队和群众共开垦荒地33万亩,仅此一项,就增加粮食2400万斤。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7-01 08:45:5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时期的浙东抗币及其印刷厂
下一篇: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