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日战争时期西部工业发展
2017-07-03 09:05:48  来源:百度文库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战时期,西部工业获得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西部在战时所处地位发生变化、内迁工厂影响、国民政府重视、当地商品市场扩大以及工合运动推动等因素造成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前,西部的近代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发展仍然停留在低速度、低水平和几近手工操作的状态之中,地域和行业上的不平衡性比较突出,传统手工业在当地经济中发挥着主要作用。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凭借其武力优势迅速推进,工业比较集中的华北、华东地区已大部沦陷。同时,港口被封锁,铁路被破坏,抗战后方的对外交通十分困难。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定西安为西京,以西部为中心的大西部成为抗战依托的大后方。这种战时环境的改变,加上一批东部沿海工厂内迁以及战时军需民用物资的严重匮乏,都极大地刺激了西部工业的发展,使抗战时期西部工业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一、发展概况

  这一时期西部的工业发展状况可大致划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两个方面。

  (一)重工业的发展

  西部的能源工业在抗战期间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其中煤炭工业的发展成绩最为显著。1936年以前,我国国内煤炭业一半以上的市场为外资占领。由于市场狭小,加之地处内陆,交通不便,因而截止抗战爆发前,西部的煤炭业发展极其缓慢,基本处于传统的手工开采阶段。抗战爆发后,由于大量工厂西迁和人员西流,西部的工业用煤和居民生活用煤日趋紧张。

  此外,西部的钢铁工业这一时期也有所发展。近代以来,中国的钢铁工业发展极为缓慢。1931年,国内生铁产量为478035吨,钢产量为15000吨,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0.86%和0.021% ,至抗战爆发时,国内钢铁需求量的80%依靠进与全国发展水平相比,西部的冶铁业又落后得多。抗战爆发后,由于西部工业中机器生产日渐普及,这就为冶铁业的发展增大了市场。

  (二)轻工业的发展

  由于轻纺工业与民用、军用都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加上西部良好的原棉、毛供给条件,因此战时西部的棉毛纺织工业得到显著的发展,尤其棉纺,形成关中经济带。轻工业除棉毛纺织外,西部的加工业在抗战期间也有很大发展。抗战开始后,火柴厂接踵建立。由于战时军需民用面粉大幅度增加的刺激,西部机制面粉业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工业门类。抗战期间,西部的机制烟业日渐发达。机器造纸业和印刷业也发展起来。西部印刷业由于抗战宣传的需要而发展很快。

  二、繁荣原因

  抗战时期,西部近代工业无论从厂家数量、资本总额,还是设备及行业分布上都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探究造成工业繁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西部在全国所处地位发生变化。抗战爆发前,由于历史原因,历届政府都将经济重心放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然而,战争一开始,沿海地区的工业即成为日军的直接攻击目标。加之日军对中国沿海港口实行严密封锁,又先后切断滇越、滇缅交通,使中国争取外援的路途几乎断绝。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只有大力营建西南、西北大后方,将其作为支撑抗战的战略基地,才能最后赢得抗战的胜利。而西部是大后方的重心所在,自然成为抗战的依托。这种地位的显著变化,成为西部战时工业迅速发展最直接的主要原因。

  第二,内迁工厂的积极影响。抗战全面爆发后,随着战火蔓延,东部地区先后有很多家工厂迁到西部。这些内迁工厂大都是资金雄厚、设备先进、管理科学的代表当时国内工业发展最高水平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相对落后的西部工业发展起到示范作用。他们的到来,为西部工业带来新生力量。例如,抗战前,被称为现代工业之母的机械工业,在西部几近空白不仅如此,工厂内迁,还带来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为西部战时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奠定了基础。

  第三,国民政府的重视和政策鼓励国民政府多次组织专家对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实地考察。由于国民政府的倡导,使得许多有胆识的企业家将投资重心转移到西部,同时,国民政府又按照战时需要,调整经济结构,建立起战时经济体制。在扩展国营工业的同时,还大力扶持民营工业。《奖励工业技术暂行条例》以及《经济部小型工业贷款暂行办法》等法规,规定凡是中华民国人民,在后方兴办有关国防民生之重要工矿业者,均可呈请奖励。政府则从保息、补助现金、减免各种捐税等几个方面对工矿业发展予以奖助。与此同时,国民政府还对内迁民营厂矿给予资金协助。而且,对后方原有近代工业凡有关国防民生,营业有发展希望的,一律给予贷款。另外,国民政府还积极支持内迁工厂重建工作。对搬迁工厂的选择厂址,建厂复工,均由政府划定范围,贷款购地,然后依照计划分配于各工厂,并设立专门委员会,主持此区域内通道、货站、电力、水利等公用事业,有力地帮助了内迁工厂迅速恢复生产。由于国民政府对发展后方工业的重视和鼓励,形成推动西部工业发展的动力。

  第四,战时军需民用的增加为西部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商品市场。西部战前工业基础薄弱,产品数量少,在市场上所占比重较低。抗战爆发后由于抵制日货和日本封锁国际通道所造成的进口商品锐减,以及沦陷区工业的被破坏,使得后方的商品市场异常活跃。同时,战争导致国内市场流通迟滞,舶来品及沿海发达地区的商品逐渐退出内地市场。另一方面,随着国民党军队和党政机关后撤,大量公教人员及内迁工厂的职工家属、以及从沦陷区出逃的难民相继涌入西部,使城镇人口急剧增加,日用消费品消耗量加大。再加之长期抗战引起的机械、弹药、衣物、药品、燃料、电材等战争物资的巨大消耗,有力地刺激了军工、制药、燃料、化工、电材等行业及动力工业和矿业的发展。这些军需民用的增加使市场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西部工业品供不应求,竞争压力减轻,为其工业的开发提供了充分的发展余地。

  第五,工合运动的推动。工合运动,是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的简称,它是抗战时期群众性的经济救亡运动。其发起人是新西兰人路易·艾黎和美国人埃德加·斯诺及尼姆·韦尔斯3人。其目的是利用难民、流亡的技术工人及当地的民众和资源,开办各种形式的适合战时需要的加工工业,支持抗战。西部因地处抗战后方且工业发展落后,因而成为工合协会选定的第一个基地。西部办事处内,除晋南、鄂北的游击区外,大型工矿较多,有的装备先进,能进行近代化的机器大生产,成为当地政府经济计划及工业建设的重要部分。 有的工合社还制造手榴弹、刺刀,试制各种枪支,支援前线供部队杀敌之用。工合运动在当时大后方的工业生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三、发展特点

  抗战时期,西部的工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表现出典型的战时经济特征。国民政府在抗战爆发后实行了严格的战时经济政策,在工业生产中计划性很强。其管理主要集中在能源基础工业上,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轻工业控制也较为严格,例如,西部战时纺织工业和面粉工业就由西部军需处负责管理,从原料分配、产量及市场等方面严格控制,目的是为保证足够的物资以供军队使用。在各类工业产品中,战争物资占有很大比重。化学工业中,生产的酒精主要用作汽油的代替品,以解战时汽油短缺的燃眉之急。伴随着战争的爆发及深入,西部工业从工厂的数量、投资、设备、人力等方面急剧膨胀。其发展速度之快,是与日军不断推进侵略,抗战进入相持的艰难时期,西部在抗战大后方中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上升相关联的。由于西部的工业繁荣并非建立在原有工业发展基础之上,因此,政府在资金、技术及人才各方面的支持就显得格外重要。战局紧张时,军需增加,政府对工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工业发展速度就加快;战局一旦缓和,政府财政的窘迫及技术人员短缺等不足就凸现出来,政府对工业的扶持力度便相应减弱。同时,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抗战意志衰退,其通货膨胀政策造成的消极影响,加之日本切断滇缅公路,使大后方生产所必需的机械设备和原料进口受阻,这一切使得西部工业和整个大后方工业一样,在经历了短暂的5年繁荣期后,很快便跌入低谷,1945年抗战结束后,随着内迁企业的大量回迁,对西部乃至西部的开发“不幸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停顿了”。

  其次,“嵌入型”经济的局限,使得大机器生产和手工操作并存。西部战时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很大程度上并非当地生产力自然发展的结果,它不属于自身“演变型”经济,主要应归功于拥有先进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及雄厚资金而强行“嵌入”的外部企业。然而,由于战争环境的紧迫性、西部近代工业基础又十分薄弱、以及“嵌入型”经济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等原因,决定了工厂内迁这一“移植”的先天不足和不确定性。这些内迁企业和国民政府投资兴办的企业并没有通过连锁、辐射作用与当地原有的落后经济相融合,而是自成体系,与本地原有经济成份相互隔离,由此形成战时西部工业生产中大机器生产与手工操作同时并存、兴盛的局面。例如,西部纺织业就明显地可分为3个不同类别:一是由国家资本或实力雄厚的民族资本控制的大型纺织企业,他们资金雄厚,设备多为进口,以承织军布为主,效益良好;第二类是弱小的民族资本经营的中小型纺织企业,他们的设备大部为国产,动力以人力为主,产品中军需民用参半;第三类则是那些资金、规模都无法与前两类相比,但数量却占有很大优势的家庭纺织手工业。它们完全靠手工操作传统的木制或铁制纺机,产品除自用外,大多销售于农村市场。由于战时军需民用增加,使得战前遭受洋布冲击、一度萎缩的传统手工业再次蓬勃发展。除了手工纺织业,手工粮油加工业、木材采伐业、造纸业及各种矿冶业也都发展很快。其中,榆林毛毯、大荔织绒与皮袋、南郑篾织、凤翔漆木与酒、同官陶瓷以纸张,均属质佳工精的特产。这些手工行业以规模小、资金少、便于零星分布、易转移的特点而迅速崛起,与大机器生产企业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地共同为巩固大后方、支撑抗战作出巨大贡献。然而,由于那些土生土长的当地企业没能很好地利用外来企业的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等优势来改造自己、提高生产效益。因此,等到抗战结束后,大量内迁企业重返故地,战时环境改变,商品市场重又变得狭窄,使得刚刚呈现初步繁荣景象的西部近代工业遭受挫折,机械化程度及比重相对于抗战时期大大降低。

  再次,民营企业出现了集中化现象。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内迁企业中,目的是为了解决运输中的困难。为了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减少运费,内迁厂家便联合起来成立合组运输队,自筹汽车进行迁运。到达目的地后,又为了解决建厂用地、治安、水电、厂房建筑、劳工福利等问题而自行联合,与当地政府进行交涉。建厂投产后,为了利用设备、承揽工活、求购原料,又互相联合。这样,各行业都相继出现了一个个有着共同利益的工业集团。

  最后,在工厂的地域分布上,改变了过去工厂多集中于重庆市的特点。

  抗战前西部工厂数不仅少,而且几乎全都集中在重庆市。抗战爆发后,工业发展速度加快,为避免敌机空袭而不宜将工厂集中一地,同时,为充分利用本地的矿产及物资资源,各地纷纷设立工厂。

  四、积极作用

  在半个多世纪以前那场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中,西部人民克服困难,努力开拓,表现出极大的抗战建国热情,使这一时期西部工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工业的繁荣,对于支撑抗战、稳定后方、改变全国的工业布局和西部的经济结构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保证了军需民用,既支持抗战,又稳定了后方。在维持、推动战争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应占有重要的地位。如前所述,在工业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尽陷敌手之后,西部成为支撑抗战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显然,西部人民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以自己的行动承担起了支持抗战和稳定后方的双重任务。

  (二)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全国工业布局,对西部的经济结构转.换产生了积极影响。战前,我国工业区位分布畸形,近代工业多在沿海、沿江一带。抗战爆发后,西部工厂数逐渐递增,这一时期,西部工业的发展,使中国工业的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战前全国东西部工业的不合理布局,增强了西部地区的工业力量。当然,抗战胜利后,沿海地区工业出现新的集中,工业地理面貌迅速改变,但是,西部工业在抗战期间的兴起,毕竟在客观上调节和改变了全国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同时,战时大量工厂内迁,不仅刺激了西部近代工业的发展,而且,造成了近代工业新的生长点,近代以来,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步履蹒跚,西部仍然保持着以传统农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近代工业只能缓慢、零星地发展。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西部有计划、上规模地大力发展工业,才使这种状况有所改变。由于西部地方工业的崛起,是以开发支持战争的重工业为龙头的,国民政府曾集中投资兴建了一批石油、煤炭、电力、化学、机械、电器、建材等重工业企业,不少部门从无到有,填补了西部重工业的空白,这样就改变了西部的产业结构。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重工业在西部经济中仍占居明显优势。同时,伴随着工业发展及门类的增多,西部的农村人口、难民、移民的城市化过程加快,西部的就业结构也有所改变。总之,这一时期西部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其经济结构的转换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尽管抗战时期,西部的工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国民政府对开发西部重视不够、投资不足,在工业建设中忽视对当地工业的扶持和人才培养等短视政策,以及国家资本的垄断所造成的消极影响,这些都对西部工业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但是,这一时期西部工业发展的成绩毕竟是主要的,它达到近代以来最高峰,其积极方面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7-03 09:06:2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下一篇:敌后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政策(草案)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