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敌后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政策(草案)
2017-07-03 09:26:48  来源:中国论文网 作者:王艳梭 王飞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史取得全面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时期是我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阶段,抗战中我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当时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条件异常困难,而我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制定的经济政策,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在1940年至1943年日军大举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攻以及国民党政府发动三次大规模反共高潮期间,由于日本侵略者野蛮的“三光”政策以及国民党政府对我军的重重封锁,给我党我军在财政上带来巨大的困难,他们企图在经济上和物质上困死和饿死我们的军队。为此毛泽东根据当时所处的环境条件,向全党全军发出了“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号召,党中央也适时地制定了一系列的财政经济政策,以保障敌后根据地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我军抗战的物资供给。所以本期《珍档巡礼》给大家介绍的珍贵档案就是这个时期形成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政策(草案)》,这份档案形成于1941年,距今已有71年历史,用纸为32开小纸,共16页,油印本,稍有破损,纸色发暗黄,历史气息凝重,封面印有“政策委员会讨论通过”字样,落款时间为1941年12月21日,末页注有“中共中央财政经济部拟”字样,落款时间为1941年3月23日。

  下面就让我们依据这份历史档案的记载,回顾那段浴血奋斗的抗战年代,探索一下抗日战争中的另一场暗战——经济战的历史原貌。

  一、敌后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政策的时代背景

  自抗战伊始,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侵略致使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战争的失利,国土的沦丧,炮火的破坏,日寇的掠夺,我国国民经济在抗战几年中所受的损失和困难是空前的。下面就从国民经济各领域分别讲述:

  1、工业方面,民族工业几乎被毁灭,被日寇劫夺的资产价值达二十亿元以上,差不多是民族工业资金的一半。

  2、农业方面,耕地面积的一半已被日寇侵占,耕牛损失达千万头,主要农产物的收获量大大减少,日寇所到之处,鸡犬无存,庐舍为虚,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破坏,农民生活困难状况十分惨痛。

  3、交通方面,全国铁路百分之七十以上已经被日寇劫夺,河道轮船损失超过百分之十,使我国商业流通遭受严重封锁。

  4、贸易方面,我国对外贸易急剧萎缩,并且还有继续缩小的趋势,市场上可谓物价飞腾、米珠薪桂。

  5、金融方面,日寇实行金融渗透,建立伪银行,发行伪币,并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采取各种手段输入伪币,扰乱我国金融市场,导致外汇猛跌,黑市勃突,币制紊乱,游资堆积。

  6、财政方面,我国主要税源关税、盐税、统税(生产环节征收的税)三种税都受到巨大影响,财政赤字空前的严重。

  以上各方面的不利因素,造成了整个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人民生活极度恶化,这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造成的中国国民经济状况黑暗的一方面。但是正是由于我们民族,对于日本帝国主义强盗侵略的英勇抵抗,在经济上,在抗战的过程中,亦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和光明的远景,尤其在我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由于民主政治的推进,各种苛捐杂税的取消,税制金融方面的整理规范,政府对于生产运动的大力提倡,民众生产热忱不断增长,树立了增进生产的有利条件,开辟了新的民主经济发展的道路。

  从另一角度来看,中国国民经济还处在急剧演变和错综复杂的斗争之中,三种力量、三种经济政策、三种积极发展的动向在相互斗争,而在三种不同的地区中已经显现出不同的面目和实质,这便是:

  1、日本帝国主义的中国经济的殖民地经济为日本经济附庸的政策。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目的是消灭中国,把中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在经济上则以“结成中日满经济共同体”的口号为幌子,实际实行使中国国民经济变为日本经济的附庸为目的,使中国成为日本所需的原料供给者、廉价劳动的源泉和商品倾销地。因此在其侵略的经济政策上,一方面在尽量摧毁中国民族经济的力量,尤其对我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毁灭性的扫荡,对我大后方的经济进行封锁,甚至空袭炸毁,以及进行走私倾销来摧残幼稚的中国工业;一方面却高唱“以战养战”、“建设作战”等无耻的论调。日本帝国主义通过开发满蒙等私伪银行和公司,吞并工厂,垄断贸易,实现使中国国民经济完全殖民地化的目的。这种经济政策,在日本军刺刀之下虽然必定遭受种种反抗与斗争,但在沦陷区已逐步推行,中国经济已经出现被殖民地化的巨大危险。

  2、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维持的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畸形状态政策。由于中国大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力量的薄弱及其自私自利的企图,因此在经济上一方面不敢和不能脱离对外国帝国主义势力依存,对国内封建势力的勾结;另一方面则企图利用战争环境以达趁机谋利的目的。同时在经济上表现为对日寇的经济斗争不能坚决执行,对于英美则充分表现其依存性,对于人民生活则漠不关心,反而利用时机操纵外汇黑市、囤积居奇、实行垄断,对于民族工业和国防工业之发展伤害很大,对于农村经济则以统治产销、苛捐杂税、竭泽而渔,这种政策的结果使经济困难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持续恶化。

  3、在我大后方抗日根据地独立自由、繁荣发展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我党政策的目的是在使中国经济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残余的桎梏而独立自由的发展,因此才是坚决地、彻底的进行反对日寇的经济斗争,另一方面采用一切方法推进全部国民经济之自由发展、与生产力增长。我党的这一政策已在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引导大后方的经济发展前行。

  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将取决于这三种力量、三种政策斗争的结果,因此虽然我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力量在全国范围的比重还不大,但是显然我敌后财政经济政策不但对于当前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中国国民经济整个前途有其重大的作用。

  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政策发展状况

  由于日寇的经济掠夺、封锁、烧杀破坏以及所谓毁灭扫荡,加上我党长期抗战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必要消耗,使各种抗日根据地的农村经济遭受巨大的损伤,耕地面积减少,劳动人口、牲口减少,农村资金枯竭、农业生产遭受破坏,工业、手工业受到摧残,交通阻塞,商业停滞,加上日寇造成的旱灾、水灾等等,以至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在其发展上受到重大的阻碍和困难,增加了对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困难,如以下几方面:

  1、日寇的“反复扫荡”不仅大量的毁灭根据地的物资、劳力,而且使一切经济建设设施遭受损失和破坏。

  2、由于城市被日寇占领,落后的农村经济资金缺乏,熟练工人短缺,因此在敌后经济建设上资金、技术、劳动力三方面都很缺乏。

  3、日寇占领城市和交通要道,封锁和割裂各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络,使根据地的经济趋于分散割裂,难于互通联系。

  但是另一方面,虽然日寇占据了城市里主要交通线,我们则依靠广大乡村和农民自主发展,城乡互相间自有的依靠关系已有改变。由于根据地民主政权的建立,实施了必要的合理的改革,半殖民地半封建剥削受到相当的限制,各阶层党派一致与党派的庞大,人民获得了抗日民主自由的权利,获得了独立的自主的革命创造性,这一切均造就了抗日根据地的恢复、改造与发展新国民经济的有利条件。

  1、开辟了民族民主资本发展的道路,并有民主政权为之保障。

  2、最受压迫的农民经济获得了自由发展的条件。

  3、我敌后抗战的需要,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与商业流通范围的扩大。

  这些有利条件,使我党能够依靠农村庞大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求得经济的自给自足,克服战争中带来的严重困难,打破日寇殖民地化沦陷区的企图,建立新的国民经济制度,以保障敌后游击战争的供给,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抗战以来,各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建设的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绩,实行了初步的财政经济的改革,并与日寇进行了残酷的经济斗争,能够改善人民生活,照顾各阶层的利益,提高广大人民的抗战的积极性,保障了抗日军队供给,支持了敌后长期的游击战争,建立了新民主义经济的萌芽。

  但是在各抗日根据地对财政经济工作在长期摸索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弱点。

  1、由于对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支持长期战争与对敌后斗争环境的困难认识不够,所以财政经济政策的实施缺乏长期计划与全局打算,而偏重于采取一时的办法,满足于局部的眼前利益,导致本位主义与小团体观念,同全局对立起来,以致发生严重的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现象,忽视了在财政经济上与各抗日根据地之间相互联系与协助。

  2、由于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贯彻到经济政策上认识不够,不能团结全民族力量,全面照顾各阶层利益,以致发生经济负担分配的不正确、不合理,将负担的最大部分全部放在富有人群身上,发生乱没收和罚款,导致局部发生任意侵犯富人的土地与财产所有权等现象。

  3、由于不明确理解在敌后的财政经济政策主要是建立自给自足的财政经济基础,坚决的与敌人作经济斗争,因此忽视了经济建设与培养广大人民群众自身能力的重要性;有的对乡村战胜城市的认识不够,而忽视了争取敌占区各阶层人民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协助。

  4、由于我党对财政经济工作的经验不丰富和具有远大政治眼光的专门干部缺乏,做财政经济工作的实施缺乏远大的方针与计划,缺乏严密的组织工作。

  敌后抗战形式的变化将使抗日根据地支持抗战的困难日益增加,因此财政经济政策的正确制定与实行是克服困难,坚持敌后抗战的迫切任务。因为存在上述的各种问题,如果不及时地迅速纠正,会动摇我党敌后抗战的自给自足基础,甚至会脱离人民,缩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社会基础,便利日寇形成乡村与城市对立,将造成抗日根据地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有不可克服的困难与危险,为此我党在财政经济政策方面必须有所调整。

  三、《敌后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政策(草案)》内容介绍

  为及时彻底消除我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政策方面的不利因素,我党根据情况适时地做出了一系列的财政经济政策的调整,并于1941年3月由中共中央财政部拟写了《敌后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政策(草案)》,从而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了根据地经济政策,为根据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该政策的内容覆盖面广,涵盖国民经济各领域,有根据地经济的施政方针和施政纲领,也有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还有微观经济的具体政策包括农业、工业、商业、交通业等各方面,而且政策措施进一步细化,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以下是原文重要内容节选:

  “(一)抗日根据地经济的基本方针:

  敌后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的基本方针,一方面是要适合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实行必要的改革,保障人民生活,保障各抗日阶层的利益,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在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废墟上营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要求敌后根据地处于孤悬敌后的战争的环境,支持敌后长期抗战的物资需要,财政经济实施不能错看战时的过渡性质,不能不是从与敌人作艰苦斗争中求得自力更生。

  因此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政策的基本任务应当是:

  A、坚决与敌人“开发经济”“以战养战”企图殖民地化沦陷区的毒计作斗争,发展游击战争,实行破坏敌人交通,袭毁敌人的金融工商业,劫夺敌人资产,争取沦陷区庞大人民对根据地的拥护与帮助与孤立敌人。

  B、坚决与敌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与破坏作斗争,实行武装保护农民的生产,实行经济建设上的集中领导与分散经营,实行“空室清野”以抵制敌人的毁灭扫荡,实行对外贸易的调整与根据地内货币的统一,以便抵制敌人的倾销与封锁同敌人作贸易与货币斗争。

  C、保障支持长期战争的需要,一切物资、人力、筹备的供给都以军事第一保障前线胜利为原则,应从长期与全面打算,爱惜与节省与培植人力、物力、财力,纠正只看眼前局部利益的粗枝大叶临时的办法,要有力求迅速正规化的经常化、全盘远大计划与制度,要有精密的具体组织工作,要善于从现有的财政经济政策基础上,采取逐渐改良的步骤,培养支持长期战争的自力更生的经济基础。

  D、保障人民生活改善,要提高占全民族的最大多数农工民众参加抗战建国的积极性,抗日民主政权必须改善现有的租赋及现有的各阶级间的经济关系,实行减租减息,取消苛捐杂税,改善工人待遇,减轻人民经济上的压迫、剥削与负担,并认真实行低利借贷,奖励合作事业,提倡生产运动,帮助贫苦的劳动人民经济的改善,并使各抗日阶层的关系得到合理的调整。

  E、鼓励与保护民族资本的发展,抗日根据地的工农商业必须以私人经营为中心,政府对财政经济的措施要适合于解除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经济束缚,防止一切垄断统治的企图,开辟民族资本自由发展的道路,鼓励工商业的投资保护其金融的自由,调剂劳资关系,一面改良工人生活,一面遵守劳动纪律。

  F、保护私人财产与财权,对抗日的地主、士绅、工商业家不论其本人是否住根据地内,必须切实保护其财产,保护其经济合法经营的自由,不得任意侵犯,实行减租减息,必须还租还息实行最大多数人民的累进的、公平负担的租税制度,但不是将负担完全放在富有者身上,对汉奸财产的没收只能限于甘心附敌、罪大恶极的首要者本人。

  G、克服困难加强各抗日根据地互相间的联系,在财政经济上求得相互发展、相互调剂,防止各自为政与各不相顾的狭隘观念,以便更增强力量、坚持斗争共同的向着统一的正规的道路前进。

  (二)财政经济当前实施的纲要为:

  改良现有租税,取消苛杂税与摊派,减轻间接税,逐渐建立负担公平的累进直接税收系统;建立地方银行,发行地方货币,保护法币,打击伪钞,低利借贷,协同生产发展;建立合理的统一的财政制度;厉行节约运动,爱惜人力、物力、财力;建立国防工业,保护民族工业的自由发展;奖励农业生产,提高帮助农民经济的发展;发展手工业与农村职业;发展商业流通,实行对外贸易的调整与对内贸易的自由;发展合作社与公营企业;在战争环境允许下,便利交通运输、邮电、汇兑,建立各方面的经济联系。

  (三)、财政金融的具体政策:

  A、财政政策: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实施不仅供应战时军事需要与行政开支,而且应成为巩固民族统一战线,建设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有力工具。因此政府的基本原则应建立在租税与工营产业的两个基础上,求行政之适合为原则,减少一定的捐派,动员只能作为解决军事紧急需要与必要建设费用的补助方法,政府的财政实施以贯彻政府的法令,实行财政统一为原则,禁止各级政府及军队的任意征收与开支浪费,各级的收支只能在各地最高政府核准控制范围内独立支配。

  B、租税政策:依据敌后根据地情况,租税政策应以取消苛杂、负担公平、手续简单、征收迅速并能保障政府战时财政为原则,因此正规的经常的租税已由田赋改良的农业税、工商业所得税及物税三种为中心,辅以战时所得税、遗产税而其他自有苛杂亦取消之。

  新建立的根据地最好开始即实行正规的租税,否则应活用当地原有的税收,根据上述原则加以改良,对自有的税收凡关及人员应利用之加以监督领导,训练新的财政干部,健全税收机关,已有规模的根据地,应迅速准备废除一切临时性的租税,代以正规租税系统,如不能迅速转变时,亦当根据正规租税系统的精神将现行租税(如合理负担救国公债等)加以充分的改良。

  C、公债政策:为奖励社会节约,吸收民间游资,发展国民经济与国营建设,稳定金融,调节政府财政需要,可根据各抗日根据地情况,按期发行一定数量的地方公债,但必须慎重公债的用途,除大量投资生产以及一部分弥补军费外,其他一切行政费用决不可用公债。

  D、金融政策:金融设施的任务在于同敌伪进行金融斗争,扶助与巩固根据地的经济发展,活动资金,支持商品流通,发展生产,并帮助解决政府的需要。

  因此首先应建立地方银行,建立金融与金融制度,实行投资生产与低利借贷,奖励储蓄,帮助工农商业的发展,为此并应奖励银行及钱庄的发展。

  针对着敌人企图吸收法币,收括现银,滥发伪币的金融政策,政府银行应发行地方货币并确定为当地唯一通行的货币本位,以便打击伪钞,保护法币,阻止现银与法币流入敌区。

  地方货币的信用保障首先应该注意发行额,应根据当地流通的可能与必要数量的原则,发行时必须有充分的政治动员与必须物资作保障,必须以发行额三大部分作为生活资金,建立金融的正规基础,已经超过发行额的根据地,应奖励迅速有效生产事业发展,对做贸易加强敌伪区工作,争取广大人民的辅帮或发行一定的公债,收缩通货应实行节约等方法解决之。

  E、粮食政策:首先保障抗日军队粮食需要原则,政府对粮食政策的实施第一要注意征正规的经常的农业税,所征粮食必须首先满足军粮;第二以最大努力奖励与帮助农业发展,增加粮食生产;第三应进行民间的粮食调剂,统一粮食出口,保障根据地内粮食买卖自由,提倡民间积谷,预防天灾,救济灾民难民;最后应建立公家粮食的收支保管,统一制度,建立粮食制,实行在职人员的计口授粮,以防浮支浪费,有计划的组织军粮的运输分配,以防浪费人力物力。

  F、财务行政:抗日民主政权成立后,即当建立财政系统的财政组织、税务、粮食、公产、金库、审计均需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系统,同时建立统一的财务制度,如统筹的预决算制、审计制、金库制及统一的度量衡。

  抗日根据地内的最高政府县及村政府级的系统在行政上,一方面要统筹统支,一方面要在可能范围内按规定统收之,一部或某种税收的全部作为县村二级政府之用,原则使其在统一之下有相当的独立伸缩性,以便工作之开展。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现行的财政制度必须迅速以此原则整理,拒绝浪费减轻人民负担。

  与邻近的各抗日根据地在财政上建立联系制度,如建立通汇以致货币通用,如互相考察,互相介绍经验等。

  (四)经济建设的具体政策:

  A、农业政策:抗日根据地当前的经济建设以发展为第一位,其任务是普遍的提高农业生产,奖励开荒培植森林,保障粮食之自足,被服原料之自给,增加生产之投入,改善农民之生活,因此必须注意在战争环境中爱惜与节省人力物力的消耗,认真组织春耕秋收运动,同时应以最大努力动员政府与各阶层人民力量解决农业资金,发展水利与改善农业技术诸问题,特别帮助贫苦农民解决资金、耕具、种子及适当改善租佃关系,才能提高各阶层农民生产热忱,保障农业顺利的发展。

  B、工业政策:战时的工业主要任务首先是建立军事工业保障军队的需要,建立纺线工业保障被服之供给,建立印刷造纸工业保障文化的提高,发展日用必须品工业保障人民的需要,经营当地特产增加出口,因此必须保护与奖励私人经营,提高与改良手工业,政府投资经营的公营企业不是操纵垄断而应于一切大小私人企业取得密切联系,帮助推动大发展。

  农村工业的场地要就近原料的生产地,采取普遍经营分设中小型轻工业为主,政府应颁布劳动法,保障工人生活待遇必要的改善,劳动纪律的实行,并注意扶植与培养熟练工人技师及工厂管理人才。

  C、商业政策:战时的商业任务是发展流通,调剂出入口,活泼金融,刺激生产,密切各阶层人民经济联系,并与敌人做贸易斗争,保障经济的自立,因此必须要实行对外贸易调整为对内贸易自由的原则,在对外贸易上有政府设立贸易局作为联合根据地内外的商人,调整与调剂进出口贸易之机关实行奖励必需品,禁止奢侈品,另限制不必须之输入,发展土产之输出,以便与敌人的封锁及倾销政策作斗争,贸易局不能排斥私商,企图统治垄断贸易,否则对根据地的经济流动与发展是有绝大害处的。

  在根据地内部贸易上保护商人营业自由,提倡消费,保护与发展农村事业,由开办公营商店,在各县可以组织商人成立商业联合会,以便了解行情调剂物价,应调剂各地供给与消费的需要。

  D、合作社政策: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农村的战时状况之下,奖励合作事业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任务组织人民大众,吸收游资,发展小农生产力。故必须将发展合作事业成为广泛的群众运动,使之普遍发展起来,合作应以生产与消费合作为主要的形式,生产合作社以发展农业农村手工业与家庭工业为重,消费合作社应以供给人民日常必需品、土货输出为主,政府应奖励模范的有成效的合作社,取缔一切脱离人民群众利益,只顾少数人分红发财或企图垄断当地生产或消费的行为。

  为避免敌人的摧残与便利农民合作社,必须群众化普遍化部队和机关组织,合作社必须是名符其实的合作社,并为人民的模范。

  E、交通运输政策:要发展国民经济必须在战时环境允许下发展流通的脉络,特别注意运输事业的发展。因此修理与保护根据地必要的道路,动员军队及人民的人力畜力组织运输队与运输战,奖励私人组织运输公司,运输合作社等,建立与发展根据地内的邮政、电报,力求与根据地外建立邮电、汇兑关系,各抗日根据地在经济建设上根据当地情况应当努力工作,必须时建立武装运输队,以便保护与邻近根据地的联系,保障互相间公私经济的相互流通。

  F、公营经济政策:为了开展经济建设,扶助与帮助私人经济与推动人民经济的发展,建立政府与军队自给自足的必要基础,弥补战时财政,减轻人民负担,政府努力于公营工农商业的经营,而且应提高利率与利润,私人对公营经济的投资采取公私合办的方式使公营经济与广大人民的私人经济得到密切联系,因此公营经济决不是垄断的统治经济,不是与人民争利,而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部分。

  中共中央财政经济部拟1941.3.23”

  1941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政策委员会讨论通过了《敌后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政策(草案)》,为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展经济和保障供给提供了政策支持。而且历史实践也证明我党制定的这一系列敌后根据地经济政策是积极有效的,我党之所以能够在异常困难的条件下领导人民长期艰苦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与这些是分不开的。我党在缺乏完善的财政和金融管理知识和经验的情况下,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依然能够将抗日根据地经济发展搞得如火如荼,让我们不得不佩服我党革命前辈的伟大智慧和创造力。在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中华大地上再也没有敌寇的践踏与欺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祖国日益强盛,国民经济已经极大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在如此优良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下,我们更应加倍努力奋斗,向革命前辈们致敬!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7-03 09:27:3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时期西部工业发展

下一篇:抗战时期的中日假币战 国民政府“以假对假”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