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新四军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的经验启示
2017-07-08 09:25:40  来源:盐城史志网 作者:周云  点击:  复制链接

  发展经济保障民生是新四军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新四军在对日军不断展开军事行动的同时,也始终把发展经济保障民生作为事关自身发展和事业成败的大事来抓。由于日、伪的严密封锁,新四军抗日根据地物质资源十分匮乏,生活环境极端艰苦。为了有效应对日军的军事攻势和经济封锁,新四军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动员和依靠广大群众努力抓生产促经济,切实保障部队给养和当地民生。新四军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方面的历史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经济的工作指导方针

  1939年,国内政治形势发生重大转变,国民党军事工作的重点逐渐从对外转向对内,国民党军事当局不断扣发新四军原本就杯水车薪的给养,并一再缩小、限制新四军的活动范围,公然制造反共摩擦,新四军敌后的三角斗争局面日趋复杂和激烈,新四军的抗战陷于十分困难的境地之中。

  1942年底,面对抗日战争的艰苦局面,中共中央为了帮助、指导各抗日根据地战时经济工作,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指导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克服困难、自力更生。为了贯彻这一方针,根据当时进行游击战的各种具体情况,党中央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工作原则。为了从经济上削弱日伪统治,壮大新四军经济实力,新四军军部分析了华中、江南地区当时的政治形势、经济环境,把中共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政策和本地区的实际结合起来,确立并实践了战时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在各项生产工作中,按照“把农业放在第一位”的原则,实行以农业为主,农业、畜牧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和商业全面发展的方针;在公私关系上,实行“公私兼顾”、“军民兼顾”的方针,即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做到首先保证抗日军需,同时保证人民日常生活需要,要发展公营工业,也要发展私人工业。这些政策和原则在新四军战时经济工作实践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贯彻和执行。

  新四军战时经济工作方针的确立,为根据地战时经济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有力地保障了部队供给,改善了群众生活,使各项经济工作有章可循。正是在这些方针的正确指导下,新四军抗日报据地战时经济工作逐步发展,并日趋走向繁荣,从根本上奠定了新四军持续抗战的基础,确保了新四军抗战的最后胜利。

  二、把发展农业生产作为根据地建设的主要任务

  抗日根据地创立和发展的过程,就是根据地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由于根据地处于经济十分落后的农村,发展经济主要是发展农业生产,这是根据地发展经济的一项基本方针。在农业生产方面,主要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兴修水利,推动垦荒种粮,发展农副业生产。

  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民主政府坚持农业为主的方针,采取多项措施发展农业生产,每年都对农业生产进行统一部署和领导,发放农业贷款,帮助农民解决口粮、种子、耕牛、农具等方面的困难,淮南根据地生产贷款约占财政总支出的7%,约占淮南币发行额的20%—25%。农业贷款种类有耕牛、水利、救灾、种子等9种之多。淮北根据地发放的115000元贷款中,农业贷款占50%。

  新四军组织军民开荒生产发展农业、兴修水利、精耕细作,组织代耕队帮助抗属种田,组织群众开荒修圩,据统计,自1940年秋至1943年春,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共修筑圩堤818公里,疏浚大小河流和水道3370公里,使1100余万亩土地受益。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阜宁县东部靠海,每年夏秋之交,海潮高涨,海水倒灌,大片土地被淹,农作物颗粒无收。为发展农业生产,1941年5月,新四军和抗日民主政府组织万余民工开工筑堤,为确保如期竣工,新四军第三师部队在反“扫荡”斗争中抽出部队保护民工修筑海堤,在工地民工缺粮时,将刚购进的军粮给民工食用,同年7月底,赶在秋潮之前,海堤工程顺利完工,共挖土方200万立方,在黄海边修筑了一条南北45公里长的护海大堤,当年的秋潮虽大,但未能危害堤内的庄稼。当年秋收农民一片欢庆,新海堤内的庄户人家获得了第一个好收成,阜宁县东部沿海地区人民从此免遭海潮海啸之灾。

  发展农村副业生产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各抗日根据地在发动农民开展农业生产运动、增加粮食生产的同时,十分重视发展农村副业生产。新四军第三师部队带头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2年春耕运动中,为了增加农户的收人,根据地大力提倡植棉植树养牲畜,政府还扶植农户开办槽房,喂猪养鸭,鼓励多养猪、多喂鸡、鹅、多载苇子和蒲草,组织农民在河内放菱、放藕、养鱼、种苇,发展副业生产。

  三、发展手工业生产,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根据地建设,除了发展农业生产外,就是大力发展手工业,生产大批日用工业品,以达到经济上的自给与半自给,在各级民主政府的积极领导和推动下,根据地手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根据地手工业的发展,对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促进根据地的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保证军需民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9年2月,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号召。苏北发动了群众性手工业,盐阜地区许多地方,土地含碱量高,根据盐阜地区适宜开发盐业的特点,从1941年起,苏北地区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海盐生产,阜东县新滩新铺设的大盐滩,从1941年一户盐民铺起二份盐滩、产盐8000斤开始,到1945年,发展盐滩342份,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的规模,平均年产盐80万担,1945年突破 100万担。传统的小籽盐生产,发展也很迅速,仅以阜东县华成区为例,该区原只有 38户、200多人从事煎制小籽盐,年产量不足100担。到1943年发展到盐民2000多户,10000多劳力,年产30000多担。滨海县过去没有一家煎盐,到 1943年已发展到 1000多户。一些靠海的部队,也筑坝熬盐,据统计,一个团就熬盐 5900斤,收益颇丰。

  盐阜行署机关也办起了羊寨恒源油坊。为发展油坊生产,阜东办事处发放油坊贷款四十万元,获得八滩等地油坊的好评。接着,益林的裕茂油坊、东益油坊、东沟的兴东县也建立了油厂,后来射阳、建阳、阜宁城、东沟、公兴、单家港等地也相继办起了油坊,小油坊的兴起,不仅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的食油和肥料,还远销海安、南通、无锡、上海等地。

  新四军第三师官兵除了正常军训、学习文化外,人人开荒种地、纺纱织布,还先后在益林镇创办了东海烟厂、民生肥皂厂、被服厂、制革厂、制鞋厂、毛巾厂、利民公司等,东海烟厂生产的“金狮牌”香烟,物美价廉,畅销华中各地。

  淮北苏皖边区政府为了解决军需和民生中存在的问题,大力发展纺织、造纸、制皂、制腊等小型工业和手工业。由于新四军的推动和区党委的积极领导,淮北地区的纺织运动也迅速发展起来,1943年 11月至1944年3月,发展纺纱车1万辆,生产救灾委员会贷放纺车2000架,贷放棉花11500斤,到 1944年 6月,仅9个直属县就有纺车 36680架、布机 2686台。

  盐城县的家庭纺织生产在新四军的支持下,也有了很好的发展,三区宋村纺纱车由原来的八十多架增加到三百余架,五区的寺刘庄、张家庄纺织合作社除扩大纺纱车外,还添置了铁机,在新四军的帮助下纺织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增强了根据地的物质基础,减少了对外来生活日用品的依赖,粉碎了敌人用经济封锁的办法困死、扼杀抗战力量的企图。

  四、积极开展商业贸易大力繁荣农村经济

  商业贸易是根据地经济建设中最薄弱的一环,可是它在打破敌人封锁的战线上,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敌人对我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根据地出现工业品奇缺,农副产品滞销,工业品价格上涨的现象,军民的生活必需品十分短缺,经济生活面临严重困难。为此,新四军围绕繁荣工商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根据地供给、扩大自营收入来源,首创了一系列“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发展民间供销合作社、发行政府食物债券、大力组织货物贸易。在贸易政策方面,重点限制农产品输出、严厉限制或禁止奢侈品输入。对根据地与敌、顽占区间贸易实行统管,粮、油、棉等战略物资由总局统一对外贸易,禁止自由贸易,同时对敌、顽区进出根据地的工业产品,实行差别税,如医药、机械、布匹、盐全免税,使税源重点从农村土地、人头税转向流通环节,既减轻了农民负担,又极大地增加了税收。

  1942年前后,日伪对苏北根据地实行“扫荡”、封锁,根据地经济十分困难。中共中央指示,部队化整为零,实行生产自救,以减轻人民负担。为打破封锁,丰富物资供给,新四军军部在陈集小街办起华丰商店,想方设法从外地购进紧缺物资,并将购进的大米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困难群众。商业贸易十分活跃的苏北阜宁县益林镇,当时有“苏北小上海”之称,一年交易量有 6000万元左右。

  汤家沟位于长江北岸,是抗战期间我方在长江大通道唯一可控制的商贸口岸,是抗日根据地、大后方与敌占区之间的唯一经济战略通道。新四军在此组建了各种商行,对外开展敌区贸易,对内组织商品流通,和关系民生军需的大宗战略物资。短短几个月,汤家沟商贾云集,各类商铺、旅社、钱庄、粮栈、盐栈数以百计,沿街长达数里。每天数以千吨的货物进进出出。汤家沟迅速成为皖江根据地的贸易、工业和手工业以及金融、税收中心,各项指标占皖江根据地的80%以上。

  新四军在根据地创造和积累的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的历史经验是非常丰富和宝贵的,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老区领导经济建设的成功探索,今天重温这些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1、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国情的方针政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并用以指导经济建设实践的基本原则,正确地制定经济建设方针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在这个问题上,当年,中国共产党人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人民的支持,领导群众独立自主开展经济建设,走上了一条革命和民族的复兴之路,新四军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创造性举措,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如何制定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搞好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今天,必须正确认识国情,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状况的社会主义道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制定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才能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正确的方针政策的制定执行仍然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首要前提,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深远意义。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是国民经济中提供食物等主要生活必需品的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年,革命老区将农业生产放在发展经济的首位,大力发展农业生  产,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粮食储备和经济基础。

  中国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农业大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在农业现代化实现以前,农业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农产品还不能充分满足本国经济发展需要的时候,更应重视农业对工业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的制约作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必须以农业为先,各项事业的发展首先应考虑农业的承受能力。实践证明,忽视农业的制约作用,片面发展重工业,必然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破解“三农”问题,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始终是党的工作整体布局中的重中之重,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

  3、在经济发展中保障改善民生。“国以民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实乃国家发展的最终目的。所谓民生无小事,不断地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应尽之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的一贯宗旨。新四军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关注广大贫苦农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切实解决耕牛、种子、资金、吃饭、穿衣、缺盐、医疗、教育以及修桥铺路等方面的问题。

  近几年,“民生”成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高频词”,从总书记关心灾民的吃饭、穿衣、喝水、住宿、医疗问题,到总理关注棚户区改造,关心农民工就业,为农民工和企退职工发声,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党中央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关心和对改善民生问题的密切关注,体现了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这些都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革命老区优良革命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急功近利,搞形象工程,一定要扎实推进,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持续长久的、越来越多的实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基本养老、低保等基本需求方面负有责任,要在经济发展中切实把这些基本需求保障好,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盐城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7-08 09:26:5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金融抗战】新四军有个江淮银行

下一篇: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华北农村的殖民主义掠夺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