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银行于1938年12月1日在山东省掖县正式成立。它是1948年12月1日合并组建成中国人民银行的三家地方银行(北海、华北、西北农民)中创建最早、活动时间最长的一家。北海币于建行前的1938年8月开始在掖县发行流通,随后成为北海专区货币,在掖县、黄县、蓬莱等县流通;1939年后成为胶东地区、山东地区的本位币;解放战争时期,它又成为华中解放区的本位币和华北地区的流通货币。北海币是新民主主义时期革命根据地货币中流通时间最长,使用地区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货币,为全国货币的统一——人民币的发行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由于北海银行是在抗战初期的炮火中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抗日游击队筹建的,而且银行建立不久,掖县城就被日伪军占领,银行职员在撤离时解散,故银行创建时的资料及当初发行的纸币存世甚少,这给了解和研究北海银行的创建及最初发行的纸币留下了很多难解之谜,使北海银行创始阶段的诸多问题至今众说不一。1982年出版的《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和新出版的《中国历代货币大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货币》,对北海银行创建的时间、经营形式及最初发行的纸币等问题的论述亦有欠妥之处。本文意在探讨北海银行建立的原因和经过、北海银行最初发行纸币的识别等问题,借以廓清北海银行初创阶段的一些问题。
(一)
北海银行的摇篮一一掖县(1988年改为莱州市),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西、北濒临渤海,东、南依云峰、大泽诸山,烟(台)潍(县)公路横贯全境,掖城历来为半岛重镇。1930年,以郑耀南为书记的中共掖县县委成立。抗日战争爆发后,县委正确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组建并统一了全县抗日武装,于1938年3月8日夜在城北玉皇顶发动了武装起义,9日攻占了县城,摧垮了日伪政权,12日建立了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简称三支队,成立了掖县抗日民主政府,开辟了胶东半岛最早的一块抗日革命根据地。
为保证军政供给,三支队成立了财政经济委员会,着手平抑物价,调节市场,整顿金融,抓紧税收,着手扭转财政上的被动局面。正在此时,因受挤兑风潮和“七·七”事变影响而停止的青岛中鲁银行总经理张玉田带着钱款和几辆汽车回掖县老家,途经平度时,被国民党第五战区直属第十六支队司令张金铭抢去钱款汽车。张玉田回到掖县黄山后老家,张金铭又派人追捕,张被迫逃到掖县城。三支队长郑耀南听说后对他倍加关怀,并送给他大洋二百元以解生活之难,张深受感动,再三表示愿为三支队和家乡父老效力。于是支队领导委任他为财委会副主任,请他帮助解决财政问题。张便提出了建立银行的建议。
掖县物产丰富,地理条件优越,水陆交通便利,集市贸易发达,沿海港口进出口物资多,从而使掖县商号多,从业人员多,外出经商的多,农村里单一经营农业的地主较少而地主兼工商业者多。抗战前,仅掖县城里就有工商业户六百余家,不少人越县跨省,进入大中城市经办工商。“七·七”事变后,掖县商业不振,市面凋敝,金融混乱。国民党撤走后,民众拒用山东民生银行的票子,而法币又不敷流通,小额法币和辅币几乎没有。有信用的货币非常缺乏,私家商号滥发的“灯下不付”之类的土杂票却充斥市场,日伪政权刚出笼的纸币一一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券亦开始侵入胶东市场。
三支队党委根据当时形势和条件,为了进行军政建设,稳定金融市场,抵制日伪货币,便采纳了张玉田的建议,决定创建掖县抗日民众自己的银行,由三支队财委会领导银行的创建工作,聘请张玉田为银行经理,由他组建银行班子,并派财委郭欣农,孙会生协同张玉田研究解决创建银行的有关事宜。随即,银行着手筹建。银行取名为“北海”,这是摘取当地民众最常见的春联“寿似南山松不老,福如北海水长流。”中的“北海”二字,以使银行名称吉祥响亮,使其货币乐于被民众接受;又因掖县北临大海,海岸线长90公里,所以“北海”也是掖县地理位置的象征。总之,“北海银行”意指这家银行开设在北海岸边,其货币将如北海之水永远流通。
北海银行以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招股集资,并设有董事会。张玉田邀约了对银行业务有实践经验的邢松岩等人为雇员组成了银行班子,他们都是“七·七”事变后回掖县老家避难的原青岛中鲁银行、烟台农业银行的职员。人员分工是:发行,王芾村;会计兼存贷,王复生;出纳,方德卿;文书,刘翊书;庶务,杨崇光,邢松岩负责银行业务方面的辅导工作。行址设在掖县城大十字路口以南路西一所四合院里(今为莱州市公安局)。票版上的“北海银行”四个字由邢松岩书写。票样请掖县沙河镇小学校长邓振元(字文卿)设计绘制。邓振元能写善画,事变前曾在青岛光华制版社工作。他以掖城南关火神阁、掖城鼓楼、玉皇顶、掖县政府大院等名胜为主景,分别设计绘制了一角,二角,五角,一元等票样,在一角,五角,一元票样主景右下角还签上了设计者的名字。之后,张玉田派人带着票样到日本占领下的青岛,请光华制版社经理班鹏志制版。
班鹏志是掖县人,1927年他在李村路并设了青岛光华制版社,专制铜锌照像版,工艺精美优良。当他知道北海银行是家乡八路军经办的银行时,冒着风险,如期将四套(正、反面共八块)钞票铜版制好。因日本人对进出市区的人员搜查很严,铜版难以带出,他便托邮局熟人以邮件形式寄到掖县。票纸等难采办物品是由张玉田亲自去日伪占领的天津等地购买,然后通过关系海运到掖县虎头崖港口,再运回掖县城的。北海票的印刷由掖城西门里黄县籍的袁氏兄弟独资经营的同裕堂印刷局承印,银行派人监督。袁氏兄弟对这项业务非常重视,请重华印刷所任宇宙为着色技术指导,使石印的道林纸票子规范精美。最后由银行工作人员打号盖章,加印“掖县”地名。7月,银行筹备工作基本完成。8月,第一批北海银行券开始投放市场,立即受到人民的认可和欢迎。山东地区人民货币就这样诞生了。
(二)
1938年8月12日,掖县“三支队,,与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简称“三军”)在掖县合编。8月15日,北海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北海专署)在黄县成立,使掖、黄、蓬莱三县抗日民主政府有了统一的领导机构,有着人口163万,面积3177平方公里的掖、黄、蓬抗日根据地正式形成。8月下旬,中共胶东特委和“三军”总部机关由黄县迁驻掖城,掖县成为胶东半岛抗日的中心。此时,特委和“三军”领导接管了掖县“三支队”筹建中的北海银行,并决定将掖县北海银行改建成北海专区银行,以掖县北海银行为总行,黄县、蓬莱设分行,聘请张玉田为总行经理,主持总行的筹建和继续印发北海币的工作,另任命黄县民主政府建设部长陈文其为副经理兼黄县分行经理。移交后,将银行由招股形式改为公私合营,由“三军”和掖、黄、蓬三县民众集资合办。经议定,银行资本金为25万元,公股由三军司令部出资7.5万元,其余私股由三县招股募集。规定掖县民主政府经济委员会出股金6.5万元,蓬莱、黄县经济委员会各出股金5.5万元。各县股金的募集,采取动员派购的方式,由本县工商界认购一部分,其余大部分通过各区行政机构向其所属各村摊派,各村再摊派到户认购。认购书以村为单位而不发放到各户,凡认购者,开给临时收据,村公所造入股花名册。最后股金没有集足,掖县认购的股金最多,为55672元;黄县次之,为45664元;蓬莱因敌人进攻没能募购。第五支队司令部(9月18日,“三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简称第五支队)因战事频繁,军费支出很大,没能按原方案认购公股金。因此北海银行正式成立时的资本金实际上只有掖、黄两县民众认购的私股资金101336元。而《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一书说北海银行“在25万元的总资本中……民股占十分之七,公股占十分之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货币》一书也写成“其中公股7万5千元”,这显然与事实有出入。北海专区北海银行虽是公私合营,但是它完全是依靠掖、黄两县民众募集的10万余元资金才建立起来的①。
在募集股金期间,日伪军不断向我掖县等地进攻,我方部队领导人,一方面在前线同敌人作战,一方面通过掖城留守处主任李佐长同张玉田保持联系,商讨和协助张玉田筹建总行和印发北海币的工作。自9月开始张玉田利用原票版又印制了壹角、贰角、伍角、壹元四种北海币,这批北海币票面上不再加盖“掖县,地名。到10月份北海银行总行的筹建工作已经完成,只因战事紧急,特委和军队领导人无暇为银行开幕举行仪式。为了收购秋粮、棉花以解决部队给养和冬装,北海银行把上述四种面额的北海币先行投放到掖、黄、蓬三县市场。12月1日,掖县民主政府门前扎台予举行集会,会标是“北海银行开幕典礼大会”。党、政、军机关和群众团体的代表参加集会,并送了不少彩帐、对联。第五支队司令员高锦纯和原三支队长郑耀南及掖县县长于烺等到会讲话表示祝贺。大会宣告:北海币为掖、黄、蓬抗日根据地通用货币,与法币等价流通,随时可以兑换,禁止行使伪“联银券”和日本币,违者处罚没收。会后,写出布告张贴三县,并分发了由银行秘书邢松岩起稿的《北海银行浅说》小册子。从这天开始,北海银行总行对外正式开业。1938年12月10日出版的《海涛》②半月刊创刊号,向胶东人民郑重报道:“十二月一日,北海银行开幕”。
(三)
1938年4月至12月,是北海银行在掖县的创建时期,在这一时期,北海银行先后发行了壹角、贰角、伍角、壹元四种票面的纸币,在这些最初印发的北海银行券中,又可分为两个不同的版别:一是掖县北海银行筹建阶段于8月发行的北海币,一是北海专区北海银行开幕前后印发的北海币。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其票面上是否加盖了“掖县”地名。现对北海银行最初发行的几种纸币简介如下:
壹角券: (图上,116mm×5amm)
正面,绿色;右边主景为掖县火神阁,左边图案内及四角为空心字“壹角”,上款大字“北海银行”成拱形,下款小字为“每拾角兑付国币壹圆”,皆自右至左横书;右下方加盖“董事长章”、“经理之章”二印,左右两边框内各加盖“掖县”地名,凡加盖者均为红色。
背面,深蓝色;中心图案内为空心大字“10 ”,其上方英文为“BEEI HAI BANK”
(行名),其下方英文为“TEN CENTS”(面额),四角为空心数字“lO”,中上方加盖六位数红色号码,下边框内右盖“董事长章”,左盖“经理之章”红印。
贰角券: (122mm×63mm)
正面,深棕色;右边图案内为空心大字“贰角”,左边主景及上下字款与壹角券同,四角为空心字“贰角”;左上方和右上方加盖6位数号码,右下方加盖“董事长章”、“经理之章”二方红印;左右两边框内各加盖红色的“掖县”地名。
背面,紫红色,版式与壹角券相似,也加盖两方红印,但没加盖号码。
以上所介绍的壹角券、贰角券就是掖县北海银行筹建时期印发的纸币,也是最早的北海银行流通券。此券发行不到一个月,掖县北海银行便被胶东特委和“三军”接管,隶属北海专署,之后印发的北海币便不再加盖掖县地名。因此,加盖掖县地名的北海银行券印发的数量不多,实物得以留存至今者甚少,加上票面上无年号,所以让今天的人们难以识出其庐山面目。如:现归中国钱币学会收藏的一张号码为“118339”的贰角券,当《中国历代货币》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货币》两书的编者先后收录这张贰角券时,均因难以识别而不能确定其印发的时间。其实那正是1938年8月发行的掖县北海银行券。
北海专区北海银行印发的纸币,其版式如下:
壹角券: (115mm×60mm)
正面,绿色。反面,紫色。正反两面版式同图一。不同之处:正面没有加盖“掖县”地名,但上方左右各加盖红色的六位数号码;背面,既没加盖号码,也没加盖印章。
伍角券: (图下,134mm×69mm)
正面:深蓝色。左边主景为掖城鼓楼及玉皇顶,右边图案内印有空心大字“伍角”。上方正中大字为“北海银行”,下方正中小字为“此辅币券每拾角兑国币壹圆”,均自右至左横书。右边框内小字直书“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印”,四角为空心大字“伍角”,左右上方各加盖六位数号码,下边框内右嵌盖“董事长章”,左嵌盖“经理之章”,凡加盖者,皆为红色。
背面:浅紫色。中心为空心大字“50”,其上英文(行名)同壹角券,其下英文为面额,四角图案内为空心数字“50”。
壹元券: (140mm×73mm)
正面:红色。左边主景为掖县民主政府院门内外全景,右边图案内为空心大字“壹圆”。上方正中横书“北海银行”,其左右两边加盖六位数墨色号码。下方正中自右至左横书“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印,其右边加盖两方“董事长章”、“经理之章”墨印。
背面:浅棕色。中心图案内美术大字“1”,与横书英文“ONE YUAN”交叉成“十”字形。“十”字形左上、右上方各加盖六位数红色号码,右下、左下分别加盖“董事长章”、“经理之章”红印。下方正中嵌“1938”,四角图案内为美术数字“1”。
北海专区北海银行(1938.9--1939.1)共印发了95000元北海银行券,印票费用计2545元,银行总行开办费用计1913元,银行雇员工资等开支计3230元。北海银行的开办和北海币的发行,既维护了法币的信用,抵制了日伪货币的侵入,废除了私钞土票,又稳定了金融市场,繁荣了工商业经济。这期间,北海银行为根据地购进大批粮食,还举办了低息或免息农副工商业贷款,既打击了高利贷者的盘剥,又拯救了灾民,也促使被战争破坏的农业生产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根据地。
北海银行最初发行的纸币,均是用道林纸石印的。其铜版制作优良,票面设计美观,色彩印刷精美。它的发行,使远近轰动,城乡居民来总行参观的络绎不绝,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和信任。人们纷纷拿出法币和银元兑换印着自己家乡名胜古迹的精美票子,很多人爱不舍用,称赞共产党有办法,有能人,能为人民办大事。因为有民众募集的基金作保障,有军队和民主政权加以保护,尤其是有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所以北海币信誉极佳。当黄县分行正在筹建尚未开业之时,日伪军大举进攻我掖黄蓬抗日根据地。1939年1月16日,日伪军血洗掖县城,总行职员仓促撤离,转移到黄县境内。不久,又向蓬莱县境撤离,此时敌人自西向东紧迫不舍,意在夺取银行,部队又无力保护银行,形势非常危急。张玉田根据上级领导意见,让总行职员紧急疏散隐蔽,雇聘的总行职员很快离去,北海银行活动就此结束。直到中共胶东区党委和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在大泽山地区开辟了平(度)、招(远)、掖(县)、莱(阳)边区抗日根据地后,北海银行才于这年8月在莱阳张格庄(今属莱西县)得以重建,并成为胶东地区北海银行。第二年(1939年)8月,山东北海银行总行又在鲁中地区建立。至此,发韧于掖县的北海银行才结束了其艰难漫长的创建时期。
注释:
①1942年上半年,北海银行胶东分行决定改为公营,发还民股。此后几次登报声明,但领者寥寥,因为认股书在战争中大都散失。自1944年到1946年共兑付掖黄两县22笔计13431元,约9万元股本没有付兑。
②《海涛》半月刊,是山纵第五支队二十五旅(即原三支队)主办的一份综合性刊物。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7-12 11:23:4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朱德与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