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原名吴绍镒,1907年11月生。1921年考入陈潭秋、董必武等人创建的武汉中学。192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2月受团中央派遣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兼任中山大学政治经济学教员和俄文翻译。1928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1931年1月被选为团中央委员,随后被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往符拉迪沃斯托克,任太平洋职工会中国部主任。1933年受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指派,负责处理满洲问题,参与东北地区党的领导工作。
1934年,中共吉东局遭日军破坏,杨松按党组织要求化名吴平,以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身份回国到东北,成立中共吉东特委,任特委书记。同年底,兼任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政治委员。1935年7—8月,杨松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代表,到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其间,他参加了《八一宣言》起草工作,并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汇报党在东北的抗日工作,提出组建统一的东北抗日联军的建议。在杨松等人推动下,从1936年2月开始,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及其他抗日武装先后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1938年2月,杨松从莫斯科回到延安,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并在中央马列学院任教。同年9—11月,他作为东北地方领导干部和抗日联军代表出席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并担任会议秘书,参与文件起草。
1941年3月,中央决定创办党的历史上第一张大型日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杨松被任命为第一任总编辑。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奋斗精神,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与报社同志一起克服种种困难,使《解放日报》成为党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武器。由于繁重的工作和艰苦的斗争环境,杨松患上肺结核,病情恶化,不幸于1942年11月病逝,年仅35岁。
“杨松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奋进的一生。我们追忆杨松的生平事迹,更加认识到他崇高的品格和伟大的形象。”大悟县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王彬说。(新华社电 记者吴植)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19日 16 版)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9-11-03 10:32:0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周士第用五个包围圈设伏歼敌
下一篇:李兆麟:为“夺回我河山”浴血奋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