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琪华贤妻:我三五天内就走,去受训,我的袜子鞋子希备好,我回来拿……”在郑州烈士陵园中原英烈纪念馆里,陈列着一封家书的复印件和一枚锈迹斑斑的子弹,它们的主人是信阳籍革命烈士周映渠。
这是一封匆匆写就的家书。1942年,新四军第五师决定成立信应罗礼指挥部,周映渠任指挥长,后指挥部又被并入第五师第二军分区。因事务繁忙,周映渠无暇回家,便于深夜匆忙写了这封信,托人送给妻子张琪华。
周映渠生于1908年,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南昌起义。“七七”事变后,周映渠用全部家产购买武器装备,组建了一支群众抗日自卫队。1941年,他当选信南县委书记,1942年又任信应罗礼指挥部指挥长。
周映渠的儿子周继强在回忆录里说:“父亲自投身抗日,虽战斗在家乡,但经常过家门而不入。他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母亲和我们共同的感受。”
全面内战爆发后,周映渠受命率部突围前,把孩子们安置在老乡家,对妻子说:“突围中我随时可能牺牲。但你们一定要坚信,革命总会有胜利的那一天!”
谁知这竟真的成了永别。1947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他被国民党特务包围,不幸牺牲。
1961年,山阳县委县政府为周映渠重新建墓立碑时,在他的腿骨上发现了绑着的子弹带和十余枚锈迹斑斑的子弹,这曾沾满鲜血的子弹,诠释着周映渠光荣的一生。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1-10-16 09:53:3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宫川英男如何从侵略者变成抗战英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