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夜,宛平城外的日军藉口演习时走失一名士兵,挑起冲突,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随着日军战火的蔓延,正在荷兰Delft高等工业大学留学的严恺,再也看不下日军犯下的暴行,无法继续在宁静的教室里钻研学问。9月24日,他致函中央研究院,要求马上回去报效祖国。函称:“迩来国难日亟,国家正当需要集中各项人才为国效命之时,生遥居海外,月耗国币数百,扪心自问,实属不安。拟即回国参与救国工作,尚恳钧院准予所请,则生于奉命之后,当即束装返国,不胜期待之至。”爱国报国之情,溢于言表。
1937年9月24日严恺关于请求回国事致中央研究院函
严恺,祖籍福建闽侯,1912年8月生于天津,旋随父母迁居北京。父母相继去世后,与二姊一起南下宁波,投靠当时正在沪杭甬绍段铁路任见习工程司的二哥,先后就读于宁波敬崇小学、四明中学。1927年考入浙江省第四中学(现宁波中学)。1929年高中未毕业即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土木系。1933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沪杭甬铁路杭州工务段任实习员。10月,到湖北武昌,任省会工程处工程员,参加武昌城市建设和防汛等工作。
严恺(1912-2006年)
1935年6月,报上登出中荷庚款管理董事会委托选派水利技术人员赴荷留学公告,招考1—2名“国内外大学土木水利科卒业,曾在水利工程方面服务或从事研究工作二年以上,并熟谙德文者”,赴荷兰Delft高等工业大学学习水利工程。留学期限为3年,其中以2年为实习工程时间。严恺一看条件适合,马上报名投考。
中国政府用官费公派学生赴荷兰留学,这还是第一次。最大的原因还是国家财政困难。1901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被迫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从此中国人民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俄等国开始退还庚款,1925年10月,荷兰政府也宣布自1926年起将应付的庚款全部交还给中国政府,用于水利和文化建设事业。但直到1933年4月,中荷两国政府才就荷兰退还庚款如何使用一事达成协议,双方同意就退还庚款的65%用于水利事业,35%供作文化用途;另在荷兰政府的积存款项中,拨出40万盾,成立中荷文化基金,并将基金每年所生利息的40%,交由中央研究院,作为派遣中国学者及学生留学荷兰的经费。正因为有了这笔经费,才有了此后赴荷兰留学的举动。
1935年赴荷兰的留学考试,共有8名考生报名,所考科目计有国文、外语(德文、英文选其一)、水力学、静力学、河工学、灌溉学及口试等,7月8—10日在南京成贤街中央研究院举行。考试结果只有严恺一人及格被录取。
9月23日,严恺从上海整装束发。25日抵达大连时,遭到了日本人的严格盘问。30日到达满洲里,并搭上西伯利亚火车赴欧,10月6日抵莫斯科,9日到柏林,当晚抵达荷兰海牙。
欢天喜地的去留学,入学时却遇到了麻烦。原来荷兰Delft高等工业大学章程规定,凡欲入该校之学生,必须经由荷兰中学毕业考试合格,方能进该校正式修业。如外国人未经荷兰中学毕业而直接入学,须得到荷兰教育部的特许。一筹莫展的严恺一面请我国驻荷兰公使金问泗先生与荷方交涉,一面自己找学校相关教授打探消息。他自己认为,在国内情形每况愈下的时候,在国外的留学生责任更加重大。除了要特别关注水利专业外,还应多作其他课外研究。为不耽误学业, 1935年12月30日,严恺经中国驻荷兰公使金问泗介绍,入Delft高等工业大学所办之水工实验所实习,一边学习荷文,阅读关于水工模型原理及技术的书籍,一边观察并参与各种实验活动。
为更多地阅读校内德文书籍,严恺决定到德国学习德文。1936年3月26日,他正式入柏林大学附设的德语学院学习德文。在德期间,他常利用余暇前往柏林高工旁听功课,并获准随柏林高工的教授参观北德的军港、汉堡港及其他运河护岸拓地等工程。
经过金问泗先生的努力,1936年9月11日,严恺获准在Delft高等工业大学注册,成为第五年级的正式生。在校期间,严恺争分夺秒,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除每日随第四、五年级听讲学理与设计课程外,还先后作了钢桥、钢骨混凝土货栈、工厂、钢铁房屋、铁路终点、灌溉、垦殖及水电等八个设计,涉猎的范围很广。1938年6月,他参加学校工程师考试,终于获得了工程师学位。对严恺在学校的表现,Delft大学的教务长如此评价:“严生在十五名考试人中位列第二、三名之间,而其所学水利工程,学识已足应用。如加以数年之实际工作经验,则益臻完善。”
中国驻荷兰公使馆关于严恺在Delft高工专校毕业事致中央研究院的公函
1938年9月,严恺离开荷兰。在顺访德国、瑞士后,年底回到昆明。此后,他相继担任中央大学水利系教授、黄河水利委员会技正及黄委会宁夏工程总队长、上海交通大学水利工程系教授等职,投身到水利教学和黄河泥沙治理、钱塘江堤坝防护等工作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严恺先后参与天津塘沽新港、长江黄河治理、海岸防护、葛洲坝和三峡工程等大型水利建设,创办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担任该校校长,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为新中国的水利事业呕心沥血,作出巨大贡献。
河海大学严恺院士塑像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4-09-26 14:40:1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弘扬“嘉庚精神” 坚守报国之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