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因为这段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日之间都无法实现正常邦交。但是有这样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以德报怨,默默供养了一个受伤的日本兵长达47年,这种无国界的大爱值得我们称颂。
机缘巧合,救回士兵
抗日战争越打越烈,一场激烈的战斗之后,一个叫孙邦俊的普通村民在战场上发现了一个奄奄一息的日本士兵——石田东四郎。 当时,整个村庄的人都惨遭日本兵蹂躏,他们根本容不下这个自己的敌人。但是天性善良的孙邦俊不忍他就这样丢了性命,把他悄悄地藏在了山洞里。
他的决定遭到了村里其他人的反对,善良的老人还是说服了村里的同乡,石田就在村里呆了下来。老人的生活非常清贫,但是无论怎样,都会给石田壹口吃的,他感激老人的所作所为,越发不想离开这个熟悉的村庄了。 一晃到了1964年,孙邦俊得了重病,即使尽了全家之力救治,他还是病重去世了。
临终前,他最放不下的就是救回来的日本兵石田,他拉着儿子的手,叮嘱他一定要好好对待石田,并且如果有机会,让他可以叶落归根,回到日本。 孙保杰谨遵父亲的遗训,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石田东四郎的情况,可惜发出去的信件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石田在中国已经呆了几十年了,他也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虽然在夜深人静之时,他仍然会回忆起在日本的点点滴滴,可他也渐渐认清了现实。当时,中日还未恢复正常邦交,他很难从正常渠道获取日本的信息,因此慢慢也就淡了回去的念头。
作为一个普通人,孙邦俊老人能够拥有跨越国界的大爱,尽心供养素昧平生的日本军人,这份做人的道义,令人钦佩。
偶遇战友,认祖归宗
不知不觉,时间走到了1972年,这一年中日恢复了正常的外交往来,石田得知这一消息,已经死寂的内心重新燃起了希望:“我是不是可以回到祖国了”,他在心里这样问自己。 为了完成他的这一心愿,孙保杰也是竭尽全力,尽其所能。
二十多年后,事情遇到了转机。听闻日本考察团会前来河南考察,孙保杰决心带着石田去拜见日本使团,看看能否给石田的回国之路提供帮助。
就是这么的巧合,考察团中的一位成员名叫津田,他当年曾经和石田在同一部队任职,也算是有了同僚之谊,私下里,两人的关系也算比较亲近。
待两人见面后,即使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从青葱少年变成了古稀老人,但是他们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对方,两人相拥而泣,抱头痛哭。 “天啊,我从来没有想到,你竟然还活着。”津田说道:“我们都以为你已经牺牲了,你的家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是啊,我本来也以为自己受伤后凶多吉少,可真的是上天保佑,我遇到了孙邦俊老人,他默默的供养了我47年。”这种崇高的善举,让整个日本考察团都为之动容,他们决心帮助石田回家,也要让孙邦俊的名字传遍日本。
待考察团回到日本后,日本著名的《朝日新闻》报道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整个日本为之轰动。 而石田也将自己的头发和血液样本送回日本检测,帮助其寻找家人。
经过测试,证明他就是在战争中牺牲的“石田东四郎”,他不仅没有死去,反而在中国得到了妥善的照顾。 他的家人也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砸晕了,高兴地说不出话来。
多年之后,石田东四郎在孙保杰和弟弟石田小十郎的陪伴下,踏上了故乡日本的土地,此时距离他当初离开已经过去了一个甲子的时间。
终于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了,孙保杰要返回中国了,石田则会和他的家人一起,重新开始在日本的生活。两人依依惜别,多年的相处陪伴已经建立起了如亲人一般的情感,但是为了石田的心愿,他们只能说了再见。
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是无法预知其残酷性的;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孙邦俊老人依然愿意摒弃过去的恩恩怨怨,站在人性的立场上,救助生命,不离不弃,让两国的友谊之花可以常开不败。
号召和平,宣扬善举
石田回到日本后,决心将孙邦俊一家的善举宣传开来,并且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落后的河南“家乡”做出贡献。 石田的家乡,日本秋田县的县长得知此事后,也感念他们的付出。
为了表达对当年侵华日军滔天罪行的歉意,也为了表达对石田四十七年帮助的谢意,在孙邦俊的家乡南召县建起了一座“中日友好太增植物园”,帮助南召县的人民群众脱贫致富。
日本各界还决心帮助南召县提升教育质量,于是斥资8万元修建了梁沟小学,又在南召县建立了中日友好小学。 他们还积极资助有志于留学日本的年轻人,提供了减免学费的优厚待遇,帮助培养了一批有为的青年。
为了感谢孙家,石田一家人曾经想要馈赠他们有一笔巨款,可是被孙保杰言辞拒绝了,他说:“我父亲一开始救助石田,一定不会是想要他用钱来报答我们的,所以为了父亲,我也不能收这笔钱。”
此后的时间里,孙家和石田家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和良好的互动,两家人也会互相走动探望,让这段持续了多年的佳话延续了下来。
以德报怨,方显英雄本色。 孙邦俊老人用自己质朴的双手,默默地为一个日本士兵撑起了一片天空。在那个年代,我们有太多的情非得已,可是孙邦俊一家可以放下国仇家恨,绝不剥夺任何人生存的权力,反而顶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对东田不离不弃,这份伟大的善举,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和尊重。
责任编辑:李艳萍 最后更新:2020-07-02 11:26:1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