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2020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汕头侨批文物馆时指出,“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
侨批,俗称“番批”“银信”,是指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产生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并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其兴起于19世纪上半叶,直至1979年侨批业务归口中国银行管理,历时一个半世纪。
在岁月的长河里,一封封侨批跨越山海,辗转归乡。它们见证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流融汇,记录了中华儿女开拓进取不忘根脉、身处异地艰苦奋斗的心路历程;它们是侨乡社会、国家历史发展的真实缩影,更是紧密相连的情感纽带,一头是羁旅故乡的海外赤子,一头是望眼欲穿的故土亲朋。2010年,侨批档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13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为更好地传承侨批文化,弘扬华侨爱国爱乡、拼搏进取、诚信守诺的精神,自即日起,本报文化版特别推出《海邦剩馥·侨批故事》专栏,依托广东省、福建省各级档案馆藏珍档,讲述鲜为人知的侨批故事,追寻心血凝成的珍贵记忆,延续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
尽男子的骨肉为民族而争生存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家书弥足珍贵。小小信笺,寥寥数语,蕴含着华侨心系家乡,同仇敌忾的爱国情怀。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北地区发动“九一八”事变。短短4个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东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这一消息传到海外,激起华侨的强烈愤慨。他们有人捐款捐物,有人奔赴抗日前线,爱国之心,难以自抑。广东台山籍华侨伍丹谷于抗战前数年赴美务工,一人扛起家中5人的生计重担。抗战爆发后,美洲华侨团体联合成立旅美华侨统一义捐救国总会,大力发动在美侨胞捐款、购买国债,支援祖国抗战。伍丹谷毅然将几年节衣缩食积攒下的血汗钱,全部用于购买救国公债。此后,他曾多次收到家人寄来的催银信,因囊中空涩,实在无钱寄回,心中非常愧疚。但他想到祖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为了抗战的胜利,此举并不后悔。在给妻子的家书中,伍丹谷毅然写道:“现在我们中国人,要先国而后家,然后我们的民族才可能在世界上求生存。国亡家何在?……我亦欲回国充当士兵的职,为国牺牲,尽男子的骨肉为民族而争生存。”
与此同时,许多华侨都希望将子女培养成飞行员,直接参与对敌作战。1931年12月18日,广东开平籍华侨关崇初在给其弟关崇瑶的书信里,明确道出自己送儿子赴美学习航空和机械的用意:“但望佢专心学习,将来得以成功回国,最大用之事业也。”当谈及欲通过航空事业来助力祖国抗战时,他更是流露出对日本侵略者的切齿仇恨:“如欲与日贼决一死战救国,除飞机不能成功也。”
1931年12月18日,开平籍华侨关崇初写给其弟关崇瑶的信。
现位于广州市的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内,坐落着广东省航空纪念碑,上面刻有267位广东航空英烈的名字,其中华侨就有79位。
绸缪后方,以利抗战,方尽国民一份子之责
抗战期间,广大海外华侨毁家纾难,以各种方式融入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贡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捐款捐物支持抗战、回国参军杀敌、积极参与所在国的反法西斯斗争。在捐款捐物支持抗战中,华侨筹措名目和方式灵活多样,义捐、义演、义卖、侨汇、认购国债等,不一而足,对补充抗战军费、缓解财政收支逆差、支撑战时经济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陈嘉庚曾生动描绘:祖国战区的筹赈工作,风起云涌,海啸山呼,热烈情形,得未曾有;富商巨贾既不吝金钱,小贩劳工亦尽倾血汗。据国民政府财政部档案记载,抗战期间,华侨捐款总额超过13亿元,侨汇达到95亿元以上,占当时中国军费的43%。此外,为增强后方抗战实力,一些拥有资产的华侨不计成本得失,积极投资国内经济建设,创办了一大批适应抗战需要的侨资企业,总投资额达到16亿元,为解决战时经济困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9年2月1日,台山籍华侨捐款抗日救乡。
1939年2月1日,数位台山籍华侨在抗战捐款时曾说:“窃思我等身虽居留异域,而心常怀乎家国,愤日贼之凶横,悲山河之易色”,“凡我轩辕子孙,倘不能执干戈于战场,与敌拼命,更应绸缪后方,以利抗战,方尽国民一份子之责”。为援助祖国,许多华侨更是倾尽所有,义无反顾。华侨李耀池的母亲,将子女为其祝寿的批款捐给祖国。李耀池在向县长黄启光转述其母捐款意愿的信中写道:“目前报国刻不容缓,况且将士受伤,急待救济。前方士兵寒冷,宜用棉衣抵暖,千祈将祝寿之款节俭,捐为救国之用。”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致使原有递送侨批的汇路中断,加之家乡沦陷,使得海外华侨心急如焚。他们成立抗日团体,以各种形式参加救国运动。因大家救国心切,报名过于踊跃,最终唯有采取抽签的方法来决定谁能当兵,这也开创了侨乡儿女抗日救国新篇章。1944年2月12日,台山青年飞熊寄信给身居海外的父亲,向其了解朋友中签当兵事宜:“昨孟信兄从美国寄回一信内言及,在外中国人抽签当兵,其中有戴洪哥中签去当兵,未知是否,乞大人寄信回家。”
1944年2月12日,台山青年飞熊致其父的信。
在漫长而曲折的革命道路上,在抗日战争的连天炮火中,海外华侨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一纸家书,是对故乡的绵绵相思,更是华侨儿女心向祖国、贡献力量的拳拳之心。
文中所示侨批由广东省档案馆提供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1月12日 总第4085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4-01-28 15:58:4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