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砂拉越近百岁壮士细述南侨机工故事
2017-12-18 09:41:00  来源:广东省情网 南方日报  点击:  复制链接

  百多年来,南洋侨胞一直是岭南乃至中国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过程中一曲宏亮的伴奏,广东作为全国最重要的侨乡,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华侨华人有3000万之多,丈量海外华人足迹,无一不与祖籍国相呼相扣。

  4月27日至5月4日,南方日报记者与广东省侨办调研团深入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华人社区,多角度近距离进行接触、收集、观察,尽可能深入地与经历、见证过和正在经历、研究海外华人历史嬗变的人士交流,获得了大量丰富的事实细节和独具特色的人物样本。

  从今日起,我们将陆续推出“走读南洋·南侨机工”、“走读南洋·菲华三宝”、“走读南洋·华文教育”3篇深读文章,敬请垂注。

  马来西亚砂拉越洲,离首府古晋半小时车程的石隆门县新尧湾老街上,1939年的许海星意气风发,用相机拍下最后一张照片,随后登上老街转角“右手港”码头的轮船去往新加坡,再转往昆明参加抗日。

  与许海星一样抛弃安逸生活共赴国难的南洋青年共有3193名,至1942年复员时,1000多人永远地将身躯留在了中国,剩下的也都鸠形鹄面、面容憔悴,他们中仅有约1000人回到侨居地,1000人在中国留了下来。

  在砂拉越,当年赶赴前线的青年百余名,如今也只剩许海星、李亚留、冯增标3位近百岁老人,年龄不超过70岁的都不知道他们曾有一个如雷贯耳的光荣名头——南侨机工。

  经过多年努力,大陆对国内南侨机工及其遗孀已有抚恤政策,而在海外的南侨机工却几乎被湮没在时间洪流中。记者获得的最新信息显示,目前仍健在的南侨机工共15人,其中4

  居住马来西亚,1人在加拿大,10人在中国大陆。

  ●南方日报记者 林旭娜 林亚茗 通讯员 沈卫红 发自马来西亚

  本版摄影:林旭娜

  策划统筹:金强

  

  南侨机工

  南侨机工,是指抗战时期东南亚各国华人子弟组成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至1939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辛阶段,沿海港岸及对外交通要道先后沦陷,国际军援运输濒临断绝。这时,1938年动工抢修的滇缅公路几成中国抗战生命线和唯一输血管。

  滇缅公路山高谷深,地势险恶,急需大量技术熟练的司机与修理工,1939年2月7日,陈嘉庚发表了“南侨总会第六号通告”,号召华侨中的年轻司机和机工回国服务,东南亚青年踊跃报名参加。据统计,1939年至1942年,滇缅公路运输物资45.2万吨,占当时全国所有的国际援助50多万吨的90%以上,均由南侨机工运到中国各地抗日战场。

  1942年5月以后,滇缅公路被彻底切断,南侨机工队被解散,这时东南亚也基本被日军占领,无法回去。所以该时期的南侨机工们大多清苦,有的在国内成了家。

  94岁李亚留难忘抗战艰险岁月

  滇缅公路冒死独行

  砂拉越最西边的古晋省伦乐县伦乐镇里,人们常常可以见到94岁的老翁李亚留骑着自行车,到3公里外看看女儿,再骑到镇上找老友喝杯咖啡。谁也想不到,74年前,血气方刚的李亚留有整整6年时间日夜开着大卡车,走在滇缅公路最危险的路上。

  出生于1919年的李亚留是从古晋出发的第一批3位华侨机工之一。1939年,在得知危难之中的中国急需大量机工时,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在正式投入中国抗日运输军火服务之前,李亚留参加了为期一周的训练,结束后即刻投向中国抗日战场。他和一同从古晋出发的两个伙伴加入机工大队,坐船先到越南西贡,后从河内前往中国昆明。

  躲过炸弹 识破间谍

  山高谷深,抢修出来的滇缅公路十曲八弯,李亚留曾亲眼看到队友的车滚下悬崖。那些日子里,他常常独自出发,不知道走了多少时间和路程,只是拼命往前赶,直到天黑看不清路才歇息。有时夜里,会有狼群围住汽车,他只能启动汽车,用车灯和马达声吓跑狼群。

  “有时候在山路上汽车坏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就跟自己说,大不了留下来当山大王。”当时的情节李亚留仍记忆犹新,他说,那时候年轻,不觉得累。

  但危险如影随形。云南多山、多云又多雨,飞机要轰炸目标并非易事,当时有一些汉奸在滇缅公路搜集情报,给日军标识轰炸目标。李亚留还记得,受训期间教官特意交代要注意路上可能有日本女间谍。

  李亚留就曾遇到过间谍。有一次,他停车休整,一个乞丐模样的人到车子旁来讨吃的。他觉得有点奇怪,不动声色地把此人带到宪兵部。结果,这个人果然是日本间谍。

  在枪林弹雨中执行任务的李亚留还有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1941年元旦,李亚留与3名队友正准备吃饭,突然传来日本战机轰炸的声音,不一会儿,炸弹“轰隆”一声在身边爆炸。“幸亏我们几个都没事!”每次说起这段经历,李亚留仍觉得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

  滇缅公路上的咽喉工程功果桥和惠通桥多次遭遇日军轰炸,又多次被南侨机工修复,这其中,李亚留功不可没。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功果桥又被炸断,李亚留向队长建议用空汽油桶做浮桥,确保抗战物资运输道路保持畅通。那次连日军也觉得奇怪,还专门派间谍前来侦察原由。

  山下养老 不问世事

  伦乐人的母亲河加央河从李亚留家门前流过,通往南中国海。这是古晋唯一通海之地,百年前古晋的先侨在这里望海思乡。

  这天,听说中国的记者来访,满头白发的李亚留一早骑车到女儿的油站等候。他的身形健朗、利落。

  1945年,李亚留自印度取道新加坡回到古晋。此后,他先在船运公司工作,再在古晋市驾驶小型巴士载客。后来,在古晋至伦乐的道路开通之前一直经营船运生意。目前,这位从历史中走来的老人定居在加汀山下,育有三男一女,平时到处串门,自得其趣。

  我们问起老人当时为什么会果断回国抗日,李亚留不假思索地回答,帮助祖国抗日就是唯一的理由。“抗战结束后,我的上司要我继续留在军队,我不愿意参与到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内战里,所以坚决地回马来西亚了。”

  他回来后,对自己在滇缅公路上“战斗”的日子闭口不提。“一开始是因为担心当局敏感,我们不能说,后来则是孩子们也不了解。”李亚留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直到晚年之后,慢慢有当地的学者来搜集资料,老人的家人才逐渐知道了情况:原来我们的阿公曾经是英雄。

  97岁许海星细说抗战运输故事

  一滴汽油一滴血

  居住在马来西亚砂捞越州古晋郊区的华裔许海星就是个奇迹!

  这位祖籍潮安的老人一见我们就说:“我过3个月就97岁了,可还会跑会走,脑子像电脑一样。你问我70年前去过哪里,当地有什么特产,街道是什么样子,我可都记得。”

  果然,接受采访的3个小时中,他从战火中运送物资的经历到因战争而夭折的爱情,每一个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他坦言,如今虽有不少人听说他曾参与中国抗战的事迹,但对“华侨机工”的事情并不了解。近年来,中国的博物馆和新闻界渐渐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特别是这次广东省侨办调研团专程赴古晋去访问他,令他尤其振奋。

  小靓仔毅然赴华参加抗战

  “我年轻时十分靓仔哩,又会摄影、开车和修车,还能讲中国话以及福建话、潮州话、客家话,英语和马来话。”墙上挂着他年轻时的相片,许海星所言非虚:当时的他英武帅气得不亚于当今的明星。

  1939年7月,22岁的他响应侨领的号召,放弃在机器厂的工作,报名参加华侨机工队。

  许海星记得,当时古晋就有70多人报名,他们先到新加坡集合,码头上华侨们前来欢送,鞭炮齐呜。

  当上砂捞越队副队长的许海星随队从新加坡抵达缅甸,再进入中国。云南畹町成了他踏上中国抗战征途的起点。

  许海星说,全队63人分别来自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队员是挑选出来的,原先就拥有驾驶和修车技术,因此没有像许多南侨机工那样在昆明训练。正因为如此,许多南侨机工的档案中都没有这支队伍的记载。

  他们的任务是将外国援助中国的物资运送到各个需要的地方。许海星当年拍摄的一张照片里,2000辆美国道奇卡车齐刷刷地排列着,颇为壮观。他曾经开着这些新车运着汽油和武器装备,送到昆明、贵阳、重庆、湖南、广西镇南关以及广东粤北。一个车队通常有四五十辆车,如果没有敌军飞机轰炸,他们就24小时不停地赶路。

  “敌机炸弹喷得我一头黄土”

  战火中的生活是艰苦的,常常要在车上甚至原始森林里过夜,甚至自己抓鱼吃。许海星说:“我们队中过去什么职业的人都有,也有富裕人家出身的,但都自愿去捱这个苦。车队常常要经过陡峭的山路,记得贵州有一段路有72个弯。在那样的路段,载重的车很容易滑下深渊,机工就发明了三角木条,一程程地来顶住轮胎。我不记得运送过多少批,只记得再艰辛也会全部到达目的地。运送中国飞机所需的汽油,可以说是一滴汽油一滴血。”

  最危险的一次是在1941年底的长沙大会战期间,他在湖南衡阳火车站等着新一批汽车送到,这一等就是3天。期间日军飞机多次轰炸,他就躲到墓地里去。“敌机炸弹喷得我一头黄土,连嘴里也是。”说到这,老人开心地笑了。

  1945年8月15日,许海星在广西柳州听到了日本投降的消息。这时,他们这个队已经七零八落,有的失散了,有的留在了当地,最后只有几个人回到南洋。而他还是在父亲寄去300元后,才辗转回到古晋,带回700多张珍贵相片。直到几年前,云南博物馆向他征集了这些相片。

  经历过枪林弹雨后,他做起走村串镇的小生意,并与一位土著姑娘结婚,有了8个孩子。1960年至1963年期间他还曾出任当地县议会的议员。

  “我后来要养那么一大家人,不寻常的过去只能藏在心底。当我不懂华语的妻子去世时,我把她葬到华人义山(即坟墓),给了她一个中国人的姓——林,表达我对她的敬意。”

  老人如今最大的心愿是能够回中国看一看。他兴致勃勃地说:“我去过的大城小镇,连哪条街有什么铺子都藏在脑子里,我给你们带路吧。”他不知道,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样子,如果他回来,一定会迷路。

  采访结束后,他坚持要带我们去参观他1931年毕业的新尧湾中华公学学校,以及那条记载着华人在这里创业的百年老街。他指点着:“我懂摄影,这个角度的光线比较好,那个角度的景拍得最全……”

  延伸阅读

  全球健在机工仅15人

  学者呼吁抢救性保护

  听说广东省侨办组织的调研团要专门到砂拉越看望几位南侨老机工,当地华人社区出现了不大不小的震动。

  年轻侨领、晋汉省广东会馆副会长郑雅泰告诉我们:“侨团的年青一代需要知道这些历史,中国也应该纪念他们的功绩。我们正在筹划组织这两位老人回中国,希望他们的身体可以挺得住。”

  “砂拉越的林韶华博士听说我们要去砂拉越看望3位90多岁的南侨机工,非常激动,因为国内还没有政府官员看望过海外的南侨机工。海外英雄需要国家以适当的方式给予肯定。”广东省侨办调研员沈卫红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对国内南侨机工及其遗孀已有抚恤政策,可在海外的南侨机工却长期被忽视。

  据了解,目前全球仍健在的南侨机工仅有15人。

  老人多年坚持走访研究

  林韶华博士今年71岁,是中国云南华侨机工历史研究会海外名誉会长、砂拉越华人学术研究会会长,凭着毅力和热心,早已退休的她到处奔波搜集资料,撰写文章,向海外年轻人介绍那段不应被遗忘、却渐渐被遗忘的历史。

  林韶华已逝的丈夫房汉佳祖籍广东东莞樟坑径村(今属深圳宝安),1963年毕业于台北师范大学,1968年获得美国夏威夷大学教育硕士学位,是当地一位有名望的知识分子。早在1997年,房汉佳和林韵华就开始遍地寻访砂拉越的南侨机工。第一位接受采访的机工是张天赐。后来撰写的文章在报上发表后,又有热心人主动提供联系方式,帮助他们陆续寻访到多位机工。林韶华介绍,据她确认,东马地区具有出发或复员确凿档案的机工共76人,加上没有档案但能确切证实参加南侨机工的共有100人,但北京一位记者告诉她,当时东马地区应该有117人参加了南侨机工,而当时南侨机工的人数也确为117人。

  1998年,房林夫妇出版了《英雄的故事:砂拉越华侨抗日机工》一书,收录了深入访问的5位机工故事,这些早期采访故事真实地再现了南洋青年在滇缅公路上的珍贵历史。这段时间,他们还组织了抗战结束60余年中海外机工的首次聚会。

  应让更多人了解南侨机工

  因为历史的原因,在马来西亚几乎所有70岁以下的人都不知南侨机工是为何人,眼看着机工一个接一个的离去,林韶华很是着急。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每当丈夫写完一篇文章,林韶华便立即翻译成英文再发表出去。砂拉越华人学术研究会即为夫妻二人一手创办,至今已有9年历史,有100多个会员,许海星的外甥黄文明也是会员之一,热心收集机工史料。

  “这段历史应该留下来让更多人了解,它不仅是南洋华人的历史,更是中国历史、马来西亚历史和世界历史!应进行史料抢救性搜集和亲历者口述史整理。”

  丈夫去世后,林韶华继续到处寻访机工及其后人,多次往返昆明和台湾查阅资料,其中英文版《英雄的故事》增订本将于今年出版。

  多年来,海外系统整理、研究南侨机工群体者寥寥无几,除了林韶华夫妇,此前还有原籍揭西的华侨刘伯奎。1989年,他率先对复员机工进行采访,写下《回国抗战机工史录》一书,是早期真实且原生态的实录。

  迄今,3位砂拉越机工已给云南省档案馆捐赠了700多张照片和部分实物。

责任编辑:王广建 最后更新:2017-12-18 09:46:0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福建华侨与抗日战争(2)

下一篇: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