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菲律宾华侨的抗日风暴
2019-06-21 10:19:37  来源:炎黄春秋  点击:  复制链接

  在辛亥革命以及抗日救亡运动中,旅居海外的华侨总是走在历史的最前列。抗战时期,侨居于东南亚各国的华桥在海外夹缝求生,备尝艰辛。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华侨身在异国,心忧祖国,掀起了继辛亥革命以来的第二次爱国运动高潮。

  “菲律宾华侨救国义勇队”的组建

  侨居菲律宾的华侨中,福建籍的居大多数,尤以泉州籍更多。他们之中许多人是因参加国内土地革命而遭到当局抓捕、不得不赴东南亚各国避难的爱国人士和共产党员,与国内南方共产党组织保持着良好联系。菲律宾的闽籍工运侨领许立(许敬诚),早年参加工人运动,曾作为菲律宾工会代表,于1930年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与廖承志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后长期在菲律宾从事抗日救亡斗争,成为当地颇有影响的人物。1925年加入共产党的闽籍华侨李炳辉,早年投身叶挺指挥的第四军,参加北伐战争,调任苏联顾问鲍罗廷的英语翻译,其妻王亚璋为中共五大中央候补委员,夫妇俩与宋庆龄过从甚密。大革命失败前夕,经周恩来批准,疏散回菲律宾继续从事革命。抗战全面爆发后不久,廖承志担任“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简称“驻港办”)负责人,与宋庆龄在香港创建“保卫中国同盟”(简称“保盟”),共同担负向国际友人和海外华侨筹赈征募事务,支援国内抗战。菲律宾华侨对祖国抗日以及对八路军、新四军的财力物力的支援,有的正是通过他们之间的渠道实现的。新四军成立之时,军部缺乏电讯设备、印刷设备,叶挺派胡立教到上海、香港,通过宋庆龄、廖承志的帮助,菲律宾闽侨慷慨解囊捐赠了大笔款项供新四军装备部队,并购买战地急需药品送到新四军。

  菲律宾华侨除了在物力财力方面大力支持祖国抗战外,还组织青年华侨回国直接参战,表达了海外华侨抗日御侮的拳拳赤子之心。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旅居菲律宾的广大华侨义愤填膺,掀起了抗日救亡热潮。1934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统一民族战线号召的影响下,宋庆龄、何香凝等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呼吁全国同胞武装自卫,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1935年,中共中央《八一宣言》在海外引起很大反响,菲律宾爱国侨胞热烈响应,在侨领许立的领导下,很快在马尼拉市成立了“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菲律宾分会”(简称“民武分会”),在侨胞中开展广泛的抗日救国活动。

  抗战全面爆发后,海外华侨更是群情激奋,救国浪潮席卷华侨社会各阶层,侨胞同仇敌忾,捐款献物、疏财助战。菲律宾的热血华侨青年纷纷请缨回国参战,打击侵华日军。1937年冬,菲律宾民武分会决定组织部分华侨青年回国,直接参加祖国神圣的抗日救国斗争。民武分会在报上刊出广告,征召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消息传出后,广大华侨青年踊跃报名应征。他们中多数是工人、学徒、店员,也有青年学生。民武分会从中挑选六七十人,由沈尔七负责举办集训学习班,进行训练。沈尔七是菲律宾华侨工会和民武分会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以出色的组织领导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组织这批青年学习《中国近代革命史》和巴黎出版的《救国时报》中有关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以及艾思奇的哲学著作等报刊文献;讲解抗日形势和国内革命斗争中英雄事迹,为华侨青年回国抗日打下思想基础。同时,还进行队列等项目训练。学习训练之余,沈尔七带领他们深入华侨社会,进行抗日宣传和募集回国物资款项。“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筹委会”暨12个行业基层工会特地发表宣言,号召全体侨胞踊跃捐助。在沈尔七等的热诚招募下,各侨团慷慨捐助,很快募集到一批款项,解决了回国旅费。

  经过一个月的准备,民武分会从集训队中挑选28人,正式组成菲律宾华侨救国义勇队,先期回国。义勇队中有粤籍华侨6人,闽籍华侨22人,沈尔七任总领队,戴血民为队长,余志坚为副队长,郑映明为政治宣传员。1938年1月18日,义勇队肩负着菲律宾侨胞拯救华夏、抗敌报国的重托,踏上了回国的征途。行前,菲律宾侨团在许立等主持下,为义勇队举行了欢送大会。各大报纸纷纷刊登义勇队回国抗战的新闻。义勇队发表了庄严的回国《宣言》,对旅菲各界侨团、爱国人士以及全体侨胞的支持和资助表示谢忱,使他们“能够达到回国杀敌的志愿”,呼吁海内外同胞“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动员全民族力量参加抗战”,“清除日本奸细”“及一切汉奸卖国贼”,“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义勇队改编为

  新四军“菲律宾华侨回国随军团”

  1月20日,义勇队乘“江苏号”轮船从马尼拉启程,于22日抵达福建厦门。义勇队原计划回国后即开赴莆田,与中共领导的闽中游击队汇合,挺进江南抗日前线。但是,此时闽中游击队已编为八十师特务大队开至泉州,国民党当局及八十师正阴谋吞并和消灭特务大队。于是,义勇队北上抗日计划的第一步也就无法实现,被迫羁留于厦门,择机北上抗日。

  义勇队特地更名为“菲律宾华侨义勇队回乡工作团”,以摆脱国民党当局玩弄“收编”的羁绊,提出要深入到闽南故乡,宣传发动群众抗日,要求市政当局发给护照,批准放行。1月26日,工作团为此发表了《告祖国各界同胞书》,明确表示:“我们全体队员在未加入祖国抗日武装队伍,奔赴前线与日寇直接血战以前,决定先回到我们的故乡闽南一带,去报告菲岛侨胞的抗日救国运动,并宣传和鼓动同胞们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以最伟大的力量……来粉碎日寇进攻我们福建和整个中国的野心……我们无限恳切地要求党、政、军当局与各界同胞指导和赞助我们,使我们顺利地完成我们回国的任务。”

  沈尔七广泛与厦门的群众团体、新闻单位接触,争取社会舆论和各界力量的支持,为此召开了大型茶话会。会上,沈尔七向社会各界汇报了菲岛华侨抗日救国活动的盛况,阐述工作团回国的使命,吁请各界同胞给予指导帮助,并表示待市政当局发给护照,工作团即可出发到闽南各地乡村开展抗日宣传工作。1月28日,纪念淞沪抗战六周年,工作团派出沈尔七、余志坚等代表,分头参加厦门四个区的纪念大会,并分别作了演说,再次阐明侨胞回国参加抗战的强烈愿望。

  国民党市政当局对工作团下乡宣传的要求仍有意拖延,迟迟不予签发护照。由于在厦羁留,工作团的经费已告罄,他们只得变卖随身携带的行李和衣物,连小提琴也割爱抛售了。直到2月5日,侨胞们在厦门滞留了半个多月才得到当局准予放行的通知,终于离开厦门往漳州,又因经费缺乏,被迫滞留,等待菲律宾侨界汇款接济。

  在漳十余日后,工作团以出发南靖县宣传为由,金蝉脱壳,包乘专车直驶龙岩,到达闽西游击队集结地白土镇。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等领导布置了欢迎接待工作,抽调二支队司令部副官处主任俞炳辉等,专门负责接待和带领这一支侨胞队伍。二支队召开了大会,隆重欢迎海外归来的赤子,高度赞扬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根据二支队领导的建议,义勇队又正式更名为“菲律宾华侨回国随军服务团”(简称“随军团”),由二支队政治部任命沈尔七为团长,戴血民为副团长,俞炳辉为指导员,并召开大会举行隆重的援旗典礼。二支队党委决定,批准沈尔七、郑映明、杨血映、林振声等四位正式转为中共党员,并建立随军团党支部,由俞炳辉兼任支部书记。

  从此,义勇队成为新四军中第一个爱国华侨团体。2月27日,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誓师大会上,沈尔七代表随军团上台发言,表示随军团“誓死忠心报国,驱逐日寇”。3月1日,新四军第二支队从白土出发,北上抗日。二支队将从江西及福建漳厦、广东潮梅地区前来参军的知识青年和陆续从新加坡、马来亚、泰国、缅甸等地回国的侨胞100余人,组织编成“新四军二支队政治部宣传队”,抽调红四连政治指导员王直担任队长。随军团和宣传队在行军途中密切配合,出色完成了北上沿途的宣传工作。4月18日,随军团历经艰辛跟着二支队大部队到达安徽岩寺。

  到达新四军军部后,二支队把随军团移交给新四军军部。军部安排随军团入军教导营学习。当时,教导营已有三个连队,成员多是连、排级以上的老红军。随军团组成一个排,由沈尔七任排长,与相继从东南亚各地来新四军参军的华侨青年合编为教导营第四连。后来,教导营扩编为教导总队,随军团又编入第二大队第六队进一步接受训练。1938年冬,随军团成员毕业于云岭军部教导队,分配到江南前线的新四军各部门和基层连队工作。他们之中绝大多数成为新四军的骨干,为神圣的抗日救国和民族解放贡献了青春和热血,有的贡献了宝贵的生命。

  “菲律宾劳联会回国慰劳团”的组建

  1938年10月,新加坡、马来亚、菲律宾、印尼、缅甸、越南、暹罗等国家的华侨代表在新加坡成立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公推华侨领袖陈嘉庚为主席,庄西言、李清泉为副主席,从而实现了华侨史上空前的大团结。此后,东南亚各地80多个筹赈会、1000多个分会在“南侨总会”的领导下,为祖国抗战筹赈捐款。

  在菲律宾,侨领许立与八路军驻港办主任廖承志及其助手连贯建立了密切联系,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并以菲律宾华侨总工会名义筹划组织华侨各界劳动团体联合会(简称“劳联会”),以统一华侨工人运动。1938年5月1日,菲律宾劳联会正式成立,下属40多个行业劳工团体,公推许立为劳联会顾问。劳联会在华侨社会享有极高威望,领导当地华侨掀起了抗日救国活动。

  1939年春,新四军军长叶挺鉴于华侨日益高潮的抗日救国热情,为了更好地向旅菲华侨介绍祖国抗战的真实情况,使侨胞加深对新四军的了解,同时解决新四军部队给养和缺医少药的困难,还计划组织一个华侨营或华侨团。为此,叶挺派沈尔七、许振文返回菲律宾进行宣传工作。

  沈尔七回到马尼拉市,受到劳联会和各侨团的热烈欢迎。沈尔七向广大华侨宣传新四军在大江南北抗战的辉煌战绩,展出从前线带来的各种战利品,发动侨胞捐款献物,筹募军需药品,动员华侨青年参加新四军。在许立的主持下,劳联会大力支持沈尔七、许振文的工作,在当地又一次掀起了回国参军的热潮。许立率先垂范,送其在校读书、尚未成年的长子许呈炜回国参加新四军,在华侨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劳联会所属的行业工会骨干也纷纷请缨回国参战,“店员救亡协会”宣传部部长王西雄、秘书长张匡时,“木材工会”的郭席排都带头报名回国。劳联会经过选择,确定了回国人员的名单,组成了“菲律宾华侨各界劳工团体联合会回国慰劳团”(简称“慰劳团”)。慰劳团的任务是代表菲律宾侨胞回国慰劳新四军抗日将士,完成慰劳任务后就地参军参战。慰劳团共24人,由王西雄任团长,沈尔七任指导员。

  慰劳团组成后,于5月初在劳联会会所中华厅集中学习。由劳联会顾问许立和王西雄、沈尔七分别讲授《抗战形势与任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慰劳前线抗日军队的重大意义》《旅途中应注意事项》等。经过短短10天的学习后,使团员对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明确了自己肩负的重任。慰劳团购买了一套铜管乐器,准备赠送给新四军军部,先以慰劳团成员组成军乐队,聘请当地音乐教员周东君教练,随团艺术指导。经过短期训练,他们能够演奏《义勇军进行曲》等十余首抗日乐曲,准备行军途中开展宣传,壮大声势。

  5月下旬,劳联会在马尼拉市大戏院举行隆重的欢送大会。各侨团献交了大批捐款、物资和药品,制作了40余面锦旗委托慰劳团转交新四军。菲律宾各大报纸以醒目标题,刊登了慰劳团准备回国的消息。5月底,慰劳团在各侨团和侨胞的热烈欢送下,告别第二故乡,踏上了回国的路途。

  “慰劳团”铜管乐队

  为新四军将士战地慰问

  慰劳团抵达香港后,在八路军驻港办的安排下,经越南的海防、河内,从镇南关(今之友谊关)进入国境,再从南宁到达桂林八路军办事处,安排住在市郊一个小村庄。八路军司令部秘书长兼驻桂林办事处主任李克农经常来看望他们,并抽出时间给慰劳团做形势报告。其时,国民党顽固派一手制造的“平江惨案”刚发生不久,局势动荡不安。在反共摩擦的气氛中,要离开桂林前往皖南新四军军部,路上安全难以保障。慰劳团在办事处的安排下在桂林逗留了一个多月。

  8月初,局势甫定。慰劳团在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专人护送下离开桂林,从湖南衡阳等地转入江西境内,随即横穿江西省西部、中部广大地区,到达东北部的上饶。他们一路行军,演奏抗日歌曲,宣传抗日,振奋了人民抗日的激情。慰劳团在上饶逗留期间,适逢叶挺军长因公路过上饶,他立即接见慰劳团全体团员,介绍新四军抗日战绩,并代表军部欢迎慰劳团上前线去,并为慰劳团的行军路线作了安排。慰劳团随后又继续开进,经浙江省西部进入安徽省南部的屯溪、岩寺,再经太平到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安排住在清水湾的军部教导队驻地。

  9月底,新四军军部在云岭军部大礼堂(设于陈氏祠堂)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会。慰劳团团长王西雄代表菲律宾华侨致慰劳词,表达了海外华侨对前线抗日将士的崇敬之情,向全体新四军指战员致以深切的慰问,并代表华侨向军部敬献了锦旗,转交了捐款捐物。项英副军长在会上发言,诚恳感谢华侨儿女不畏艰难,远渡重洋前来慰劳的爱国热情,表示新四军决不辜负海内外同胞的殷切期望,浴血征战,奋勇杀敌。

  欢迎大会后,慰劳团开始历时一个月的慰问活动。他们深入到皖南前线的基层连队驻地,为新四军指战员演奏抗日乐曲,代表海外华侨慰问战士,并与之交谈海外华侨抗日救国的情况,鼓舞了新四军战士抗战必胜的信心,也使每个慰劳团团员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慰劳任务完成后,慰劳团的全体团员,报名参加新四军,除沈尔七调政治部搞民运工作,周东君和蔡紫茵参加军部战地服务团工作外,其余团员集中到教导队学习。1940年春,这批华侨青年从教导队第三期结业后,被分配到各个部门和基层连队工作,溶入了新四军革命大熔炉里去,锻铸成坚强的革命战士。?

  奋战在吕宋岛上的“菲华支队”

  皖南事变发生后,福建籍新加坡归侨记者黄薇采访了叶剑英、冯玉祥,及时把周恩来的“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发往海外,向东南亚华侨披露皖南事变的真相。1月21日,菲律宾七个大侨团联合致电蒋介石,内称“闻解散新四军,全侨关怀,总攻在即,不宜自起分裂,请保存实力,共同对外”。南洋地区31个福建华侨社团立即召开会议,一致决议致电国民政府,“火速撤销一切反共部署,承认一切抗日党派之合法地位,援助敌后方之抗日民主政府,恢复抗日有功之武装”。马来亚槟榔屿35个侨团联名致电蒋介石,指出“新四军忠诚抗日,侨胞钦佩,此次事件,无论是军纪,抑或党派摩擦,均属不幸”,“全侨誓死拥护团结,反对枪口对内”。缅甸仰光18个侨团举行宣传大会,发布《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宣言》。新加坡《南洋商报》、槟榔屿《现代日报》《星滨日报》等华侨报刊发表了《民主团结乎?独裁反共乎?》《新四军被缴械问题》等社论,谴责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分裂行径,呼吁立即实现中共提出的解决皖南事变“十二条”办法,“要解决国共间的一切问题,恢复并巩固国共政治合作,就必须根据这些条件,实现这些条件”。福建籍华侨陈嘉庚以“南侨总会”主席和国民参政员身份致电国民参政会、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全国军政长官和全国同胞,指出,皖南事变的发生,使内战“危机又遍国中,势必利落渔人,民族惨祸,伊于胡底!”,强烈呼吁“消弥内争,加强团结”。华侨首领登高一呼,在华侨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反响。6月15日《南洋商报》发起反分裂、反妥协、反独裁的“七七签名运动”,响应之声遍及马来亚、苏门答腊、泰国等地。仅三个星期,参加签名者多达20.1万余人,此后,签名者不断增加,该项签名纸连接起来“长度达3.2公里”。以福建籍为主体的东南亚各国华侨呼吁团结抗战的呼声,有力地声援和配合了中共在皖南事变后采取的“政治上取攻势,军事上取守势”的策略方针。

  一大批在皖南事变中脱险的新四军华侨子弟兵,几经曲折,重返侨居国菲律宾,在当地“劳联会”的组织下,投身侨居国的抗日反法西斯斗争。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重新拿起枪杆,把新四军革命传统和丰富的战争经验加以发扬光大,奋战在吕宋岛上,不断壮大武装,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的贡献。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出兵南侵南洋各国,菲律宾很快被日军所陷。以许敬诚所领导的“劳联会”,联络各界抗日侨团组成“抗日护侨委员会”。随着斗争形势的恶化,“抗日护侨委员会”停止活动,“劳联会”将抗日救亡骨干分两路撤退,北路一批人开赴中吕宋的邦邦牙省,开始组建抗日武装。许敬诚决定先办起一个短期的政治军事干部训练班,由从新四军返菲的郭建(郭汐江)、王汉杰(王爱奎)主要筹办。这个短训班继承了新四军军政训练的传统,既讲授军事理论又讲解游击战术,既讲授抗日道理又宣讲群众政策和武装纪律。“劳联会”于1942年5月19日,把从新四军返回的指战员余志坚、郑显玉、郭建、王汉杰、王西雄、蔡建华等作为骨干,建立了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队(简称“菲华支队”),为了发扬光大八路军、新四军革命传统,这支队伍初建时亦称“四十八支队”(新四军加八路军之意)。初建时,只有52人,装备仅有一支短枪和一支枪托被火烧过的步枪和两枚手榴弹。就是凭着这些极简单的装备和弱小的兵力开始了抗日游击战争。武装建立后,他们进一步进行军政训练。以八路军、新四军的战斗经验为基础,编写了《中国革命军队优良传统》作为教材。经过三个月的艰苦训练,“菲华支队”投入了对日军的作战。

  1943年1月22日,日军出动1000人兵力向“菲华支队”驻地干仑巴村进犯。“菲华支队”待日军渡河上岸后,开始反击,断其后路。经过四小时的激战,毙伤敌30多人,缴获一批武器。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华侨和当地人民的抗日斗志。2月,一支菲律宾人民抗日武装队伍在全胡连村与200多名日军遭遇,战斗十分激烈。“菲华支队”获悉后前往增援,包抄了日军的后路,经前后夹攻,毙伤日军80多人,缴获了一批武器。3月5日,日军集中了5000人在伪警、保安队配合下,分五路向阿拉脱山麓和大树林区发动了“大扫荡”,欲置“菲华支队”等抗日武装于死地。“菲华支队”避敌锋芒,实行长途远征,横贯吕宋全岛,转移到南吕宋建立抗日根据地。经过26天的艰苦行军,行程1000余里,“菲华支队”在南吕宋山区站住了脚跟。

  经过短期休整后,“菲华支队”又展开了打击日伪的战斗。1944年1月2日,一队伪军在叛徒的带领下窜到三巴乐社、马乌万社强购军粮。“菲华支队”在当地人民抗日小队的配合下,采取伏击战,击毙了一批伪军警,俘虏三人,缴获步枪12支和粮秣弹药,随后部队开始壮大。此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入战略反攻,“菲华支队”抓住有利时机,提出“扩大队伍,配合反攻”的口号,随即扩充队伍和整编武装,队伍扩大到200多人,编为六个大队。新四军返菲的王汉杰、蔡建华分任总队长和政委、王西雄任参谋长、郑显玉任第一大队长。

  在菲律宾光复的前夕,日军垂死挣扎,作困兽之斗。“菲华支队”各部和菲律宾人民抗日队伍一起,配合美军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1945年1月9日,美军在吕宋岛凌牙渊海滩登陆,“菲华支队”配合当地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在中吕宋、南吕宋日军的后方,破坏敌公路、桥梁、铁道等交通线,阻止日军调运兵力。1月中旬,总队警卫部队在民兵配合下,在邦邦牙省干拉描市山范村河边,截击一队日军,歼敌50多人,缴获轻机枪两挺、步枪30多支和一批军用物资。1月18日,“菲华支队”第二、第三大队配合菲律宾人民抗日军,攻入丹辘省省会丹辘社,与日伪守军数百人展开激战。直至第五天早晨,毙敌50多人,余敌溃逃。接着,第二、第三大队挥师南下,与菲律宾民抗军一起,解放了邦邦牙省省会仙彬兰洛。


 

  1945年1月26日,“菲华支队”向内湖省会仙沓古律示守敌发起进攻。在友军两翼配合下,经过10个小时战斗,全歼了守敌,光复了仙沓古律示市。1月31日,“菲华支队”参加了著名的罗斯万牛集中营抢救战,在各方配合下,解救了美国侨民2000多人。美军司令部当即派飞机空投四箱军火,并致函感谢。

  “菲华支队”和菲律宾人民抗日军民展开了全面进攻,解放了许多城镇,为美军向马尼拉市迅速进军扫清了障碍。1945年2月3日,“菲华支队”配合美军先头部队攻进马尼拉市区,经过激烈的巷战,歼灭了日军,光复了菲律宾的首都。后,“菲华支队”又奔赴南吕宋,投入配合美军肃清残敌,解放菲律宾全境的战斗。在日军节节败退时,美骨地区四个省的日军却集中在两个山头上,层层设防,妄图固守顽抗。美军在黎牙实备登陆后,“菲华支队”第五大队主动侦察敌情,向美军递送情报,配合美军对日作战,经过两个多月的攻击,终于全歼了守敌。

  在菲律宾三年抗日战争中,以新四军华侨为骨干的这支部队不断发展壮大,把新四军的优良传统和军事战术在侨居国发扬光大,先后转战菲律宾14个省份和马尼拉市,前后进行了大小战斗2600余次,歼敌2000多人,立下了不朽的战功。

责任编辑:徐为 最后更新:2019-06-21 10:22:5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日本侵略者对南洋华侨的暴行及华侨的抗日运动

下一篇: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