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从诗词看马叙伦的胸怀和思想
2024-06-27 11:34:54  来源:《团结报》文/张 歌  点击:  复制链接

  【精彩提要】

  马叙伦国学素养深厚,是文字学家、书法家,也是爱国诗人,其诗词多收入《马叙伦诗词选》。他在自述中写道:“我做诗是没有‘师承’的,也不向古代诗人坟墓里觅他们的尸骨,不过在自己的园子里拉拉唱唱,不过写自己要写的。”马叙伦的诗词多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现实,关切和同情人民疾苦,以即景写事、抒发情感为主,且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从中可见其博大、悲悯的胸怀和革命、爱国、进步的思想。

  

▲马叙伦

  诗中饱含着改变社会、拯救民众的革命思想

  1902年,马叙伦来到上海,参与办报,与维新派、革命派人士接触渐深。一次,他读到书籍《孙逸仙》,了解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后,在诗中写道“一击满湖烟雨破,谁家天下举杯看”,以双关语(当时在西湖船中,“满湖”谐音“满胡”)表达了反清思想。1924年,孙中山扶病至京,马叙伦前往车站迎接。孙中山于次年去世,马叙伦悲痛不已,写下《追怀孙中山先生》一诗:

  先生毕竟是人豪,天下为公字字敲。

  思想每随时代进,坚贞不为大风挠。

  奔走卌年余薄产,缠绵一病返天曹。

  使公今日犹操国,郭李勋名未足高。

  1929年,马叙伦辞去民国政府教育次长的职务。此前,他三次出任教育次长,试图在军阀政府的统治下,改善和促进教育事业,如保障教育经费、整顿教育行政、改良视学制度、改进高等教育等。但军阀政府没有维持教育的诚意,这些举措收效并不明显。愤慨国事飘摇、有志难酬,又无法改变这一切的马叙伦,在辞职之际,写下《述怀》一诗:

  袍笏登场又一回,未酬素志鬓丝衰。

  身无媚骨难谐俗,从此柴门不再开。

  民国时期,国家积贫积弱,军阀派系相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马叙伦始终对老百姓的生活和遭遇怀有同情,用手中的笔,或撰文或作诗,大声疾呼,为他们鸣不平。在《南京路遇乞客成群》一诗中,他写道:

  富者连阡陌,穷人无立锥。

  道旁三五辈,求食往来驰。

  天理何曾尔,豪门不顾谁。

  异时蛰者起,无谓久能欺。

  “在宥”庄子语,“非攻”墨子篇。

  干戈何以绝,衣食孰能全。

  物物皆公产,人人有政权。

  散群兼坏植,相使亦可怜。

  大地龙蛇斗,中原虎豹瞋。

  人间唯骛利,我辈独谈仁。

  杜争须各足,绝乱必公身。

  王道无他术,周邦命正新。

  可以看到,他主张社会应当是公平公正的,让每个人有衣有食,能够平等地参与国家治理,而不是少数人高高在上,多数人饥寒交迫,并痛斥为富不仁者,认为受压迫者终有一日要起来反抗。除仁者爱人的儒学思想外,马叙伦还怀有朴素的社会主义思想。

  诗中激荡着抗战到底、救亡图存的爱国思想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全部沦陷。国家危急、民族危急,马叙伦忧心如焚。此后,每年逢9月18日,他总要赋诗言志,提醒自己国耻未雪,家人离散,仇恨难平。在《九月十八日正望前一日》一诗中,他热情讴歌卢沟桥畔、黄浦江头奋勇杀敌的爱国将士:

  可怜歌舞弃金城,边月仍圆岁月更。

  我自年年歌当哭,旁人错认绕梁声。

  明月高高照虏营,几家征妇哭长城。

  致声庙策今初定,为复辽边已出兵。

  卢沟桥畔嘭嘭响,黄浦江头轧轧鸣。

  今日三军同愤怒,一齐奔杀尽忘生。

  在《九月十八日》一诗中,马叙伦表达了对已沦陷国土的思念和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白草黄榆又一秋,斜阳初月倚危楼。

  归信不随南雁至,梦魂夜夜到幽州。

  1936年1月27日,马叙伦与严景耀、许德珩等诸教授组建了北平文化界抗日救国会,当选救国会主席。此时上海已有百岁老人马良领导的救国会,时称“南北救国,惟马首是瞻”。

  同年,在五四运动十七周年纪念会上,军警封锁会场,马叙伦冲入会场即席演讲,勉励学生“以社会主义救国”,并写下《廿五年北京大学五四运动十七周年纪念会后作》,高度赞扬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行动,表明了绝不屈服于敌寇的信念:

  自愧蹉跎已老身,放言犹动少年人。

  贾生初出先忧汉,鲁子终身不帝秦。

  寒云密布覆新晴,不饮还如困宿酲。

  旧曲偶弹魂欲断,更来风雨乱弦声。

  同年秋,受王昆仑所托,马叙伦前往四川劝说军阀刘湘逼蒋抗日。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将蒋介石扣留在西安。为稳定国内局势,联蒋抗日,马叙伦再次赴四川面见刘湘。

  马叙伦为国事奔走之际,日本侵华步步进逼。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中国守军奋起反抗,全面抗战爆发。北平守卫战中,佟麟阁、赵登禹两位将军血战到底、以死报国,马叙伦悲恸地写下《遥吊佟麟阁赵登禹两上将》:

  援绝将军死战场,旁人漫道姓名香。

  黄泉正是伤心地,不尽云台作国殇。

  北门符钥遣谁分,第一关中敌骑纷。

  二十九军无负国,一朝战死两将军。

  此时,马叙伦已携家眷避居上海。因身体原因不得已辞去在之江大学的任课工作,马叙伦失去了生活来源,一时贫病交加,他化名邹华孙(邹是其母姓,“华孙”意为中华民族之子孙),闭门撰写《说文解字六书疏证》。这一时期,敌军大举入侵,我国军民奋勇抵抗。马叙伦写下多篇《即事》诗,盛赞军民万众一心、杀敌立功。其五云:

  利兵坚甲竟徒然,白渡桥边跪乞怜。

  一纸感恩亲写状,口头尤怨妄开边。

  此处马叙伦自注:“我军以肉搏取胜。敌军溃退至苏州河外白渡桥,为英国守兵所阻,不得南逃,乃跪而乞放,有目击以告余者”“日军被我俘获者所书状,见八月某日《大公报》,降伏之日兵均谓被其国军人所绐,妄开边衅。”我军舍生忘死杀敌,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振奋了国民精神。

  困居上海期间,马叙伦写下多篇除夕诗,为国事家事忧心不已。《廿六年除夕》诗其六云:

  年年竹箧纵萧疏,所至还携一担书。

  报国不堪骑大马,伤心烽火注虫鱼。

  此处马叙伦自注:“八月来上海后,续成《说文解字六书疏证》五卷”。事实上,这部30卷、240万字的皇皇巨著,90%的篇幅是在上海期间完成的。

  在《卅三年除夕》诗中,马叙伦写道:

  索逋如梭灶断烟,娇儿犹噪过新年。

  怜她不知人间世,我且高歌秋水篇。

  此时,马叙伦家中断炊,讨债者纷纷上门,小女儿不解世事,还闹着要过新年。高歌《秋水篇》言志的马叙伦,有着铮铮傲骨和民族气节,宁可挨饿受冻,决不和日伪汉奸同流合污。

  老友汤尔和沦为汉奸,请马叙伦担任北大校长,马叙伦愤怒地说:“我是为了抗日救国而被迫离开北大的。现在敌人全面进攻,国难严重,我岂能回到敌人刺刀下去混饭吃?”他在北大教过的学生陈公博在汪伪政府做了官,送来钱粮,想请老师“出山”帮忙,马叙伦严词拒绝,并劝说他和汪精卫悬崖勒马。他写下诗句劝谏陈公博、汪精卫两人。《柬陈公博》(时廿八年十二月)其一云:

  我爱当年陈白沙,静中修养茁萌芽。

  已成桃李垂行畔,更作瑚琏蔚国华。

  一时官柳摇金佩,三载乌衣驻玉车。

  卓荦声名吾党健,还须珍重向天涯。

  《垂老》(为汪精卫作,廿九年二月):

  垂老闻将割燕云,更输岁币更监殷。

  连横计就秦为长,和议称臣构署文。

  不师沫请归侵地,不学汪锜作国神。

  降表独修归命急,降王长已属他人。

  诗中将国土陷落比作割让燕云十六州,希望陈公博、汪精卫两人幡然悔悟,痛改前非,怎奈两人执迷不悟,最终成为国家和民族的罪人。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消息传来,举国上下,欣喜若狂,马叙伦写下《八月十日夜闻日本允降》:

  月甫生明夜未阑,欢声直上白云间。

  八年虏马崩腾甚,终见降旗百尺竿。

  南征北进气何雄,一旦降旗旭日空。

  我自独深民物感,怜他哀怨正秋风。

  国仇家恨,一朝得雪,马叙伦的喜悦难以言表。欢声直上云霄,倾吐出每个中国人发自肺腑的畅快。

  诗中充盈着追求真理、追求民主的进步思想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派来的接收大员在上海倒行逆施,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失望至极的马叙伦与朋友常谈起政治问题,想找一个国家、民族的出路。1945年12月30日,马叙伦、王绍鏊、周建人、雷洁琼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民主促进会,以“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践”为宗旨。民进成立后,积极开展爱国民主斗争,反对国民党政府专制、独裁、内战的政策。

  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推举的和平请愿团赴南京,向国民政府呼吁和平、反对内战。以马叙伦为团长的和平请愿团,在南京下关车站遭到伪装成难民的国民党特务殴打。周恩来、董必武、滕代远、邓颖超等人赶到医院看望受伤代表。周恩来说:“你们的血是不会白流的。”马叙伦回答:“中国的希望只能寄托在你们身上。”他写下《下关遇暴后翌日作》,表达对蒋介石的鄙夷和憎恶:

  十载无端异见闻,扶头病榻思纷纷。

  眼前山色无穷好,高处憎他一抹云。

  此后,国民党对民主人士的迫害日益加剧,李公朴、闻一多先后遇害。马叙伦写下诗句,表明不为威武所屈,直言蒋介石必将在国人的反对中失败,我辈同志共同努力,前路必将走向光明:

  岂有刑天志,能无百姓情。

  独夫犹肆虐,举国欲同盟。

  血浪将漂杵,哀声是胜兵。

  吾侪须努力,前路日光明。

  为保护民主进步力量,中共地下党帮助马叙伦等民主人士转移到香港,继续斗争。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马叙伦等爱国民主人士群起响应。11月,马叙伦等人离开香港,乘坐华中轮北上。1949年1月,马叙伦等人抵达东北解放区,受到热烈欢迎。看到解放区的精神气象,他深受鼓舞,写下《一九四九年一月廿七日东北各界欢迎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余以赴政治协商会议与焉即席口占》,盛赞中国共产党扫除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区群贤毕至,即将建立的新中国必会河清海晏、繁荣昌盛。其一云:

  一堂敢诩群英会,个个都缘民主来。

  反动未消怀怒忾,和平有路扫凶埃。

  后至防风须就戮,末朝封建定成灰。

  矛头所向无天堑,听取传书奏凯回。

  3月25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由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迁至北平。下午,在北平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式。马叙伦等爱国民主人士前往机场迎接,并陪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阅兵。他写下《陪毛主席朱总司令阅兵》,回首数十年来的往事,感叹革命终于取得胜利,人民迎来了幸福的生活:

  西山爽翠衔红日,穆穆军容拥帅麾。

  总为人民忍劳瘁,行装方卸检雄师。

  万岁高呼毛泽东,与人衣食即春风。

  江南百姓皆昂首,何为迟余解困穷。

  烟云回首已成嗟,此日真开革命花。

  寄语紫金山下客,与民投地总无差。

  此后,马叙伦先后参与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和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国歌、国旗、国徽、国都、纪年方案的确定付出大量心血。10月1日,他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抚今追昔,漂泊半生的马叙伦挥毫写下“得宿”两字,抒发对新中国诞生,人民获得幸福生活的喜悦之情。

  马叙伦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并任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部长,后来又任高等教育部部长。已过花甲之年的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工作,无暇顾及诗词。马叙伦兢兢业业、夙兴夜寐,主持开展了一系列开拓性、创造性的工作,为国家建设、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谱写了新的诗篇。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4-06-27 11:39:4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中的夏衍

下一篇:马寅初在家乡的三次演讲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