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版画家力群先生曾说,“要了解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的社会生活,主要就得看当时的版画……在整体上,版画才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那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生活。”新兴版画运动的倡导者鲁迅则说,“当革命之时,版画用途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
力群 《人民在暴风雨中》 12x9.5厘米 版画 1939年
力群 《这也是战士的生活》 9.5x11.5厘米 版画 1937年
张明曹 《仇·挨鞭鞑》 13.7x12.2厘米 木刻连环画 1938年
战时的物资匮乏和对战时宣传的迫切需求,令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播灵活便捷特点的新兴版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国的版画艺术家用他们的利刀劲笔创作出大量的版画作品,杨涵,就是当时诸多版画艺术家中的一位。
杨涵(1920-2014),浙江温州人。曾先后担任新四军《苏中报》专职木刻创作员,《苏中画报》编辑、副主编,华中军区《江淮画报》编辑等。1958年从部队转业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历任副社长、副总编、编审。
杨涵 《苏中画报社工作人员会议》 14x22厘米 版画 1945年
杨涵24岁参加新四军,作为新四军的军旅版画家,中华艺术宫“民族脊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展主题作品展”展出的《沙沟战斗》系列就是他极有代表性的一组版画作品。能想象吗,杨涵根据真实的“沙沟战役”创作的系列版画,每一幅作品竟只有火柴盒大小!
杨涵 《沙沟战斗之一(登陆战)》 4x6.5厘米 版画 1945年
杨涵 《沙沟战斗之二(滩头阵地争夺战)》 6x5厘米 版画 1945年
尽管画幅很小,但每件版画都极为真实地展现了“沙沟战役”的激烈场面。当时,《沙沟战斗》组画被拓印于每三日发行一期的《苏中报》上,大大激励了根据地军民抗战的顽强决心。
杨涵并没有太多机会到战场前线观战。但除了在后方感受激烈的枪炮声、号角声和厮杀声,只要战斗一结束,他便会冲到硝烟未散的战场上,感受战争的残酷和激烈。再根据战友们的描述和他的观察感受,将战争场面刻画于作品中。
杨涵 《连队墙报》 6x7.5厘米 版画 1945年
杨涵 《保卫东北(套色木刻)》 27.5x18.5厘米 版画 1946年
杨涵也曾跟随《苏中报》报社转移到苏中农林,期间创作过一大批表现苏北风光、劳动场景和部队生活的作品。正在展出的《看新四军练兵》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杨涵的巧妙之处在于,他没有正面表现练兵的场面,而是将视角转向百姓们观看的景象,以此表现苏中抗日根据地军民之间的亲近关系。
杨涵 《看新四军练兵》 版画 5x8厘米 1944年秋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新四军开始进城。杨涵在版画《新四军进城》中这样画到:一位老奶奶带着儿孙,激动地拉着战士的手表示感谢和欢迎。城里各处都是极为感动的场面,军民间的鱼水之情就在眼前。
杨涵 《新四军进城》 17x20.5厘米 版画 1945年
杨涵 《以胜利的消息鼓舞民工》 9x12厘米 版画 1946年
杨涵 《毛主席像》 8x6厘米 版画 1946年
杨涵 《朱总司令像》 8x6厘米 版画 1946年
杨涵 《陈毅同志像》 9x6厘米 版画 1946年
在特殊的战争年代,版画将它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就像一把利刃似的在战斗着。
(来源:中华艺术宫)
责任编辑:刘连梅 最后更新:2015-10-12 08:52:4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与艺术:关于新兴版画的创作
下一篇:抗战时期的上犹“大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