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新安旅行团在镇江宣传抗日救亡风云录
2016-03-24 11:44:12  来源:江苏发行网  点击:  复制链接

   1935年10月10日,被誉为“一群小好汉”(陶行知诗句)的新安旅行团一行15人,从淮安出发,开启了旅行修学的万里征程。该团出发后的第一站,即是当时国民政府的江苏省会城市——镇江。他们在这里的活动,虽然仅有短暂的4天,但是,历史的天空却永远地激荡着他们在此地留下奔赴全国宣传抗日救亡、为中华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时代风云。

   新安旅行团(以下简称“新旅”)出发后第一站到镇江来的主要目的,是想争取政府发给他们旅行全国的护照,以便今后到全国宣传抗日救亡、实践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等活动谋取合法的地位。因此,10月11日,当他们到镇江新西门的新安会馆入住后,当天就去拜访国民党江苏省政府教育厅长周佛海,想通过他再去谒见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陈果夫。

   可是在省教育厅,出来和他们会面的只是一名省督学。他一方面表示对陶行知先生的敬仰,也“钦佩”“新旅”的行动;但另一方面,他又拒绝了引导其前去会见省教育厅长。在此情况下,领队的顾问团员汪达之(新安小学校长)只好请这位督学先生将他们事先准备好的两本书《我们的旅行记》(“新旅”的前身:新安儿童旅行团著)转呈给周佛海和陈果夫。于是,这位省督学先生也不得不表示代为转达致意,至于长官们能不能接见,还要等到明天再来听他的回话。

   第二天,那位督学对应约前去的“新旅”团员们说,厅长和省主席因公务繁忙不能接见,但经过他的努力,周厅长和陈主席都题了字。说着便拿出两张8k大的宣纸:陈果夫写了“幼学壮行”,周佛海写了“鹏程万里”。再谈到护照,这位督学表示必须到南京去请国民政府解决。

   镇江的新闻记者采访了“新旅”,在10月12日的省党部机关报《新江苏报》上发表了一条对“新旅”利好的消息:“陈周两氏以该团提倡‘生活教育’,而全体团员均为儿童,能不畏跋涉之苦,作十余省之长途旅行,以社会为学校,实属可嘉……”

   如此申办旅行护照未成,但却意外地获赠了当局长官的题词。这事着实给了“新旅”团员们不小的惊喜,也给汪达之以很大的启发。在当天的晚会上汪达之就讲:“他们不愿见我们,送来两张题字也好呀!今后每到一处,就请当局和各界社会名流题字,这些题字既可以为我们团体做宣传,也可以证明我们的行动是得到当局和各界承认的!” 于是,“新旅”团员们便装订了一本厚厚的8k大的题词簿,在牛皮纸裱糊的封面上由团员徐志贯用毛笔端正地写着“请赐鸿辞以留纪念”的8个大字。在这本子上题字的第一人便是陈果夫。大家高兴地说:“这不就是江苏省主席给我们开的通行证吗?” 打那以后,这本题字簿便成了“新旅”最好的宣传品和通行证,到了1941年,仅国民党元老、社会名流、救国会领袖等在这本题字簿上留下墨迹的就不下百人。

   10月12日、13日,《新江苏报》分别发表了《新安旅行团抵镇》《新安旅行团过镇》这两篇对于“新旅”利好消息后,随即发表了署名“索园”的时评,对“新旅”进行问责,摆起兴师问罪之势。

   仅时隔3天,10月15日的《新江苏报》就在“时评”专栏发表了一篇题为《愿商讨新安儿童旅行团所为何事》的评论文章,署名“索园”的作者在这篇文章里,责问“新旅”及其领导人说:

   “……废弃课堂与书本,挟十二、三岁未成年之儿童,与十六、七岁、十八、九岁甫成年之青年,周行各省,到处招摇,谒某长官请训,乞某长官题词,虚度光阴,扩张放心,浪费金钱。无论所期之路程能至不能至,何取率未定性之儿童为夸言;即能至,以十数毫无学识之儿童,徒劳跋涉外又有何得。所谓淮安新安小学是如何小学?是公立?是私立?是否在苏省省、县教育管制之下,该校经费纵极宽裕,不妨普利淮安地方失学之儿童,多设义教使有所读书,何取作此毫无实际之消耗,且贼此十数儿童耶。所谓该校长者,负有一校之重,其校级数、儿童数若何?舍之十数旅行者外犹有若干,抑仅此十数人。其校即长途,其教即旅行,其考成即在见长官、征题字耶。此十数儿童父母为何如人,信任学校如此之深?以十二、三岁之弱小,任其于风雨问寒之际,携向冰雪冱冻之方,走十数万里,亘四、五个月,绝无依眷不舍弃之色。其事是否近人情?……”

   由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机关报刊出这样的一篇“时评”,自然是不同凡响。汪达之立即召集“新旅”团员来商量,其对策是:由“新旅”中年龄大一点的团员杨永鑫出面执笔写一篇答辩的文章,经汪达之亲自修改后,当天夜里急送到了该报社并要求在次日的《新江苏报》上发表。没有料到的是,报社不但没有发表“新旅”的这篇答辩文章,反而将其文稿交由那位“索园”的记者,让他在《新江苏报》的“星期论坛”上对“新旅”的这篇答辩文章进行逐条的大肆批驳。

   面对如此境状,鉴于再写文章反驳,不但刊出无望,而且再纠缠下去也影响“新旅”行程。汪达之主张尽快到南京去。于是,10月15日“新旅”便乘火车前往南京,离开了镇江。

   “新旅”在镇江活动的时间虽然只有短暂的4天,但受到了镇江广大民众的热情欢迎和爱国厂商的慷慨赞助。

   早在“新旅”到镇时,在镇江开办 “新新豆食公司”的老板黄乐民就亲自到3号码头把团员们都接到“新安同乡会”的会馆里入住,并由该公司免费供应豆食品,以解决“新旅”团员们在镇江期间的吃住问题。镇江中小学教育界和工商界中的许多单位都主动邀请“新旅”团员们去参观访问。镇江“国货公司”的老板在请他们参观之后,还送给他们每人一双力士鞋和胶鞋。这在当时就算是很大的赞助了。

   回顾“新旅”的组成与成行,还得益于当时远在上海的镇江籍共产党人的大力支持。

   早在筹建“新旅”时,汪达之的设想和努力就曾在由陶行知先生在上海创办的“生活教育社”的同仁中进行了酝酿和讨论。当时“生活教育社”的主要负责人丁华、王洞若、孙铭勋、戴伯韬等,他们既是陶行知先生的学生和密友,又是上海左翼教师联合会中共地下党支部的主要成员。王洞若还是镇江人,就当过这个“教联”党支部的书记。

   对于“新旅”的组成与是否能成行,“教联”党支部的多数同志是既赞成又担心。担心的是,在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下,所有公开的抗日救国宣传都是被严令禁止的。“新旅”要到全国各地去宣传抗日救国,政治上不安全,经济上没保障,生存上有困难。

   王洞若则是全力支持,他认为,采取少年儿童教育团体的名义,对外以实践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 的主张和宣传孙中山总理的遗教,即“唤醒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为宗旨,孩子们目标小,安全问题不大。经济上,出发前可以从上海各爱国厂商那里争取支持,搞一些宣传工具和物资装备。这样,组织“新旅”奔赴全国宣传抗日救国的计划才终于得到了落实。

责任编辑:雷攀 最后更新:2016-03-24 11:46:4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上海妇女抗日救亡团体的活动

下一篇:抗日救亡小战士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