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撰文 抨击时政
司马文森,1916年出生,8岁进衮绣小学(今东门小学)读书,1928年辍学赴菲律宾打工,1931年回国,在泉州黎明中学学习,参加共产党的外围群众组织“互济会”。他1932年参加共青团,1933年参加共产党,曾根据指示,复刊了原泉州地下党的机关刊物《赤色群众报》。
1934年秋,中共泉州地下组织遭破坏,司马文森转往上海,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负责暨南大学及江湾农民文艺学习小组,经常以耶戈、林娜笔名在《申报》、《作家》等报刊发表抨击时政的短文和揭露现实的小说、散文。
集结“笔杆部队” 掀起抗战潮
“九一八事变”起,司马文森和文艺界友人抗战烽烟下集结“笔部队”,共同努力,掀起一波又一波抗战文艺、革命文学的浪潮。他们揭露敌人残暴罪行、汉奸无耻出卖民族利益,宣传英雄事迹,增加抗战必胜的信念。用事实教育民众,唤醒民众,组织、动员民众投身民族解放的洪流。
“七七事变”爆发后,上海文艺界救亡协会于1937年7月成立,司马文森等在宣传部工作。《救亡日报》8月24日在上海创刊,司马文森即参加工作。《救亡日报》工作量大,经费短缺,大家睡地铺、吃大锅饭,发表文章没有稿费。
创壁报总站 培养通讯员
《救亡日报》在广州复刊后,司马文森和友人创建了广东文化界救亡协会壁报总站。壁报作为大众化快捷的传播方式,在抗战烽火中兴起,延续至今。1938年2月,司马文森出版专著《怎样办壁报》,被司马小莘收集到,这是最早的关于壁报工作的书之一,也是迄今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孤本。
同时,司马文森和文艺界友人等在广州开创了文艺通讯员运动——群众性的文艺运动,倡导、组织报告文学写作,为抗战报告文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文艺通讯员总站1938年在广州成立,下设分站,特别是在两广,深入到偏僻城乡,将抗战文艺的种子播到工厂、农村、战壕。
后人搜集 选编出书
八年全面抗战期间,司马文森有四年军旅生涯。军队、“军校”、游击区的经历,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桂林时期是司马文森创作的高峰期,写下大量纪实文学作品,他以独特视角,从不同侧面反映抗战中的事件。
2011年,正值“九一八事变”80周年,由司马文森的三个女儿司马小萌、司马小莘、司马小芹共同选编了司马文森的抗战纪实文学选《南线》,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因司马文森保存在家中的作品片纸无存,司马小莘花了十几年时间,跑遍了国内各大图书馆,甚至海外的图书馆,才搜集到父亲的大部分作品。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10-24 10:39:4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山西与广西抗战文化之比较
下一篇:屹立在抗日救亡前沿的《前方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