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一个抗战文艺战士的家国情怀 ——新会籍旅港文艺家陈柏坚的抗战故事
2017-12-15 11:08:07  来源:广东省情网 作者:黄柏军  点击:  复制链接

  堂皇古寺屹山巅,学士潜心灯火明。

  东北国门沦敌寇,中原大地汇精英。

  雄狮浩荡周旋急,号角悠扬远近鸣。

  学子纷纷辞古寺,救亡拯需艺文兵。

  上面这首律诗,是江门新会籍旅港美术家、音乐家陈柏坚先生回顾中国大地八年全面抗战往事写下的感怀。这诗,写的是当年以文艺为武器抗战报国的中国爱国文艺家群体,写的是抗战时期一大批舍家为国、不怕牺牲的文化精英、热血青年的人生追求和人生选择。这诗,也是爱国文艺家陈柏坚青年时期作为文艺战士投身祖国抗战洪流的真实写照。2016年1月,笔者多次采访老文艺家陈柏坚,听老人家讲述他所亲身经历的那些渐行渐远却又是那么记忆分明难以忘怀的抗战故事。

  陈柏坚

  一、陈柏坚和他的抗战漫画

  陈柏坚,艺名白天,1925年出生于广东新会一个华侨家庭,父亲早年远渡重洋到加拿大谋生,陈柏坚与母亲在新会罗坑祖居相依为命。陈柏坚自幼喜欢美术,后毕业于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师范科。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家乡新会担任基层文化宣传干部。1980年,陈柏坚担任新会县文联主席、佛山地区文联副主席、广东省文联委员和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1986年离休后,陈柏坚移居香港,至今在香港生活了近30年。

  陈柏坚抗战时期创作抗战主题漫画

  说起抗战时期陈柏坚从事抗战漫画的创作,我们还要从一张黑白照片说起。原来早在1942年,还在省立越华中学读初中三年级的陈柏坚,就开始尝试创作抗日主题漫画作品,至今还留下一张当时现场绘画漫画的历史老照片,该照片如今已经成为江门五邑研究侨乡抗战史的珍贵资料。

  说起自己走上从事抗战漫画的艺术转变,陈柏坚感慨地说:“本来自己作为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应该是安心读书的时候;但是那时候日寇入侵我们的祖国,践踏我们的国土,杀害我们的同胞,满目满眼都是山河破碎、家破人亡,偌大一个中国找不到一张安全宁静的书桌,那时候有爱国心有热血的青年学生,均积极投身抗战洪流,我也是怀抱着这样的信念,以漫画作为武器,走入到抗战文艺战士这个行列的。”

  笔者看到,在陈柏坚保存的这张老照片上,风华正茂的漫画家正在画室中专注地创作抗战漫画《侵略者的不治之症》。画作反映的历史背景是,1941年冬天,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略范围,派出军队偷袭珍珠港美军海军基地,悍然发动太平洋战争,香港等地也相继沦陷。日寇虽然表面气势汹汹,但是有识之士均认识到强有力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建立起来,中国、英国、美国、苏联等多个国家联合起来反击法西斯侵略者。从1941年开始,日本侵略者实际已经是强弩之末,外强中干,失败的日子指日可待。陈柏坚的这幅漫画就是反映了珍珠港事件之后日寇四面楚歌,惶惶不可终日的时事和现实。

  陈柏坚回忆,当时这张漫画是用油墨笔沾上墨汁画在接驳的草纸上。可惜这张漫画的原作后来在抗战岁月中散失了,作者如今只保留了这张创作时候拍摄下来的老照片。

  从1942年创作《侵略者的不治之症》开始,其后三年,直到1945年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陈柏坚共创作抗战题材漫画作品40多幅,其中《马骝已死》、《日本军阀》、《为民前锋图》等影响较大。1945年元旦,陈柏坚在广东省新兴县县城举办《陈柏坚漫画展》,向当地民众展出他1944年创作的抗战漫画和社会漫画。

  陈柏坚在抗战时期创作的漫画作品,最出名的要数反映汪伪政权垮台前后的《马骝已死家乡远,敲断锣柱泪两行》。该漫画的创作时间是1944年冬天,当时汪精卫已经病死了,日寇在中国的战场上陷入了步步维艰、日暮途穷的困境,他们在中国和东南亚表演的“大东亚共荣圈”的把戏也快接近收场了。汪精卫以及他的伪政权就好像是日本人手上掌控的那只奄奄一息、骨瘦如柴的猴子。

  陈柏坚抗战漫画代表作《马骝已死》

  你看,陈柏坚创作的这张漫画作品中,声嘶力竭、貌似强大的日寇左手拉扯一只断了气的猴子,右手握着一面破铜锣一支断锣柱,一脸的沮丧和无奈。这张漫画对日本侵略者的现状困境乃至心理活动,分析入木三分,生动、形象、传神、深刻,令无数中国人看了之后不禁会心一笑吐气扬眉,可谓大长国人志气。

  新中国成立后,《马骝已死家乡远,敲断锣柱泪两行》这张漫画多次参加大型美术展览。1962年5月,广东省美术作品展在广州举办,此漫画以“解放前进步作品”的荣誉参展。1995年,此漫画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北京、武汉举办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漫画作品展》。2015年,恰逢中国人民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反映抗战历史的专题纪录片,也专门介绍了这张著名漫画,该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反响强烈影响较大。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段创作抗战主题漫画的历程,作为一名坚强的抗战文艺战士,陈柏坚当年在抗战中以笔为枪,以文艺为武器的贡献和表现,获得国家和人民的肯定。2015年中国人民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陈柏坚获得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等三部门联合颁发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面对这一荣誉,陈柏坚表示:“保家卫国,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职责,我自己当年能够见证抗战历史,见证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和精神,令我深受教育,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二、陈柏坚和他的抗战歌曲创作

  1943年,年仅18岁的陈柏坚参加了抗日艺术宣传队。在抗日艺术宣传队期间,陈柏坚积极投身抗战音乐创作活动。他和战友们先在湖南演唱抗战歌曲和歌剧。陈柏坚创作的音乐作品《工兵之歌》(李鸣词)在广西桂林发表。从此,陈柏坚的进步音乐创作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不少群众歌曲。

  那时候香港(华南版)《新音乐》杂志先后发表了他的三首歌曲:《晨歌》(柏坚词曲)、《干,干,干》(语文课本词,轮唱歌曲)和反内战歌曲《束束腰》(鲁声涛词)。还有一首《铁路工人歌》(萧三词),发表在《好消息晚报》,后来这首歌还被新民主出版社编印的《解放新歌》收入集子内。1949年后,《解放新歌》一书在广大华南地区流行。

  另外,陈柏坚还为诗人吕剑(《华商报》编辑)的两首诗配了曲,并且从此和他有了书信联系。几十年以后回顾自己早期的音乐创作,陈柏坚有这样的总结:“我的歌曲能够在民主运动中起过作用,对我是极大的鼓舞。”

  陈柏坚早期的抗战歌曲,特点是雄壮、激昂,有着鲜明的西洋音乐的烙印,这是由于他早年所受的抗战音乐和苏联歌曲的影响。早年陈柏坚在香港读书的时候,非常热爱唱诵抗战歌曲,在学校和同学们在一起也感受过一些西洋音乐,加上参加抗日宣传队以后,熟读和默唱《苏联歌曲集》,使他感受到苏联歌曲的曲调和歌词,有一股雄大、乐观、坚强、优美的情调,成为了陈柏坚内心修养的一部分,也成为他文艺创作的学习对象。此后整整70年,陈柏坚始终坚持歌曲创作,先后创作了100多首群众歌曲,不少歌曲在江门五邑乃至广东地区流传广泛。1960年,陈柏坚参加广东省音乐家协会;1980年,陈柏坚荣获广东省音乐家协会颁发的《从事音乐工作逾四十年证书》。

  抗战时期,作为一名抗战文艺战士,漫画和音乐是陈柏坚随身携带报效祖国的两件“武器”,他用自己的方法和形式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

  三、陈柏坚和鲁迅精神

  抗战时期,如果说,是什么东西支撑着陈柏坚的精神世界,令他乐观坚韧不颓丧不灰心?陈柏坚一定会告诉你:是鲁迅的事迹鲁迅的精神启迪他鼓舞他激励他。

  的确,陈柏坚打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就喜欢上鲁迅先生的作品,不断地读鲁迅、画鲁迅、学鲁迅,是典型的“鲁迅迷”。他是美术家,他的版画木刻最著名的作品也是鲁迅的肖像和侧影。

  陈柏坚画鲁迅,不单要求形似,还要求神似,把鲁迅先生坚定、坚韧、宽广、睿智的修为特质和精神风貌刻画出来是他矢志不移的艺术追求。为此,他日以继夜攻读和熟悉鲁迅先生大量的文章、诗词和生平事迹,深入研究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其诗文作品所蕴含的喜怒哀乐,从而令他的鲁迅画作简单中见深刻、纸卷上有深意,令人百看不厌,深受读者好评。据说他创作的反映鲁迅先生事迹的木刻版画《奋然前行》,著名美术大师关山月看罢也称赞不已:“鲁迅先生的形象在你刻刀下得到真实还原,肖像木刻搞到你的这个程度,真是不简单啊。”

  陈柏坚木刻版画《奋然前行》

  长达半个世纪的鲁迅肖像的创作、半个世纪的参与推动中国木刻版画创作活动,令陈柏坚创作上收获丰盈,硕果累累。1996年5月17日,为了表彰陈柏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中国版画艺术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他被中国版画家协会授予“鲁迅版画奖”。当天,陈柏坚从香港亲赴北京出席了中国版画家协会举行的颁奖典礼。会上,中国文艺界老前辈王琦、林默涵等为陈柏坚颁发了“鲁迅版画奖”的奖牌和证书。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陈柏坚70多年学鲁迅,爱鲁迅,对鲁迅的爱是真挚的、平等的挚爱,而不是盲目赞捧无原则维护的“溺爱”。他在《吴有恒和鲁迅画像》一文中有过这样的感慨:“把鲁迅像除下来,也有好处,让他走下神坛,避免成为时尚,让人胡乱渲染。但鲁迅精神还在。”在陈柏坚看来,热爱鲁迅,就要继承和发扬鲁迅生命中真正的优秀精神遗产,具体说来就是鲁迅独立思考精神。不信天,不信地,不信神,不信鬼,敢于质疑,敢于发问,不搞个人崇拜,这就是陈柏坚信奉的鲁迅精神。难怪今年91岁高龄的陈柏坚,说起鲁迅精神依旧赞不绝口。抓住核心,继承优秀,陈柏坚这样理解和学习鲁迅精神,当然能够与时俱进,越学越精神,越学越敞亮。

  结束语

  当年战士今垂老,铮铮风骨尚嶙峋。陈柏坚,当年那个风华正茂热血澎湃的抗战文艺战士,今天已经迈过90高龄的门槛。人老了,脚步慢了,活动少了,但是定居在香港的他还好像70年前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祖国的发展和家乡的变化。他人在香江,心怀侨乡,每年都会回乡和当地文艺家交流、指导青年艺术家创作。谈起香港的养老生活,陈柏坚爽朗欢笑:“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每天还在不断创作,不断思考,每天的时间对我来说总感觉不够用啊。”这个陈柏坚,好一棵顶天立地气冲凌霄的艺坛常青树!

  陈柏坚作为抗战文艺战士的故事,真挚动人,像一部耐人寻味的历史,值得今天的人们去翻阅和记取。

  (作者单位: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

  (责任编辑:顾书娟)

  (资料来源:广东史志)

责任编辑:王广建 最后更新:2017-12-15 11:12:0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爱国教育家陈照薇事略

下一篇:抗战中的《广西日报》昭平版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