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巴(1911~1985),笔名郭亮,字成之,号微心。戏剧理论家。双峰县三塘铺镇人。曾就读于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抗战时期担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抗敌演剧队六队副队长,后从事中共地下抗日涪动,在《湖南日报》、《湖北日报》担任副刊室编辑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教师,中国戏曲研究院研究员,表导演研究室主任,是中国文学艺术I作者第日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三次、第四次代表大会名誉代表。粉碎“日人帮”后,历任文化部《人民戏剧》、《剧本》月刊负责人,中国戏剧家协会研究室副主任,曾参加编撰国家重点文化项目《中国戏曲通史》,著有《戏曲导演学概论》、《音乐艺术》等。
本文主人公的名字与大革命时期那位自己带兵抓自己,巧妙逃出敌人魔掌而名震三湘的农运领袖的名字一样响亮。其实他叫杜巴,字成之,号微心,为了地下工作的需要,还先后使用过剑魂、凝恨、雪飞等等名字。
1911年10月杜巴生于湘乡县新安乡(今双峰县三塘铺镇)福庆堂,其祖父是被光绪皇帝誉为“江南才子”、徐世昌总统视为“武库长才”的民国政府陆军中将、曾任湖南布政使、湖南军务的杜俞,父亲杜兰荪是国民政府保安局局长、陆军中将杜心如手下的副官长。这位生于名门望族的公子却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幸运,不到两岁便死了母亲,父亲则长年在外。从小失去了母爱,缺少父爱的他性格逐渐内向,整日沉默寡言,唯一与自已心心相通的是比他大一岁的哥哥宏之,兄弟俩在同一位奶娘的哺喂下长大,以后又一道就读于陶龛学校和长沙孔道中学。孔道中学有一位姓王的老师,是位地下党员,经常介绍一些进步书籍给杜巴,这对他后来走上革命道路影响很大。
中学毕业后,兄弟俩一起跑到南京,要求父亲给找份工作。父亲深感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不愿让孩子们卷进去,毅然将他们送回老家,并助其成家,企图用家庭包袱来拴住他们。杜巴成了家并有了孩子,可他的心并未被拴住,除了看书什么家事也不管,与年轻的妻子形同陌路。有天,一岁的女儿坐在他脚旁地下哭泣,自己竞毫无所觉,妻子闻声赶来,见状火起,抱起女儿往丈夫身上重重一摔,这下孩子哭得更厉害了,屎尿一齐来,将身上衣服、手中书本弄得一塌糊涂,杜巴一言不发,默默走开。他找到宏之:“哥,我明天要走了,你走吗?”“去哪里?”“延安。”哥没有立即表态,这是一件大事,需要慎重考虑,不能说走就走。第二天一早,他不声不响地走了。
在长沙,他又见到了王老师,找到了地下党组织。组织上考虑到他父亲的特殊身份,劝他不要去延安,留在长沙工作。1938年杜巴到长沙育英儿童团任教,第二年他将该团的两名孩子介绍到抗敌演剧八队工作,不久,自己也来到了演剧六队并担任副队长。演剧六队的前身是抗敌演剧八队,是党直接领导下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抗日宣传活动的革命文艺队伍。身为副队长的杜巴,紧密配合队长刘斐章同志工作,经常在报刊上发表剧评、音乐、文艺理论文章,积极宣传抗日。
1940年3月,演剧二队从湖北前线劳军回到长沙,与八队毗邻而居。应当时在长沙出版的《阵中日报》主编(地下党员)之邀,由他和二队队副赵明任编辑,联合主编该报副刊《阵中演剧》.,每周一期,不仅大力宣传抗日,而且在探讨进步戏剧理论、普及戏剧知识,反映抗战剧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阵中演剧》在非常困难的环境中坚持一年多,出了64期。这些珍贵的史料如今存放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1941年、1942年是抗战最艰苦的阶段,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武汉失守后,湖北省政府退居恩施,这个小地方一下成了第六战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这里除了演出,杜巴和队长刘斐章还经常在《武汉日报》、《新湖北日报》上发表文章,开展抗日宣传,巧妙地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斗争。六战区长官陈诚要他们“大力宣传开国盛事,不要写,不要画,不要演,不要唱亡国之音”,而演剧队即将上演的《明末遗恨》,借古喻今,显然不能通过。几经商讨,他们来了个“换汤不换药”,将题目改为《碧血花》。刘斐章赶写《略论<碧血花>的演出》,杜巴则写了《修改(碧血花)剧本的商讨》。二人一唱一和,把当局搞得云里雾里,使该剧得以顺利公演。
在恩施,顽固派对革命志士的迫害花样百出,无所不用其极。演剧六队是由一些热血青年组成的文艺队伍,里面有地下党员,由于找不到确凿证据,敌人对其难以下手。有回地下党员李虹在给女友的信中不慎败露了自己的身分,特务将其活活逼死,并借机制造舆论,企图进一步迫害整个演剧六队。为了安慰死者,也为了保护整个集体,队里动员多方力量,为李虹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与会人员同声高唱着由杜巴根据一首苏联歌曲填写的挽歌,歌声时儿高亢,时儿低沉,唱出了积压在人们心头的悲痛和对黑暗统治的愤懑。歌声震人心弦,全场泣不成声,给了特务们当头一棒。杜巴撰写的挽歌从头到尾只有一句词:你为什么要死去?
1943年六队转移到万县,杜巴遵照组织安排未跟去,留在恩施。在接替杨培新主编《新湖北日报》和《武汉日报》副刊时,他率领夏木三(夏木元)、尹本栋、秦敢、张行立、张天定等一批比他年轻的同志,利用国民党湖北省政府机关报的副刊版面,无情地揭露和打击一切法西斯独裁统治,宣传爱国爱民思想。他在半年的时间内,挥笔撰文六、七十篇,大约三天就有一篇文章见报,其中许多是有关音乐和戏剧方面的论述。他的《乐谈》之一至七,通过杂谈音乐艺术,淋漓尽致地揭露法西斯独裁统治,诉说着人民的爱与恨。1943年4月28日的《长江》上,发表了他的《无声音乐》(乐谈之一)。这篇文章指出,以希特勒为代表的法西斯,可以“使整个在他高压之下的土地成为一片大的沉默”,但是他们“却始终无法消灭作曲家脑子里的豆芽菜,演奏家脑子里的乐器,歌唱家心上的声音,和人民心照心的语言!…‘他们无须借重声音的领域来诉说他们的思想感情,却以雄视阔步的姿态,纵横于无声的音乐领域之中,当它发展到饱和点,它会依然绝然地摧毁这种暴力,突然发出自己真正的声音来的!”
八年全面抗战的炮火刚刚止息,内战的硝烟又在各地燃起。按照党组织的安排,杜巴悄悄地离开了演剧六队,开始在国军中从事策反工作。事发被捕后,他亮出了父亲的牌子,当局只好放人。第二次被捕后,他父亲气得要命,举枪扬言要毙了他。可杜巴并未因此畏缩,不久又被抓获,但这回关他的不是别人,而是他的父亲。父亲将他锁在一间小屋里,杜巴设法破窗逃出。其时,组织上觉得他已不宜呆在湖南、湖北,便将他调往四川,在丰都适存女中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不久,他被特务发现,与作家骆宾基、丰村等一起被捕,经受了敌特残酷拷打,后经文化界及《新华日报》等多方营救与舆论支持得以获救。出狱后,组织上安排他去上海,参加了“新中国剧社”并在学生、工人中组织歌咏队进行革命活动,其间他在新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艺术》、《新音乐》上发表文章。1948年杜巴经北平到达华北解放区,任华北大学文工团音乐组长。1949年他父亲在从。老家赴重庆的途中因汽车失事去世。
新中国成立后,杜巴一直以郭亮的名字从事活动,先是在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任教,担任过中国戏曲研究院表导演研究室主任,《人民戏剧》、《剧本》月刊副主编,中国剧协研究室副主任,参与编辑《中国戏曲通史》并负责撰写其中的表演史等章节,其间发表过不少音乐、导演等方面的理论文章,著有《戏曲导演学概论》、《音乐艺术》等书。
郭亮是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代表,第三、四次全国剧代会名誉代表。1985年6月18日,郭亮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终年74岁,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娄底市政协文史委〈中国历代名人与娄底〉》供稿
责任编辑:王广建 最后更新:2017-12-18 11:48:0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