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西日报》
1940 年底,《团结日报》改名《湖西日报》,由中共湖西地委宣传部长郝中士兼任社长。1942 年冬至1943 年秋,在日伪军的大“扫荡”期间,报社人员曾两次冒死从敌人包围圈里突围,在险恶的战争环境中坚持出版油印的《湖西日报》。1945 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报社从中心区迁入丰县县城,《湖西日报》改名为《湖西大众》,由刘平林、张涛任正、副社长。不久,国民党军队向淮北解放区大举进攻,《湖西大众》被迫停刊。1948 年7 月复刊,当年年底停办。
《团结报》
1940 年1 月28 日,中共淮北邳(县)睢(宁)铜(山)灵(璧)地委在苏北睢宁县王窝子村创办《团结报》。报社由地委宣传部长梁浩负责,沙合与欧远方先后任主编。苏鲁豫区党委书记邓子恢和陈毅先后题写报头。初为油印,4 开4 版,5 日刊。每期印200 份左右。内容有社论、本地消息及转载的中共中央有关文件等。1941 年元旦起,改为石印,印数增加到2000 余份,内容更加充实,报社也有了专门机构。10 月,在灵璧县代理县长的廖量之调任社长。1941 年夏,驻在睢宁城里的国民党常备队不打日本鬼子,窜到根据地西屏乡抢劫并打死民兵大队长周保全,制造了“西屏乡惨案”。社长廖量之立即在《团结报》上发表社论和文章,公开声讨常备队的罪行。同时派记者进城专访县长刘天展,严正要求他接受抗日人民的要求,惩办常备队的肇事凶手,并立即作了报道。在舆论压力下,刘县长只得下令枪决凶手。1943 年《团结报》由吴献贤任总编。改为铅印,3 日刊,发行数达3000 份。该报内容为转载党的文件及各地斗争情况和工作经验等。除出版报纸外,报社还利用有限纸张出版团结丛书,翻印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张闻天的《论待人接物》等。1945 年9 月,因地委撤销,《团结报》迁往安徽省泗县城,与《拂晓报》合并,共出版450 期。
《人民报》
1939 年初,时任安徽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秘书兼第5 战区第5 游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的江上青与廖量之等人,以第5 游击司令部名义,创办《皖东北日报》。1940 年3 月24 日,皖东北召开第一届各界人士代表大会,成立皖东北抗日民主政权——皖六区专署。同日,《皖东北日报》改为《人民报》,成为公开的中共苏皖区党委的机关报。刘瑞龙题写报名,贺汝仪任社长,孙觉任总编辑。石印,4 开4 版,3 日刊。10 月8 日,《人民报》随中共苏皖边区委从皖东北转移到苏北淮海地区的沭阳县三尖子、张圩子出版;同时,留下部分人员继续出版《人民报》( 皖东版)。1941年5月,中共苏皖边区委撤销,成立中共淮海区委。《人民报》改由淮海区委主办。11 月7 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
《淮海报》
1940 年10 月上旬,中共苏皖区党委东进到刚建立政权的淮海抗日根据地,出版石印的《人民报》,并于1941 年5 月1 日改为铅印。不久,中共苏皖区党委改为淮海区党委,《人民报》也于同年11 月7 日改名为《淮海报》,陈毅题写报名。徐步任社长,李超然、姜龙楼先后任总编辑。铅印,4 开4 版,3 日刊,1942年10 月10 日改为双日刊。11 月,因日伪军在淮海区进行大“扫荡”,报社印刷厂被洗劫,一度改出油印报。同月,淮海区与盐阜区合并为苏北区,中共淮海区委改为中共淮海地委。该报即由淮海地委主办。1943 年开展大生产和互助合作运动期间,淮海地委副书记兼行政公署主任李一氓亲自为报纸编写了几期专刊。报社在各县、区、乡和村都建立了通讯组。一些地方还把黑板报、读报组、识字班和通讯工作结合起来,培养了不少工农通讯员。全区通讯员队伍最多时达到14600 多人。1945 年 8 月 23 日,《淮海报》改称《苏北报》( 淮海版),8 开2 版,日刊,由李超然任报社社长,杨巩、刘冬任正、副总编辑。报社还创办了《淮海大众》、《淮海画刊》。1946 年 5 月 13 日,《苏北报》( 淮海版)恢复为《淮海报》,直至1987 年改名为《淮阴日报》。
《盐阜报》
1942 年1 月1 日,中共盐阜区委在阜宁县陈集创刊《盐阜报》。铅印,4 开4 版,5 日刊。11 月,中共盐阜区委与中共淮海区委合并为中共苏北区委,另组建中共盐阜地委。《盐阜报》改由中共盐阜地委主办。1943 年1月15 日改为2 日刊,每逢单日出版。5 月,改出3 日刊;7 月,又恢复为2 日刊。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王阑西兼任社长,总编辑艾寒松。报纸读者对象主要是地方区以上干部和部队连以上干部,主要任务是宣传中共的方针政策,宣传抗日民主。根据区党委要求《盐阜报》实现地方化的指示,报纸的版面分政府版、军事版、党群版、副刊版,大量发表地方新闻。国内外新闻由当时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出版的《无线电讯报》发表,《盐阜报》只发表摘要或综合性的时事述评。刘少奇、陈毅等新四军领导人曾为该报撰写过许多重要文章。1944 年1 月至1945 年3 月日伪军对盐阜区发动第二次大“扫荡”期间,报社转移到黄海边出报。由于华中局和军部向淮南转移,《盐阜报》开始刊登延安新华社电讯。1945 年3 月以后,报社迁回中心区阜宁县益林镇。报纸内容实行国内外新闻和地方新闻并重,编辑部增加了特派记者和设立通讯科,大力开展通讯员运动,开创了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的新局面,报纸进入鼎盛时期。1945年6 月,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写信给《盐阜报》编辑部,指示“报纸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以此教育干部和人民”,并建议《盐阜报》增设“批评与建议”、“大众意见”两个栏目。7 月,盐阜、淮海两行政区合并成立苏北行政区。8 月24 日,该报改名为《苏北报》,并改由中共苏北区委主办。不久,新成立的中共华中分局决定各区党委撤销,《苏北报》并入华中分局机关报《新华日报》( 华中版)。
《盐阜大众》
1943 年4 月25 日,由中共盐阜区委于滨海县振东乡施头庄创刊。《盐阜大众》创刊的《发刊词》说要办成“一种泥腿子报,专给不识多少字的大众看”,是华中抗日根据地著名的通俗报纸。宣传部副部长王阑西兼任社长,赵平生任主编。铅印,8 开4 版。半月刊,后逐步改为10 日刊、周刊、5 日刊、3 日刊,最后发展为4 开4 版,双日刊。一、二版是新闻、通讯;三版是读者来信和科学文化知识;四版是文艺作品;并设有大众通讯、大众言论、大众知识、大众写作及故事、歌谣、连环画、小辞典等栏目。该报以地方新闻为主,电讯都经过改写,有的编成打鼓说书。报纸图文并茂,均使用木刻,还有木刻的连环画。该报提倡写一事一报的短文。一篇文章、一条新闻,一般只有三四百字,长的不过500 字,有的只有几十个字。编辑尽量采用群众语汇制作标题,文字力求口语化,避免学生腔,使不识字的人听得懂,初识字的人看得懂。副刊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尤其是该报的墙头诗,各村各镇很快把它写上墙,有的还配上画,对当时参军、反“扫荡”、生产、支前、减租减息等中心工作起了有力的宣传鼓动作用。1943 年冬,盐阜地委作出决定,号召全党办报,开展工农通讯运动,加之该报提倡“写话”,为工农群众找到了写稿窍门,很快在全区掀起群众性的写稿热潮。1945 年元旦后的3 个月中,通讯员队伍扩大到2000 多人,每月来稿增加到5000 多篇,并涌现了颜景詹、陈登科、王知四、刘湘卿等模范工农通讯员。这年7 月,陈登科从涟东县调到报社,成为华中解放区第一个专职的工农记者。1945 年《盐阜报》改为苏北区党委的《苏北报》后,《盐阜大众》承担了原《盐阜报》的宣传任务。盐阜地委成立了由曹荻秋为书记、熊宇忠为副书记的党报委员会。熊宇忠任社长,艾寒松任副社长兼总编辑。1947 年4 月因国民党进犯苏北解放区,曾一度停刊,同年12 月7 日复刊。1983 年成为中共盐城市委机关报。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1-04 15:58:3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抗战时期苏中宝应地区的文化宣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