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联合大学诞生于1941年12月8日,当时在上海沦陷之后,诸多学校均陷入关闭的局面,国民政府教育部为安置自上海内撤的学子们,决定组建东南联合大学。其时留守上海的暨南大学校长何炳松正在筹划暨南大学撤至福建之事,而国民政府教育部也决定设东南联大于浙赣闽一带,遂任命何炳松为联大筹委会主任委员,并于1942年3月24日于浙江金华正式成立筹备处,当时在金华收容了上海专科以上学校学生200余人,国立交通大学、国立医学院等校学生亦有不少由东南联大筹委会资遣转赴设在重庆的母校继续学业。上海各校教职员经杜佐周联络接洽,大部准备内迁,有的甚至已动身正在内迁途中。其后于4月5日、15日和25日连续召开三次筹备会议,研究决定大学分设文、理、法、商四学院及艺术、体育、纺织三专修科,嗣以内迁员生不多,仅先设文、理、商、法四学院及艺术专修科,先修班一班,所有学生除先修班外均在暨南大学借读。委员会下设秘书处、总务处、编训处、会计室及设计委员会。总务处分设文书、事务、出纳、交通四组;编训处分设登记、训导二组。其后决定以江山南乡石门村为校址所在地。
但是,从5月15日起,日军开始进犯浙东,浙赣战事遂起,金华一带开始受到威胁,在福建建阳暨大分校的何炳松即赶往金华,其时筹委会及联大师生200余人已于当晚迁往江山,到达江山后,何炳松等决定将筹委会及师生迁至建阳,至6月24日到达,并以童游乡为校址所在地。其后学校开始逐步健全,在1942年9月中旬新学年开学初,东南联大已敦聘21名教授,另有13人在商洽中,7人待约。依照何炳松《暨南大学与东南联合大学》一文记载,此时东南联大的生源除早先在金华收容的上海学生外,1942年8月下旬还从撤退到建阳的沦陷区高中毕业生中录取新生48名,先修班学生38名,这时全校共有学生231名。其中东南联大的艺术专修科较有特色,潘天寿、余剑华等著名艺术家都在其中任职,也培养了如张怀江、夏子颐、张树云和葛克俭等日后一些知名的画家。
筹委会于同年9月多次呈请教育部准许定期正式成立联大。但是由于初期东南联大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而在浙赣战争后,上海来闽信道被截断,各大学师生能继续内迁的为数无几,所以学校的学生数量仍是极为有限,国民政府教育部乃电令大学暂缓成立,继续筹备。何炳松决定将东南联大的一些课程合并在暨南大学校内,将全部学生送到暨大借读,但食宿仍在本校;先修班则于12月初开学。时至12月29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会议决议,将东南联合大学归并英士大学,并把英士大学改为国立,后因故未能立即执行此决议,至1943年时,筹委会奉命将东南联大所有文、理、商三学院学生并入暨南大学,法、艺两科并入英士大学,至此东南联大被解散。
此外,七七事变后,大夏与复旦两校决定联合办学,1937年10月31日,上海《申报》、《新闻报》均刊出通告,复旦、大夏第一联合大学(即为东南联合大学第一部)定于10月25日在江西庐山牯岭开学,希望两校新旧同学前去报到。在江西庐山设复旦、大夏第一联合大学(以复旦大学为主),在贵州贵阳设复旦、大夏第二联合大学(以大夏大学为主)。第一联合大学于1937年11月开学,由钱新之任校长、吴南轩任副校长(均为复旦)、吴泽霖任教务长(大夏),共有17个系2个科学组,后此部分迁至重庆;第二联合大学于1938年1月开学,由王伯群任校长,欧元怀任副校长,有11个系,2个专修科。后于1938年春在《大公报》上公布两校决定不再联合办学的决定,至此两校联合办学宣告结束。大夏大学全部留在贵阳,这便是后来的贵阳大夏大学。两校联合办学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却在两校的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战后复员时,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的两处宿舍分别命名为“芦山村”、“筑庄”,即为纪念此段历史得来。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3-01 16:27:4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合大学
下一篇:抗战时期的进步文艺论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