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员正在送报纸
艰难的送报路
不管是《抗战日报》还是后来更名的《晋绥日报》在印出以后,都需要交通员将它们送递给晋绥边区的用户和读者,由于日寇对根据地实行封锁,所以交通员要把报纸送出去,不仅要有适应当时环境合适的发行体系,更需要有千千万万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日军封锁的交通员。
《晋绥日报》编辑们在一起合影
《晋绥日报》造纸厂全体职工合影
四级报纸发行体制
1940年9月18日,《抗战日报》正式在兴县创刊后,随即晋西北行署决定设立的通讯总站及其在各专区设立的分站,由专门的发行机构和人员承担报纸的送递,确保边区的读者可以看到报纸。
成立了通讯总站和分站后,通讯总社对干部和通讯员进行半月的训练以后,当即分赴各地,建立起各级组织,开始工作,传递所有公文和各种书报。1941年5 月,行署通讯总站改名行署交通总局。到年底的半年时间内,交通总局即在各地建立起六个分局,二十七个县局,七个联络站,传送报纸二万零八百九十五捆,发行速度较前提高一倍。1942年10月,晋绥分局作出《关于<抗战日报>工作的决定》,要求各级党委党团“负责切实帮助《抗战日报》各地办事处、分销处检查报纸的输送和发行情况,并帮助其改善、健全,使不致有停滞、缓慢、浪费等现象”。
同年11月17日,行署政务会议决定交通局改为交通站,其领导关系除本身系统外,各级交通站均应受同级政府领导。行署设总站,专署设分站兼《抗战日报》社办事处,各县设县交通站兼《抗战日报》社分销处,县以下设代办所兼《抗战日报》社代销处。这样,就形成了从行署、专署、县到区的四级报纸发行体制,这种体制一直保持到抗日战争胜利。
这种四级报纸发行体制形成后,交通员们经常检讨和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发行速度。1943年3月,交通总站制定出《寄递函件章程》,提出了严格的投递纪律。这一章程实施以后,总站到县站普遍按报纸出版时间,随到随发随送,下午三点以前到总站的报纸,晋绥分局和行署各机关单位大都能当天看到,专署一级距分站较近的机关,也能比过去提前一天看到。
据《抗战日报》报道,有一个分站,原先最快十二天才能看到新报,后来只需五天就能看到。1943年11月,交通总站进一步改进了区县之间的投递办法,按县府距各区远近及村公所、学校的分布情况,建立若干循环干线,实行沿途递送,凡距干线五里内村庄、学校,都尽力转送,按需要由政府指定设立村代办所,负责向附近各处转送。这样,就避免发生报纸积压、倒转、遗失等现象。比如神府一些边远地区,过去十天半月看不到一张报纸,有的地方甚至半年见不到几张报纸。把全县划成三条干线后,定期派交通员下乡,每条线路四天往返一次,投送时间显著缩短。
交邮合一发行体制
1946年《抗战日报》改名为《晋绥日报》,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变化,边区政府成立了边区邮政管理局,施行交通站与邮局合并,报纸发行投送工作遂于当年7月交给邮局管理。
邮政管理局直属邮政总局领导。在此之前,除兴县、临县、保德等内地县份外,其他县都没有邮局。邮政管理局成立后,各县原有邮局不变,增加邮递员;没有邮局的县份,按该地具体情况,分别设立二等或三等邮局;各重要市镇及人口繁多、交通方便的村镇,也分别设立邮局或代办所。到1947年四月底,邮务工作迅速开展,已建立二、三等邮局四十多个,各区及繁华市镇建立代办所三百多个,边区境内邮路总长度达二万多里,西达陕甘宁、东抵晋察冀的两条干线畅通无阻,边区通往境外的各条邮路也先后开通,大大加快了送报递信速度。由兴县到临县的报纸信件,过去需要三昼夜才能送到,此时日夜开班,两天一夜即可到达。兴县的报纸,从4月7日起,邮局收报后直接分送各订户,一个半小时内即可通达全市,读者反映很好。从此,报纸发行即由过去的四级发行体制,改为邮局分送各区、各区分送订户的二级发行体制,这种体制一直保持到报纸终刊。
“报纸就是我的命”
不管是四级报纸发行体制,还是交邮合一的发行体制,在交通不便,战火纷飞的年代,都需要交通员要把报纸送到千家万户。“交通工作好像人体的神经,交通员犹如血液一样。”这是当时交通站和交通员对报纸交通发行工作的一致认识。
他们不仅要肩扛报纸,跋山涉水,受徒步负重之苦,而且往往要遭遇敌人,穿过封锁,冒生命的危险。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为了阻止革命报刊的发行,常常断绝交通,进行人身搜查。敌人甚至采取高价收买的办法,妄图扼杀革命报刊。1944年以前,规定一张《抗战日报》的收买价为十元,1944年以后,提高到每张小米二斗。但是,视报纸如生命的交通员,不怕敌人的封锁,不怕敌人的收买,不畏路途的艰难,数年如一日,坚持把报纸送到群众手中,创造出许多动人的事迹。
在1944年6月6日刊登的《交通要读报组漫谈记录》中有不少例子。1944年3月,模范交通员李人和在方山敌占区送报时被敌人发觉,经常处在敌伪的追捕之中。一天,他正在屋内整理报刊文件,突然被二十多个伪军包围,他立即把门关上,一边拿起手枪射击,一边将报刊文件烧毁。接着,他一手拿枪,一手提菜刀,冲了出去,爬上屋顶战斗。在敌人慌乱躲逃的瞬间,他乘机突围脱险。不久,李人和在另一个村子再次遭遇包围,终因弹尽无援而英勇牺牲。1940年冬季反“扫荡”中,方山交通站站长王甫年送报途中遇敌,他把报纸藏进地里,自己却被敌人当作老百姓抓去做苦工。他乘敌人不备逃了出来,回到原地将报纸取出,继续转送,完成了任务。1942年9月中旬,交通总局交通员张步贞送报到临县,正遇敌人出扰,我方机关转移,不知去向。他抱定不完成任务不回总局的决心,扛着报纸,冒着危险,整整找了两天,终于找到专属机关,送交报纸。
交通员康裕敏每次送报走在半路上住老乡的家,老乡总是要他把报纸放在院里,他就和老乡说:“报纸就是我的命!不能放在院里!走路也要回头看看有丢下的没有。”
“报纸就是我的命!”这朴实无华的言语,充分表达出交通员对报纸的珍爱,对工作的负责。如果说,编辑记者、造纸工人和印刷工人,是用墨水和汗水浇灌了《晋绥日报》的话,那么,广大交通发行人员,则是用自己的热血培育了《晋绥日报》。送到读者手里的《晋绥日报》,不是一张普通的报纸,而是报社所有工作人员,集体奉献给晋绥人民的一颗心!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8-03-05 15:04:1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从《抗战日报》到《晋绥日报》之四
下一篇:从《抗战日报》到《晋绥日报》之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