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湖湘抗战联话(上)
2018-08-07 15:29:06  来源:湖南文史网 作者:胡静怡  点击:  复制链接

 

  麓山忠烈祠刘建绪所撰楹联

  百战裹尸还宜藏,兹猿鹤幽栖麒麟高冢; 

    千秋灵爽在此中,有苌弘碧血阁部衣冠。 

  但凭铁血建奇功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惊醒了东方睡狮的沉梦,掀起了全民抗战的怒潮。洞庭波涌,衡岳风号,誓师抗日的大会纷纷召开,宣传抗战的楹联纷纷面世,给湖湘文化史添上了浓涂重彩之一笔。 

  新晃各界抗日誓师大会会场联,杨台南撰,号召全民团结一心,挥戈杀敌: 

  辽沈已沉沦,愁看铁骑纵横,蓄意南侵吞禹甸; 

  倭奴应打倒,尚冀民心团结,挥戈东渡靖扶桑。 

  韶山清溪乡召开青年抗日救国动员大会,胡隐一联,激励人们以勾践卧薪尝胆的精神,矢志救亡:

  青春难再得,纵是舞雩风咏,乐育一场,国蹙岂忘心,莫向新亭空洒泪;

  年力已增强,际兹海水波腾,痛深五月,事成原有志,须知勾践卒吞吴。

  1938年,衡阳召开“九.一八”纪念暨抗战誓师大会,会场一联,怒忿填膺:

  东北不抵抗而亡,积七年旧愤难平,木落飘萧增隐痛; 

  国难到今兹已亟,正八月秋潮怒涨,江声日夜吼同仇。 

  常德会战时,抗日铁血团成立,张渥潜所题会场联,表达了血战沙场的决心:

  国威不振,民命堪嗟,远望烽火连天,大好河山都变色;

  前敌方张,后援有待,遽看英雄起义,但凭铁血建奇功。 

  李芬题抗日军校联,则士气高昂,勇往直前: 

  挥十万长矛,指东京落日; 

  愿三湘子弟,发上国雄风。 

  1940年,武冈各界庆祝元旦,会场联激励有志青年披甲从戎,挥戈杀贼: 

  时势造英雄,好向疆场建功业; 

  烈风知劲草,急从危难显精神。 

  1941年春节,武冈又一联,则期望扫尽倭氛,春回大地:

  武备为建国根基,愿八十万人民,皆能披甲持戈,逆熖倭氛期尽扫;

  冈陵非旧时景物,看廿四番花信,又是红梅绿柳,春台衽席乐同登。

  同年春节,汨罗亦举行军民大会,何绳床所题会场联,充满了抗战胜利的坚强信心:

  春融腊鼓报平安,愿大家兴起轩昂,四六句凯歌从头唱; 

  古话今谈诚有准,看倭寇横行残暴,三十年强盗倒肩枪。 

  倒肩枪者,枪口朝下揹,以示投降休战也。不到四年,日寇果然倒肩枪,灰溜溜地滚了回去。

  穴中蝼蚁岂能逃 

  1939年7月7日,铜官人民集会纪念芦沟桥事变两周年,会场悬挂着这么一副长联:

  两春两秋,乃樱花岛倭奴肆虐之秋,且任它暴恃暴,强恃强,强暴取长城,若项王扛鼎拔山,胜利一场终属汉;

  七月七日,正芦沟桥战事起端之日,几使我民不民,国不国,国民齐努力,效楚人揭竿伐木,英雄三户足亡秦。

  该联作者李宝玉,望城铜官人氏,湖南第一师范毕业,抗战时期撰写了大量抗日楹联,其最享盛名的作品为题铜官学校联: 

  铜可制器,铁可成钢,尔诸生努力攻书,天下英雄非有种; 

  官不爱钱,民不怕死,我同志精忠报国,穴中蝼蚁岂能逃。

  上下联结句化用明英宗《赠毛伯温》诗中之一联。全诗为:“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李宝玉,任教于铜官小学,抗日时期,为该校题联多副,均以抗战为主题。下一联亦首嵌“铜官”,更为简洁明快:

  铜铁一齐收,制器制刀堪杀贼; 

  官民都有责,同心同德速擒王。 

  另有一联,志气轩昂,信心百倍: 

  廿四时解决支那,堪笑小丑无耻,大言不惭,自卢沟桥流血到今,屈指偏令廿四月; 

  五千年文明古国,只要黄帝有灵,苍天能佑,把法西斯齐声打倒,后头何止五千年。 

  李国春为某校之题联,则鼓励学子们投笔请缨,共赴国难: 

  寇势方张,彼纠纠武夫,正宜枕戈待旦; 

  国仇未报,我萃萃学子,也应投笔从戎。 

  日寇犯湘时,沅江师范迁往汉寿,新址开张,曹邦训所题一联,贯穿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 

  鼙鼓起渔阳,杀贼擒王从我始; 

  弦歌来汉寿,求仁取义正其时。 

  1944年庆祝双十节,宁乡高露乡中心小学由杨节钦书联一副悬于校门,联曰:

  双十节维新革命,卅二年多难兴邦,海寇纵飞扬,敌不住民族精神,男儿铁血;

  同盟军胜利花开,轴心国危亡势迫,神州将奠定,伫盼到天回玉垒,地复金汤。 

  李白诗云:“天回玉垒作长安。”此时,欧洲战场上希特勒已溃败濒亡,亚洲战场上日军亦成强弩之末,抗日胜利之曙光已显露无遗。该联做得志壮眉扬,神清气朗。

  长缨系倭寇归来 

  抗战的洪流席卷北国南疆,西陲东海,各行各业全民总动员,掀起了一股又一股抗日的怒潮。这一时期,各个商号的门联皆无不宣传抗日,出现了一大批既切合行业特点又紧扣抗战精神的的楹联佳作。最有名的当数湘乡某理发店联: 

  倭寇不除,有何颜面? 

  国仇未报,负此头颅! 

  铁匠铺联也很不错: 

  百炼中华,全民成铁汉; 

  长期抗战,大地作洪炉! 

  缝衣店联典雅而豪壮: 

  忍令上国衣冠,沦于盗寇? 

  相率中原甲胄,还我河山! 

  毛笔店联则意志坚定: 

  执笔从戎,方称志士; 

  征夫杀贼,不愧书生。 

  帽子店也做起了抗日文章: 

  大汉簪缨,同心救国; 

  中华冠冕,合力驱倭。 

  照相馆也不甘落后: 

  耻重辱深,表表复仇相貌; 

  邦危寇亟,堂堂报国身材。 

  连旅舍也不忘抗战: 

  今夜望门投宿; 

  明朝万里从军。 

  钟表店同样发出誓言: 

  月月年年,誓雪中华奇耻: 

  时时刻刻,勿忘民族深仇。 

  宁乡汤匊中,抗日时期为本乡店铺题写了数副春联,均主题突出,旗帜鲜明。如题染丝厂联: 

  赤手把经纶展布; 

  长缨系倭寇归来。 

  题颜料店联则为: 

  粉墨登台,终究是一场春梦, 

  丹青著史,俾母忘百战殊勋。 

  当年日寇侵华,大言不惭地宣称要把东亚从西方列强的奴役之下解放出来,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这种为自己涂脂抹粉的鬼蜮伎俩,又骗得了谁?今天,安倍打着积极和平主义的幌子,到处挑事,企图重走军国主义的老路,势必重蹈东条之覆辙。 

  逐北应寒倭寇胆 

  八年全面抗战,亿万中华儿女勇赴国难,饮弹浴血,谱写出一曲曲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壮歌。1945年,抗战胜利后,驻湘七十三军在长沙举行追悼阵亡将士大会,会场悬联为: 

  雪百年耻辱,复万里河山,秦汉无此雄,宋元无此壮; 

  写三楚文章,吊九原将士,风雨为之泣,草木为之悲。 

  联文悲愤而雄豪,传为丁濬源所撰。 

  友人口述谢宝树挽湘北抗战阵亡将士联一副,典雅而沉痛:

  波撼洞庭秋,剧怜戟折沙沉,剩有深闺萦远梦; 

  魂归明月夜,对此江流石转,得无遗憾失吞吴! 

  戟折沙沉,化用杜牧“折戟沉沙恨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句。下联则取杜甫《八阵图》句意:”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憾失吞吴。” 

  贺慈僧之作则工雅而哀深: 

  万里赴戎机,可怜四面鼙声,日暮乡关何处是? 

  大名垂宇宙,莫怨陌头柳色,古来征战几人回?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源于《木兰辞》,“日暮乡关何处是”源于崔灏《黄鹤楼》,“诸葛大名垂宇宙”源于杜甫《咏怀古迹》之五,“忽见陌头杨柳色”源自王昌龄《闺怨》,“古来征战几人回”源自王瀚《凉州词》。全联除第二句外,全取古人诗句为之,或全取,或截取,或略略改变,用五人之作组合成篇,浑成一体,大匠也。

  湘乡三少女谭熙云、彭馨临、陈定亚投笔从戎奔赴广西抗日前线,浴血苦战,城破濒危,为免受辱,自杀捐躯。黄旭初挽之,赞誉有加: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女界有英雄,湘水能增漓水色; 

  甘役于兵,甘罹于难,宾阳留壮烈,活人奚及死人香! 

  佚名一联,则哀思不绝: 

  深闺未字,易髻从戎,几千里结伴同行,看满地黄尘,明月三更三瘦影;

  强寇骤临,危城已陷,七六师驰援西去,叹空山匹练,斜阳一缕一销魂!

  汨罗张巡庙一场血战,杀得日寇鬼哭狼嚎,作为医师的刘炳凡为阵亡将士所挽一章,今古英雄同颂,气壮云天: 

  豪杰有渊源,奏一代殊功,逐北应寒倭寇胆; 

  英雄无今古,看万家凭吊,招魂犹壮楚歌声。 

  易象离挽营田抗日阵亡将士之作亦然: 

  虎贲三千,热血一腔无反顾; 

  秋风八月,寒潮百里有馀哀。 

  心香一瓣史篇青 

  1939年三月三日,时值清明,国民党第九军九十三师召开追悼大会,公祭阵亡将士,会场高挂一联,程述皋撰: 

  龙战用九,雪涸冰枯,魂招九地九天,楚些数声关塞黑。 

  节届重三,草凄花落,人尽三薰三沐,心香一瓣史篇青。 

  杜甫《梦李白》:“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此处化用之,将“枫林青”易为“史篇青”,以颂烈士之长垂青史。楚些乃《招魂》之代称,因《楚辞.招魂》句尾皆用“些”,故云。 

  沅江某士抗日捐躯,李象仙挽曰: 

  遍地峰烟满目愁,可怜白骨黄沙,千秋凭吊千秋恨; 

  孤灯风雨三更梦,料得玉楼红粉,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二首》:“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此处用之,倍加沉痛。 

  两连襟共赴国难,一人战死,一人未归,其姨妹挽之,雅而不纤,哀而不怨: 

  金陵告急太原危,大局如斯,一战竟伤身殉国; 

  公瑾未归孙策死,同仇消恨,两乔何悔婿封侯。 

  江南二乔典,用得何其恰切,才女也! 

  周士华夫妇为日寇所逼,誓不为辱,双双自缢而亡,柳色新钦其气节,赞誉有加。挽曰: 

  是情种亦是情痴,交颈死仍如交颈眠,可怜碧練无情,竟把鸳鸯双系绝; 

  有贤夫固有贤妇,同心结化作同心鸟,从此芳魂足伴,永教鸿鹄两相随。 

  李世林女士,抗战捐躯,沅江汪孔科挽之,雅切之至: 

  人生有死死何悲,可怜娘子将军,桃花点点马前落; 

  我辈悼君君已去,愁煞封侯夫婿,环佩声声月下闻。 

  李卓群之挚友刘恕,投笔请缨,抗倭杀敌,不幸飞机失事牺牲,李挽一联,其情其事交待得一目了然,无一虚浮之语: 

  君游宦海,我守家株,云路慨迢遥,七载鸿鱼频往返; 

  志杀倭奴,身焚霄汉,英雄嗟已矣,千秋忠骨不归来! 

  宁乡张颂昌 挽抗日烈士一联,则通俗而悲壮: 

  为国竟捐躯,一寸河山一寸血; 

  乡人齐下泪,半哀英烈半哀时。 

  宁乡青山桥境内,有地名峡山。山间一小溪,谓之峡水。为方便往来客旅,昔日人们临水建一茶亭。抗战时,邑人李元燮题联曰: 

  峡水最清涟,邀过客煮茗谈心,莫嫌他水峡; 

  山河多破碎,望诸君匡时努力,誓还我河山。 

  煮茗谈心,勿忘国难;誓师杀敌,收复河山。此百姓之呼声、人民之矢志。 

  三千铁甲杀回来 

  抗战时期,戏台楹联成为了宣传抗日、激励民众的重要手段。某年,宁乡岳王庙祭祀,唱连台本《岳飞传》。时大雨倾盆,雷鸣电闪,当地名士杨节钦即席撰书一联曰: 

  霹雳数声,攻秦桧一生罪孽; 

  滂沱大雨,洗岳飞三字奇冤。 

  应景应情,堪称杰构。 

  无独有偶,同样在宁乡,同样唱《岳飞传》,不过地点在杨林桥。当地一秀才所撰之戏台联真叫痛快淋漓、令人解恨: 

  我若奉诏班师,大敌当前,十二金牌召不转; 

  君果精忠报国,权奸在位,三千金甲杀回来! 

  绝非对岳武穆之不敬,实乃抱大不平,怒忿填膺之发泄也!有抄本言该联作者为左钦敏,可存一说。 

  宁乡唐市戏台戴煜庠一联,则雄豪而激奋: 

  歌舞几时休,借此唤起同胞,豪气直吞河朔虏; 

  春光三月暮,听到声嘶杜宇,不平尤为岳王鸣。 

  “歌舞几时休”一句,不禁使人想起宋人林升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其间激忿之情溢于言表。 

  非仅宁乡人对岳飞情有独钟,各地人皆如此。盖因国难当头,不由得不对抵御外侮的英雄顿发追思,以激励心志。抗战时期某年,嘉禾大旱,人民打醮祈雨,唱戏三天。周培庸题戏台一联,也情不自禁地与岳飞挂起了钩: 

  想旱魃是桧贼化身,不然我辈何辜,三字起风波,祸酿当时,灾遗后世; 

  愿雷霆代鄂王息忿,趁此天心厌乱,九重多雨露,膏流遍野,泽被苍生。 

  杨节钦先生一生所撰联语甚丰,其慈云庵戏台一联,亦堪一读: 

  倭寇犯中华,地陷东南,天倾西北,茫茫大陆,造成血海骨山。仗神明砥柱八荒,解除荆棘铜驼厄;

  英雄扶汉室,春风汗马,夏雨磨刀,赫赫武功,谱入管弦钟鼓。值此际江城五月,吹出梅花玉笛声。 

  “铜驼荆棘”一词,出自《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自此,该词成为国土沦丧之代名词。至于”梅花玉笛“,则来自李白诗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梅花”非腊月所开之梅花,乃古曲《梅花三弄》也。 

  古代英雄犹活现 

  浏阳郭宗文抗日时期题青莲庵戏台一联,虽以口语出之,然而大气磅礴: 

  全球炮火正纷飞:陆上有坦克车,海底有潜水艇,空中有轰炸机。想第一次世界大战,酿成遍地疮痍,洗甲恨无河,忍教悲剧重演? 

  古代英雄犹活现:平蛮若诸葛亮,讨贼若郭汾阳,伐金若岳武穆。自东三省倭寇入侵,激起国人义愤,弯弓怒射日,誓把妖氛扫清! 

  上联纵论国际战争形势,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严重破坏告诫人们必须高度警惕,阻止悲剧重演;下联鼓动人们效法古代英雄,奋起战斗,扫清日寇,还我河山。不可以简单的戏台联观之,应视为一篇抗战檄文,一篇抗日救亡之动员令。

  但笔者窃以为,郭先生列举之诸位先贤,其中一位列举不当。郭子仪讨伐安禄山,岳家军抗击金兀术,均为抵御外侮,用在联中,切时切事,十分妥贴。唯独把诸葛亮七擒孟获纳入其中,便逊色了。倘若是换成“抗倭若戚继光”该有多漂亮!

  用戚继光典事为联者,真有一副,为宁乡坝塘清安庙戏台联,乡人张颂昌撰: 

  戚继光快些出台,早将倭寇歼除,还我河山酬国耻; 

  清安佛也当说法,倘若中原沦陷,有谁庆贺祝生辰? 

  作者不仅是想来一个全民总动员,而且想把长眠地下的戚继光,安居天上的清安佛都一齐唤起,参加抗战。构思奇特,别出心裁。

  永安抗日义演戏台联则号召人们踊跃捐资捐物,支援抗日前线:

  一曲奉场,唤起四海国民,可称无价宝; 

  千金捐献,慰劳前方将士,不是冤枉钱。 

  联文明白晓畅,把义演的宗旨宜示得清清楚楚,很容易为人理解。作者雷晋阶,浏阳北乡人。 

  (本文原载《文史拾遗》2014年4期总第98期   作者为湖南文史馆馆员)

 

  长沙天心阁崇烈门门联

  气吞胡羯;勇卫山河。 

  犯难而忘其死; 所欲有甚于生。 

责任编辑:贺晓理 最后更新:2018-08-08 14:40:5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我不能逃避我的责任

下一篇:湖湘抗战联话(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