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初期的武汉报刊
2015-04-13 15:53:16  来源:《武汉抗战史料》  点击:  复制链接

  万林

  1 9 8 7年10月日军侵占上海,南京岌岌可危。11月2 0日,国民党政府虽然宣布迁都重庆,但其党,政,军主要机关均迁武汉办公,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许多文化人及报刊,也随之云集武汉。这样,武汉不仅成了国统区的抗战中心,而且也成了新文化的宣传中心。大批进步文化人及新闻工作者,都辗转来汉创办报刊,一些沿海大坡市的报刊也纷纷迁到武汉发行出板。这段时期,武汉地区除原有近三十家大小报纸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先后创刊、复刊的报纸杂志达一百四十七种,其中绝大部分是拥护抗日的进步报刊和中间报刊。即使以“反共”、“剿共”赶家的部分国民党报刊,也不得不以积极态度接受抗日这个不可避免的事实,参加拥护抗战的宣传行列。武汉这个沉寂多年的中心城市,却迅速出现了一个抗战文化蓬勃发展的高潮。

  其中有特别重大意义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的第一家党报《新华日报》和党刊《群众》周刊,在武汉创刊,团结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作出了历史贡献。

  下面,仅以创刊年月为序就这一时期较有影响的报刊作一简略介绍。

  《武汉日报)》,1929年6月10日创刊。第一任社长是胡伯玄。胡伯玄病死,其社长位置由当时总编辑王亚明接替,他一直任职到1938年武汉沦陷。198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宣布迁都重庆,《中央日报》也随之西迁。为了增强武汉的舆论阵地,使之能与当时大批进步报刊相抗街,国民党中宣部加强了对《武汉日报》的控制,增加人员,大量投资更新设备,以此代替《中央日报》在武汉发号施令。因此这家报纸成为武汉地区人力资金最雄厚、印刷设备最好的一家报纸。这家以“反共”, “剿共”起家的报纸,由于全匡人民的抗日决心,他们也不得不转而拥护抗日。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前夕,王亚明将《武汉日报》一部分最好的设备和人员,撤退至贵阳,创刊《中央日报》贵阳版;另一部分力量和设备,由当时的总编辑宋漱石带领在宜昌发行《武汉日报》宜昌版。1939年日军大举西进时,这个分版又迁至湖北恩施出版。

  《扫荡报》原来是国民党“湘鄂赣三省搁匪总司令部”政训处的一张八开小报,名叫《扫荡简报》,于1931年由赣迁汉,同年6月23日更名《扫荡报》,隶属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后隶属国防部,成为国民党的军报。抗战初期,迫于形势转而拥护抗日,也约请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土为之撰稿。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扫荡报》一些新闻官逃之天天,留下的人员这天出了最后一张报纸,其社评还是郭沫若为之撰写的。

  《扫荡报》在武汉沦陷后迁至广西桂林出版,以后迁至重庆出版。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更名为《和平日报》,报头系国民党元老于佑任所题写。 《大公报》汉口版 1937年9月18日七日刊。曹谷冰任总经理,张季鸾、许萱伯主持笔政,馆址设在原汉口湖北街汉润里二号。1937年8月,张季鸾等从上海来汉筹办汉口版,并买进与《大公报》有血缘关系的汉口《大公报》的全部厂房设备。《大公报》汉口版创刊,时值“九一八”事变六周年,创刊号除刊登出版声明外,还发表了题为《“九?一八"纪念论抗战前途》的社评。1938年9月,汉口《大公报》曾向重庆发行航空版。同年10月迁渝,12月1日《大公报》在重庆正式出版。

  《全民抗战》三日刊创刊于1938年7月7日抗战一周年纪念日,是《全民周刊》和《抗战》三日刊合并的政论性三日刊。1937年底,李公朴在太原临汾失守以后,把全民通讯社迁到汉口发稿,并于同年12月和柳湜一起创办《全民周刊》。1937年7月31日,邹韬奋释放出狱不久,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了。邹韬奋根据战时条件,于同年8月19日在上海创办了《抗战》三日刊。上海沦陷后,《抗战》三日刊于同年12月迁武汉出版。为了集中人力物力,《抗战》三日刊和李公朴,柳湜合编的《全民周刊》合并,出版《全民抗战》三日刊。其主要内容有: (一)三日时事解说,将三日内国内军事、政治、经济,民运、文化以及国际事件作出报道,并加以述评,(二)请专家撰写军事,政治、国际时事特稿,(三)社评、专论,(四)有关抗战知识的介绍,(五)扩大抗战工作的讨论斗经验交流。主要撰稿人有韬奋,胡绳,史枚、于毅夫等,地址在汉口联保里三十二号,由韬奋,柳湜主编。由于刊期短时事性强,以政论述评和战地通讯为主,并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很受广大群众欢迎,曾发行到三十万份。

  武汉沦陷前夕,《全民抗战》三日刊迁重庆出版,改为周刊。1941年皖南事变,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邹韬奋所主持的生活书店遭到追害, 《全民抗战》周刊也因此被迫停刊。 《新华日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唯一公开发行的大型机关报。这是中共代表周恩来、秦邦宪、林伯蕖等与国民党蒋介石、邵力子,张仲等在庐山商谈两党联合抗日的成果之一。

  《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权创刊。发行人是潘梓年,总编辑先是华西园(华岗),后为吴克坚, 总经理徐迈进(后为熊瑾圢),采访主任陆诒,副刊编辑楼适夷。还有秦邦宪,何凯丰、章汉夫等也参加了编辑工作。许多重要的社论、代论、专论,有一部份就是周恩来亲自执笔撰写的。10月25日武汉沦陷,《新华日报》坚持出完址后一期,而后迁渝出版。 《群众》周刊 也是国共两党庐山会谈的成果之一,比《新华日报》创刊早一个月,即1937年12月11日,是我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第一个党刊。在武汉期间,潘梓年同志担任发行人,由汉口读书生活出版社总经销。其办刊宗旨为:“以巩固和扩大抗日统一战线为立场,对于国内一般政治问题提出明确回答,对于国际问题作出系统的分析,对于抗战政策设施,战时民运的检讨和实际工作的研究,皆提供很直率的贡献。

  武汉沦陷前夕迁往重庆,于同年12月正式出版。解放战争时期在香港发行。

  《申报》汉口版,上海沦陷后,《申报》继续在上海出版,由于不愿接受日伪的检查,1937年12月自动停刊。1938年1月15日,《申报》汉口版正式创刊。该报日出四开一张,社址在原湖南街三十二号,发行人马萌良,总编辑马超群。《申报》在汉只出版两个月,后迁香港出版,不久挂起洋旗又在上海复刊了。

  除此,还有一些综合性和专业性刊物,在全国也颇具影响.比如《救中国》周刊,胡绳主编,1937年10月创刊,是时事综合性通俗读物。《战时青年》是党中央创办机关刊物{群众)周刊以后,又以青年为对象的政治性综合刊物,由何觉仲主编,周恩来,叶剑英,马哲民、马识途、蒋南翔等均为之撰稿。《大众报》三日刊,是阎宝航、曹获秋、范长江、陈农非等领导的大众文化社所创办的,它的主要读者是农工兵大众,是国内唯一通俗化的时论刊物。张仲实主编的《国民公论》旬刊,1938年9月11日创刊,系批判性、建设性综合刊物。《抗敌新闻》由王向子,陈北鸥主编,i938年8月创刊,主要反映战地情况的通讯、论述,还有木刻,诗歌。 《新闻记者》月刊,是范长江等发起成立的中国青年记者学会的机关刊物,]938年4月创刊。由茅盾,叶圣陶,楼适夷、宋云彬主编的《少年先锋》半月刊,是专供少年读者以抗战救亡的知识性刊物,张天翼、叶籁士、鹿地亘、穆木天、戈宝权都是这个少年刊物的主要作者。 从上海等地迁来武汉出版的许多刊物,原来在国内外就享有声誉.比如1935年创刊于上海的{妇女生活》,早年在上海就是进步的妇女刊物,1937年10月迁汉出版。还有《世界知识》半月刊、《新学识》半月刊等,也先后迁汉出版。

  另外,武汉地区还有众多的具有全国影响的文艺刊物,比如直田汉,洪深、马彦祥主编的《抗战戏剧》半月刊,胡风主编的《七月),赵清阁主编的《弹花》文艺半月刊,唐纳主编的《抗战电影》月刊,丁玲,舒群主编的《战地》半月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会刊《抗战文艺》三日刊,臧云远、孙陵主编的《自由中国》综合性文艺月刊等,大量反映了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创作,一大批全国知名的进步作家和艺术家,均在这些刊物上撰稿。

  这段时期的武汉,是抗战文化蓬勃发展的高潮时期,也是武汉继192了年大革命后的又一个革命文化大发展的鼎盛时期。随着武汉,广州的相继陷落,抗战形势发生了变化,抗战文化运动进入了一个艰难曲折的时期。

  一九八五年四月

  免责申明:上传内容未经对证核实,本站只提供传播途径,文章只代表原作者立场观点,与本站无关。

责任编辑:李亚平 最后更新:2015-04-14 15:08:3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艺术

下一篇:征求慰问信三十万封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