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弘一大师与抗日战争(1)
2017-12-05 14:36:12  来源:佛教网  点击:  复制链接

  弘一大师(1880--1942)是近代中国文化名人,也是中国新文化活动的启蒙人。他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弘一大师,前半生以李叔同之名誉满文坛艺坛,后期则以弘一之名让世人振聋发聩。早年是出身富家、热衷革命的才子(“南海康君是吾师”);中年是博才多艺的艺术家(中国第一个美术留学生、中国话剧运动的奠基者)和谨严肃穆的名教师(当时的学生们称其为“我们的李老师”);晚年又是振兴“律宗”的一代高僧(律宗第十一世祖师)。其行迹如真而幻,不可捉摸,殆所谓游戏人间,为一大事因缘而出世者,现种种身,以种种方便而作佛事,生平不畜徒众,而摄受之范围甚广。其芳轨盛德,为世间留下一卷启人心智、荡气回肠的人生哲学。

  抗战时期的弘一大师,虽然避世绝俗,却无处不近人情。以出世的精神,做着入世的事业(朱自清先生的评价)。黄卷青灯下,依然忧国忧民,一身浩然正气,在佛门这一特殊战线以独特方式参与抗战,成为抗战时期的一道独特风景。今天,研究弘一大师最后六年(1937—1942)的思想与活动,无论是在抗日战争史上,还是在思想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学界不仅缺乏对弘一抗战思想的充分重视,而且还有着很深的误解。本文试图略陈拙见,以期基本反映弘一抗战时期的思想、活动以及影响,揭示抗战的全面性和广泛性。

  抗战与杀生

  抗日战争的烽火,燃遍了九洲,引起了每一个爱国志士强烈的心灵震撼。身在佛门的弘一大师也不例外。

  弘一大师出家前,是一个名教师、名艺术家,曾有过政治救国、法制救国、艺术救国和教育救国的理想,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梦想很快都一一归于破灭。在这种情势下,忽然有一天,他决定入大慈山断食十七日,感觉身心灵化。断食之后不久,就入了佛门。在尔后的二十四年中,先修净土,后来又专修律宗。抗战时期的弘一大师,以特殊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世事的关怀。

  抗战爆发后,摆在弘一面前的,有一个重大的理论上的挑战。这就是抗战与杀生的关系。因为按照世俗见解和佛门传统观念,抗战必然杀生,这有悖于佛法和戒律。对此,弘一大师破除俗见,对佛说进行了重新阐释,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以杀止杀。以杀止杀就是护心,即维护正义和公道。

  他的这一思想的直接起因,在于《护生画集》的编纂以及他人对《画集》意旨的误解。1940年,在弘一世寿六十之时,丰子恺等弟子们在征得弘一的同意后,以导俗护生为旨,“契时、契机”地组织编绘《护生画集》续集,曲折地表达出对日本侵略的抗议与反对。当时弘一致函夏丐尊:“得与仁者特殊通信,发起一重要之事。以《护生画集》正续编流布之后,颇能契合俗机。丰居士有续绘三四五六编之弘愿。而朽人老病日增,未能久待。……已刊布之初二集,画风既有不同,以下三四五六集亦应各异。俾全书六集各具特色,不相雷同。据鄙意,以下四集中,或有一集用连环画体裁,或有一集纯用语体新文字题句,其画风亦力求新颖,或有一集纯用欧美事迹。此为朽人之悬拟,不足为据。仍乞六居士妥为商定,务期深契时机,至为切要。”后来,弘一为此集写了几则题偈,并书写了全部文字。(林子青:《弘一法师书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0年6月第一版第68页-69页) 关于《护生画集》,起初是丰子恺为贺弘一大师50寿辰,而与大师商定共同创作的,其内容是通过一些爱护动物、植物的故事,引导人们止杀向善。第一集由丰子恺作画,弘一大师配诗。《护生画集》于1929年2月由开明书店出版后,立即引起佛教内外的巨大反响,诸如大中书局、大法轮书局、大雄书店、佛学书局等相继印行,一时就有15种版本之多,还有英译、日译本外销,影响颇为深广。但一集多为“开棺”、“悬梁”、“示众”等伤生杀生的残酷凄凉场面,弘一建议加以改进。他认为,《画集》是“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因此,应以正面宣传护生为主,将斥妄与显正、戒杀与护生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作《护生画》二集时,丰子恺在《护生画》续集里一扫凄惨罪过之场面,而描写万物自得其乐之趣与人禽之感应同情。国学大师马一浮写信给丰子恺:“愚意此后撰述,务望尽力发挥非战文学,为世界人道留一线生机。目睹战祸之烈,身经乱离之苦,发为文字,必益加亲切,易感动人。”这里显然把《画集》提高到“非战文学”的高度。

  但是,当时并非所有的人都能理解护生的本意。因为佛法以不杀生为主要教义,而抗日则不可避免地要杀敌。在抗战杀敌之时鼓吹佛法不杀生的教义是不合时宜的。柔石、曹聚仁等均写文批评。认为,“慈悲”这一种概念,对敌人是不该保留着了。

  针对当时的种种非议与误解,弘一认为,佛以普渡众生为主旨,今国人惨遭恶魔浩劫,抗战拯救生灵于涂炭,正是佛门救苦救难,普渡众生之正道。丰子恺亦撰文认为,护生就是护心,救护禽兽鱼虫是手段,倡导仁爱和平是目的。“我们为什么要‘杀敌’?因为敌人不讲公理,侵略我国;违背人道,荼毒生灵,所以要‘杀’。故我们是为公理而抗战,为正义而抗战,为人道而抗战,为和平而抗战。我们是‘以杀止杀’,不是鼓励杀生,我们是为护生而抗战。”可见护生与抗战并不矛盾,相反,是抗战的一种有益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补充,是抗战的精神泉源之一。丰子恺不愧为大师得意门生,究竟深谙大师护生实为护心的旨趣。马一浮称此文为“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在近时作家浅薄思想中,忽有此等朴实沉着文字,此真是最后胜利之福音也”。(转引自陈星:《隐士儒宗--马一浮》,山东画报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一版,第22页-23页)。

  在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这种创造性的见解和以身垂范的行为,有效地破除了佛门以及广大在家佛教信众对抗战的心理包袱,在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律己与律人

  在抗日战争期间,弘一大师目睹战争所造成的离乱之苦,以关怀民瘼的精神严格自律,以自己的头陀苦行来塑造人格的典范,来感化、影响社会。

  律宗是讲究戒律的,是佛门中最难修的一宗。数百年来,传统断绝。出家后的弘一大师,深感时间不足,为了脱生死大事,加紧修持。他发下誓愿:“誓作地藏真子,愿为南山孤臣”,愿尽形寿,普代法界一切众生,备受大苦;誓舍身命,宏护南山四分律教,久住神州。“南山律教,已八百年湮没无传,何幸遗编犹存东土;晋水僧园,有十余众承习不绝,能令正法再住世间”。以“普雨润大地,如月行虚空”的精神,化导众生,绍隆佛种,终于使律宗得以复兴。佛门中称他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有人认为大师一生由绚烂归于平淡,乃是逃避现实,消极遁世,其实不然。

  抗战初期他适逢在青岛湛山寺讲律,在头一次的《律己》演讲中,他就披示了“学戒律的须要律己,不要律人。有些人学了戒律,便拿来律人,这就错了。” (林子青编着《弘一法师年谱》,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8月第一版,第256页)他不仅只是在理论上如此反复申说,而且在实践上努力躬行。以严谨的律己,在抗战期间树立了一代高僧崇高的人格风范。

  1937年至1938年之交,弘一大师一天早晨在承天寺食堂用餐,当食之际,禁不住潸然流涕,备极痛苦地对弟子们说:“吾人所吃的是中华之粟,所饮的是温陵之水,身为佛子,此时此刻,不能共纾国难于万一,为释迦如来张点体面,自揣不如一只狗子,狗子尚能为主守门,吾人却一无所用,而犹腼颜受食,能无愧于心乎!” (转引自金梅:《悲欣交集—弘一法师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第519页-520页)对国家与民族的忠心和诚意溢于言表。弘一还曾致信夏丐尊,对贫民之苦深为慨叹,对物价飞涨、时局动荡之时,而自己托庇于佛门,食用无虑,诸事丰足,深感惭愧,不无自责。因此,他时时注意自我约束,衣食简单朴素,住行不鹜声华。

  从衣着来看,据姜丹书说,大师有一件百衲衣,计有二百二十四个布钉,皆亲手自补,老友经子渊奇而留之。广义《弘一法师之盛德》:弘一大师,驻赐闽南,十有四载。除三衣破衲,一肩梵典外,了无余物。精持律行,迈于常伦。皎若冰雪,举世所知(林子青编着《弘一法师年谱》,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8月第一版,第299页);

  从饮食来看,到湛山寺后,倓虚法师本想厚待他,但他坚持不“别众食”。《影尘回忆录》:因他持戒,也没给另备好菜饭。头一次给他弄四个菜送寮房里,一点没动;第二次又预备次一点的,还是没动。第三次预备两个菜,还是不吃。末了盛了一碗大众菜,他问端饭的人,是不是大众也吃这个?如果是的话,他吃,不是,他还是不吃(林子青编着《弘一法师年谱》,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8月第一版,第258页-259页) 。

  从住宿来看,1937年5月14日,弘一将往青岛湛山寺应讲律之聘,有太原轮船可往上海。他带的东西很简单,只是一条被单,一顶帐子,几件破了又经修补的衣服,及几件重要的律学书籍而已;

  从行旅来看,他去青岛道经上海时,叶恭绰询其乘何船前往,为致电湛山寺迎接,以虑大师人地生疏,且寺中应尽地主之谊,并没有其他的意思。但弘一却因此而悄然改乘他船。于衣食住行的细微处,可以窥见弘一在抗战时期誓与民同甘苦的慈悲心怀。

  上海刘传声居士,探悉闽南丛林,粮荒异常,深恐弘一道粮不足,以至影响南山律丛书的完成,特奉上千元以供养。该信由广义法师转呈,而弘一慨然辞之。谓:“吾自民国七年出家,一向不受人施。即挚友及信心弟子供养净资,亦悉付印书,分毫不收。素不管钱,亦不收钱,汝当璧还!”广义称上海交通断绝,未能寄去。弘一乃谓:“开元寺因太平洋战事,经济来源告绝,僧多粥少,道粮奇缺,可由此款扩充,经柯司令证明,余不复信。” (林子青编着《弘一法师年谱》,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8月第一版,第299页) 弘一严格恪守律门教诫的崇高操守,在抗战时期树立了一个不为物役的道德楷模,引发人发自内心的钦敬,这在当地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是不可估价的。

  自度与度人

  世上大凡有二种理想,社会理想旨在救世和社会改造;人生理想旨在自救和个性完善。弘一大师以弘法济世,拯救众生为己任。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不仅自度,而且度人。对民间信众的影响,渗透于社会各个阶层。

  1941年1月,弘一对慧田充满深切希望地说:“如果出家,希望你做个佛门的栋梁;如果在家,希望你成为国家社会的中坚,做个佛教的大护法。要出家,就得亲近明师,精心研究佛法,以便自度度人。” (转引自金梅:《悲欣交集--弘一法师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第537页)这不仅是对他人的教诫,更是弘一自度度人精神的流露。

  他与杜培材医生之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交往,体现出抗战时期弘一大师自度度人的博大的慈悲胸襟。

  医生这一职业,与其他职业无异,充其量亦不过是一种靠技术生活。无非是为工作而生活,为生活而工作。这是一般人的生活工作态度。杜培材(字安人)是一个医术精湛,又信奉基督教的医生。当时在檀林乡行医多年,闻名遐迩。时值战时,药物非常昂贵,患者苦佩服其妙手回春之力,但医费太高,贫病者无力就医。1941年秋,杜医师因仰慕心冲动,专诚拜谒大师。大师将旧日所藏贵重西药十四种赠送给他,叮嘱他普施于贫民,并以其名撰一冠头联,手书奉赠:“安宁万邦,正需良药;人我一相,乃谓大慈。”此联契理契机,以医师医人身体之良药,暗示安宁万邦亦需良药,正是对自己所从事挽救世道人心的所行所为的一种真实写照;人我一相,是佛祖的训导,也是弘一在生活实践中努力实现的目标,是他人生的座右铭。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12-05 14:38:3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时上海宗教界:僧侣救治伤兵 教堂收容难民

下一篇:弘一大师与抗日战争(2)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