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老人坚守烈士跳崖纪念碑50年 趴石上不让炸山(图)
2015-06-04 11:06:49  来源:中国青年网  点击:  复制链接

  

  张爱华正在清除纪念碑周围杂草。孙明江摄

  清明节前夕,在河南省新县郭家河乡天台山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一位老人正缓慢走着。老人叫张爱华,今年75岁。她领着笔者和县人武部的同志上山,去瞻仰一座烈士纪念碑。

  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西征,鸡公寨因地势险要,山洞众多,成为游击队员的主要落脚地。鄂豫皖特委光山县弦南区第四乡妇联主席、潘家湾党支部书记晏春山被捕后,不屈不挠,为保护游击队员,引敌人至鸡公寨山顶,自己纵身跳崖,葬身山谷。

  张爱华就是山下湾店村人。从1964年起,每隔一段时间,她就要和丈夫一起上山来看看,看看上山的路是否通畅,看看洞口的石头是否还在,看看烈士跳崖纪念碑是否安好,50年来,从未间断。

  张爱华一边给我们讲述,一边带领我们前行。5分钟后,小路不见了,在大家眼前的这条通往山上的路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许多石坡陡峭光滑,需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倘若脚下打滑,一不小心就会摔下了山。很难想象,这是一个75岁的老人经常走的路。而这些山路都是他和老伴一刀一刀砍出来的,若不是经常来,这些山路早就被灌木杂草所覆盖。

  40分钟后,我们到达山顶。山顶中间矗立着“晏春山烈士纪念碑”,一侧则是晏春山烈士跳崖的绝壁。张爱华手指另一处山坳:“这就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洞。”她说,“曾有人想在那里开山取石,我趴在那里,死活不离开,他们这才没炸成……”说到这里,老人一脸肃穆。

  上山、下山,下山、上山,岁月更替,这已经成为张爱华的习惯。她担心红军洞上的岩石被人开采,隐秘的洞群遭到破坏,游击队员们找不到自己的“家”,所以要上山;她担心烈士纪念碑被雨水冲倒,那些生动的故事会逐渐消失,烈士的名字会被人遗忘,所以要上山。上山,成了一份牵挂,一份责任。50年,就这样从青丝走到了白发。

  从1981年起,张爱华开始担任县文物局的义务文物保护员,虽然没有一分钱报酬,但她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寒来暑往,她累计行程一万多里,制止各种损坏革命文物旧址行为20多次,到八一希望小学做报告10多场。2012年,张爱华被河南省文物局评为全省优秀文物保护员。

  在一篇日记里,张爱华说:“这辈子几乎没有走出这个村庄和这座山,舍不得离开一天,在我的眼里,这里是世上最美的风景。”青山不语,精神不老。(胡巨成 本报特约通讯员 孙明江) 

责任编辑:刘连梅 最后更新:2015-06-04 11:10:3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勇气冠三军--记苍南抗日英雄郑英及其战友

下一篇:新田县公祭抗日将领郑作民烈士(组图)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