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国家公祭 寻找南京保卫战牺牲的最高军官萧山令
2015-06-08 10:15:34  来源:凤凰资讯  点击:  复制链接

  

  萧山令的衣冠冢。

  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凄厉警报响彻全城。

  77年前今日,南京古城沦为血腥地狱,30万遇难同胞惨遭日军屠杀,尸山血海让这座城市的后人哀痛到无力。然而一个重大事实是,1937年的南京并非不战而陷,日军围城时,无数英烈用血肉之躯坚守到了最后一刻,这场被称为“南京保卫战”的战争持续13天,血染沙场,寸土必争。

  而今,77年已逝,他们为这座城市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有谁还记得?

  例如当时中国军队的最高长官——箫山令。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破,他一人身兼6大重职——全国宪兵副司令、首都警察厅长、战时南京市长、代理南京警备司令、防空司令、渡江总指挥。然而他的最初职务,只是一个宪兵副司令,其余职务,都是生死存亡之际被委以的重任。因为当所有人都开始撤离时,只有他一人还坚持着固守。

  在南京破城前的最后一刻,他不愿被俘受辱,饮弹自尽。死时,半截身子挺立滚滚江水……

  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故事,包括他的后人。

  凤凰江苏试图用寻访和珍稀资料,还原这位抗日将领的传奇人生。

  将门子弟成为了庄稼汉

  箫运春的家中,至今挂着祖父的遗像,照片是别人从网上找给他的,泛黄的背景中,祖父一身戎装,英姿勃发。两旁是一副对联:立大功于国家,树正气于民族。照片下,是一行小字:箫山令将军遗像。

  箫运春的家中的祖父遗像。

  今年52岁的箫运春,从没见过这位“祖父将军”,他说着一口让人费解的湖南方言:“祖父是抗日英雄,死在南京。”

  此外,再无印象。

  湖南益阳,泉交河镇龙泉村,箫运春的家是一幢二层小楼,不远处的山上,一片青翠竹林中,便是祖父萧山令的衣冠冢——1937年萧山令战死南京,尸骨随江水而逝。

  墓地由水泥构成,是1988年箫家后人修建。

  据箫运春讲诉,祖父萧山令共四儿两女,大儿子箫雨三1949年去了台湾;两个女儿分别在湖北和江西,从事教育行业;其他两个儿子则音讯全无。箫运春的父亲,是萧山令最小的儿子,名叫箫时若。

  1937年萧山令阵亡后,箫时若年仅7岁。

  萧山令留给后代的,除了哀思,还有国民政府的“十万元抚恤金”,萧家用这笔钱回到家乡买田买地,靠种田维持家族生计,这也注定着将门子弟变为了庄稼汉。

  这一转变,维持至今。

  1949年后,萧家在益阳老家仅存箫时若一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萧山令的名字成为了“家族阴影”,箫时若甚至还为此受到批判,直到“文革”结束后才得以平反。老人去世后,他的儿子箫运春便成了家族历史最重要的守护者。

  “之前家里人没人敢说祖父的名字,他的事情即使有人知道,也不敢说。”箫运春说。

  直到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1984年,民政部追认了萧山令为革命烈士,不少媒体用史料介绍了萧山令将军以身殉国、血洒南京的爱国主义英雄业绩后,萧山令三字才被再度提及,成为箫家的“骄傲”——2009年,萧山令墓地被当地政府纳入文保名目;箫运春的儿子箫和还作为抗日名将后人,参军入伍。

  而今,箫运春的愿望是建一个祖父的纪念馆,因为“很想知道他的故事,想把这些故事说给后代听,让他们知道,箫家还有一位打日本鬼子的英雄。”

  在南京破城前的最后一刻,他不愿被俘受辱,饮弹自尽。死时,半截身子挺立滚滚江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故事,包括他的后人。



        萧山令

  死在抗日报国前线,荣幸之至

  1892年6月11日,萧山令出生湖南益阳县的一个小山村。

  在当地,萧家是书香门第,一家三代连中秀才,远近闻名。在他们家门口的对联曾写着当年的荣耀:秀才本微末功名,却喜叔伯兄弟父子公孙三代蝉联不绝;寒家无丰盛筵席,幸叨宗族乡邻亲朋戚友八回燕贺都来。

  萧山令幼承庭训,知书达理,16岁毕业于益阳龙洲高等小学堂。当时正值晚清,列强争相瓜分国土,这让少年萧山令无比愤慨,决定投笔从戎报考湖南陆军小学。小小年纪的他还受曾国藩的影响,曾立誓“兵符在握,一扫群魔”。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湖南陆军小学停办,萧山令考入保定军校第三期,与后来的陆军上将张治中是同窗。毕业后,他回到湖南,在湘军中出任排长,开始了戎马生涯。因为富有见识,又十分英勇,不久他就因为军功,一路升到团长,并受到上司唐生智的赏识,被委派至沅江,担任县知事。

  此后他还参加过北伐战争,立下不少战功。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后,他被编入南京卫戍司令部,官职青云直上,1937年抗战前夕,他已提为少将,任全国宪兵副司令、参谋长。

  然而资料上对萧山令记载不多,仅寥寥几句:虽习军事,实温文儒雅,无疾色厉言,每讷讷不能出口,而条理缜密,处事忠勤,严而不慢,宽而有威,为部属所钦慕。

  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役爆发,3个月后,上海失守。日军随后兵分三路,直逼南京,民国首都危在旦夕。

  危难中,11月中旬,蒋介石连开3次会议,研究南京战守问题。何应钦、白崇禧等高级将领认为南京非决战之地,且兵力不足,难以守卫。惟有唐生智大声疾呼:“首都是国父陵寝所在地,值此大敌当前,在南京如不牺牲一二员大将,对不起总理在天之灵。本人主张死守南京,和敌人拼到底。”

  蒋介石决定坚守,他在日记中写道:“南京孤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对国对民殊难为怀也。”临走前,蒋介石还对紫金山阵地进行视察,认为“可固守两个月”。

  11月20日,南京卫戍长官司令部成立,唐生智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宪兵司令谷正伦退往重庆,宪兵副司令萧山令留守南京,指挥宪兵第2团、第5团、第10团等部。

责任编辑:刘连梅 最后更新:2015-06-08 10:34:3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安徽合肥举办抗战纪念活动 30多名老兵出席

下一篇:俄罗斯将向53名中国老兵颁发奖章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