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湮灭的遗迹,不灭的意志
旅缅远征军老兵张富麟在世时,经常吟诵一首唐诗:“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骑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尤是金闺梦里人。”这是中国远征军的写照,也是这位老兵的悲壮心境。
行走缅甸,寻访中国远征军战场遗迹,我心里也同样升腾起另一种“悲壮”——被血火淬炼的历史,激荡着令人振奋的豪迈;而见证历史的遗迹与记忆,却在时光的风化中,渐渐湮灭。
“遗址永远存在,遗迹都找不见了。”一位远征军老兵的后人这样说。缅甸曾有十余处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墓地及纪念碑。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这些墓地与纪念碑绝大多数都被破坏,仅有同古(又译作东吁)一处纪念碑因处于缅甸国有学校内而得以幸存。在密支那,一位远征军老兵后裔带我们寻访了三处远征军墓地遗址——两处变成了学校,一处成了居民区。如果不是有人带着,你根本看不出这里曾是殉国英雄们的埋骨之地。
老兵的血火记忆,也在随着岁月的磨洗,渐渐远去。散落在缅甸的远征军老兵,目前健在的还有15位,我们走访了其中的5位。健在老兵中,年龄最大的已近百岁,最小的也超过90岁。处于风烛残年的他们,许多人神智已不太清晰,记忆出现了混乱,无法准确回忆历史。而他们的家人也已渐渐“缅化”——自小在缅甸长大,多数人不会讲中文,对父辈的过往经历只知大概。记忆的传承在这里出现了断层。随着老兵们渐渐老去,这些最直观的历史记忆在一点点消逝。
然而,随着寻访的脚步渐渐深入,我们才体会到,钩沉远征军历史,不仅仅要记住他们的悲壮与辉煌,更要透过战争的烽烟,寻找一种不会被时光湮灭的永恒的东西。
终于,当我们走进历史深处,在和老兵及后人们的对话中,在与学者专家的交流中,在对旧战场遗址的寻访中,在泛黄史籍的翻阅中,我们触摸到了这种可以穿透岁月、可以永不磨灭的东西——意志。
在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敌手的情况下,战争,打的就是意志。中国远征军由于给养差,出国征战连双军鞋也没有,穿着草鞋就上了战场,因此被称为“草鞋军”。然而,就是这支草鞋军,同古保卫战中孤军深入,在日军飞机大炮狂轰滥炸下,在一片焦土与瓦砾的废墟上,以血肉之躯阻击日寇12昼夜,靠的就是顽强的意志。
打仗是一种意志,主动赴死又是一种意志。北撤途中,千余重伤员集体自尽,只为不拖累大部队的行军;野人山里,女兵拼尽最后的力气跳下悬崖,只为给生命留取最后一丝尊严。意志不只是勇气,更是一腔奔涌的热血和情怀。
赴死是一种意志,活着也是一种意志。大半个世纪的生涯中,旅缅老兵李光钿坚持不入缅甸籍,以一种“纯粹中国人”的身份,艰难生活在异域他乡;人生的最后阶段,老兵杨伯方守护着一块远征军纪念碑,如同陪伴着昔日战友,直至生命的尽头。意志里不仅有爱,更有矢志不渝的信念和坚守。
军人的意志,源于家国情怀,源于对祖国、民族无限的忠诚与挚爱。在这种意志的引领下,他们为疆土而战,为尊严而战,为独立与自由而战,虽浴血而无惧,虽百死而无悔。说到底,军人的意志,更是一种民族精神。
文章来源:新华报业网
策划:周跃敏 刘守华 陈钢
统筹:彭广余
责任编辑:梅曼雪 最后更新:2015-06-18 10:12:5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透露赵一曼如何被折磨致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