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下,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国共合作协议,共产党相继在国统区设立八路军办事处或通讯处,利用公开合法的身份开展统战工作,宣传中共抗日主张,推动抗日救亡运动,为前方筹备战略物资及与国民党军联络。其中有在国民党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洛阳建立的八路军办事处( 以下称洛八办) 。1938 年11 月,刘向三率50 余人从延安赴洛阳筹建办事处,国民党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怕在洛阳设办事处对他不利,以各种理由阻挠,经刘向三力争,程潜勉强同意在洛阳设立通讯处。1939 年1 月,卫立煌任国民党一战区司令长官后,通讯处正式改名为办事处。从1938 年11 月至1942 年2 月,洛八办从筹建到被迫撤离,存在三年多,是在国统区存在时间较长的八路军办事处,为豫西武装斗争做了充分准备工作,护送干部,中转物资,联络、掩护、帮助河南地方党组织开展工作,开展统战和搜集情报工作,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术界对抗战时期的八路军办事处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但对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的研究还是学术空白点。笔者不揣浅陋,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推动对八路军办事处的研究,以请教于方家。
一、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的成立
1938 年5 月,徐州失守,6月,国民党河南省政府所在地开封沦陷,日军企图夺取郑州,进而沿平汉线南下,配合沿长江西上的日军会攻武汉。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下令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滚滚黄河水暂时阻止了日军的进攻,也给豫、皖、苏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中共中央认真分析当时形势,认为日军经过黄泛区西进已无可能,但是,侵入山西的日军有可能从济源一带渡过黄河,侵占豫西地区,洛阳就首当其冲成为重点地区。若此,日军向东可占领平汉铁路,向西可威胁西安,乃至西北大后方。根据形势,中共中央指示河南省委: “动员平汉、陇海两铁路上所有中心城市的大批学生、工人、革命分子到乡村去,组织与领导群众,准备发动游击战争,组织游击队,建立游击区。省委目前即应将河南划为两个主要区域,以津浦线、陇海线、平汉线、浦信公路中间的豫东与皖西北为一个区; 陇海线、平汉线以西为一个区。” 1938年夏,考虑到豫西一旦沦陷,要在伏牛山区、桐柏山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中共中央决定在洛阳设立第18 集团军( 即八路军) 办事处,并由军委统战部负责人刘向三负责到洛阳筹建办事处。刘向三临行前,毛泽东亲自同他谈话,指出建立办事处的主要任务有三: “一是宣传党的政策、抗战的主张,要在国民党上层人士中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二是日军一旦过黄河,在豫西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那里客观条件是好的; 三是办事处是八路军在那里的合法机关,地方党组织工作如有困难,应尽可能提供方便。”还说: “河南民性强悍,民间枪支多,如果日军一旦过河,就要在豫西伏牛山、嵩山和桐柏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那里的地理位置等各种条件都是比较好的。” 1938 年11 月,刘向三带着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公文,率领50 余人由延安到达洛阳,与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谈判和磋商设立办事处的事宜。程潜担心八路军在洛阳设立办事处会惹麻烦,便以“八路军在山西,属于二战区序列,与一战区没有多少事情可直接联络”为由,不同意在洛阳设立办事处。刘向三据理力争,指出: “河北、山东等地属第一战区管辖的地区,都有八路军的主力在敌后作战,洛阳很需要有八路军的办事机构,方便与第一战区联络和采购军需。”程潜又以西安已有办事处,仍不同意在洛阳再设。刘向三考虑到程潜的顾虑,向他提出,八路军的大部分人员可以离开洛阳,只留少部分人员和电台建立一个通讯处,程潜才勉强同意。随后,刘向三在国民党有关机关办理了登记备案手续,通讯处取得合法地位。这个通讯处全称“十八集团军驻豫通讯处”,刘向三任主任,地址设在南关贴廓巷56 号。1939 年1 月,卫立煌代替程潜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为了解洛阳情况,卫立煌派秘书赵荣声( 中共地下党员) 到洛阳联系刘向三,刘向三向卫立煌介绍了洛阳的情况后,提出“将通讯处改为办事处的意见,他立即答应了”。通讯处正式改为“第18 集团军驻洛阳办事处”( 简称“洛八办”) 。“卫立煌跟程潜不同,是个实力派,又主张抗日。这样,洛阳的形势就变得对我们比较有利,我们的工作开始有了较大的开展。”
通讯处成立后,刘向三决定在洛阳留下电台和10 余人员,其余人员撤到渑池县暂时待命。渑池位于洛阳以西约70 公里的陇海线上,距黄河渡口也不太远,机动性较大,是一个理想的隐蔽、待命地点,经请示18 集团军前方总部,刘向三决定设立十八兵监部渑池第三办事处( 简称渑池兵站) 及监护连,负责人是忽兆麟、徐世奎、马明山等,归洛八办领导,主要任务是学习、休整,为豫西一旦沦陷即开展武装斗争做准备。1939 年2 月,蒋介石以渑池第三办事处搞“非法活动”为借口,下令撤销,渑池第三办事处人员陆续撤回洛八办,之后大部分人员前往华中新四军工作。1940 年后,渑池兵站重新建立。从 1938 年11 月洛八办建立至1939 年5月,刘向三为主任,刘泽如任秘书主任,下设秘书、机要、电台、交通、勤务等。1939 年5 月至1939 年10 月,中共豫西省委书记刘子久兼任洛八办处长( 1939 年10 月,刘之久到竹沟任河南省委书记,“竹沟惨案”后又回到洛八办) ,对外名义仍是刘向三。王吉仁任秘书主任,内部先后设秘书科、总务科、机要室电台、交通科、招待所、医务室、警卫排、炊事班等。1940 年5月,八路军前线总指挥部任命袁晓轩为洛八办处长,徐立行任秘书主任。皖南事变后,洛八办机构缩编,设总务股、财务股、文书股、机要室、电台、招待所、警卫排等。洛八办机关内建有党支部,先后由郭景兆( 郭达光) 、李泮溪、李高峰( 孙嵩) 任党支部书记。1942 年1 月底,顽固反共分子蒋鼎文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强令撤销洛八办,洛八办人员被迫撤退。
二、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的主要工作
中共中央在洛阳设立办事处,最初主要目的是准备在日军侵占豫西时,组织武装,同地方党组织一起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后来由于形势发生变化,日军一时无力进攻豫西,洛八办的工作重点便从准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逐渐转为护送干部,中转物资,掩护地方党,同一战区联络,进行国民党上层统战工作,收集情报等。
( 一) 积极开展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洛八办成立后,其工作重点就是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积极做好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洛八办派人对豫西的政治、军事形势及伏牛山区、桐柏山区的党组织及地方武装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与晋南唐天际部和豫东彭雪枫部建立了通讯联系。为联络地方武装,开展统战工作,派王率南到镇平县,与地方实力派王金声联络,派吴琳到内乡县与知名人士张和轩联系。后来王、吴两人都专程到洛八办,就双方合作的细节进行磋商。刘向三把洛阳的情况向中共中央作了详细汇报,将搜集到的军事、政治情报及时发给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1938 年11 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结束后,刘少奇前往河南确山县竹沟镇组建中原局,领导华中敌后抗战。11 月底,刘少奇路过渑池,召开豫西特委扩大会议,传达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并宣布撤销豫西特委,改为豫西省委。为便于开展武装斗争,中央任命洛八办主任刘向三为豫西省委军事部长。会后,在十八兵监部渑池第三办事处的掩护下,省委举办了两期党员干部训练班,开设游击战术、党的建设、统一战线等课程,历时一个多月,培训干部七八十人,从组织上、思想上为一旦豫西沦陷,即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做了必要准备。皖南事变前后,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反共摩擦,国共关系紧张; 同时日军也有大举进攻豫西的可能,武装斗争准备再次成为洛八办的工作重点。洛八办与河南省委决定,一旦豫西沦陷,即与国民党38 军、第一战区豫东游击第一纵队( 魏凤楼部) 、新五军一部及其他地方武装,在豫西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1941 年1月下旬,日军发动豫南战役。2 月,中央指示洛八办,敌大举进攻河南,洛阳、南阳可能失守,如豫西沦陷,应同新四军彭雪枫部一起建立豫西山区抗日根据地。洛八办立即派徐立行以彭雪枫代表的名义去南阳一带,通过地下党组织的关系,同地方实力派王金声联系,为迎接新四军做准备。同时洛八办与河南省委决定以“工合”(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 名义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为开展游击战争做准备。但由于后来情况有变,游击训练班没有举办。由于形势的变化,洛八办开展武装斗争的计划没有实现,但在这方面做的积极准备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为后来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洛八办既是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建立豫西根据地的执行者,又是在豫西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准备工作的领导者。
( 二) 护送干部,中转物资。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领导着华北、华中等根据地的抗日战争。由于日军对吕梁山区的封锁,延安与晋东南的交通被隔断,八路军总部与延安的交通要绕道渑池或洛阳,经西安再到延安。延安与华北、华中根据地被国民党第一战区( 包括山西、河北一部及河南、皖北) 隔开,第一战区成为必经之地。洛八办建立后,连接了以上几处之间的交通,使过往人员、物资有了中转站和落脚点,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洛八办的主要交通线有: 向西到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去延安由西办转送; 向北到八路军总部、北方局及豫北、晋东南根据地; 向南到中原局和河南省委所在地确山县竹沟镇,另一路到四望山新四军李先念部; 向东到新四军彭雪枫部。各交通线有交通员,他们熟悉沿途情况,其任务是保证线路畅通、过往人员和物资及时安全到达目的地。刘少奇曾三次经洛八办往来于延安与华中之间, 1939 年9 月,徐海东、刘瑞龙等50 余名军政干部随刘少奇从延安经过洛八办达到华中根据地。1940 年12 月,新四军参加“七大”的代表谭友林、戴季英、郭述坤等经过洛八办短暂停留后前往延安。洛八办还几次派人给新四军送弹药、文件、书籍等。1939 年1 月、12 月,彭德怀两次经过洛阳,来往于延安和晋东南之间。1940 年5 月,朱德、康克清等经洛阳前往延安。1940 年9 月,由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去延安、重庆的张如心、龚澎、贺光华、李公朴、柳青等20 余人经洛八办。为确保通往晋东南及豫北的交通,洛八办通过“工合”、“朝鲜义勇队”、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第70 分队等关系办理过黄河的通行手续,并与把守黄河渡口的国民党47 师师长郭贻珩( 洛八办统战对象) 保持联系,还派一位同志到47 师任军事法官。由重庆到洛阳的“朝鲜义勇队”人员及金抖奉等朝鲜同志都是经洛八办渡过黄河的。洛八办在黄河渡口( 孟津县王庄) 的交通点一直保持到1942 年1 月。同时,洛八办还同延安、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有电台联系,为中共中央各项指示及时传达,起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途径洛阳由洛八办护送的人员约70 批、1 400人。洛八办以其独特方式支援了抗日战争。
( 三) 同一战区的联络工作。一战区国民党军队与二战区八路军相邻,在对日作战及国民党反共摩擦问题上有许多联络、交涉任务,洛八办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协调一战区国民党军队与二战区八路军之间的关系及华中新四军有关事宜。1939 年底至1940 年初,国民党在陕甘宁边区周围,在山西、晋南和豫北向八路军发动军事进攻,洛八办奉八路军前方总部指示,多次与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交涉有关争议问题。1940 年2 月,朱德、彭德怀指示洛八办就八路军与国民党军队防区及活动区域问题同卫立煌交涉,并提出具体条件,促使卫立煌部分同意了八路军前方总部所提要求,双方确定: 临( 汾)屯( 留) 公路以北为八路军驻区; 太南之平顺划给八路军; 八路军在阳城、垣曲之间,陵川北,晋南设立兵站办事处等。在与卫立煌谈判过程中,毛泽东就洛八办的谈判工作作具体指示:“要沉着坚定,关于晋东南问题由朱、彭答复你们以归统一。关于整个方针问题,( 刘) 子久可于本月18 日到西安与林老( 林伯渠) 见面,接受指示。”之后,洛八办又遵照中央及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的指示,就运输线问题同卫立煌交涉,要求保障八路军的交通运输线。6 月,卫立煌同意共产党提出的要求,并命令运输线沿途驻军妥为保护。1940 年10 月19 日,何应钦、白崇禧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在一个月内撤到黄河以北,朱德、彭德怀和叶挺、项英严厉驳斥其荒谬命令和对八路军、新四军的污蔑,同时表示,为顾全大局,可将皖南新四军移至长江以北。中央令洛八办向卫立煌交涉江北新四军防地问题,并坚持黄河以南至长江以北、陇海路东段的防区。11 月23 日,洛八办按照毛泽东、朱德指示,向卫立煌转达: 我们准备撤退江南新四军以示让步,江北新四军北撤甚感困难,并请注意何应钦的反共阴谋。1940 年12 月,洛八办就何应钦扣发八路军军饷一事与卫立煌交涉,卫立煌调查后立即催发了数十万军饷,月底八路军运输大队由洛阳领到数十万军饷,赴前方总指挥部。1941 年5 月,日军发动中条山战役,八路军积极配合国民党军队,但国民党军队还是失败。之后胡宗南、卫立煌在洛阳会谈,并提出要共产党派代表参加,共商对日作战及八路军配合作战问题。毛泽东指示洛八办,赞同与胡宗南、卫立煌会谈,随后洛八办负责人参加会谈。1941 年6 月9 日,毛泽东起草“实望国共两党之关系有所改善”电文,以朱德、彭德怀名义发洛八办。电文指出:“目前大局非国共两党、贵我两军密切合作不足以图存。” 并就中条山战役为例,提出了八路军直接、间接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的办法,洛八办将此电转交给卫立煌。洛八办较好地完成了与一战区的联络、交涉任务,贯彻执行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及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的各项指示,在国民党第一、二次反共高潮前后,对共产党在华北和华中各项重大决策及部署的执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 四) 统战和情报工作。开展对国民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是各地八路军办事处的一项重要工作。洛八办的主要统战对象是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1939 年1 月,卫立煌赴洛阳任一战区司令长官,途经渑池县一个小村庄时,即派他的秘书、共产党员赵荣生到洛阳请刘向三见面,刘向三谈了洛阳的政治形势,请其支持洛八办的工作,并送给他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议草案。卫立煌在1939 年初至1941 年底任一战区司令长官期间,拥护共产党的抗战主张,与共产党合作,双方关系较好,刘少奇、朱德、彭德怀都曾在洛阳与卫立煌见过面。洛八办能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洛阳坚持三年多,是与我党坚持开展统战工作,特别是对卫立煌的工作分不开的。总体上,卫立煌坚持抗战,反共摩擦不积极。这在洛八办给中共中央的电报中可以看出,如1940 年1 月1 日: “他( 卫立煌) 抗战以来站在民族立场,维系国共合作,此点是始终如一。”2 月14 日: “坚持抗战,克服投降,卫表示坚决。他对领袖信仰已渐彻底,他说野心不足统治天下,蒋的气量不大。他现在正独自的进步,表示愿意充实自己,积极学习进步。”11 月14 日: “综合观察,为着民族观念,( 卫) 不愿充当反共先锋,而断送自己的抗日成绩与地位。所以他对进攻我们虽执行命令,出动还是抱消极与敷衍态度。他表示调和为上,不打为好。” 1941 年3 月,中共中央作出结论: “卫立煌对反共军事行动并不积极称赞。”[7]489 这是中共中央对洛八办统战工作的充分肯定。
洛八办在工作中建立了一大批统战关系,其中有第一战区长官苏联顾问室、第4 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第15 集团军总司令刘茂恩、第14 军军长、第9 军军长裴昌会及其第47 师师长国贻珩、第30 军第27 师师长黄樵松、洛阳警备司令部司令闻朝籍、国民党第38 军赵寿山部魏凤楼支队及其驻洛通讯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炮兵指挥官黄大定、中国工业协会晋豫办事处、朝鲜义勇总队驻洛通讯处、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第70 分队、国民党各军驻洛阳办事处和通讯处、地方上层人物和实力派,等等。洛八办向这些统战对象宣传中共的抗战主张及每个阶段的方针和政策,以加强沟通和了解。通过这些统战关系,为洛八办过往人员办理通行手续,安全转送经洛阳的人员,为暂时不能通过的人员安排职业,为八路军前方总部购买印刷、医疗器械及军工器材等。洛八办还在一战区国民党军队各驻洛办事处( 通讯处) 中开展统战工作。抗战时期,国民党一些部队或单位在洛阳设有办事处( 通讯处) ,他们之间为了加强联络,商定每个月在老城北大街一家餐馆组织一次聚餐会,由各办事处轮流做东。洛八办把延安出版的书籍、刊物,如《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必须制裁反动派》《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等,送给有统战关系的国民党军队上层人物和国民党各部队驻洛办事处( 如98 军办事处、一战区魏凤楼部驻洛通讯处等) ,宣传中共的抗战主张和各项方针政策。“百团大战”期间,洛八办通过一战区各部队驻洛办事处每月一次的“聚餐会”等公开场合,散发“百团大战”战报,宣传八路军敌后抗战的功绩,并积极同卫立煌联系,通报战况。“皖南事变”后,洛八办印刷了大量揭露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丑恶面目和事实真相的宣传品,其中有重庆的《新华日报》的消息报道、形势分析、评论等,向一战区各军驻洛办事处及学校、机关散发,揭露国民党当局对事变真相的歪曲,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
洛八办建立大量情报关系,积极搜集情报。洛八办的情报关系有: 第一战区长官部苏联顾问室、卫立煌机要秘书赵荣声及长官部其他地下党员、国民党第38 军军长赵寿山及军内地下党员、第一战区游击第一纵队司令魏凤楼及该部驻洛办事处主任白树屏、军委会伤兵慰问组罗新、第9 军军部秘书刘毓珩、第47 师军法官戴子侠、第30 军军部秘书曲茹、第93 军军部秘书杨公素、朝鲜义勇分队队长文正一、国民党平汉路破坏队政训处主任蓝田、军统局洛阳站科长李北起、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晋豫区办事处内的中共党员、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第70 队队长郭绍兴等。卫立煌机要秘书赵荣声利用工作便利,查看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的电报和文件,获得大量情报。如1941 年1 月,赵荣声看到一份“第38 军共党分子名单”和“第38 军团以上干部到渝受训名单”的电报,就抄送一份送给洛办。中共中央很重视赵荣声的工作,刘少奇每次来洛阳都要接见他,听取工作汇报,安排注意事项。“皖南事变”后,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多次指示洛八办了解第一战区日军及国民党军队的部署动向情况,洛八办通过情报关系收集了这方面的情报,及时报告中共中央和八路军前方总部。1941 年2 月,为了接收魏凤楼支队驻洛通讯处和军统洛阳站的情报,洛八办在城内建立了一个秘密情报接收点,并指定专人去取。洛八办的情报工作不局限于第一战区的范围,也包括华中地区。1940 年1 月,国民党在华北制造摩擦,当得知驻在南阳一带的国民党汤恩伯部即将东开“剿共”,中共中央指示洛八办迅速查清汤恩伯部行动位置。国民党在华北的反共军事摩擦被粉碎后,又在华中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中共中央十分需要了解有关的军事、政治情报。1940 年6 月,洛八办将国民党第五战区军政、与共产党摩擦、日军分三路进攻襄樊及国民党军队孙连仲、张自忠等部对日作战情况向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作了报告。同年10 月,又将国民党军队何柱国、孙桐轩部决定配合五战区向豫皖边新四军进攻的情报向中央和中原局报告,为中共中央制定对策和军事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洛八办的情报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为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及时了解和掌握第一战区及华中日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动向,制定斗争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对日作战、打退国民党两次反共高潮的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 五) 以公开合法机关的身份掩护和帮助了中共地方党组织。抗战时期,国民党禁止共产党在国统区开展活动,这就限制了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发展。为打破国民党的限制与束缚,共产党利用公开合法机关掩护地下党组织开展工作,各地八路军办事处基本都有这项任务。当时在河南的国统区,中共建有洛八办、渑池兵站和竹沟新四军第八团队后方留守处三个公开机关,而洛八办坚持时间最长,掩护和帮助了河南地方党组织。1939 年1 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包括河南在内的中共各地方党组织的处境日益恶化,开展工作遭遇重重困难。1939 年3 月,刘向三回延安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5月,中共豫西省委书记刘之久兼任洛八办处长,王吉仁、苗化铭( 苗信) 、苏汉华、王大勇、付一成等省委干部到洛八办兼职。这一时期,豫西省委机关也设在洛八办,省委开会、办公、安排工作都在洛八办,在洛八办的掩护下省委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洛八办在此期间除了办理自身业务工作外,实际上成了豫西省委的办公机关及接头联络地点。“洛办对地下党的活动起了很大的保护作用,没有这样一个机关,开展地下党的许多工作是很困难的。”豫西省委没有电台,对外的通讯联络是通过洛八办的电台。1939 年9 月,刘少奇第三次来到洛八办,在其掩护下,主持召开豫西省委扩大会议,根据中央决定,撤销豫西省委,恢复河南省委和豫西特委。这期间,刘少奇在洛八办听取了各级负责同志的工作汇报、发布了对地方党组织的工作指示。10 月,刘少奇抵达竹沟后,率领中共中央中原局转移到苏皖敌后,刘之久赴竹沟任河南省委书记。11 月11 日,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竹沟惨案”,省委大部分人员突围后,省委立即决定: 河南省委转移洛阳,竹沟地委坚持原地斗争,其他非战斗人员转移到四望山新四军李先念部。刘之久和省委组织部长危拱之到洛阳后,在洛八办隐蔽工作。这一时期,洛八办负责对河南省委的掩护和用电台对外联络。在地方党组织遭到破坏、人员面临危险时,洛八办给予掩护和帮助。1941 年3 月,中共济源地委暴露,书记王毅之等8 人在洛八办隐蔽近两个月。他们通过洛八办电台,保持着与中共晋豫区党委的联系。后根据区党委指示,他们返回豫北,洛八办派交通员将他们送过黄河,安全抵达目的地。抗战时期,通过洛八办,河南地方党组织向延安和其他根据地输送了大批青年学生和中共党员。1939 年春,刘向三回延安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时,提出豫西的青年很向往延安,建议抗大招生,并给拿不起路费的青年每人发三元钱,毛泽东表示同意,指示罗瑞卿办理此事。由于国民党当局严禁国统区的青年学生到中共领导的根据地参加抗战,洛八办采取多种方法,把他们安全送到延安或其他根据地。据不完全统计,仅由洛宁地委介绍,经洛八办去延安或参加新四军的党员、进步学生就有一百余人,其中多的一批就有几十人。三、洛八办撤退蒋介石接到密报“卫有通共嫌疑”,对卫立煌产生怀疑。1941 年12 月,蒋介石以中条山战役失利为名,撤掉卫立煌一战区司令长官及河南省政府主席的职务,由顽固反共分子、西北行营主任蒋鼎文接任。1942 年1 月,蒋鼎文到洛阳上任后即通令洛八办于一个月内撤销,否则就强行改编,同时派特务包围洛八办,对出入人员跟踪、监视,洛八办已经无法开展工作。洛八办处长袁晓轩多次请示中央打算撤退,中央答复是坚持斗争。袁晓轩又向八路军前方总部申述,要求撤退洛八办。“1 月30 日,总部回电,授权袁晓轩,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自行决定。”于是,袁晓轩决定自行撤退。袁晓轩是黑龙江省海伦县人,旧军人出身,1936 年2 月在天津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全面爆发后,在18 集团军总司令部工作。1938 年春他在垣曲与卫立煌相识,因为工作关系与卫立煌来往较多, 1940 年5 月,为协调一、二战区国民党军队与八路军的关系,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派袁晓轩任洛八办处长。这时国共关系紧张,抗日战争也进入最困难时期,袁晓轩思想动摇, 1941 年秋,他已经丧失立场,把共产党的一些内部情况泄露给卫立煌。1942 年1 月31日,袁晓轩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领返回延安的护照时被蒋鼎文扣留,在软硬兼施的威逼下,他叛变革命,并答应蒋鼎文扣留洛八办机要员的条件。1942 年1 月31 日早晨,洛八办派人护送由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介绍来的两名女同志过黄河去前方总指挥部,出门后不远即遭特务拦截,护送人员开枪赶走特务,返回洛八办,又派人护送她们从前院商行出去,此时,洛八办已经完全被包围、封锁。下午,已暗中叛变的袁晓轩召开洛八办全体人员大会,宣布撤退计划。之后,洛八办开始清理文件。当晚,袁晓轩蒙蔽其妻及警卫员到与特务约定地点会面,住在城内旅店,第二天被送到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会报秘书处( 国民党特务机关) ,洛八办译电员等人当晚住在魏凤楼支队驻洛通讯处。翌日清晨,由魏凤楼支队驻洛通讯处主任白树屏( 共产党员) 护送,按照袁晓轩指定路线,前往黄河渡口,行至孟津县海资村口时,遭遇预先埋伏特务,除一人逃脱外,其余遭逮捕。2 月1 日,洛八办大部分人员由秘书罗之光带队从洛阳乘火车公开向西安撤退,在西安办事处同志的帮助下,于2 月4日到达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后去延安。18 集团军驻洛阳办事处自1938 年11 月建立至1942 年2 月撤退,历时三年多,是全国坚持时间较长的几个八路军办事处之一。洛八办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掩护和转送了数以千计的共产党员和干部,接待了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领导人,成为共产党在中原地区的一个落脚点、中转站,成为连接延安与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交通枢纽。洛八办以公开机关帮助、支持河南地下党的工作,大批党员、青年从这里走上抗日战场,为中共抗日力量的发展与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洛八办执行中共中央和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的各项指示,开展卓有成效的统战、情报工作,模范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共产党制定正确的抗日战争政策和策略发挥了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0-23 15:49:3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火中的洛八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