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时他和傅抱石都在重庆
2017-08-02 10:33:03  来源:搜狐  点击:  复制链接

  1940年代,萧平在重庆与父母合影。 萧平近照

  作为国内顶级的傅抱石研究专家,著名书画家和书画鉴定大家萧平先生,是正在三峡博物馆展出的“金刚坡下——傅抱石重庆画展”的艺术顾问。萧先生曾供职于南京博物院、江苏省国画院,是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和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今年75岁的萧先生1942年生于重庆南岸,大半辈子研究的两位国画大师傅抱石和吕凤子,也是抗战时期在重庆达到艺术高峰。我们将用三期专栏听他讲跟重庆、傅抱石和吕凤子的艺缘。

  重庆

  从萧平先生发给我的几张家庭老照片上看,这些抗战时期和战后摄于重庆、南京和连云港等地的珍贵留影,展现了一个在当时家境殷实的中产阶级家庭的风貌,孩子可爱,年轻的父亲意气风发。

  萧平出身于一个邮电世家。他说:“我祖籍扬州,祖父子贞从事当时新兴的邮电业。1950年代,他到南京在我们家中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我还记得在一个阴天,要下雨了,我陪父亲把祖父送至雨花台附近的墓园。那是我送走的第一位亲人,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流泪。”

  抗战爆发后,父亲萧鼎咸跟着邮电所从首都南京到重庆。“我母亲金一芬,安徽合肥人,来自乡村,质朴纯真,在重庆认识了我父亲,相爱结婚,生了我们五个兄弟姐妹,三儿两女,我是老大,名字按平、安、和、顺排列,最小的妹妹是抗战胜利后回南京生的,所以名字叫迎,我跟大妹安,都生于重庆。”

  1942年12月16日,萧平出生在重庆南岸玄坛庙仁济医院(即后来的市五院)。父亲他们的邮电所和住家,也在附近。邻居有个赫赫有名的单位,就是抗战从南京内迁的中央电影制片厂。“1991年夏天,我带着我的儿女回到重庆,重新去玄坛庙找我小时候住的地方,记得是离江边不远的一片高地,当时的中央电影制片厂就在我们边上,大明星赵丹、白杨、魏鹤龄等人,都曾跟我父母有往来,作家朱自清、画家司徒乔,也曾是我们的邻居。小时候,我听父母讲述过他们的事情,我小时候的照片,都是电影厂的摄影师帮我照的。长大后,我看着他们拍的电影,自然就生出一种亲切感。1977年,我在北京与赵丹、黄宗英夫妇相会,还合作画了一些国画,回到南京告诉妈妈,她很高兴,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

  从傅抱石年谱和萧平简历中,我发现他们在重庆有一个时间交集:傅抱石1939年4月到重庆,萧平1942年12日生于重庆,傅抱石1946年10月回南京,萧平跟着父母大约也在同年回到老家,他跟傅抱石大约有两三年的重庆时间交集,回去在南京就更长了,两人真是有缘。“我1942年出生这年,正是傅抱石在重庆的第一次个展——壬午画展的举办之年。”

  只不过,当时他住在南岸,只有几岁,而傅抱石住在渝北金刚坡,正进入艺入佳境的重庆时期,想不到几十年后,萧平成了傅抱石研究专家。

  南京

  1963年,萧平是江苏国画院专修班的学员,再次和傅抱石有了交集,这次是见到真人了。“在江苏国画院,他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是小辈,他一般不怎么上课,基本上都在家里画画,但我们看过他一次现场作画,是我们要毕业的时候。地点在南京桐音馆,是总统府西花园,还有石舫,进去之后有一个厅,就叫桐音馆,当时就给画家们画画、开会、办展,整个1960年代江苏省的重要美术活动,大的画展和最高层的研讨会,都在这里举行,我们都有机会去看。”

  这是国画研究班别具一格的课堂,是非常难得的艺术空间,艺青们可以见到很多大人物,近身熏陶。“傅抱石在我们毕业那天画的画,后来收在他的画册里面了,是《水阁观瀑图》,画下面是一片水,水上面有个水榭,有一个老人文士。画得很好,他这画,当时没有最后收拾。当时的文联主席李进是个作家,也和我们一起看,还现场做了一首诗,记得中间有一句是"桐荫馆里茶当酒"。

  为什么是茶当酒呢?傅抱石平时画画是要喝酒的,这天在公开场合,面对众多学员,他就没喝,所以“茶当酒”。“傅先生还把这首诗题在画上了。他在家里画画,是要喝酒的,借酒来把常规的拘谨破除掉,在微醺状态下下笔。他画画,叫大胆落笔,细心收拾。他下笔的时候,我们看上去好像他是东一下西一下,其实他是像苏东坡一句诗所写的"见其落笔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那一年,萧平21岁。“傅先生当时59岁,还不算老,他夏天穿短袖衬衫,说话声音鼻音很重,听国画院的人说,傅先生睡觉打呼噜很厉害,跟他同房间的人无法睡觉,哈哈。他是江西人,但他没讲江西官话,我们完全听得懂,性格和脾气不属于文静那种。他逝世于1965年,他的去世,可能也跟喝酒有关系,脑溢血。”

  大家

  1963年画院毕业,进入南京博物院后,萧平就开始了自己作为一个书画家和书画鉴定家的职业生涯,“在那座梁思成设计的辽式大屋顶建筑中,我埋头于数以千万计的古代书画中,从事鉴真辨伪的艰苦研究。那时,沉浸在求得新知的热情中,如饥如渴,从没有过午睡,竟延续到今天,自靠近的"金陵八家"到吴门画派、浙派、四僧、清六家与"扬州八怪",又上溯元人和宋人,导师是姑苏老人徐沄秋。七十年代中,又拜师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徐邦达,并随他鉴阅了故宫及苏、浙、皖、沪数省市的馆藏书画作品。自七十年代开始,负责全省书画鉴定工作十余年,经眼书画过万。”

  后来他写出了《鉴识傅抱石》等专著,这次又到重庆金刚坡拜谒傅先生故居,是他对从小在重庆后来一直到南京在时空上都有交集的傅先生的一个交代。而且对名家画作的鉴定和鉴赏,也为他自己的书画创作和收藏,打下了基础。中央美院教授薛永年教授对此曾评论道:“萧平是一个书画兼长,山水、花卉、人物并工的多面手。他在精研鉴赏之前,由于师承傅抱石、亚明,所以作品中既洋溢着金陵诸家的生活情味,又流露着笔端聪明,在运用中国画范式而渗入写实主义造型能力上也已远胜古人。”

  70岁那年,江苏美术馆举办了“萧平从艺五十周年画展”,然后在东南西北中七个城市巡展。“有南京、北京、广州、上海等地,我没有忘记我的出生地重庆,在重庆文联美术馆也办了一次。”

  萧平现在安居南京,书画自娱。“我有一儿一女。子戈、女玉,都毕业于美术学院,能书画、通鉴赏,也从事相关行业。现在他们又有了一儿、一女,岑岑与暄暄,同龄五岁的小姐弟,常常是我们的开心果,也是我为画的对象。”

  重庆也是他的记忆之城,时常想起,不得不想起,因为家人都有一个重庆舌头和重庆胃。“抗战胜利,父亲带着全家回南京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说话都带着重庆口音,而且全家都能吃辣了。直到现在,我每顿饭都希望有一个辣菜,我的孩子都这样,吃辣吃得很厉害。20年前带他们到玄坛庙那个地方,房子没有了,很遗憾,就去吃重庆火锅,他们叫老板加辣椒,还要加,还要加!一辈子就是这个习惯了。大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直到今天,我们定居在南京,没有迁动过。为此我刻有一方印:"生于山城,长于石城。"文/图片翻拍 本报记者 马拉

责任编辑:左晓 最后更新:2017-08-02 10:34:1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民国年画中的抗日将领

下一篇:方寸颂歌:抗战纪念邮票中体现的重大抗战事件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