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风
《七月》杂志及内页目录
由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国民党统治区最早创办的进步文艺刊物。1941年10月,《七月》虽然在重庆停刊了,但《七月》的作者和他们的抗战作品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在中国抗战文学史上留下了闪光的一页。
现代文艺期刊《七月》由胡风主编,七月社编辑兼发行,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国民党统治区最早创办的进步文艺刊物。
《七月》周刊于1937年9月11日在上海创刊,至9月25日出版第3期后停刊。同年10月16日,《七月》半月刊在武汉创刊,后来因战火临近武汉,停刊一年,于1939年7月转至重庆继续出版,由半月刊改为月刊。此后因条件困难,每期往往间隔2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问世。1941年9月出版第七集1、2期合刊后,迫于“皖南事变”后日益险恶的形势而停刊。
《七月》重现
由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是抗战文艺刊物,作品形式有短论、散文、通讯、特写、诗歌、小说以及文艺理论等。1938年7月16日休刊,1939年7月才在重庆正式复刊。《七月》杂志的社址,也迁到了重庆武库街(今重庆民生路)。
《七月》杂志最先为周刊,后改为半月刊,每月逢1日和16日出版。之后将第1期至第6期合称为第一集,第7期至第12期为第二集,第三集同样共6期。从第四集起,也就是复刊后的《七月》杂志在重庆出版,改为双月刊,第四、五、六集各包含四期,即总第19期至第30期。第七集仅出第1、2期合刊,于1941年9月出版。
在重庆复刊后的《七月》杂志第四集第1期(总第19期)上,“七月社”发表了《愿再和读者一同成长》一文。文中,杂志回顾办刊经过时说:“《七月》,1937年9月11日在敌人炮火下在上海发刊,但继刊了三期以后,就不得不转移到汉口,由周刊改为半月刊,在10月16日又与读者相见。”“当保卫武汉的战争紧张了的时候,办刊人力不从心,不得不终止,迁延至今重在读者面前出现。”
报道抗战
《七月》杂志很有抗战特色,它大量报道抗日前线、解放区、八路军、游击队的消息。例如刊登在第1期的端木蕻良写的《记孙殿英》,路方的《走向战斗着的黄土层上》刊登在第2期,东平的《叶挺印象记》刊登在第3期,柳林的《一支游击队的发生》和李林的《鸟视晋西北》刊登在第10期。
这些通讯报道,以作者的亲身经历记叙了抗日将士的英雄事迹,特别是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深入敌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情形。例如奚如在《从山西寄到武汉》中,记叙了他和丁玲以及抗大的学生、平津流亡师生一起,组织了一个直属八路军总政治部的战地服务团,徒步从延安出发,渡过黄河到了山西开展宣传工作的情况。同样刊登在第5期上,西圣写作的《关于八路军的种种》,报道了八路军一二九师打了胜仗和老百姓夸奖八路军,拥护八路军的热烈情景。沙丁的《游击战》一文,以亲眼目睹的冀中游击区的紧张而艰苦的斗争事实,驳斥了国民党反动派诬蔑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谎言,讴歌了八路军的忠贞和英勇。
《七月》杂志还刊登有许多陕北通讯,直接报道延安的消息。例如第5期《我们怎样生活的》报道了延安印刷厂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情形。第12期聂绀弩的《延安的虱子》,写了徐特立、何思敏、成仿吾等人的艰苦生活和乐观情怀。第21期周而复的小说《开荒篇》,描写延河边上开荒生产的一个生动侧面。
无论是休刊前,还是在重庆复刊后的《七月》杂志,始终保持着它一贯的特色,即一面公开发表陕甘宁边区作家的来稿,一面刊登国统区进步作家的力作。刊登在第四集第1期(总第19期)的曹白作《在敌后穿行》和丁玲的《警卫团生活小景》,赞扬了八路军和游击队;绿川英子的诗作《失去了的两个苹果》,号召日军士兵参加反战同盟;另有3篇特写,记录了日军轰炸重庆的滔天罪行。
三次文艺座谈会
《七月》杂志还刊登了三次文艺问题座谈会的纪录。
《七月》杂志第7期刊载了第一次文艺问题座谈会纪录,讨论的主题是《抗战以来的文艺活动动态和展望》,有艾青、东平、聂绀弩、田间、胡风、冯乃超、萧红等作家参加。
会议具体讨论了四项内容:抗战之后的文艺动态印象记、关于新形式的产生问题、作家与生活问题、今后文艺工作方向的估计。
在这次座谈会上,作者们都发言踊跃,纷纷表示要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艾青激动地说:“我要用诗歌吹响抗战的号角,激励人民抗战到底!”胡风说:“我们要办好这本杂志,为抗战贡献力量!”萧红说:“抗战是中国每一个人的头等大事,我要写好抗战文艺作品,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第二次座谈会的纪录在《七月》杂志第三集的第1期(总第13期)刊载,会议讨论了包括宣传、文学、文艺形式该怎样利用,怎样写好抗战纪实文学,怎样以文艺作品形式办好刊物和如何扩大刊物发行量等问题。胡风、聂绀弩、欧阳凡海、鹿地恒、艾青、奚如、池田幸子等参加了这次座谈会,大家紧紧围绕怎样做好抗日宣传工作热烈讨论。
胡风、端木蕻良、冯乃超、适夷、奚如、辛人、萧红、宋之的、艾青等人参加了第三次文艺问题座谈会。由于要探讨关于《七月》杂志的问题,胡风说:“希望大家多说些‘坏话’,因为,好的地方被说坏了,事实上不会变坏,但如果坏的地方被指了出来,那是有希望变好的。”适夷说:“《七月》能在最艰苦的处境里凛然屹立,这正是《七月》最大的功绩。”端木蕻良说:“我要深入抗战前线,报道抗战成果,宣传抗战英雄。”
这次会议上,作家们讨论了现时文艺活动与《七月》、怎样办好抗战文艺刊物、如何写好抗战文艺作品、怎样把抗战文艺宣传活动紧密结合《七月》刊物,让抗战文艺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等问题,表示要为抗战写出好的文艺作品。
延续文艺命脉
《七月》杂志的作者很多。譬如艾青、丁玲、萧军、周文、刘白羽、萧红、吴组湘、端木蕻良、聂绀弩、欧阳山、宋之的、草明等著名作家。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寄来诗歌、通讯、杂文、短剧,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反映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热烈情绪和英勇斗争事迹。还有李华、赖少其、李可染、魏孟克、力群的文学艺术木刻和墨画。
胡风既是《七月》杂志的主编,又是主要的撰稿人,他在《七月》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有影响的诗文。
在第四集第1期的《编完小记》中,胡风讲到《七月》杂志停刊了11个月之后为什么还要复刊。他说:“好心的友人给了一个忠告:《七月》在挣扎的时候,文艺活动还很消沉。现在不同了,阵势堂堂的刊物继续出现,没有再为一个小刊物费尽力气的必要,这好心曾经使我们在困难中动摇。然而,每当一看到敌人的文艺杂志或综合杂志的文艺栏被鼓励侵略战争的‘作品’所泛滥了的现象的时候,总不免有一种不平之感。”
欧阳凡海在《抗战后的中国文艺运动及其现状》(第三集第4期)一文中说:“抗战爆发后,由于军事上失利,一部分作家,尤其是文艺青年,没有工作所做,哀叹‘报国无门’,就抛弃了文艺工作。而‘坚决地、意识地从事这条命脉之延续的是《七月》’,它的存在,表明了一些作家在最危急、最混乱的时候,他们始终是确实认明了自己的任务和职责,没有动摇文艺的立足点,并且不因社会对文艺的一时的无视而降低……战斗的现实主义。”
再遭停刊
《七月》杂志的抗日宣传备受山城人民喜爱,也为国民党所忌恨。1941年5月国民党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致函国民党中宣部文:“《七月》企图通过文艺形式达到其谬意宣传之目的,本会审查该刊时向极严格,总期设法予以打击,使其自动停刊。”1941年10月,《七月》杂志被迫停刊。
《七月》杂志虽然在重庆又停刊了,但《七月》的作者和他们的抗战作品,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在中国抗战文学史上留下了闪光的一页。
责任编辑:吕堃怡 最后更新:2023-07-21 09:26:4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梅兰芳蓄须抗日 坚守民族气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