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邹韬奋主编《抗战》三日刊
2023-08-09 15:07:40  来源:北京青年报 阎泽川  点击:  复制链接

  著名新闻工作者、报刊评论家邹韬奋先生,自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民主政治的实现和进步文化事业的发展,先后创办了11种进步刊物。

  1937年8月13日,侵华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在民众抗日热潮的推动下,张治中等率驻军奋起反击,拉开了淞沪抗战序幕。“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为适应形势需要,邹韬奋迅速着手创办了一份新的时事政论期刊,经过短短5天的紧张筹备,8月19日,由邹韬奋主编且是主要撰稿人之一的《抗战》三日刊在上海宣告创刊。邹韬奋在创刊词上宣布:“在这民族抗战的紧急时期,本刊的任务,在一方面是要对直接间接和抗战有关的国内和国际的形势,作有系统的分析和报道,显现其重要意义和相互间的关系;又一方面,是要反映大众在抗战期间的迫切需求,并贡献我们观察讨论所得的结果,以供国人的参考。”

  《抗战》三日刊为16开本,第一期两大张8页,此后每期三大张12页,每逢三、六、九日出版。刊名印在封面上方正中,手写体“抗战”两个大字庄严而富有战斗气息。刊头左边为本刊要目,简洁明了。右边为刊物编辑人、发行等信息。第二期增加通信地址“上海邮政信箱抗战三日刊社第1508号”,在第六期增加发行所在地址“上海城内肇嘉路抗战三日刊社第75号”。该刊对于国内外的重大现实问题,每期都配以评论,进行深刻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抗战》三日刊开辟的栏目有战局分析、专论时评、各方通讯、战时常识、杂感随笔、诗歌语录、地图漫画等。如第五期《抗战》三日刊上,一版首刊金仲华撰写的关于抗战最新形势的《战局一览》,随后是邹韬奋亲撰的《汉奸问题》等两篇时评,并刊有潘汉年写的文章《政治动员的基础》,以及樊放的战地通讯《前方的后方》。编者将内容的可读性、版面的易读性、插图的可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版式紧凑、顺序严谨、栏目相对稳定、插图与文字版面协调,都为当时期刊所少见。

  在邹韬奋的精心编辑下,《抗战》三日刊很快就获得全国民众的青睐,从国内各阶级到海外华侨,不论前方后方,都拥有大量忠实的读者。尤其是千千万万的青年人,更是把《抗战》当做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称赞其为“良师益友”。

  《抗战》三日刊为此专门设有“读者信箱”专栏,随时和全国各地的读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邹韬奋还号召读者共同办报,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为《抗战》三日刊撰写通讯和各种性质的文稿。《抗战》三日刊的内容主要以时政、述评、战地通讯为主,具有时事性强和刊期短的小报特点,它的创办成为国民党统治区影响力最大的救亡刊物之一。该刊除邹韬奋外,主要撰稿人还有金仲华、胡愈之、郭沫若、张仲实、柳湜、钱俊瑞、艾思奇、杜重远等。

  1937年9月9日,当《抗战》三日刊发行到第七期时,在上海租界当局的压力下被迫改名为《抵抗》,仍为三日刊(同为16开本),但由于办报同仁的齐心协力和刊物出版宗旨,运往外地发行的刊物仍用原名。

  《抗战》三日刊刊载了多篇宣传全面抗战,积极动员广大民众投入救亡运动的文章。如潘汉年的《全民抗战中政治动员的基础》《群众动员的基本问题》、王任叔的《军政与民众》、李公朴的《全国动员告国人书》等。这些文章都指出:要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抗战是不行的,必须广泛地动员军民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才能弥补中国军事等方面的不足,才能击破日本侵略军“速战速决”的战争迷梦。《抗战》三日刊还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刊载过《朱德等就职抗战通电——坚决抗战众志成城》《中国共产党对时局宣言》,并从59期至71期连续刊载战地记者舒湮撰写的《边区实录》,从政治、文化、教育、经济等13个方面,对陕甘宁边区作了报道,赞扬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政策和政绩。

  1937年11月9日出版第25期后,因上海沦陷,邹韬奋、金仲华等人绕道香港、桂林、衡阳、长沙赴武汉,12月23日在武汉出版第30期,并恢复原名《抗战》三日刊。1938年7月7日,《抗战》三日刊出至第86期后与创刊于1937年12月11日,当时出至第2卷第5期的《全民周刊》(柳湜主编)合并办刊,改刊名为《全民抗战》三日刊。出版序号从头另起。由邹韬奋、沈钧儒等主编出版。

  《抗战》三日刊是抗战全面爆发后创办的大批抗日救亡刊物中的佼佼者,它以宣传抗日救亡为核心,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引领无数爱国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责任编辑:吕堃怡 最后更新:2023-08-09 15:08:3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吴祖光拒绝剧作再版

下一篇:郑振铎“孤岛”掇英——释读郑振铎致孔另境的两封信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