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抗战时期,《黄河大合唱》被评价为“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
1939年4月13日晚,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这场杂用木鱼、煤油桶、搪瓷缸伴奏的简陋演出,轰动延安。
相遇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是《黄河大合唱》的诞生地。
它的曲作者冼星海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加入上海救亡演剧第二队,辗转各地宣传抗日。翌年11月,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
当时条件艰苦,冼星海一边教学,一边还得开荒种地、纺纱织布。白天上山刨土,晚上提马灯到各单位教歌。在这样的日子里,他遇见了年轻的诗人光未然。
1938年10月,青年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东渡黄河到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在黄河壶口,看见黄水滔滔、船工大吼,极受震撼。1939年1月,他在病床上写出《黄河颂》,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冼星海在现场听得很兴奋。2月26日,冼星海到医院看望光未然,说想谱写黄河颂的大型音乐。
仅两天后,1939年3月1日,冼星海来到延安的西北旅社,从光未然处拿到了刚刚脱稿的《黄河大合唱》全部歌词。
当晚,光未然向冼星海大略说明《黄河大合唱》歌词的创作过程,详细介绍其结构:由体裁形式不同的8首歌曲组成,男声合唱、男声独唱、诗朗诵、女声齐唱、男声对唱、女声独唱、轮唱、大合唱;每首歌前冠有“说白”,是歌曲的引子。
在冼星海的手稿《我怎样写<黄河>》中,他这样描述《黄河大合唱》:“它有伟大的气魄,有技巧;有热情和真实,尤其有光明的前途。而且它直接配合现阶段的需要,提出保卫黄河的伟大口号。它还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谱曲
据冼星海女儿的回忆,1939年3月26日至31日,冼星海在简陋的土窑里连续6天6夜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谱曲。六天六夜,他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手握拳头一边唱一边写,不知不觉写出了60多页手稿,桌上堆成一个小山。
在《黄河大合唱》延安首演指挥邬析零的回忆中,冼星海的谱曲过程足有20天。1939年3月12日,他受邀到冼星海家,向冼星海介绍他和光未然看到的壶口壮景和吕梁山根据地的战斗情况。冼星海听他不厌其详地描绘,有所感悟,就拿起笔赶紧记录。
3月底的一个晚上,邬析零又到冼星海家。冼星海正坐在小矮凳上,凑着菜油灯的暗黄亮光,谱写《黄河颂》。冼星海说:“八个歌子,我已经写好了七个。就是这首《黄河颂》太难写了。我谱出了三个,但一个也不满意。”直到3月31日,邬析零才从冼星海手中拿到《黄河大合唱》的全部清稿。
△冼星海指挥鲁艺排练《黄河大合唱》
首演
首演在1939年4月13日,邬析零任指挥,只有二三十人的抗敌演剧三队担当合唱队,鲁迅艺术学院的十余名师生组成了临时乐队。当时延安缺乏伴奏乐器,除了鲁艺的三四把小提琴,就是口琴、二胡、三弦、笛子,还有锣、鼓、拔。冼星海还用煤油桶做成了低音胡琴。把吃饭的20多把勺子放进大号搪瓷缸,奋力猛摇,哗啦啦啦伴着管弦锣鼓齐鸣,模拟呼啸奔腾的黄河浪涛。
排练时,冼星海常来审听,他指导说:“一开口,像个英雄摆着架子唱‘我站在高山之巅’,黄河之水就像在你脚下,那就不是黄河颂,而是高山颂或自我颂了。”
1939年4月13日晚,《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轰动延安。
从此在延安的各种集会上,《黄河大合唱》一演再演,合唱队由100人增加到500人。在庆祝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一周年的晚会上,冼星海亲自指挥,再演《黄河大合唱》,毛泽东等出席观看。
演出前,冼星海再三嘱咐合唱队员们,要尽情歌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要把我们的全部感情贯注到歌声中去。刚一唱完,在全场雷鸣般的掌声中,毛泽东大声称赞“好!好!好!”周恩来也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
当时有报纸评论: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七十余年之后,闻之犹令人热血沸腾。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2-10-30 11:06:4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左权抗战民歌
下一篇:《恭喜恭喜》是首抗日歌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