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93岁著名歌唱家孟于:抗战的旋律激荡人心
2018-03-12 14:25: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记者 :郑海鸥  点击:  复制链接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6月27日,首都体育馆,著名歌唱家、93岁的孟于缓步走上“《英雄》——致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音乐会”的舞台,用充满时代感情、饱含激情的沧桑声色,再度讲述起这段动人故事和英雄赞歌,感人肺腑。

  “经历了革命岁月,又演唱革命歌曲,让我内心豁达和乐观。”孟于常说。熟悉孟于的人知道,她曾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她一次次在战场最前线,用激荡人心的歌曲鼓舞我方士气;又一次次在敌后唱起革命歌曲,启发群众觉醒,号召保家卫国。

  孟于是成都人,小时候,家乡的生活非常平静。直到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传来,宁静被击碎。那时她正在上初中,根本不知道战争为何物。“此时,成都救亡运动兴起,协进中学、中华女中等学校的学生经常在街头、公园演讲,高唱抗战歌曲,让人们了解抗战,号召大家投身抗战”,孟于说,歌曲传递出的战争的残酷、国破家亡的危机深深震撼了她。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大刀进行曲》传唱之后,孟于得知29军在北平与敌人拼大刀,用血肉之躯面对敌人的枪炮。不当亡国奴、把侵略者赶出去的民族气节和决心开始在她心里发芽,于是,她加入了多个宣传抗日救亡的歌咏队,《救亡进行曲》《流亡曲》……一看到报纸上有新歌,就马上学来唱给人们听,激发和鼓舞人们的抗日热情。

  1938年底,国民党开始暴力封锁和镇压学生运动,然而,越是封锁,学生的热情越是悄悄高涨。一次,由孟于班里七八个同学组织的读书会,秘密请来一位从延安来的青年,“从他那得知,延安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那里的人不分民族、没有高低贵贱,都学习本事来抗日。”孟于说,这让同学们无限向往。

  可军警封锁了路线,怎么去呢?刚巧,陕西的民族革命大学在成都招生,孟于瞒着家人独自北上,那年,她17岁。后来,她加入了大学里的先锋剧团,并一直等待机会去延安。

  1939年11月,历经千难万苦,孟于终于来到延安。她进入中国女子大学学习,并参加了歌咏队。1940年2月,应云卫领导的西北摄影队在拍摄《塞上风云》的途中路过延安。“延安专门组织了500人的《黄河大合唱》,我有幸参与其中,指挥就是冼星海。他教育大家唱歌要走心,在唱‘奸淫烧杀’时要充满仇恨,‘一片凄凉’要充满凄凉,”孟于说,尤其是冼星海指挥“向着全世界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由慢到快的5次重复,让演员、观众都热泪盈眶,“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响彻天空。“通过灌注感情的歌唱,我也更深刻地感觉到自己和祖国的命运、民族的苦难联系起来了。”

  后来,经冼星海鼓励,孟于进入延安鲁艺。

  “之前在鲁艺主要学习理论。毛主席发表文艺座谈会讲话后,专程到鲁艺讲课,说‘在小鲁艺学习还不够,还要到大鲁艺去学习,大鲁艺就是群众的生活和斗争’”,孟于说,对文艺工作者来讲,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很必要也很重要。“比如,我一直没体验过农村生活,之前演喜儿,总觉得吃力。直到自己在基层参加了一次诉苦会,听了一位被地主强奸过的妇女诉苦,才体会到喜儿的那种心理。”孟于说,“一次战役胜利后,领导给我们读上级的贺信,说《白毛女》启发了战士的阶级觉悟,‘让刺刀带上了文化’,所以无往不胜。”

  抗战歌曲代表了不屈不挠、大无畏的民族精神,孟于说,“现在仍不能忘记,因为它们真实地描述了民众苦难、反映了民众呼声,是了解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当代青年应该在缅怀先烈中继承精神内核,突破个人的小世界,万众一心开创民族未来。”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16日 19 版)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8-03-12 14:26:1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那些难忘的东北抗联歌谣

下一篇:《延安颂》:一曲战歌壮民魂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