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平江籍远征军老兵忆峥嵘岁月
2015-05-30 14:18:56  来源:中国远征军网  点击:  复制链接

  

  战乱中他成了一名远征军

  今年91岁的朱锡纯,出生在平江县三市镇三星村朱家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年仅3岁时,朱老的父亲用箩筐挑着他,举家迁到了长沙市内,14岁时参加了第九战区抗日流动宣传队。17岁参军,在第五军新22师政治部工作,该部队随后编入中国远征军。1924年3月随军入缅,在中缅印三国交界的野人山与日军作战。经过3个月的艰苦战斗辗转抵达印度。这些年来,朱老作为一名中国远征军幸存者,再加上出版过《野人山转战记》一书,详尽介绍了这场战争的情况,因而日益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不仅有了“抗战老兵”代言人的知名度,还曾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等荣誉。老人在珍惜这些名誉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为还原那段历史而努力。

  在平江县城关镇敬老院,记者见到了正躺在床上休息的朱老。当记者道明来意后,朱老连忙从床上坐了起来,操着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对记者说:“你们快请坐,快请坐。”穿好衣服后的朱老神秘兮兮地拿出一个用油布包裹的包,“你们来得正好,这是我一个朋友从云南带给我的,让你们尝尝味道,不过要猜出来了才能尝哟!”朱老边笑边解着包裹。“是云南普洱茶吧。”“真聪明。”朱老笑着夸奖道。

  当我们品尝着略带涩味的普洱茶时,朱老却在品尝着那场历经生死,五味杂陈的抗日战争年代史。

  “当年父亲带着我们举家迁到了长沙市内,也就是今天的通泰街一带生活,我后来在一所名叫集善的学校读书。抗战爆发后,战火烧到了长沙,我不仅被迫辍学,还不得不到处逃命。我到过湘潭、永州市东安县等地,在破庙、难民收留所里都呆过。记得当时我读书的集善学校变成了收容所。”在朱老儿时记忆的最深处,还有另一件事远比这些逃难经历更让人难忘。

  一次,在长沙城里,当时还是学生的朱老亲眼看见一个日本人开枪打伤了一个黄包车夫,然后扬长而去……回忆至此时,朱老感慨地说:“一个民族只有团结了,就什么都不怕,也不会受到欺凌。现在我们国家富强了,我们再也不会有这些苦难了!”“四处逃难却照旧不得安生的我,就想参军上阵杀敌了。”在永州市东安县,朱老因有些文化,并能写一手好字,被安排在第22师派驻在东安的一个补给站,从事物资登记工作。“在日军撤军长沙后,我加入到了第九战区流动宣传队,在大街上张贴标语、喊口号来宣传抗日。”朱老回忆起当时搞宣传工作时的情景,双手不停地挥舞着。

  1941年,第五军新编22师成立政治部,朱老被召做一名文书,成为第22师政治部少尉录事,从一个士兵变成了军官。不久,第22师调往贵州整训,编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保护当时中国唯一的一条贸易通道滇缅公路。

  战火中他差点被炸死

  “我们远征军新第22师进入缅甸后,参加了同古(今缅甸的东呜)战役,但没有直接参与著名的仁安羌之战。”朱老回忆,当时日军退出仁安羌后向南回师,“由于英军被打怕了,不敢跟日军死战,擅自撤退,再加上远征军在调度上也很混乱,所以,日军很容易就包围了新22师。当时,我们部队坐火车刚到目的地就接到撤退命令。”

  “我们部队撤退的前一天,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我差点就被炸死了。”朱老说,那是5月中的一天,年仅17岁的他和第22师政治部少校朱斌正在行军中休息。突然,传来“嗡嗡嗡”的轰鸣声,几架日本飞机直朝他们所在的地方飞来。“朱斌一把将我拉到公路外,卧倒在小山包下一个凹形地面隐藏起来。”“嗖”的一声,一颗子弹击中了朱老身旁的战友,朱老的这位战友就这样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说到这件事情时,朱老的声音有些哽咽。

  中国远征军虽然浴血奋战,但因为英军配合不力,很快就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1942年5月上旬,中英军队开始撤退。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史迪威和中国远征军主帅孙立人、罗卓英,率新38师掩护英军退却进入印度。而此时,蒋介石下达命令让杜聿明率领所在部队回国。朱老所在新编22师,在杜聿明的带领下走进了野人山,从那儿绕道回国。

  说着说着,朱老陷入了沉痛的回忆之中,他喃喃自语道,行军战友曾涛靠在一块大石头上晒太阳,脸部浮肿蜡黄,牙齿得得地作响。他走到曾涛跟前问道:“是不是打摆子(疟疾)?”曾涛气若游丝地回答:“不但打摆子,还得了肿病,脚又被蛇咬伤了……”末了,他又挥动无力的双手说:“不要把病传给你,快走”。还没等朱老站起来,曾涛便一头栽倒在地,呻吟从大到小,最后消失。朱老哭了。这样钻心的痛,朱老说记不清有多少次了。

  2005年,朱老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后,他痛哭了两晚。他说,“我得了勋章,而我的战友们却离我而去。在当时的急行军中,很多战友的尸体都没有机会得到掩埋。”

  朱老说,当年的战友有被饿死的,有染上疟疾等病死的,有掉下深谷摔死的……“没有食物,我们就吃野芭蕉的根,吃野菜、树叶、树根。甚至我的一根皮带都被吃掉了。”一路上尸横遍野,睡觉都在尸体旁,“那里的树木遮天蔽日、密不透风,尸体很快腐烂。走出大山后,我们还能闻到自己衣服上留下的尸体味道。”

  说到此,朱老闭上眼睛不停地摇着头,嘴里直呼:“太惨了,太惨了啊!”

  朱老所在的第22师在野人山经过3个月的艰苦战斗和辗转终于抵达印度。在大撤退时有八九千将士,最终走出来的只有500多人。在这次大撤退中,有3万多远征军撤退到野人山,最后幸存下来的将士只有8000多人。

  和平年代他用笔回忆往事

  朱老跟随部队走出野人山之后,由于腿部伤势恶化,小腿肿得比大腿粗,朱老被直接送往印度东北部的盟军蓝姆迦基地治疗。痊愈后朱老一度在基地帮忙运送部队给养。“正因为我在部队负责运输,所以我学会了开车。1943年4月,我退伍了,被安排到贵阳市第十八级修理厂任职,在贵阳我找到了我的漂亮老婆。”朱老拿出一本相册指着一张与妻子年轻时拍的照片,无比自豪地说。

  “1962年,我最终回到了平江老家,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在接下的日子里,朱老做过司机,种过田,养过鸭子。讲起自己在家乡的这大半辈子经历,朱老觉得既充实又丰富有趣。“那段特殊日子里,我上午刚被挂上‘反革命’的牌子,下午就给拿掉了,原因竟是我有门修车技术。”说起这段经历,朱老不无得意。“我们三市镇,有辆汽车坏了,没人能修。镇里了解到我在当‘反革命’时能开车能修车,就找到了我。谁知,真叫我修好了。”在1976年至1985年之间,“他们认为我是个人才,便调我去开车,兼任农机修理员。还当过镇里的企业办总会计,成本会计什么的,我也自学懂得一些。”

  朱老66岁时,开始动手撰写《野人山转战记》,到他68岁时完稿,历经了3年时间。朱老介绍,《野人山转战记》初稿出来后,就曾有出版社想出版,但要求“修改其中关于批评英军的言辞,说是怕影响国际外交关系”。“那都是我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是历史的一部分,怎么能随便删,随便更改呢。”说起这件事,朱老很是生气。

  朱老说,直到2010年,他的书才得以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编辑还加了‘一位远征军幸存老兵的战地日记’这么一个副标题,蛮好的。”

  在《野人山转战记》一书中,朱老这样描述当时远征军的一幕惨剧:“一条宽约40米的河,挡在前行队伍的前面。头天的暴雨冲刷着山体,致使河水浑浊、急速流动。士兵们砍伐竹子或用散落在地上的绑腿制成了木筏。5个全副武装的士兵,站在木筏上,两个撑篙。木筏还没划到河面的1/3,篙就撑不到底了。到了河中心,湍急的河水,冲打着木筏,不久,木筏失去控制,在河中心打转,滑到50米开外的下游。眨眼间,我站在岸边,看着他们被洪水卷走,吓了一跳!最终看到一个人爬上岸,才咽下口中的唾沫。”

  “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野人山的蚊子和蚂蟥。”蚊子“有麻将那么大”。草丛里、树干、树叶上到处都是蚂蟥,“它咬到你,你根本不知道,就这么钻进你身体里去了。”说这话时,朱老卷起双腿的裤管,指着小腿处的七处疙瘩跟记者说,“这里有枪伤,但更多的是被蚂蟥钻过的。很多士兵被蚂蟥钻进了肾脏、睾丸、心脏……一些人走着走着就逝去了。”

  “和平年代真好!”朱老最后深有感触地说。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入侵缅甸。1942年3月,为保护中国与盟国最后陆上国际交通运输线——滇缅公路,国民政府抽调了杜聿明和廖耀湘部队的10万名精兵组成远征军,奔赴缅甸,和英美盟军携手抗日。

  这是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到境外作战。经此一役,尤其是之后的大撤退,中国军人伤亡惨重。然而,这场战争的艰苦程度和对于抗战的意义,直到近年才渐渐为人们所了解、所关注。

  近日,记者来到平江县,采访了今年91岁的中国远征军老兵朱锡纯老人。他不但以自已亲身经历撰写了一本《野人山转战记》,还原了远征军缅甸战争的真相,更还原了当时远征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雄气慨。

责任编辑:刘连梅 最后更新:2015-07-16 17:07:0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92岁温州抗战老兵:冈村宁次从我身边走过时低下了头

下一篇:耄耋老人曹越华谈滇缅抗战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