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档案:
姓名:杨荣隆
出生年月:1920年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湖南怀化
现居住地: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活水乡盘龙村五组张里
原部队番号:中国驻印军38师112团3营重机3连
参加战役:第二次入缅作战
家庭情况:妻子有精神病;有一个儿子已经60多岁,孙子40多岁,重孙26岁,都是单传
经济情况:老人只有低保每月40元,靠孙子在外打工挣钱,经济极其困难。
杨荣隆老人住在离乡政府街上大约1000米远的一个名叫龙盘村的地方。下午2时许,我们顺着已经修好的1米左右宽的乡村水泥道,来到了杨荣隆的家门口。杨荣隆老人正坐在自家门口的门槛上,无精打采地看着我们。我们走近他,问他是不是参加过缅甸抗日的远征军杨荣隆。他连忙回答说,自己就是参加过抗日的远征军战士杨荣隆。他说他是新一军38师的重机枪排排长,一直在缅甸的原始森林里与日军作战。他告诉我们说,缅甸的原始森林里生活环境太苦了,他在缅甸没有去过村庄,更没有去过城市,就一直在森林里战斗。他说他去当兵的时候,自己的儿子出生不久才一岁。他41年去当兵,当时加入到陆军新编38师新兵大队,前往贵州都匀休整,两个星期之后,随部队经贵阳、安顺、安南开往义兴县大龙井训练;三个月后,出发前往云南沾益机场集结待命,经过身体检查和预防检查,于当年11月飞抵印度汀江,再乘坐火车经过加尔各答、新德里到达兰姆伽集训。随后被编入38师112团3营重机3连,担任机枪手,曾参加缅北会战、八莫等地的战斗。抗战胜利后,参与过内战,后投诚起义,直到52年才回到家乡,期间的折磨几天几夜也说不完。杨老对我们说,自己打鬼子,从不计自己的生死,一心要将鬼子赶出中国。杨老对我们说,自己家乡的塘湾和喜马乡,就有一百多青壮年参加了远征军,他们几乎都死在了缅甸战场上,有许多家乡兄弟,在日军的炮火下,一眨眼就在自己的眼前消失……
杨荣隆老人坐在门槛上,脸上布满沧桑。老人告诉我们,自己能活到今天已经非常不容易。他说政府不管他他也没有办法,自己还能活几年,他说这话时眼里含满了无奈的泪水。他穿着一件很旧的白纱褂,一条破旧的黑色裤子,裤子的双膝盖处一连破了几个窟窿,杨老在与我们交谈的整个过程中,他用一双手遮盖着膝盖处的几个破洞,没有移开。
老人住的房子已经是很旧的小木屋,木屋的木板墙壁上,布满了历史的伤痕。这间房子的中堂,已经不是用来接待来人的处所,这间8平米左右的中堂,早就成了杨老的杂物和厨房。中堂里的右边堆满了用来生火的茅草和杂物;在紧连茅草的一边,有一张东倒西歪的木架子,木架子分三层,上面放有四个金属的小盆,估计是用来洗菜之类的;还有一个红色和蓝色的塑料小桶,还有几个杂色的塑料袋,一看就知道是装过米的袋子。紧靠中堂的左边墙处,是老人自己用泥土垒成的一座半米立方的灶台,灶台上有一个灶眼,上面放有一个被黑烟熏黑的铝锅,该铝锅是老人用来煮饭和烧水用的。以上这些东西混在一起,根本看不出是人用的东西,是人居住的地方,老人的堂屋俨然像城市里的一处装垃圾的场所和堆满了垃圾,杨老就是躺在这堆垃圾旁边的被人遗忘了的耄耋之人。
在堂屋的左边,是一间约10平米的房间,这就是杨老和其妻子的卧房。老杨的妻子拄着双拐,行动极为不便。卧房里有一张床,这种床在怀化当地农村名叫圆柱床。床上挂有一顶十分陈旧破烂的蚊帐。靠近床头的一端有两个大约是五六十年代的木制箱子,这可能是老人用来装破旧衣物的。整个房间里的墙壁四周,还挂有两个破烂的竹篮子,几件破旧衣裤。在房间里,除了有一个电子钟挂在墙上外,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机。老人用来照明的,唯有一盏电灯,电灯的瓦数很低,只有十瓦。
老人告诉我们,这栋屋子,堂屋只有一半是自己的,另一半是别人的,因为没有钱买米吃饭,就将这栋房子的另一半卖了,换钱买了米吃。我们问起当地政府是否给他一些帮助。老人很凄凉地说,没有,一点也没有,老人心里愤愤不平地说,自己参加远征军,是为了打鬼子,是为了国家。后来自己又参加了解放军部队,52年回到家乡,家乡政府的工作人员,收缴了自己的解放军军人证,再也不将该证件还给自己,还将自己当作国民党的军统特务来对待等等,至今未解决相关待遇。“我对得起国家,国家也对得起我,让我活到现在”。目前,杨老和老伴韩顺仙(94岁)由76岁的儿子杨理沅照顾。尽管右腿骨质疏松,行走伴有强烈的疼痛感,但杨理沅没有拄拐杖,“老人都还在,不好意思”。
我们无法安抚杨荣隆老人这颗饱受创伤的心,我们只是告诉杨荣隆老人,我们还会来看望他。老人不住地点头期盼……
著名网络学者南方河先生这样评论道:杨荣隆老人属极端贫困人口,即使他没有参加抗战,他也应属政府救助人员,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位远征军老战士从未得到过来自政府方面的任何帮助。希望有能力之人士多多关爱!!!中国远征军血写的历史不能被后人遗忘。
责任编辑:裴琳琳 最后更新:2015-07-17 08:53:2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远征军老兵杨本荣:误入日本人阵地,9天9夜终脱险 (于2009年3月7日去世)
下一篇:朱锡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