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水山
1939年夏,正当抗战的艰难时节,我县发生一起“志愿兵营”请缨杀敌的事迹。我是此举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特将亲身经历,记述如下:
一、时代背景
1939年,抗战已进人相持阶段,大片国土沦于敌手。我县远处后方,没受过战火的洗炼,激不起同仇敌忾之情。而当时的兵役法,却又违背全民抗战的崇高理想,规定中学以上毕业的人,可以享受缓役和免役的优待。应征当兵的,只是劳苦大众,既不公平合理,自然大失人心。虽然正规部队懂得爱惜兵源,待遇也好,但应征入伍时,师管区接兵部队不仅克扣给养,还在送兵途中,非法贩运货物,把新兵当作苦力使用。加之“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陈旧观念,依然禁锢着人心。是以人民把当兵视为畏途,很少有人敢于应征。然而上面的征兵定额压得紧,着实苦了保甲长们。因而逐步发展到“抓壮丁”的千古丑行,直闹得鸡飞狗跳,人心惶惶。
二、思想动机
堂兄何炽昌和我从小一起长大,高中时都受过军事集训,懂得一些军事基本知识,早有投笔从戎的意愿。当时,在我个人方面,还有两点起催化作用的因素:一是与女友钟竞雄相恋时,曾相互信誓以身许国,必待民族复兴而后结婚,此时得知她已奔赴前线,担负救护工作,自惭之余,不禁怦然心动。二是我素来敬重的学长江仁杰(洪江人),那时正与贺琼密切配合,开展救亡工作。当八路军平型关大捷消息传来时,他特从洪江来到我家报喜,彻夜长谈,鼓舞了我的信心。经过与何炽昌商量,立即提出组织子弟兵请缨杀敌的倡议,开始发动串连。
三、组建经过
倡议一提出,迅速传遍四乡。首先得到父辈们的赞许和支持,都愿以自己的亲人共襄义举。如龙运鸿的儿子龙家荣、许安祁的儿子许邦基、何履昌的儿子何一俊,以及姐夫田剑平、梁焜,表亲龙国球等都踊跃参加。发展顺利,超出预计。综合有利因素:
(1)我们当中的部分人享有兵役缓免权,却自愿当兵,对社会风气是一种冲击。
(2)有声望的地方绅士,愿以自己的儿子人伍,令人信服。
(3)城里的林顺富、蒋运达,洒口杨振,长田宋先富,洞头粟永胜,翁保俞贤文,臭王溪田相文等,都是年轻保长。他们率先报名,颇具影响。
(4)子弟兵的设想很吸引人,可以使适龄壮丁免除当壮丁受虐之苦。
(5)县府的征兵困境得以缓冲,当然大力赞同。
在上述形势下,真是登高一呼,四方响应。仅仅一个半月,即组合600多人,随即进行编组。
四、初步编组
从设想到实践,却又面临着个令人惶惑不安的问题。因为我们虽然略谙一点军事知识,但缺乏行阵征战的实践经验,唯恐“画虎不成反类犬' 幸亏得到我们钦敬的老师龙光武先生大力支持,他不但文事武备都有造诣,而且参加过北伐,有实战阅历。经过商请,同意重上前线。真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使我们皆大欢喜。
根据报名人数,可编一个营,即命名为:“志愿兵营”。初步编组情况如下:营部:营长何炽昌、副营长龙光武,营附何水山,副官田剑平,军需梁焜,书记许邦基。第一连,连长杨振,排长林顺富、蒋运达、粟永胜。第二连,连长龙国球,排长张杰、龙庆重、张承勋。第三连,连长何一俊,排长龙家荣、俞贤文、田相文。
军官初步组合如上。唯龙光武老师经过开往江西又复返回湖南的长途行军,到底年老体衰,难以坚持,在返回衡阳,即将开赴湘北前线时就回家了,由我接替副营长职务。因此以后正式的战斗序列,就只知道我,而不知有光武老师在前了。相处时间虽短,但得到他的热情教诲,使我们的书本知识能与实践相结合,受益匪浅。
五、踏上征途
1939年6月30日,我营从会同县城出发。行前在体育场由县府主持召开了隆重的欢送大会。县长张中宁亲手书写送给我家一块“国尔忘家”的金匾,送给龙运鸿家一块“爱国情殷”的金匾。会同师范、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及各机关团体均列队前来。庄严热烈,万人空巷。我们每人都戴上大红花,营部官员骑着高头大马(马头也挂了红绸球),在父老们的簇拥下,一直送到城外渡头江畔,才互相含着兴奋的热泪挥手告别。
由于行政程序,先到绥宁团管区签证,再到邵阳师管区待命。报经军政部批准,划归陆军第4军第102师建制。师部派来一位陈团长到邵阳迎接,随即开赴江西吉安驻地,同样受到热烈欢迎,并仍保持“志愿兵营”称号,拨归306团指挥。
六、锋芒初试
在赣休整不及半月,日军进攻长沙,我军奉命驰援。日军虽已进至长沙外围,由于我军适时赶到,并采取迂迥侧击,迫使正面之敌首尾不能兼顾,狼狈退逃。是为第一次长沙会战。作战中上级考虑我营还未受过正规训练,只把我们列作后备队,担任警戒,作为一次锻炼机会。这次虽未亲临前沿,但我们专取老山密林地带,隐蔽地连续强行军,已够辛苦。烈火炼精钢,待到战后整训时,除病号转院就医外,部分意志脆弱者请求回家,也有个别潜逃的。但我营不但没有缺员,反而扩展壮大起来了。原因是叔父何浴仙在会同家乡发动了第二次180多人的志愿壮士,并亲自送到我营补充。同时,绥宁以肖霁为首,也各组建了一个连,一并由何浴仙带到前方。经军、师同意,把我营扩建为五个连,成了个特殊的加强营,实有人数已超过千人了。而且,第四军即北伐时叶挺将军的独立团所在的原部,素有铁军之称。我营在“铁的纪律,铁的战斗力”的严肃环境里,得到良好的训练。干部们又都分批送至军校短期培训,提高了素质,成为战斗序列可靠的一员,驻守湘北前线。
七、转战敌侧
1941年8月,日军进犯,揭开了第二次长沙会战序幕。我军首当其冲,而我营正是黄沙河的触角。初生之犊不畏虎,搏打极为顽强,将敌人杀伤无数,我方也颇多伤亡。奋战三昼夜后,终因装备悬殊,被敌突破。混战中已与上级失去联系,考虑到如向长沙方向节节败退,势必被动挨打,不如效八路军的运动战,避实击虚。当即决定转到敌侧,进人浏(阳)、平(江)山区。凑巧我军主力,也都转向侧翼,获得重新集结。我营受到上级“机动灵活,各自为战”的嘉许。在一个月的山地运动中,时常派出小分队到后狙击,给前进之敌造成了较大的威慑。我营三连一排,曾在临湘县桃林镇俘获敌兵2人,立功受奖。此次敌人本已攻人长沙,但立脚未稳,就怆惶退逃。在追击日军时,从俘虏手中缴获的文件内有:“渝军(其时因已有南京汪伪政权,故敌人惯把我军叫作‘渝军’)第四军出没平、浏山岖,第九十九军有从沅江强渡湘阴可能,对我军侧背形成夹击之势,我军无攻略长沙之必要……”等语,足已证明敌人确是被迫溃退的。
八、战役总结
兵法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从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我深有体会,认识到所谓“一心”,并非专指筹谋者匠心独运,应推演到“万众一心”的领域。我们子弟兵之所以能在炮火纷飞中生存下来,而且得到上级的嘉许,就由于彼此能心心相印,在实战中如臂之使指,深得“一心”的妙旨。
此次长沙会战,颇有振奋人心的作用。蒋介石亲到衡山召开了“南岳会议”,进行总结,我军军长和两位师长都受到指名表扬,我营也得到军、师的嘉奖。
是役,我营阵亡及伤残转院的超过百人。只因时间过久,姓名无法追忆。唯三连长何一俊受炮弹震伤,常出现神智昏迷,不能继续带兵,调司令部军械处供职。
九、广九线上
距第二次长沙会战后两月左右,日军进攻香港之势已经箭在弦上。为了支援香港,牵制广州之敌,我军奉命进击广九线。从浏阳出发,日夜兼程,刚抵英德,旋又回援。一是香港巳被日军攻占,已无支援必要;二是敌人为了牵制我们援港,又发动了第三次长沙会战。我军立即回援,仍采包围战术,从株洲迅插平、浏一线。刚发生小接触,敌即全军退却。因此并未经过激战,只在追击中缴获一些战利品而已。
十、依依惜别
1942年春,我经军令部考选,升调军部任作战参谋。何炽昌又被保送陆军大学深造。我营一时人心浮动,依依惜别。所幸基层干部不变,经过说服,才稳住了“志愿兵营”的情绪。待到何炽昌学习归来,以副团长兼营长,仍率原部。
十二、鏖战长沙
1943年秋,日军为了打通粤汉线,从武汉、广州同时发动攻势,是为第四次长沙会战。我军正好担任长沙城防,迎击正面之敌。此次战役与以往大不相同,日军倾其精锐,全力来犯。而且得知岳麓山有我重炮阵地,不敢轻进,采取正面以重兵压境,另以轻骑绕道沅江、宁乡,直捣岳麓山后,我重炮未能发挥威力,遂入敌手。长沙经过激战,终告陷落。据事后何炽昌讲述,战斗极为惨烈,他们是逐步巷战后,每人抓着块木板漂渡湘江的。并经化整为零,昼伏夜动,才得脱出包围圈。引他的原话:“大难不死,算是老天有眼!”
十二、抗战到底
第四次长沙会战后,日军不仅打通了粤汉线,继续大举进犯;又取道湘桂线,直至贵州边境的独山才被遏止。由于岳麓山重炮是盟国支援的,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用,有损“国际声誉”,故我军军长被判枪决。遭此变故,人事上也发生了大的变动。我和原参谋处长一起转到第三方面军任职。何炽昌等仍在原部,重新集结整顿后,进人湘南地区,活跃于粤汉、湘桂两线间的三角地带,继续打击敌人,坚持抗战到底,直至最后胜利。
十三、劳燕纷飞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部队不是复员还乡建家园,而是要照美军方式,进行大规模的精选编组。我们这些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弟兄,像一群劳燕,在砸歌声中分别了。有回家的;有进入后备军官队的;而很多已经习惯军旅生活,有志闯荡世界的,则都走上新的岗位,遍及祖国各地了。据闻,至今还留在台湾的,也为数不少。可惜我离开原部较早,战后又转人国民党中央机关,在上海工作。又不幸抗战方休,内战继起。重复进人动乱年代,与亲人们失去了联系,甚至连这些人的姓名也都不得其详了。
如今,我们当年的抗日愿望早已实现了。日本军国主义已成历史的名词,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正手挽手地朝着幸福的坦途迈进。深愿曾以忠贞许国,和我共事“志愿兵营”,但还滞留海峡彼岸的老友们,重掏豪情,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为祖国统一大业再建新功。
责任编辑:刘帅 最后更新:2014-06-17 15:02:5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方先觉脱险亲历记
下一篇:会同抗日独立营往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