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我刚刚提升为干部的时候,父亲给我寄来一封信,信中附着一张照片。他说,“你已经是一名党的干部了。记住,共产党的干部要靠自己的行动带领群众,寄去的照片是告诉你,这是党对每一名干部的要求。咱们家里的人必须先做好”。
照片拍摄的是一张奖状。奖状原件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奖状,是用延安生产的白布做的,长43厘米,宽30.5厘米。在印染着红色麦穗齿轮图案中间,赫然写着“以身作则”笔力遒劲的四个大字,上面是“赠罗章同志”,下面签名“毛泽东”。
奖状是表彰父亲罗章在陕甘宁边区大生产中功绩的。父亲把奖状作为我们家的传家宝,也作为对我们进行党性教育和家风传承的教材。
1942年10月至1943年1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延安召开西北局高干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报告,高度赞扬了在南泥湾开荒中作出卓越贡献的八路军359旅全体同志,并亲笔题词表彰了22名生产英雄。父亲时任359旅供给部政委,是这22名英雄之一。这些奖状连同英雄们的事迹曾在1943年2月3日延安《解放日报》刊载,对父亲的评语是“为人极刻苦,党性强。”1944年4月18日,《解放日报》又以《供给部政治委员罗章同志是劳动者的典范》为题对父亲做了专题报道,称赞他“是劳动者的典型,幼年过了十几年的雇工生活,在艰苦的斗争中,从头到脚布满了枪伤和刀伤,是一个意志如钢的革命战士。”
父亲常常给我们回忆那时的情景。
1938年起,父亲首任政委的359旅718团和其他部队一起接连打了好几个像岢岚县城攻坚战、上下细腰涧歼灭战这样的大胜仗,他们团被称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从此,“人民子弟兵”这个称号就成了我们人民军队的专属称谓。
当武汉、广州相继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后,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可是,国民党顽固派却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不断掀起反共高潮,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359旅奉命从恒山大小五台山桑干河回防,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为了打破军事包围与进攻,打破经济封锁,克服极其严重的经济困难,毛主席发出了“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号召,发动解放区党、政、军、民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运动。
359旅就在南泥湾屯垦戍边,把满目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好江南”,为粉碎敌人对延安的军事包围与经济封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359旅在长期的作战和“大生产”中,能够取得卓越的成绩,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作出表率是一个重要因素。起初,干部战士心里很难接受从前线撤回来进行开荒生产的任务,因为他们多数是河北、山西和河南省籍的,家乡的亲人被日本侵略者杀害、财产被日本侵略者掠夺,都想上战场。
“战士想不通,怎么做工作呢?”父亲对我说,“那就要我们这些干部带头去干,做出样子来。一个好的政策,你当领导的都不去执行,谁还能相信你的政策好?谁还会跟着你一起干呢?”
为了进行生产,作为首任“平山团”359旅718团政治委员的父亲被调任359旅供给(后勤)部政治委员。供给部的三名领导进行了分工,部长何维忠负责工业生产和工具准备,政委负责组织开荒和农业生产工作,副部长兼财务科长甘祖昌负责商业和财务工作。负责开荒和农业生产工作的父亲随身带着一个大镢头,走遍了全旅26万亩土地的各个生产点。指战员们都知道父亲年龄比王震旅长还大一岁,看到他挥汗如雨地带头开荒,深受感动,一个个干劲十足。
父亲告诉我们,我的祖父是雇农,父亲从小放牛,跟着祖父在农田里干活。当父亲看到南泥湾的水源比较丰富,就把在家乡江西种水稻的经验搬到陕北,并获得丰收。当诗人看到南泥湾水稻成片,就写了“陕北好江南”的诗句。那时,干部战士绝大多数没有种过水稻,父亲就到南泥湾的各个生产点上教他们种稻。一次,他由于过度劳累,跌进了深沟,受了重伤,无法行动。他心爱的战马独自跑回部队,供给部的同志看到战马后就告诉了母亲。母亲马上去寻找父亲,以为他在供给部机关开会,结果扑了空。于是找到王震旅长。王震感到事态比较严重,马上派人寻找。因为当时的南泥湾一带不安全,有狼和豹子出没,还有日本特务和土匪。
饲养员同志说,“把马解开,这马是回来报信叫人的”。于是,母亲、饲养员和四个担架队员跟着马连夜走了三四十里地,终于,找到了父亲。清晨,大家用担架把他抬回驻地。父亲坚持到王震那里汇报开荒工作情况。王震感动地说,“这个罗章,无论打仗还是生产,什么事情干起来都是个不要命的硬汉子”。
359旅在大生产中,各级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使战士们备受鼓舞,也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赞扬。他亲笔为我父亲颁发了“以身作则”的奖状,他的事迹和奖状也一并刊载于当时的《解放日报》上。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强调指出,“艰苦奋斗,以身作则,工作之外,还要生产,奖励廉洁,禁绝贪污,这是中国解放区的特色之一”。
以身作则成为我们党对每一名干部的要求。“你是党的干部,就必须做到以身作则!”父亲的话,我永不忘记。
(作者:罗海曦,系原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
责任编辑:高杨 最后更新:2022-07-22 09:11:2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新四军战士林高峰的5封家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