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汝祥(右二)及夫人将家书复印件捐赠给建川博物馆。
▲1937年12月中旬邹绍孟将军由晋赴鲁南战场。
▲赵渭滨家书。
▲蔡良家书。本文图片由建川博物馆提供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铃
家书,这种亲人间沟通的书信形式,往往在浓浓亲情外,传递着为人处世的智慧,彰显着书写者的胸襟与情怀。在抗战时期,众多为了家国天下奔赴前线的热血男儿,他们的家书中不仅有对父母爱人的深深思念,还表达了“驱除日寇,还我中华”的热血壮志,以及誓死卫国的赤诚之心。
在建川博物馆,至今收藏着多封抗战老兵的家书。烽火硝烟里,他们把对家人的眷念化为对国家的赤诚。拳拳之心,不仅感召着抗日壮士的后人,也让今日的读者动容。
A
7封家书1个主题
誓死为抗战奋斗到底
建川博物馆中流砥柱馆,一组泛黄的信札静静陈列于展柜中。这是新四军军人蔡良在战时从前方寄回的家书,共有7封。从1937年到1941年,7封家书记下蔡良抗战时期的见闻,更无时无刻不在传递国家危亡、抗战到底的决心。
蔡良的第一封信写于1937年11月的山西临汾。他在信中告诉家人:敌人用全部力量来进攻我国,甚至妇女儿童都送到火线上来了……“我们只有坚决抗战到底,才能使中国不致亡国,才能恢复失地。”1938年8月,蔡良再度给双亲致信一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已生病住院,但信中和父母交流的仍然是“日本强盗已打到我们江西来了……应该处处防御,处处抵抗,才能战胜敌人”。
大约1941年,蔡良又一次给双亲寄出家书。他在信中解释,因为抗战工作紧急等原因,写家信的时间也就没有了。当年他已年满30岁,照理应该回家乡营生。但因为抗战,所以坚持没有回去。蔡良在家书中禀明心志:“总之小儿的决心,是与之前一样,日本鬼子不驱出中国,儿就不回家,誓死为抗战奋斗到底,我相信,大人也是同意的吧。”
蔡良的7封家书,除了家事以外几乎全是关于抗战的亲历以及他对抗战的决心。从写信日期和邮戳日期的间隔时长,不难看出家书的传递大费周折。每一枚小小邮戳,都带上那些烽火岁月的痕迹。这位本名欧阳景秀、化名蔡良的年轻人,也正是当年无数个舍身卫国的中华男儿的缩影。
建川博物馆文宣部负责人魏建民介绍,这批家书由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当年从古玩市场搜集。书信入库以后,博物馆曾派人专程到山西寻找蔡良本人及其亲人,遗憾未果。
抗战英雄龙光贞,在家书中同样表达了先有国、后有家的无私精神。
1938年,远在宁夏固原的龙光贞,给四川宣汉老家的父亲龙有礼寄回一封家信。这是1933年他随过境红军部队走后,家人第一次收到他的家书,也是唯一一次。
离开家乡5年的龙光贞,在信中表示自己在八路军129师285旅770团3营9连当兵,驻防在宁夏固原。信中,他说自己曾经寄过两封家书,估计家人没收到,也问候了父亲、大哥和新婚不久的妻子朱氏,并希望妻子在家安心侍奉父母。他写道:“现在日寇进攻中国形势紧张,儿时刻准备开赴前线,与日寇拼死命才能保卫家乡和领土,把日寇赶出中国才能回家伺夆(侍奉)大人,才报养育之恩。”
让人唏嘘的是,龙光贞并不知道离家多年后,家里已发生巨大变故。由于音讯全无,他的妻子次年便改嫁他人,而他挂念的大哥也在1937年被土匪杀害。
在收到儿子家书以后,龙有礼便日复一日盼着儿子抗战胜利后能够回家。然而史料显示,龙光贞所在的八路军129师,在抗战期间大部分开赴了抗日前线。770团作为边区警备部队,也有很多干部被抽调上前线。抗战结束后的内战中,770团在鄂西北遭遇当地保安团伏击,基本全军覆灭。龙有礼守着儿子的家信直到1979年,才最终抱憾离世。
2010年,这封家信和他的照片,被龙光贞的侄子捐给建川博物馆。
B
殉国壮士阵前教子
遗墨激励青年走上战场
在建川博物馆一众书信中,川军将士邹绍孟不足200字的战地家书,在80多年前就曾激励着热血青年走上抗日战场。
这封短信全篇只有187余字,是邹绍孟写给远在乐山五通桥家乡的儿子邹汝宁的。邹绍孟,川军第41军124师参谋长。1938年3月上旬,日军在邹县、兖州大量增兵。川军第41军124师奉命在山东省滕县守城,抗击日寇。在滕县保卫战打响前,邹绍孟收到寄自五通桥的家书。信中他得知,长子邹汝宁最近一次成绩“名列丙等”,深感不安。在3月11日的夜晚,在远处隆隆的炮火声中,他拿出纸笔给儿子写了封信。
从教导做人到鼓励向上,邹绍孟时而厉声呵斥,时而娓娓道来,短短百余字饱含了他对儿子、对家乡的几多绵绵思念。信中,邹绍孟谆谆教诲儿子:“幼时均一味说诳,长成亦必无所成就,对国家社会无补,国家何须有此国民,家庭何须有此子弟。望汝凡事立志向上,存极盛竞争心,不可一味贪玩,不温功课,以致每事均落人后,不知羞愤。”或许预感自己极可能战死沙场,邹绍孟还不忘交待儿子要捍卫国家与复兴中华:“因我身属军人,刻在前线抗战,万一不幸以身殉职,完我军人天职,则今后捍卫国家与复兴中华民族责任端在汝辈,而是否能肩此重任,则视汝等幼时之修养造诣如何。为盼。望汝细味此旨,不晓处请汝外祖父与汝解说,牢记勿忘。”
一语成谶。3月14日,滕县保卫战打响,滕县守城将士全部成仁,邹绍孟殉国。这封字字情真意切的家书辗转寄回五通桥时,已是6日之后。此时,滕县守城战士全部成仁的消息已经传遍全国。同年,成都《新新新闻》和国内唯一的画报《良友》全文刊出这封战地家书。建川博物馆副馆长吴宏远说:“一时间,在邹绍孟绝笔家书的影响下,川人争相报名入伍。尤其是以流亡的东北学生为多的绵阳国立六中,报名最为踊跃。”
家书,对子孙后代的教化作用,在邹绍孟家书中得以充分体现。曾经考试丙等的邹汝宁,在父亲殉国后刻苦学习,考上四川大学法律系。后因母亲过世3个弟妹无人照顾,不得已中断大学学业,在绵阳教书,后来曾任绵阳中学校长。邹绍孟的次子邹汝祥,后来则成为一名高级工程师。
在邹绍孟殉国时,邹汝祥还在母亲肚子里尚未出生。吴宏远介绍,邹汝祥的母亲在当地女子学校当校长,父亲的家书,便是母亲教育孩子的“启蒙教材”。小时候,邹汝祥觉得父亲“如果长成无所成就,何须有此子弟”的要求很高,但最终还是成为他的追求目标。1956年,他不负父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成都工学院高分子专业。2005年开始,邹汝祥耗时两年多,将奔走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地收集的2000多份滕县英烈资料编撰成《滕县保卫战英烈名单》。此后,这份名单连同他翻拍的父亲家书照片一起被捐给建川博物馆之川军抗战馆以作永久纪念。
1938年邹绍孟被原国民政府追授陆军少将,1984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
C
川军将领家书预言
未来抗战要靠共产党
建川博物馆收藏的抗战家书中,有一封十分特别。这是川军将士赵渭滨在1937年出征山东前写给儿子的家信。信中,赵渭滨除了表达对儿子的关心以外,更罕见地谈起了自己对中国前途的思考。虽然加入的国民党抗战序列,但赵渭滨彼时已认为,未来的抗战要靠中国共产党。
赵渭滨,成都人,抗战爆发前任川军第41军122师少将参谋长,同样牺牲于滕县保卫战。1938年被原国民政府追授中将,1985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其为烈士。
1937年,赵渭滨已经随队开赴抗日前线。从四川到陕西以后,他给儿子赵世诚写了这封家信。1800多字的书信,赵渭滨详细介绍了国民党军阀抗战的不齐心:阎锡山的新炮新枪运到后方去,晋军在大敌当前望风而逃,十五万人只留下两三万,“这种残余军阀的可恶,真正是太无人心到极点了。”反观川军,投身抗战空有一腔热血:“川军的枪等于零,重轻机枪均土造,不能连发,没奈何只有以血肉去与敌人机械化的部队飞机炮火碰。结果之如何,不问可知了。”
赵渭滨所在川军奉命增援娘子关。正是在此战中,他领略到了红军(当时已改编为八路军)的英勇善战。
赵渭滨在信中写道:负责娘子关南翼的是刘伯承部队。“红军之善战,红军之努力,真使东北军、晋绥军、陕军愧死!老百姓有三句话说,红军又会打仗又不扰民,中央军会打仗但是扰民,晋陕军又不打仗可扰民,就可见一斑了。”赵渭滨发现,红军所到之处,“不只是人民,中央军也说他好,也称赞不已。到了太原,人民团体竞(相)公请周恩来同丁玲讲演游击战术,他们到一处,也即集合民众演抗日的爱国戏剧,这些自然都是那些军队所望尘莫及,自然只有让他出风头了……”
在前线写家书,如此详细,赵渭滨自有深意。他告诉儿子:“就是要使你知道现在已是万恶的军阀总崩溃之一日。民国廿六年的总结算,恐怕快要到了!同时红军在民族抗战中的一切一切,也就是共产党在中国民众心理上所建立的很大基础,未来的成功,未来的抗战,恐怕还是要靠共产党吧!”他还恨封建势力和军阀,使几千万无辜民众也随他们断送性命,“这种痛心,真不能往下说了。”
赵渭滨希望儿子埋头读书,不管是做一个健全的工人或者是技术家都行,因为都能成为抗战所需工具,未来也能为社会主义国家服务。至于生死,赵渭滨已经置之度外:“我的安危,我自己晓得。这么多人都牺牲得,我又怕什么……”次年,赵渭滨在滕县保卫战中英勇殉国。
这封家信,一直被赵世诚锁在抽屉里,成为大家不愿触碰的痛。直到198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要拍摄《血战台儿庄》,找赵世诚要资料,他才拿出这封父亲的绝笔书。此后,赵世诚将家书捐给国家博物馆,复印件此后由建川博物馆收藏。或许正是赵渭滨的家书影响,赵世诚后来考上中央大学航空系,1949年以后成为北京航空大学空气动力学教授。
80多年过去,当年在抗日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们早已模糊了容颜,然而家书里的赤子之心、家国大义,将永远被历史铭记。
责任编辑:张雨萌 最后更新:2022-11-02 10:25:5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