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虎头要塞警示录
2023-09-26 10:41:4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点击:  复制链接

▲这是参观者在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内参观。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凯摄

▲这是虎头要塞“亚洲第一巨炮”遗址的炮座坑。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建平摄

▲侵华日军遗留的炮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建平摄

  秋日的乌苏里江畔天高云淡,草木繁茂。黑龙江省虎林市猛虎山深处的昏晦隧道里,透出入骨的凉意。

  70多年前,这里曾是日本关东军苦心经营的军事要塞,是残害我国劳工的“魔窟”,也是埋葬日本“帝国迷梦”的“坟冢”。

  如今,这里是一座经贸繁荣的边境新城,是生态环境优良的“鱼米之乡”。70年时光的巨大反差,仿佛是战争与和平的暗喻。

  日本关东军自掘的“坟冢”

  冰冷、坚固,这是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带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令人深感不适。

  走进虎头要塞,黑暗伴着令人窒息的霉气迎面扑来,脚下湿滑的地面与头顶手指般粗细的钢筋呼应,令人仿佛置身“恶魔之口”。借助手电筒的微光,到访者不仅看到混凝土墙壁上凝结的水珠,还看到了储水池中的“寒霜”……

  据《日本关东军要塞》一书记载:1934年至1945年,侵华日军历时10余年,在东起吉林省珲春,中部经黑龙江省中苏边境,西至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和阿尔山5000公里的中苏、中蒙边境地带,共修筑17处要塞,共有8万个永备工事。虎头要塞是其中之一。

  人们如今踏查这些要塞,仍能感受到它昔日的庞大。这些幽深的“地下堡垒”内,设有宿舍、弹药库、发电站、医院、指挥室等,有的可以进出汽车,有的配有飞机库,如同“陆地航母”。

  史料记载,虎头要塞战时最多可容纳数万兵力和大量物资。当年,它被侵华日军吹嘘为不怕围困的“北满永久要塞”。

  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员王宗仁说,侵华日军曾在我国东北修筑了总长度约1700公里的军事要塞群,虎头要塞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抗联将士都曾在附近开展抗日斗争。

  在虎头要塞遗址,湿滑的路面、阴冷的空气、狭窄的通道,烘托出要塞阴森的气氛。在要塞的墙壁上,当年激战的弹孔清晰可辨,一些墙壁上弹孔如织。这些物证将当年枪林弹雨的战斗场面生动展现。

  时光倒回至78年前,就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时,驻守虎头要塞的日军却仍在负隅顽抗。在东北抗联战士配合下,苏军向虎头要塞展开猛攻,11天后,顽固的日军被全部歼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激战”终于谢幕。因此,虎头要塞又被人们称为“二战终结地”。

  虎头要塞激战结束比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间晚了11天。侵华日军东北军事要塞群被日军自喻为“东方马其诺防线”,其军事功能、建筑规模甚至远超马其诺防线。但令日军始料不及的是,这些“牢固”的堡垒最后成为其自掘的“坟墓”。

  “无论当年侵华日军装备了多么强大的武器,修筑了多么坚固的要塞,但由于他们发动的是非正义侵略战争,所以注定失败。”虎林市文物管理所原所长喻胜林说,70余年前的战争武器和遗址,如今正在警醒世人,和平分外珍贵。

  深藏大山里的罪恶

  隐没在山林中的军事要塞不仅是历史遗址、战争残骸,更是活生生的历史教材。它指证着日本侵略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的滔天罪行。

  虎头要塞分布在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虎头镇西北群山之中,由猛虎山、虎北山、虎东山、虎西山、虎啸山等7座山体组合而成,正面蜿蜒10余公里,纵深挺进40至45公里,仅中心区占地就达100多平方公里。

  这一庞大的军事工程夺走了我国十余万劳工的生命。在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内侧墙壁上,几名幸存者的照片被挂在中央。面对镜头,年逾古稀的老者,眼神中充满愤怒和悲凉。

  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讲解员吴双介绍,日军为辨识我国劳工,将他们右侧的眉毛割去,许多失去劳动能力的劳工还被送往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进行人体试验。

  1934年5月12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下达了《关作第589号命令》,确定在中苏、中蒙边境沿线实施“筑城工程”。这些冰冷、坚固、昏暗的“地下城堡”,记录的不仅是我国劳工的血泪史、屈辱史,更是侵华日军对我国资源的掠夺史和对我国人民的残害史。

  这些要塞是用我国劳工白骨堆砌起来的。史料显示,为修筑东北军事要塞群,日军诱骗、强征我国劳工上百万人。这些劳工被运送到要塞后,如同进入了人间地狱。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每天十几个小时重体力劳动,累死、病死和被杀害的劳工数不胜数。不少要塞都有劳工坟和“万人坑”。

  史料记载,曾在虎头侵华日军服役的日本士兵加纳传三说,他入伍第一年,目睹虎头要塞猛虎山背后许多暴弃于山野的苦力尸骨。

  虎头要塞可以埋葬日本侵略者,但却埋葬不了他们所犯下的罪行。喻胜林说,虎头要塞也是用我国劳工和战俘的累累白骨修筑而成。他们被日本侵略者视同蝼蚁,被累死、饿死或者秘密杀害。另外,还有上千名苏联红军为攻克要塞而牺牲。

  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散尽,但这些遗址背后死难劳工的尸骨以及“万人坑”,仍向今人警示着不义战争的伤痛和“好战必亡”的古训。

  侵华日军在修筑军事要塞的同时,还对要塞附近自然资源进行勘探和掠夺。鸡西市当年就被视为完成所谓“东亚共荣圈煤炭自给自足”任务的生产基地。黑龙江龙煤集团鸡西矿业公司研究发现,当年日本人把鸡西各煤层都采出煤样,送到实验室化验分析,认定这些煤炭是制铁用焦最好的原料。从1933年到1945年,日本共掠夺鸡西煤炭2000多万吨。

  “亚洲第一巨炮”警示珍惜和平

  断壁残垣,野草丛生。在中俄边境密林深处的虎头要塞猛虎山阵地遗址,有一个直径超过30米的巨大炮座坑。二战时期,“亚洲最大巨炮”在这里虎视眈眈地注视着苏联。

  侵华日军二战期间在虎头要塞安置了一门超级巨炮,计划用它来赢得对苏作战的胜利。这门被当时日本报纸称为“帝国陆军最后的决战兵器”的巨炮,口径达41厘米,炮身长13.37米,总重量300多吨,最大射程近20公里,被称为“亚洲第一巨炮”。

  据专家介绍,经过70多年风吹日晒,巨炮遗址风化比较严重,出现层层脱落,当地对此进行了保护。

  记者登上猛虎山顶,伊曼铁桥、西伯利亚铁路、萨里斯基军事区等当年苏联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一览无余。这正是巨炮架设在此的原因。

  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馆长刘淑英介绍,虎头要塞修建完工后,日军为了在开战初期及时切断苏联交通运输线西伯利亚大铁路,于1941年将这门巨炮从东京湾运抵虎头要塞。

  据专家考证,二战中这门巨炮还未发挥太大作用,就遭到苏军火炮近距离直射攻击,随后巨炮阵地内部发生巨大爆炸,遭到摧毁,遗址留存至今。

  70余载风云变幻,当地不断对这些二战遗址进行发掘、修缮,期望赋予其“警醒世人、昭示和平”的新使命。

  如今,在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展陈着两封侵华日军信件。这两封信件是当年驻守在虎林的侵华日军写给妻子的两封家书。

  这两封家书是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从社会上征集来的。经初步鉴定,这是当年侵华日军驻守虎林的一位士兵写给妻子的信件,大概内容述说他在部队生活的一些琐事以及对家乡、家人的思念之情。

  刘淑英说,这两封家书记录了那段不容篡改的侵华历史,以及侵华战争给日本民众带来的伤害。它警醒世人战争没有赢家。

  要塞脚下“鱼米乡”

  富饶的乌苏里江畔,曾经是二战期间日军侵华、组织移民派遣“开拓团”的重点地区。在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内,有一张侵华日军手提大狗鱼的照片。

  一家三代在乌苏里江畔打鱼的许春玲经常听祖辈讲起那段历史。她说,那时侵占虎林的日本人也吃江鱼,他们喜欢吃泥鳅和黑鱼。当年侵华日军不让当地渔民居住在江边,把人都集中起来,还封锁了江面不让打鱼。

  当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乌苏里江畔的渔民生活也在年年有“鱼”中越过越美。如今,许春玲家族已成为当地规模较大的鱼商,还通过互联网把鲜鱼卖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战争硝烟散尽,70多年后的今天,虎林这座边境小城早已恢复祥和,幽静的江面、大片的湿地、深邃的森林,还有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令人陶醉而流连。虎林市通过发展边贸和特色产业,正积极打造黑龙江省沿边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虎林市委副书记、市长温永豹介绍,近年来,虎林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和根本途径,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先后招引落地光明、汇源、中粮、华电、娃哈哈等行业领军企业和国内500强企业20余家,5年累计实施明创悦享康医养、兴泉20万吨生物质秸秆等重点项目101个,全市工业企业发展到155家,规上企业达到54家,去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3.7亿元,同比增长11.2%,构建起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生态旅游、对俄经贸、健康养老等“5+N”产业集群。

  如今,站在虎头要塞不远处的瞭望台上,俯瞰乌苏里江流域,一面是沃野千里的黑土平原,一面是景色瑰丽的湿地森林:这里的人们正努力发扬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向着全国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休闲避暑养生度假基地、北药开发生产基地的目标进发。

  鸡西市政协副主席、虎林市委书记高运禄说,虎林市将找准定位、精准发力,持续做强以食品经济、生物经济为代表的立市主导产业,做大以林下经济、畜牧经济为代表的资源优势产业,做火以口岸经济、旅游经济、冰雪经济为代表的服务型产业,做优以数字经济、矿产经济、创意设计为代表的朝阳产业,坚持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全速推动虎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傍晚时分,在虎头要塞下静谧、祥和的小镇,能感受到从乌苏里江面吹来的轻柔江风。但人们不会忘记70余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战争浩劫,更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安宁。(刘伟 李建平 陈益宸 朱悦)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3-09-26 10:43:5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乌云之中见青天,竹沟就是小延安——竹沟革命纪念碑碑文敬读

下一篇:走近红色家书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